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盈蘭 |家鄉的美食——牛肉麵

2021-02-14 拇指蘭州

蘭州人習慣了把牛肉拉麵叫:牛肉麵、牛大碗、牛大。

牛肉麵,是蘭州一道常見的麵食,也是蘭州人濃得化不開的家鄉味道。

「今天,您吃牛大了嗎?」——「吃了!」這是客居他鄉的遊子回到家鄉被親朋好友們簇擁著問及的第一句暖心的話。每當這句話漫過人們的心海時,一股沸騰的力量便彌散全身,它勝過千言萬語,瞬間,走近了彼此。

一碗麵,一段情。蘭州人滿懷豪情,俠義萬丈,為人清清楚楚,做事坦坦蕩蕩,磊磊落落,如一碗揮灑自如、氣勢磅礴的牛肉麵。

「五關六城一碗麵,氣吞山河一口湯」是形容一碗牛肉麵的博大情懷;「聞香下馬,燕來聚。」是形容蘭州人對一碗牛肉麵的鐘情與熱愛。

勤勞的蘭州人沒有停止過對牛肉麵技術的研究、傳承與發揚廣大。

據有關史料記載,蘭州牛肉麵始於清朝嘉慶年間,系東鄉族馬六七從河南省懷慶府蘇寨村國子監太學生陳維精處學成帶入蘭州,後經後人陳和聲、回族廚師馬保子等人於1915年首創。被認可的說法是牛肉麵最早創始於清光緒年間,系回族廚師馬保子於1915年首創。

眾所周知,蘭州牛肉麵最講究的品質是:「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湯,清亮;蘿蔔,白淨;香菜、蒜苗鮮綠;辣子,通紅;麵條,黃亮、勁道。

牛肉麵質量的好壞,核心在湯。湯可以說是牛肉麵的靈魂。正宗牛肉麵的湯選用甘南草原上出產的肥嫩牛肉,加牛脊髓和腿骨及土雞為主料,配二十多種調料熬製,經沸煮,微煮5小時以上,使主料鮮味溶於湯中,熬製過程中要不斷地「清沫」,以便湯清澈見底,不羶不醒,味厚色醇,香濃鮮美。

牛肉麵的好壞,還在於面。蘭州牛肉麵的麵粉選擇本省地產的新鮮高精牛肉麵專用粉,專用麵粉不僅蛋白質含量高,而且拉抻起來不易斷裂,韌性好。

牛肉麵的好壞,還在於水。國內各地的牛肉麵與蘭州牛肉麵相比,無論是色、形、味都大相逕庭,其主要原因是各地水土差異而造成牛肉麵中各種主、輔料成份發生很大的變化,因此,國內消費者很難吃到真正的「蘭州牛肉麵」。 

水好、湯好、面好、肉好,再加上綠的綠,紅的紅,白的白,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牛肉麵,讓人看上去食慾倍增。如果您走進一家井然有序的牛肉麵館,拉麵師傅的風情萬種、撈麵師傅的身手敏捷、盛湯師傅的熟稔技藝足以讓您嘆為觀止,宛如觀賞一場驚心動魄的武打片。俗話說,蘿蔔青菜各有所愛。——面大面小,您提前說;辣子、蒜苗、香菜、蘿蔔您要多要少吭個聲。盛湯師傅「三寬二細一韭葉」高聲喊著,拉麵師傅心領神會地低聲應和著:「三寬二細一韭葉」。「走!」一碗氣吞山河的牛肉麵端了出來,不緊不慢,有序、有禮、有節。

蘭州牛肉麵種類繁多:毛細、細的、三細、二細、大寬、寬的、薄寬、二柱子、韭葉等。人們在品味各種面型的同時還給它們冠上了相應的美麗性格特徵:毛細,溫柔;細的,隨和;三細,熱情;二細,開朗;大寬,威猛;寬的,豪放;薄寬,穩重;二柱子,陽剛;韭葉,平靜。咋看上去和十二星座一樣,統統是褒義詞?——也罷,為了今天的美好生活,一碗牛肉麵也在為蘭州人活出個樣兒來加油、點讚。但凡常吃牛肉麵的人基本上都有屬於自己的面型,比如在我周圍,我先生喜歡寬的,我孩子喜歡韭葉,我的閨蜜喜歡二細,而張三喜歡二柱子,李四喜歡蕎麥愣子。我的面型是細的,隨和。

