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瑞薩電子官方微信)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周菊 12月17日,瑞薩電子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表示,其已與一汽集團在長春成立聯合實驗室,兩者將展開深度合作,助力一汽打造智能駕駛自主開發平臺,共同開發自動駕駛、智能座艙、動力總成、車身控制等車載電控系統,開發成果將首先應用於紅旗品牌車型上。
瑞薩電子是總部位於日本的晶片製造商,產品包括微控制器、SoC(系統級晶片)解決方案等,此次與一汽的合作及研究中心在長春的落地意味著其正在加速研發生產本土化。
而更為引人關注的是,對於一汽集團來說,與瑞薩電子的此次合作意味著,其在經歷了與多家新造車企業並不太順利的合作後,如今在智能電動車的技術開發上有了新的夥伴。而透過此次合作,一汽集團在智能電動車上的新布局思路也得以部分顯現。
從2018年1月至今,一汽在不到三年的時間內,已與6家新造車企業達成戰略合作,包括清行汽車、新特汽車、博郡汽車、拜騰汽車、雲度汽車、零跑汽車,是傳統車企中與新造車企業合作最多的企業,這些舉動被解讀為一汽希望藉助新造車企業加速在智能電動車方面的布局。但不巧的是,與這些企業的合作都不怎麼順利,其中,博郡汽車在今年年中爆雷停業;拜騰汽車在7月宣布暫停中國區運營,而與零跑汽車宣布合作半年多也少有進展。其它幾家新造車企業的市場聲量也越來越小。
在此前合作都不大走運的情況下,一汽在智能電動車上接下來將如何布局成為業內關注焦點,此次與瑞薩電子的合作則部分回答了這個問題——一汽將繼續通過與外部企業的合作,實現智能電動車平臺和技術的聯合研發。已有信息顯示,雙方聯合建立的實驗室將基於瑞薩RH850 MCU、R-Car SoC等數字晶片,以及功率器件、PMIC等模擬晶片,為一汽提供符合行業標準的集成式產品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與瑞薩電子的此次合作,發生在國內車企紛紛推出高端新能源品牌的情況下,如近期上汽集團發布智己汽車、長城SL項目曝光、東風集團嵐圖首款車即將上市、長安宣布與寧德市代和華為打造新品牌等。在國內的六大集團中,目前只有一汽還未推出獨立高端新能源品牌的計劃,至少沒有對外透露。面對新品牌林立的新競爭形勢,一汽又將如何應對?
此次一汽與瑞薩電子的合作,同時表明一汽在智能電動車方面將持續加碼紅旗品牌,因為消息顯示,一汽與瑞薩電子合作開發的平臺和技術將首先應用於一汽紅旗品牌車型中。在一汽集團內部,紅旗已經是高端品牌,該品牌的戰略規劃同時包含燃油車與新能源車。
自2018年1月在人民大會堂發布全新品牌戰略後,紅旗就承載著一汽集團整體品牌及技術向上的重任。在「新四化」趨勢下,紅旗在當年10月發布R.Flag阩旗技術品牌,其中的e.RFlag「旗羿計劃」提出了紅旗在新能源領域的重大戰略布局。
根據該計劃,紅旗新能源汽車將在2020年實現600公裡的無憂續航,新能源車銷量將佔到紅旗品牌的25%;;到2025年實現1000公裡續航,新能源車銷量將佔到紅旗品牌的40%;到2030年紅旗品牌氫燃料產品商業化,新能源車銷量佔紅旗品牌的60%。
全新的品牌戰略和產品加持下,紅旗銷量持續向上。最新的數據顯示,今年11月紅旗銷售突破25000輛,2020年前11個月累計銷量17.81萬輛,即將完成其2020年全年20萬輛的目標。
但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紅旗品牌還離目標較遠。目前,在紅旗共7款在售的車型中,有兩款新能源車型,分別為E-HS3、E-HS9,後者在12月剛剛上市,最高續航裡程510公裡,小於600公裡。而E-HS3今年前10月累計銷量僅為1348輛,遠低於25%的目標比例。
一汽將持續給紅旗的新能源板塊加碼。根據紅旗2019年發布的新能源、智能網聯技術發展戰略,紅旗品牌將投入1500億資金用於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技術研發及投資,研發人員將增至5000人,All in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技術。
得益於燃油車銷量走高,紅旗的高端品牌定位之路正在走實,但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其能否在其它全新品牌的競爭中獲勝,尚待時間驗證。值得注意的是,近日旗下同樣已有高端品牌WEY的長城汽車,也被傳將推出全新的電動品牌,這在內部被稱為「SL項目」。而擁有紅旗的一汽是會效仿長城再推一個新純電品牌,還是會一如既往堅持加碼紅旗品牌呢?
目前,在一汽自主乘用車板塊,除紅旗外,奔騰品牌也有新能源產品在售,分別是奔騰B30EV和奔騰E01,其中,前者為油改電車車型,後者是奔騰基於FME架構打造的首款純電動SUV,最高續航裡程450km,於今年9月上市。但總體來看,奔騰新能源車銷量表現也較低迷。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南北大眾」因晶片短缺面臨停產事件引發了業內對晶片供應鏈的重新思考。而一汽與瑞薩電子的聯合或將幫助其在未來一段時期內維持晶片供應鏈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