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意
佔察善惡業報經講義
隋外國沙門菩提登譯
講義:正俊(籍藕益大師佔察經疏整理)
音頻首發於蜻蜓FM 搜索:正俊法師
【又依此相,能破壞眾生邪見疑網,轉向正道,到安隱處,是故名輪。】
以此木輪相法,示因緣法義,故能破邪見。顯善惡業報差別,故能破壞疑網,於佛正法而生信心,令行人行於八聖道中,得到涅槃最安隱處。即此木輪,便是正法輪。
/八正道,亦稱八支正道、八支聖道或八聖道。此為修道過程中的順序次第,亦是修行的方法和途徑。若依因地而論,八正道即為學地基礎,不兼果證,但可依聞思修三慧而釋之。若兼果證而論,則亦可兼見修行證四門而釋之。
1正見。體見諸法之理性,而不謬誤。三慧中屬聞慧,四門中屬見門。
2正思維。依正見思維參悟,了達諸法總相及差別相義,體解諦實之理,領解因果等法。從是之後,起心思維,總與諦實之理、因果等法相應。三慧中屬思慧,四門之中屬見門,亦兼修門。
3正語。但有言說,總與諦實之理、因果等法相應。亦不妄語,不綺語,不惡口,不兩舌等。三慧中屬修慧,四門中屬修門,若論說法度眾,則亦兼屬行門。
4正業。身語意與諦實之理、因果等法相應。亦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等惡行。三慧中屬修慧,四門中屬修門,若論行度生,則亦兼屬行門。
5正命。正當生活,生命狀態,不違背諦實之理,及因果等法。三慧中屬修慧,四門中屬修門,若論以度生為己任,則亦兼屬行門。
6正精進。依前五正道為基礎,發勇猛心,精進修道,唯進不退。三慧中屬修慧,四門中屬修門,若精進度眾,則亦兼屬行門。
7正念。於修道中所緣之正性,憶持不忘,念念相應。三慧中屬修慧,四門中屬修門。
8正定。契合正性,如如不動。若依因地,正定即持定、入定、得定,則三慧中屬修慧;若依果地,正定者,小乘即偏空道果,大乘為首楞嚴,則四門中屬證門。
【其輪相者,有三種差別,何等為三:一者,輪相能示宿世所作善惡業種差別,其輪有十。二者,輪相能示宿世集業久近,所作強弱大小差別,其輪有三。三者,輪相能示三世中受報差別,其輪有六。】
宿世包含過去,非獨指前生。蓋善惡現行,剎那即滅,所燻種子在藏識中,不失不壞。第一輪相,十善惡業輪,但觀宿世十種善惡業種子的有無。第二輪相,身口意三輪,乃觀第一輪相所現善惡種子的業力強弱。第三輪相,共六顆數字輪,遍示過去所受之業報差別,與現前所現之業報差別,及未來當受之業報差別。
【若欲觀宿世作善惡業差別者,當刻木為十輪,依此十輪,書記十善之名,一善主在一輪,於一面記;次以十惡書對十善,令使相當,亦各記在一面。】
每輪各有四面,一面書善業,相對的另一面,書相應的惡業,餘兩面皆空白。一輪主一組善惡,十輪共主十組善惡。木輪上字跡,古代唯以手書為方便,如今列印刻字亦無不可。木輪靈驗,乃由行人至心與菩薩感應所成,非木輪自有靈異之能。莫將木輪尺寸書寫方式,當成靈驗標準。
【言十善者,則為一切眾善根本,能攝一切諸餘善法。言十惡者,亦為一切眾惡根本,能攝一切諸餘惡法。】
【若欲佔此輪相者,先當學至心總禮十方一切諸佛,因即立願,願令十方一切眾生,速疾皆得親近供養,諮受正法;次應學至心敬禮十方一切法藏,因即立願,願令十方一切眾生,速疾皆得受持讀誦,如法修行,及為他說;次當學至心敬禮十方一切賢聖,因即立願,願令十方一切眾生,速疾皆得親近供養,發菩提心,至不退轉;後應學至心禮我地藏菩薩摩訶薩,因即立願,願令十方一切眾生,速得除滅惡業重罪,離諸障礙,資生眾具,悉皆充足。】