我,土生土長在蘭州,是吃著牛肉麵,喝著黃河水長大的。依稀記得: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初期,牛肉麵的價格:小碗0.24元2兩糧票;大碗0.28元3兩糧票;2007年的大碗價格從2.5元到2.8元;08年至09年大碗是3元;2010年大碗漲至3.5元,後來又漲至4元,芝麻開花節節高,現在一律一碗7元,沒有了大小碗之分。

曾幾何時,牛肉麵使用糧票,分大小碗。而現在,智慧的蘭州人為了減少中間環節,一律向大碗看齊!難怪,取面處貼一告示:面大面小,您提前說!雖說大小碗的口徑一致了,別的花樣又橫空出世了——各種精美小菜:涼拌黃瓜、涼拌土豆絲、涼拌紫甘藍,涼拌綠豆芽等一擁而上,更有甚者,肉蛋雙飛。好嘞!一碗內容豐富,營養豐富的氣吞山河的牛肉麵端上桌,第一口先吃什麼呢?——當然,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選擇。這就跟過日一樣,有些人,先甜後苦,從吃肉開始;有些人先苦後甜,從吃麵開始;而有些人取中,肉、蛋、面、湯、小菜搭配著吃,喝。咋就覺得,一種吃相,體現著一種人生態度。

以前也寫過一篇有關牛肉麵的文章,寫到最後想超水平發揮一下就戰戰兢兢地附上了一句話,「我祝願家鄉的牛肉麵將不受時空的制約與限制,越走越遠——北京、上海、廣州、海南-直至世界各國,像麥當勞和可口可樂一樣,風靡全世界。」沒想到,如今這個夢想很快要變成現實了。所以說,「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好不好,家鄉的面;親不親,家鄉的水;家鄉的面好、水親,人更好。

一次,我從去年5月10日的《蘭州晚報》上看到這樣一文《根根牛肉麵餵出濃濃蘭州情》:「最美蘭州姑娘」張靜靜給流浪老人王增加餵牛肉麵的動人場面溫暖了一座城。市民們紛紛口兒相傳,廣泛點讚。後來,通過這篇報導、通過市民們及網友們的大力支持,老人順利地和家人取得了聯繫,回到了親人身邊。

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給張靜靜的頒獎詞中稱讚道:「蘭州好,山川花屏;蘭州好,人心四季如春。當湧動的善心碰到一個流浪的老人,她做的一切,就成了意料之中的事情。先是走向前,蹲下來,輕聲呼喚;後又買來牛肉麵,一筷筷親手餵老人吃完。牛肉麵不貴,貴的是無價善心;餵口飯也不難,難的是這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真情。她用小小的舉動,暖了一顆寒冷的心,也告訴我們關愛他人、關照生命,是每個人都應該做的事情。心美才是真的美,一份獎勵,尋找美麗的主人。」

前幾日我又從《蘭州晚報》上看到了有關蘭州好人為馬路天使們免費贈送牛肉麵的感人故事。

牛肉麵,根根總關情。

如今,牛肉麵成了蘭州人的代名詞:充實、熱情、豪爽、實誠。

胡盈蘭,女,1965年生於蘭州。英語本科學歷,擅長英語,喜歡文學,2014年開始文學創作。曾於《蘭州晚報》發表文章《蘭州瓜果》、《慶陽刺繡》;於《蘭州日報》發表文章《仁壽山》、《從蘭馬主題梳理蘭馬足跡》、《給回族姑娘馬亞的一封信》等;並於微信公眾平臺二月風文學社、作家平臺、陌上草根等發表文章《媽媽的針和線》、《No.24》、《你好,舊時光》等50多篇。

喜歡的請點

直接與拇指君工資掛鈎哦~

1個大拇指5毛錢!求求鼓勵!

