包頭那些熟悉又拗口的地名的由來

2021-02-17 0472

  

包頭,背靠陰山,南望黃河,東通京津,西接西北,北與蒙古國溝通,南與鄂爾多斯、陝西呼應,自古以來就是我國北方遊牧民族和漢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民國初,包頭已成為中國西北著名的水旱碼頭和皮毛集散地,也是「走西口」的目的地。

  日久天長,這裡形成了很多民族雜居的自然村落,而現有的自然村落絕大多數形成於明代中葉至民國早期,蒙古語和漢語的歷史地名較多。

  甲爾壩」、「趙家營子」、「曹家營子」、「昌福窯子」、「萬水泉」、「廠漢村」、「美岱橋」、「二十四頃地」…… 提起這一個個熟悉而又拗口的地名,即便是土生土長在包頭地區的人,也不一定能準確說清一些村落名稱的真正含義及由來。

  其實,無論是以漢語,還是以蒙古語音、藏族語音或幾種語音混雜命名的自然村落,都有其明顯的歷史時代特徵和濃厚的地域、宗教、民族特色,其名稱的來源與背景,大致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以地形地貌命名

  清朝康熙末年範昭逵《從西紀略》記載:「蒙古以物名地,率多類此。」

  很多村鎮是以所處的位置命名:如「後營子」,「後營子」原系蒙古語,是白石頭的意思,這是因為村落最初建在今後營子村東北產白石頭的小山下。不久之後,在該村的前面即向南六裡處,從外省來的農民也建立了一處村落,所以人們便把這兩個村子分別叫後營子前營子

  「井坪」,位於東河區西腦包北,蒙古語為牧場,自清代晚期,該地區陸續有山西忻縣農民來此租地壟蔥種瓜,所產大蔥味濃醇厚,所產香瓜,香甜可口,曾名揚包頭市。此外還有「圪奔溝」,村名為蒙古語,意思為彎曲不平的地方,該村位於東河區城區以北;「賽忽洞」,緊依東河城區,村名為蒙古語,意為好水井。「壕賴溝」,東河城區東,村名也是蒙古語,意為彎曲的溝。

  「阿塔」,蒙古語為有金子的山,現今固陽縣金山鎮因北靠阿塔山,故稱金山鎮。「圪旦」、「圪堵」,東河區有王家圪旦,九原區有索家圪旦;九原區有段世圪堵南圪堵喬圪堵,之所以起名「圪旦」與「圪堵」,就是緣於本地人把地形凸起的地方叫「圪旦」或「圪堵」,兩者稍有區別就是叫「圪堵」的村名多靠近黃河,因害怕水淹便將村落建在高處。「土黑麻淖」、「明沙淖」兩個村分別位於九原區和土默特右旗,「淖爾」蒙古語意為「湖泊」,也因兩村周邊曾有湖泊,因水而得名; 「腦包」,如東河區的「西腦包」。「腦包」也譯作「鄂博」、「敖包」,原是蒙古人做路標和界標的石堆。清乾隆年間,當地蒙古人在此砌起一座腦包,後形成村落;此外還有「善岱」,蒙古語為低洼、壕溝之意。

  以定居者情況命名

  自明朝中葉俺答汗與三娘子「放墾」,直至京綏鐵路1923年修至包頭,更多的晉北、陝北、冀北漢民走西口來到包頭,以這些初始定居者的祖籍地命名的村落散布於包頭市各旗縣,十分常見。

  在包頭,人們能夠發現許多村名叫什麼「窯子」,如九原區的「尹六窯子」,青山區的「昌福窯子」,石拐區的「二相公窯子」等等。這是因為最初從外省逃荒來此的貧苦農民,無錢建房,多挖窯洞居住。「二相公窯子」位於包固公路15公裡處,在清代,因村裡出了文人相公,排行老二,人們便把該村叫作二相公窯子。還有東河區的「劉柱窯子」,因最早來此定居的劉柱,所以人們便取村名叫劉柱窯子。

  以當地住戶從事的生產勞動命名,如石拐區的「西勝店」,西勝店村位於包固公路大德享收費站以北14裡山溝內,在清末該村老戶石三栓曾開車馬店,店名叫西勝店,接待過往客商和大車,故而得名;「銀匠窯」,位於東河區巴彥塔拉東大街,因清同治年間有一張銀匠在城裡設銀匠爐,而其家住在城郊東南的村莊,便起該名。此外還有「馬場」,「大德恆」,兩地緊鄰,因清代包頭有家「蒙古行」叫「大德恆」,在這裡設場放牧,而放牧地點正是現如今的「馬場」,所以兩村皆有現如今的村名。