欲修此輪相,要依法而行,每個環節都應嚴格遵循,不可放逸為之。先應恭敬供養禮拜三寶,及地藏菩薩,又當發願自利利他,誓願應與諸佛菩薩相應。若發願不真不正,欲求輪相,則難相應。
/上則普緣十方三寶,下乃普為十方眾生,即是悲智並運,須達一心無作四弘,故當學也。學此無作四弘誓願,方名至心,有此至心方成感應。何以故?悟此現前一念心性,則為十方三寶及地藏尊;迷此現前一念心性,則為十方一切眾生。迷悟總不離於一心,只就一心而論迷悟,迷為無作苦集,如水成冰;悟為無作道滅,冰還成水。能覺名為佛,所覺名為法,能所不二名為僧。三寶是一切法依持,名為地。一切法總不出於三寶,名為藏。學人求契此理,名為至心敬禮;以此義理利益他眾,名為因即立願。
/此一段要求修佔察輪相法者,應至心歸依三寶,發菩提心。
三寶離障清淨,不受諸受,損之不嗔,供之不喜,而噁心譭謗,則自受其殃。如仰天唾,還墜己身。好心供養,則自取其福。如燃香人,身亦有香氣,故須修供養。但雲隨所有者,有條件而不供,則為慳吝;無供品而強為,則妨正業,故只令隨力隨分,而作供養即可。物無大小,大小由心,心大則少施亦福等虛空,心小則多施亦終成有漏。譬如滿屋琉璃,不及摩尼寶珠一粒。所以貧士一燈,勝阿闍世王之千炷。五莖蓮供,超多劫佈施之事。良以一切供物,皆是因緣生法,當體無不即空即假即中。(空諦,謂諸法空無自性,體不可得。假諦,謂諸法宛然而有,施設假立。中諦,謂諸法其體絕待,不可思議,全絕言思。)達之則事隨理遍,迷之則理被事局。供必用香華者,香則燃之而任運騰空,表無作善;華則散之而始周法界,表有作善。
【又依此相,能破壞眾生邪見疑網,轉向正道,到安隱處,是故名輪。】
以此木輪相法,示因緣法義,故能破邪見。顯善惡業報差別,故能破壞疑網,於佛正法而生信心,令行人行於八聖道中,得到涅槃最安隱處。即此木輪,便是正法輪。
/八正道,亦稱八支正道、八支聖道或八聖道。此為修道過程中的順序次第,亦是修行的方法和途徑。若依因地而論,八正道即為學地基礎,不兼果證,但可依聞思修三慧而釋之。若兼果證而論,則亦可兼見修行證四門而釋之。
1正見。體見諸法之理性,而不謬誤。三慧中屬聞慧,四門中屬見門。
2正思維。依正見思維參悟,了達諸法總相及差別相義,體解諦實之理,領解因果等法。從是之後,起心思維,總與諦實之理、因果等法相應。三慧中屬思慧,四門之中屬見門,亦兼修門。
3正語。但有言說,總與諦實之理、因果等法相應。亦不妄語,不綺語,不惡口,不兩舌等。三慧中屬修慧,四門中屬修門,若論說法度眾,則亦兼屬行門。
4正業。身語意與諦實之理、因果等法相應。亦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等惡行。三慧中屬修慧,四門中屬修門,若論行度生,則亦兼屬行門。
5正命。正當生活,生命狀態,不違背諦實之理,及因果等法。三慧中屬修慧,四門中屬修門,若論以度生為己任,則亦兼屬行門。
6正精進。依前五正道為基礎,發勇猛心,精進修道,唯進不退。三慧中屬修慧,四門中屬修門,若精進度眾,則亦兼屬行門。
7正念。於修道中所緣之正性,憶持不忘,念念相應。三慧中屬修慧,四門中屬修門。
