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一級文物:皇太極御用黃色團龍紋常服袍

2021-01-08 蔓蔓說文化

《來自盛京——清代宮廷生活用品展》共展出清代宮廷生活用品類文物一百三十餘件套,全部為宮廷御用,清宮舊藏,其所蘊含的歷史價值和工藝價值可見一斑。而「皇太極御用黃色團龍紋常服袍」是此次展覽中唯一一件國家一級文物,足見其珍貴程度。

皇太極御用黃色團龍紋常服袍 長140cm 袖長83cm

然而,當觀眾進入展廳,都很難注意到這件國寶級藏品,因為,相較於與之並排陳列的清帝朝袍和龍袍相比,這件皇太極御用常服袍就顯得過於清簡樸素了,然而,這也恰恰反映了清朝入關前的宮廷服飾特徵和其承載的社會歷史狀況。入關前的滿洲政權尚屬偏安一隅,生產力水平較為落後的少數民族政權,物質資源尚且匱乏,許多財物都是通過戰爭劫掠或交換的方式而得,因此,宮廷御用物品還較為原始和稀少,絲織、錦緞更是奇缺之物。

皇太極御用黃色團龍紋常服袍(局部)

這件皇太極御用常服袍是目前極少數留存的皇太極所用傳世品,製作於後金天聰至清崇德年間(1627—1643),為典型滿族早期男式長袍樣式。袍身主體由黃色織錦緞製成,緞面暗繡開光五爪雲龍紋、雲紋、「卍」字圖案,風格樸素不張揚,與入關之後的清帝服飾相比,體現了清政權統治力和國力的變化程度。袍服為右衽大襟(捻襟)式,香色織錦龍紋護領,袍服兩袖為窄袖設計,方便騎射和保暖。

皇太極御用黃色團龍紋常服袍(局部)

袖端為半圓形袖頭——箭袖設計,是清代服飾的顯著特徵之一,因其形似馬蹄,故俗稱「馬蹄袖」,滿語稱「哇哈」。箭袖最初的設計意圖完全是出於實用功能,冬季狩獵時袖頭放下蓋在手背上,既能保暖,又方便射箭,充分體現了騎射民族的生活習俗。入關後,箭袖多在行禮時才將袖頭放下,平時挽起,其實用性逐漸向禮制的方向發展。

皇太極御用黃色團龍紋常服袍(局部)

袍服領口、開襟及左右箭袖部位為石青色地片金織錦雲龍紋,袖端用藍素緞製成。袍裡為月白色暗花綾面,面、裡之間以薄棉縫製而成,應為春秋季節所穿袍服。

皇太極御用黃色團龍紋常服袍(局部)

這件常服袍作為清初重要的皇帝御用服飾,其形制、色彩、用料、紋飾等諸多方面都與與入關後的宮廷服飾有著較大不同,反映了清朝帝王服飾的較大變化。清太宗皇太極於 1626 年入承漢位,建元「天聰」;1636年,建立「大清」,改元「崇德」;1643 年,皇太極病逝於清寧宮,包括這件常服袍在內的部分遺物恭貯於盛京長寧寺佛殿內。