主編:拇指君丨作者:胡盈蘭

來源:蘭州文化旅遊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商務合作:359668668(微信號)

相關焦點

  • 蘭州的那碗牛肉麵
    我是蘭州人,是那種一口湯下肚就可分辨出此牛肉麵是否正宗的蘭州人。喝口湯就能明辨一碗牛肉麵的地道與否,還真不是我一人的獨門秘籍,那是經由每個土生土長的蘭州人代代傳承而來的群體味蕾記憶。       自學生時代起,牛肉麵就是我的早餐最愛,雖不至於天天喝湯吃麵,但一周總要吃上個兩三回。
  • 石家莊老字號澤龍牛肉麵推出「牛肉餄餎」 成了網紅美食
    今天我要說的這家坐落在趙縣石塔路上的澤龍牛肉麵飯店,稱得上老飯店,光是一碗「牛肉餄餎」就賣了20多年。澤龍牛肉麵最早在自強路,後來遷至石塔路,從開飯店的角度講,石塔路上的人脈更廣一些,因為這條路堪稱趙縣的「迎賓大道」,聞名海內外的柏林禪寺就在這條街上,這裡美食、美景雲集,遊客如織。
  • 家鄉味道|《松鼠桂魚》《北京烤鴨》《四川回鍋肉》《難忘牛肉麵》《煎豆腐》《楓涇狀元糕》
    五年級一班  張志遠中華的美食文化源遠流長,各地都有其特色的美食。我出生在美麗的天堂——蘇州。說起蘇州的美食,那可真的是數不勝數,可是最讓我垂涎三尺的莫過於松鼠桂魚了。松鼠桂魚得名於它不僅型像松鼠,最後一步澆上糖醋番茄醬滷時還會發出「嗤嗤」如松鼠的叫聲。
  • 四川小吃-內江牛肉麵-內江牛肉麵的做法及相關介紹
    提起四川的麵條,可能很多童鞋腦子裡冒出的是成都擔擔麵、宜賓燃面、榮昌鋪蓋面、樂山的脆臊面等等;但是今天小編要給大家分享分享的是內江牛肉麵的做法及相關介紹。 內江牛肉麵是四川省眾多漢族特色麵食之一,也是著名畫家、美食家張大千先生喜吃善作的麵食小吃之一,製作時對燒餡、用料、調味等諸多方面皆有嚴格的要求。此道小吃麵條細滑、牛肉香、麻辣味濃,素有「巴蜀小吃之首」的美譽。內江牛肉麵歷來就很有名氣,是內江美食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又湧現出很多新品種,比如資中的兔兒面等等。
  • 寧夏牛肉麵創新「招式」欲入美食「江湖」
    楊迪 攝中新網寧夏吳忠1月10日電 題:寧夏牛肉麵創新「招式」欲入美食「江湖」作者 楊迪一碗牛肉麵,最撫食客心。寧夏拉麵「師從」甘肅蘭州牛肉麵(又稱蘭州拉麵),卻又另闢蹊徑,形成了當地獨具特色的美食——「早茶拉麵」。近日,記者探訪「早茶拉麵」發源地寧夏吳忠市,尋覓這一美食的緣起與發展。廚師製作拉麵。
  • 蘭州國際牛肉麵文化博覽會要來了 其實牛肉麵只是美食的帶頭大哥
    西部商報訊 (記者 祁瑞龍) 作為第二十三屆蘭洽會活動之一的「第四屆中國·蘭州大眾美食文化節暨第三屆中國·蘭州國際牛肉麵文化博覽會
  • 3.12回顧丨關中美食——biangbiang面;下飯菜——太極青椒牛肉粒;創新菜—— 翡翠蝦餅
    biangbiang面是陝西八大怪之一,實際上,沒有做過這種面的人很難理解這種麵食的名稱。biang在陝西關中方言中是個象聲詞。指的是面摔在案板上的聲音,就是biang的一聲。把這個聲音用到面的名稱上,給人一種面寬而長的感覺,特別美好。擀厚扯寬像褲帶,爽口耐飢撩得太。