  另外,還以村子的人口、居住狀況等命名,九原區的「哈林格爾村」,蒙古語意思為「二十戶人家」,東河區的黑麻板村,蒙古語譯為「簡易的房子」。

  以名勝古蹟命名

  眾所周知,包頭地區有很多歷史文化留下的印記,而不少地名又與此有關。

  以長城命名,在包頭趙長城沿線一帶的村落,有的村名就與趙長城有關。二相公窯子東北一裡處叫古城壕,相傳古時也是個村落,今已變為耕地。由東邊牆村往西行約四裡,便是今青山區興勝鎮的西邊牆村,因本地人把趙長城叫邊牆,這兩個村都在邊牆通過的地方,一個在東,一個在西,所以才分別取名東、西邊牆。再如九原區原新城鄉境內的邊牆壕村,也是因趙長城通過該地而取名的。

  以歷史遺址命名,如九原區麻池鎮「古城村」,是西漢時期臨沃縣城址,分為南、北兩城,它也是迄今漢朝在包頭地區修建的最大城郭;「古城灣」,因西漢時期的稒陽縣城址設於此,再加上緊依黃河一灣道,故起此名;土右旗的「石人塔」,得名於村旁一小山上有尊古代石人。

  還有的村名,來源於一段傳奇式的故事。如現今的稀土高新區「萬水泉鎮」,在該鎮原果樹隊村位置,清朝中葉走西口來此的山西人發現該村內有許多泉眼,這裡的泉水雖值嚴冬,但不結冰,泉水湧出勝似溫泉。由於該地泉眼眾多,當地居民稱呼這裡為「亂水泉子」,因該名字不雅,後來在民國時期改名為「萬水泉」。

  廣受藏傳佛教傳播影響

  明朝隆慶年間,阿拉坦汗(亦稱俺答汗)在包頭市土右旗美岱召屯定居後,被明廷授鍍金銀印,封為「順義王」。自此,阿拉坦汗皈依藏傳佛教——喇嘛教,並在大青山南北建了不少喇嘛寺廟;前清時期,清廷亦把佛教奉為國教,繼續在各地修建寺廟,包頭地區更是寺廟林立,喇嘛眾多,不僅有最早的喇嘛寺廟「美岱召」,還有自治區境內最大的喇嘛寺廟「五當召」,更有分別掌管著西到寧夏,東至呼市之間所有喇嘛寺院行政工作的旗廟「梅力更召」、「昆獨侖召」與「沙爾沁召」。

  那時,包頭地區特別是沿大青山一線形成的村落名稱,大多與喇嘛教有聯繫。如喇嘛營灣大股圐圙甲壩等名稱至少有20多個,其歷史典故大多是由於曾經有喇嘛在當地活動、生息、居住或逗留過。

  「沙爾沁的辣椒,海岱的蒜,鄂爾格遜的閨女不用看」這句民間諺語,說的是三個村落的特色,非常詼諧。人們用「順口溜」很上口押韻地把饒有特色的主要村落名字串連起來,說起來順口,記起來容易,所以一直流傳至今。

包頭第一微信文摘
從這裡,知包頭

0472.COM是包頭第一微信文摘(共有關注者10萬),從這裡您可以第一時間了解包頭大小事、包頭生活消費、網友聚會活動等信息。是您居家出行必備神器,0472.com歡迎您的加入。

0472.com獨家推出了內蒙古地區違章查詢,無抵貸款(貸款熱線:0472-2106988),實時公交查詢,微社區,天氣預報,關注就能免費查詢,微信一鍵查詢。

回文章頂部,點標題下0472.com進行關注(推薦)