相關焦點

  • 國家一級文物,大唐公主御用硯臺,專家:唐朝最大硯臺
    國家一級文物,大唐公主御用硯臺,專家:唐朝最大硯臺這個硯臺出土於唐太宗的嫡長女長樂公主墓!這封硯臺非常特別,在唐墓的陪葬品中,大部分都是冥器,就是仿製生前的一些模型,尺寸非常的小。但是這封硯臺,直徑達到了31.5釐米,高是9.4釐米。
  • 【每天一文物】國家一級文物「雲雷紋銅盤」
    【每天一文物】國家一級文物「雲雷紋銅盤」 2020-07-14 21: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看見文物 | 黃色緞繡金龍紋銅釘康熙帝御用棉甲
    看見文物 | 黃色緞繡金龍紋銅釘康熙帝御用棉甲 2020-12-22 14: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無錫一輛急救車被評為國家一級文物
    最近,無錫市急救中心收到「5 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傳來的一份文件,該中心捐贈的一輛「無錫急救」抗災救護車被評為國家一級文物。時間回到12年前的2008年5月12日。當天北京時間14時28分,四川省汶川地區發生8.0級強烈地震。
  • 農民挖出「中國第一盤」,屬國家一級文物,獲「護寶英雄」稱號
    常說農民是土的孩子,身上始終帶著土的含蘊與忠厚,陝西一位名為王拉乾的農民在與四名同伴取土時發現了重要文物,沒有猶豫,第一時間上報相關部門。他所發現上報的古墓內共有二十七件重要文物,其上均有銘文,是研究西周歷史和夏商周斷代史的重要文物,這一發現對考古界具有重大意義。
  • 國家一級文物尊勝陀羅尼石經幢不翼而飛
    一級文物變成了一堆大石塊   近日,河南省新鄉市重達6噸的尊勝陀羅尼石經幢一夜之間不翼而飛,新鄉警方40小時偵破此案件。據了解,尊勝陀羅尼石經幢始建於唐代開元年間,距今已有千餘年,是新鄉市的國家一級甲等文物。   幾經波折列為國家文物   近日,河南省新鄉市衛濱區平原鄉東水東村定覺寺內重達6噸的尊勝陀羅尼石經幢一夜之間不翼而飛。定覺寺和尊勝陀羅尼經幢均始建於唐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已有將近1300年歷史。「文化大革命」時期拆毀,改為小學。
  • 老司城博物館新增3件國家一級文物
    老司城博物館新增3件國家一級文物  為研究老司城遺址及土司文化提供直接證物  華聲在線5月30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龍文泱 通訊員 王洪)記者今天從湘西永順老司城博物館獲悉,經過我省文物鑑定專家組鑑定定級,該館明嘉靖十年鐵鐘、「皇明誥封昭毅將軍升授雲南右布政使北江彭公墓志銘」石碑
  • 帶有18個刀孔的國家一級文物
    這套警服,只陪伴了他的主人、烈士、「全國公安系統一級英雄模範」、「重慶市優秀共產黨員」、重慶市公安局九龍坡區分局石橋鋪派出所民警蘆振龍313天。  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只有具有特別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代表性文物,才能被評定為國家一級文物。蘆振龍烈士的這套「血衣」,展現了民警在特定歷史時期的特殊貢獻,是不可替代、不可再生的珍貴文物。
  • 滿清服飾大揭秘,清朝的常服是什麼樣子的?原來這樣好看
    原來清朝的常服這樣好看呀!源流一般認為,常服是清代服飾制度之中最能體現滿洲特點的一套,在入關之前,朝服、吉服都沒有定製的時期,常服的原型應該就作為滿洲中上層的正式服裝所使用了。在崇德年間朝服被定製之後,常服雖然沒有進入官定系統之中,但是無論宮廷還是民間,常服的使用還是很頻繁。
  • 棗莊這'摸金校尉'團夥太囂張,盜掘販賣國家一級文物
    經依法審查查明,2016年3月份,犯罪嫌疑人徐某某夥同鞏某某(已判刑)、武某某(已判刑)、劉某某(已判刑)、劉某某(已判刑)等人為了到橫嶺內盜掘,夜間到橫嶺內使用探針、洛陽鏟等工具採取扎取土層方式探測三次並在橫嶺埠內盜掘盜洞一個,沒有盜掘到文物。
  • 老司城博物館新增3件國家一級文物 為研究遺址提供直接證物
    老司城博物館新增3件國家一級文物為研究老司城遺址及土司文化提供直接證物華聲在線5月29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龍文泱 通訊員 王洪)記者今天從湘西永順老司城博物館獲悉,經過我省文物鑑定專家組鑑定定級,該館明嘉靖十年鐵鐘、「皇明誥封昭毅將軍升授雲南右布政使北江彭公墓志銘」石碑、「明故龍虎將軍上護軍彭公諱世麒字天祥之志」石碑被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 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寶文物134件,5A景點,這3件文物禁止出國展覽
    西安的景點大多數都去過,這次免費開放的話,我最想去看的還是文昌門裡面的碑林博物館,它和西安城牆一起,是國家5A景區。雖然碑林博物館以前去過,但是借著免費開放的機會,我還想再去看幾次。看看裡面的景雲銅鐘,大夏石馬,還有開成石經,石臺孝經,還有昭陵六駿,以及多寶塔碑,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等等。
  • 展覽背後的故事:來看400多歲的國家一級文物首次「出差」參展
    8月11日一早,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便跟隨山東博物館工作人員前往淄博桓臺博物館,交接參加本次展覽的一級文物、桓臺博物館藏明代《張杏羽孝友圖冊頁》。這組珍貴的文物將「出差」濟南,參加本次繪畫展。 8月11日早上八點,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跟隨山東博物館工作人員前往淄博桓臺博物館接參展展品。
  • 這臺機車竟然是國家一級文物
    2012年,「毛澤東號」蒸汽機車定級為國家一級文物。「毛澤東號」機車誕生於1946年的解放戰爭中,是我國第一臺以領袖名字命名的機車。
  • 農民8元賣掉的「水瓢」,因刻有22字銘文,成國家一級文物
    在秦始皇稱皇帝之後,皇帝作為國家的領導人擁有了絕對的地位,萬民都需要臣服於皇帝。至於皇帝的一切吃穿用度,向來都是挑最好的。秦始皇大興土木,建造阿房宮;隋煬帝野心勃勃,開通大運河,至於其他的珍貴物件,更是第一時間被運往皇宮。一. 古人智慧的偉大對於皇帝,古人向來認為這是天的指令,認為皇帝是天子,而皇帝也同樣承載著天的責任,萬民臣服於皇帝是必須的。
  • 山東大學青島校區有個國家一級博物館 文物標本達四萬多件藏有6000...
    近日,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公布,山東大學博物館入選國家一級博物館名單,也是全國高校博物館中唯一的歷史考古類國家一級博物館。這所博物館在濟南中心校區、青島校區兩地設館,青島校區博物館今年剛啟動試運行。目前,山大青島校區博物館文物和標本總計達四萬多件,文物主要是考古專業師生考古教學實踐中發掘出土品,標本來自生命科學院製作的動植物藏品。
  • 瀋陽故宮展出一級文物《江山佳勝圖》
    瀋陽故宮展出一級文物《江山佳勝圖》 遼寧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