8正定。契合正性,如如不動。若依因地,正定即持定、入定、得定,則三慧中屬修慧;若依果地,正定者,小乘即偏空道果,大乘為首楞嚴,則四門中屬證門。
【其輪相者,有三種差別,何等為三:一者,輪相能示宿世所作善惡業種差別,其輪有十。二者,輪相能示宿世集業久近,所作強弱大小差別,其輪有三。三者,輪相能示三世中受報差別,其輪有六。】
宿世包含過去,非獨指前生。蓋善惡現行,剎那即滅,所燻種子在藏識中,不失不壞。第一輪相,十善惡業輪,但觀宿世十種善惡業種子的有無。第二輪相,身口意三輪,乃觀第一輪相所現善惡種子的業力強弱。第三輪相,共六顆數字輪,遍示過去所受之業報差別,與現前所現之業報差別,及未來當受之業報差別。
【若欲觀宿世作善惡業差別者,當刻木為十輪,依此十輪,書記十善之名,一善主在一輪,於一面記;次以十惡書對十善,令使相當,亦各記在一面。】
每輪各有四面,一面書善業,相對的另一面,書相應的惡業,餘兩面皆空白。一輪主一組善惡,十輪共主十組善惡。木輪上字跡,古代唯以手書為方便,如今列印刻字亦無不可。木輪靈驗,乃由行人至心與菩薩感應所成,非木輪自有靈異之能。莫將木輪尺寸書寫方式,當成靈驗標準。
【言十善者,則為一切眾善根本,能攝一切諸餘善法。言十惡者,亦為一切眾惡根本,能攝一切諸餘惡法。】
【若欲佔此輪相者,先當學至心總禮十方一切諸佛,因即立願,願令十方一切眾生,速疾皆得親近供養,諮受正法;次應學至心敬禮十方一切法藏,因即立願,願令十方一切眾生,速疾皆得受持讀誦,如法修行,及為他說;次當學至心敬禮十方一切賢聖,因即立願,願令十方一切眾生,速疾皆得親近供養,發菩提心,至不退轉;後應學至心禮我地藏菩薩摩訶薩,因即立願,願令十方一切眾生,速得除滅惡業重罪,離諸障礙,資生眾具,悉皆充足。】
欲修此輪相,要依法而行,每個環節都應嚴格遵循,不可放逸為之。先應恭敬供養禮拜三寶,及地藏菩薩,又當發願自利利他,誓願應與諸佛菩薩相應。若發願不真不正,欲求輪相,則難相應。
/上則普緣十方三寶,下乃普為十方眾生,即是悲智並運,須達一心無作四弘,故當學也。學此無作四弘誓願,方名至心,有此至心方成感應。何以故?悟此現前一念心性,則為十方三寶及地藏尊;迷此現前一念心性,則為十方一切眾生。迷悟總不離於一心,只就一心而論迷悟,迷為無作苦集,如水成冰;悟為無作道滅,冰還成水。能覺名為佛,所覺名為法,能所不二名為僧。三寶是一切法依持,名為地。一切法總不出於三寶,名為藏。學人求契此理,名為至心敬禮;以此義理利益他眾,名為因即立願。
/此一段要求修佔察輪相法者,應至心歸依三寶,發菩提心。
三寶離障清淨,不受諸受,損之不嗔,供之不喜,而噁心毀謗,則自受其殃。如仰天唾,還墜己身。好心供養,則自取其福。如燃香人,身亦有香氣,故須修供養。但云隨所有者,有條件而不供,則為慳吝;無供品而強為,則妨正業,故只令隨力隨分,而作供養即可。物無大小,大小由心,心大則少施亦福等虛空,心小則多施亦終成有漏。譬如滿屋琉璃,不及摩尼寶珠一粒。所以貧士一燈,勝阿闍世王之千炷。五莖蓮供,超多劫布施之事。良以一切供物,皆是因緣生法,當體無不即空即假即中。(空諦,謂諸法空無自性,體不可得。假諦,謂諸法宛然而有,施設假立。中諦,謂諸法其體絕待,不可思議,全絕言思。)達之則事隨理遍,迷之則理被事局。供必用香華者,香則燃之而任運騰空,表無作善;華則散之而始周法界,表有作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