搜微信號www0472com或搜公眾號「0472.com」關注

點右上角按鈕可收藏並分享本文

精彩包頭,一手掌握。

相關焦點

  • 地名漢譯鬧劇,包頭並不是「布包頭」,哈爾濱實際上是「曬網場」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民族有自己的語言,在少數民族傳統聚居地區,形成了其民族語言背景下的地名文化。在民族融合過程中,這些少數民族地名不同程度上通過漢語翻譯,逐漸被世人所認知。然而這些經過漢語翻譯過的地名,如果僅從字面意思上看,是沒有什麼內容或解釋不清,甚至會望文生義產生誤會。
  • 貴州省縣級各個縣市區地名由來
    ,據《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因綺陌、桂果壩子稻穀黃熟,谷浪如金梭在織,故名黔西縣:清康熙三年(1664)設黔西府,因地為黔之藩籬,地處鴨池河之西,故名;二十二年降府為黔西州,1913年改設黔西縣;另據《中國地名由來詞典》:因在黔之西部,故名金沙縣:1941年由黔西縣、大定縣
  • 老包頭街巷的變遷
    回民則聚居在清真寺一帶,有了寺梁、清真寺巷地名。包頭鎮時又蓋起眾多廟宇也漸漸形成地名,正出現了真武廟街、文昌廟街、金龍王廟街、三官廟街、大仙廟街等。清王朝滅亡,中華民國政府成立,包頭地名沒有多大變化,只是臭屎巷改為香水巷,死人溝改為慈仁溝。同時,在富三元巷西南增加了民國色彩的大文明巷、小文明巷。而早在嘉慶年間就以定襄店得名的定襄巷成為妓院的代名詞,1920年新開業的妓院平康公司,亦形成地名平康裡。1937年10月日寇侵佔包頭。
  • 包頭地名:東河區的街道名稱來歷(建國之後)
    初名建設路,1981年地名普查時改為現名。沿街主要單位有汽車大修廠、木材公司、百貨批發部、金屬公司等單位。巴彥塔拉東大街:位於東河橋東,由東河橋向東至臭水井。解放後建成。初名呼包公路,1981年地名普查時改為現名。沿街主要單位有耐火廠、電機廠、瓷廠、釀造廠、糖粉社、精膠廠、鑄造廠等單位。
  • 安徽各地地名由來 丨 下篇
    如果您感興趣,可以加入我們的社交圈:越野跑步請聯繫大馬:17755170942(微信號)戶外徒步請聯繫綰綰:YORAN123456(微信號)上兩篇:安徽各地地名由來 丨 上篇 & 安徽各地地名由來 丨 中篇 分別介紹了本省的11座城市及下轄各區縣的名字來歷。
  • 盤點那些蒙語翻譯過來的地名
    內蒙古有很多地方的地名都是蒙語翻譯過來的一起來看看吧呼和浩特——蒙語意為青色的城烏蘭浩特——蒙語意為紅色的城包頭——蒙語「包克圖」的諧音,意為有鹿的地方烏梁素海——蒙語意為楊樹之海翁牛特——蒙語意為神聖之意喀喇沁——蒙語意為守衛者和林格爾——蒙語意為二十七家子西拉木倫河——蒙語意為黃色的河新疆也有很多蒙語翻譯過來的地名
  • 烏魯木齊的那些老地名
    以下為從事新疆地名研究40多年的解玉忠老人,講述首府從清代乾隆年間以來主要街路名的歷史沿革,以及這些地名承載的歷史故事。這是官方命名,老百姓覺得叫起來太拗口,漸漸就叫成了東門、西門、南門和北門(上圖)。1772年,清朝政府又在迪化城西北建了鞏寧城,城內移駐滿營官兵,所以人們稱其「老滿城」。老滿城周邊大多數地名是以開發屯田聚民點來命名,比如,頭工、二工、中營工、三工、地窩堡等。  光緒十二年(1886年)迪化城開始擴建。
  • 甘肅省各縣級城市地名由來
    》載,縣以景泰川(草窩灘)得名天水市秦州區:2004年9月由秦城區更名,沿用古地名;曹魏黃初元年(220)置秦州,因是秦國祖先的封地得名;另說因秦邑以為名麥積區:2004年9月由北道區更名,因境內有馳名中外的麥積山石窟得名;《中國地名由來詞典》雲,因山崛起一峰
  • 著名西瓜之鄉「龐各莊」地名裡的「各莊」兩字的由來
    龐各莊的西瓜歷史悠久咱們今天不聊西瓜,就談談這地名裡的「各莊」到底是什麼意思。首先說一下「莊」字。在地名裡,莊字很常見,但是裡面也蘊含了很深的文化。在我國封建社會中,皇室、貴族、官僚、地主,都在所佔據的土地上設立莊園組織。莊園組織萌芽於東漢,魏晉、南北朝時期逐漸形成。唐以後均田制徹底破壞,被地主莊園所取代。唐中期到宋、元、明時期,莊園多分皇莊、官莊、官僚地主莊園和寺院莊園等。皇莊,為皇室個人佔有的莊園,以出佃或僱工耕種,派官吏為內宅莊使,兼管經營和收租。
  • 我國名字最拗口的地區,名字多達十個字,讀起來又拗口又難記!
    事實上,我國內部其實有很多的地名,特別是如今我們依舊沿用的地名,大部分都已經是簡化過的版本了,這也是為什麼現如今我國內部很多城市名字一般都是兩個字,其實就是為了方便記憶,但是在這些地名當中,卻有一個地方恰恰相反,這座城市的名字可並不簡便,光是名字長度就達到了十個字,格外拗口難記,甚至一開始連讀都讀不通,大家知道這個地方是哪裡嗎?
  • 0.5 那些終將消失的地名│地鐵論站,天津│江工開物005
    江山未改,地名未變,一切都是原來熟悉的樣子,每一個地名,每一個坐標,準確而熟悉。 九十年代的轉輾反側,隨後是新千年的熱情澎湃。我們的城市建設日益高漲,舊城改造,村鎮合併,拆舊改新,新區疊現,一片激情四射。
  • 浙江省各縣級城市地名由來
    杭州市上城區:據《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因位於杭州市區中心偏南,南宋時建皇城於杭城南部,習慣稱南邊為上,故名下城區:1949年由杭州市第三區改設,據《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因地處城區北部,在故皇城北,以南為上此為下,故名江幹區:1949年5月由杭州第四區改設
  • 重慶這些地名的由來,你都知道嗎?
    每座城市都有成千上萬的地名,都有各自的特色,重慶的地名亦是如此,每一個都藏著故事。比如朝天門,顧名思義,朝天——因為該建築面朝當時天子、京師所在地南京,人們在此迎接天子所下達的聖旨,故而得此名。比如魚洞,長江邊有一片巖石,巖石底部可能是被江水侵蝕,形成斜洞,魚喜歡藏於其中,於是稱為魚洞。作為一個重慶人,怎麼能不知道這些?
  • 長沙的沿革和地名的由來
    長沙的沿革和地名的由來本文原載2019年出版《長沙地名掌故》
  • 宜州區9個鎮、7個鄉地名由來大全!
    每一個名字背後都有淵源與意義,地名,就是一座城市的身世。歷史緩緩向前,流傳中,許多地名已非原意。身在宜州的你,是否知道高安各鄉鎮地名的由來?地名由來因鄉人民政府駐北牙街得名。北牙街北面有一座山形似人的牙齒,故名。
  • 地名「高雄」的由來:中國臺灣高雄與日本京都高雄
    最近看到關於中國臺灣南部高雄市的名字由來之談,順便自己也來談一下高雄地名的事情。不少臺灣的朋友和名人都已經提到,臺灣高雄來自於日本京都市右京區的地名「高雄」。在此之前,高雄的原地名是「打狗」,根據伊能嘉矩的研究,是來自於「竹林」的馬卡道語 Takau。
  • 閩北十縣市地名由來及歷史變革,看看順昌的是什麼吧!
    順昌縣於公元933年(後唐長興四年)建縣,「以其初順服故名,取順而昌之意」。延平地名既悠久又神秘,東漢建安元年(196年)賀齊平定南疆,建立南平縣。中國歷史地名中,南平僅僅是縣名,全國稱南平的有六處(湖北、湖南、四川、山東、河北)。延平全國獨有,是一處神聖的地名。(劉光舟)「建陽」地名的由來
  • 「轄區典故」蘭州七裡河野豬灣地名的由來
    七裡河野豬灣地名的由來蘭州帶有「豬」字的地名稀少。初聽野豬灣,有些人可能會想起京劇《野豬林》。那麼蘭州的野豬灣又在何處呢?
  • 鄞州這些地名的由來,儂曉得哇?
    地名文化既是每個人的「鄉愁」,也是當下旅遊文化的源泉。因此,更要珍惜那些有文化積澱的老地名,精心定名有文化內涵的新地名,接續和發展地名文化,才能使傳統文化有血脈傳承,街道、鎮鄉才能有厚度和溫度。
  • 浙江十一個城市的地名由來,你的家鄉名字是怎麼來的呢?(下)
    上文提到了浙江五個城市名字的由來,下面筆者將為大家介紹浙江剩餘六個城市的地名由來,希望各位讀者可以對自己的家鄉有一定的了解,如果喜歡筆者的文章,希望你們可以幫我點個關注哦。浙江十一個城市的地名由來,你的家鄉名字是怎麼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