  • 原來牛肉麵是如此產生的,文內附超級簡單家常牛肉麵做法
    吃著碗裡的牛肉麵,不經讓我想起了牛肉麵的是什麼時候譽滿大街小巷的呢?據說,那是清末光緒年間,一個叫馬保子的回族廚師,其最擅長的便是製作麵食。因回族人特殊的飲食習慣,牛肉是他們餐桌上最常見的菜式。這一天,馬保子廚師突然想到,如果將熬製數小時牛肉湯用來煮麵一定回味無窮,於是牛肉麵正式出現在回民的生活裡,經過後輩們的推陳出新,硬是將這種麵食文化發揮到了極致,吃得個名揚天下。現在全國最出名的當屬蘭州牛肉麵,其五大特點為一清(湯清),二白(蘿蔔白),三紅(辣子油紅),四綠(香菜綠),五黃(麵條黃亮)。期間凝聚著馬保子及後輩無數清湯牛肉麵廚師的智慧與心血。
  • 為什麼現在一些蘭州人不認可馬子祿牛肉麵了?
    蘭州牛肉麵被當地人親暱稱為「牛大」,也是傳播度最為廣遠的麵條了,但是盛名之下的馬子祿牛肉麵的情況有點另類。有些地方的老店、特色美食可能是外來者吃不太慣,所以有些微詞,比如豆汁、臭豆腐之類的東西,但馬子祿牛肉麵是連本地人都看不過去了。
  • 對內江人來說,牛肉麵就是一碗鄉愁.
    在這座清晨瀰漫著牛肉香的城市,牛肉麵對於所有內江人來說,不僅是充飢的早餐,更是一種情懷,有些愛吃麵的內江人甚至可以一天三頓牛肉麵。文/漢安菇涼初中時期結識的另一個好友,大學畢業後一直在成都工作,也已經決定要一直留在省城。
  • 蘭州有清真牛肉麵,北京有什麼面?
    老北京炸醬麵,一個「老」字就可以看出這種面的歷史之悠久,但關於其起源仍沒有一種確定的說法。一種比較普遍的觀點認為炸醬麵中的醬起源於漢代、面起源於晉代,距今均有幾千年的歷史,但二者直到清末才正式會面,從此築就了一道美食,並綿延至今。
  • 蘭州特色美食你只知道牛肉麵就out了,這款街頭小吃本地人都喜歡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蘭州本地人,聊到蘭州本土特色美食,每次都是相當自豪!因為《舌尖上的中國》熱播後,讓蘭州的一碗牛肉麵走向了全國乃至世界,被大眾所知。很多外地遊客來到蘭州,都要品嘗一番,才覺得是真正來過蘭州。可是,蘭州的美食只有牛肉麵嗎?不盡然!食物的地域性特色就在盛產什麼吃什麼。
  • 【食·精緻】牛肉麵中的米其林,一碗牛肉麵的故事
    馬有才牛肉麵的故事牛肉麵、紅燒面、拌麵儘管種類不多但每一款面都是經典正宗的蘭州牛肉拉麵,必有以下特點"湯鏡者清,肉爛者香,面細者精"一清(湯清)二白(蘿蔔白)三紅(辣椒油紅)四綠(香菜、蒜苗綠)五黃(麵條黃亮),贏得了國內乃至全世界顧客的好評
  • 古都襄陽的饕餮美食,絕不止一碗牛肉麵那麼簡單
    沒有另起招牌,「一橋頭麵館」就地取名,一年365年風雨無阻天上下刀子也無法阻止襄陽人民要吃到它的信念。▌地址:檀溪街道檀溪西路154號東北烤雞爪這類作物一般混於燒烤眾生中,好吃的驚豔,難吃的只能當掃雷。
  • 美食·家|滷牛腱&紅燒牛肉麵
    上回的鍋具種草貼中(輸入關鍵詞「一口鍋」查看《如果你的廚房裡只有一口鍋》)介紹了燜燒鍋,今天就來介紹一道用燜燒鍋製作的美味——滷牛腱,以及它的副產品:紅燒牛肉麵
  • 聞名全國的美食排行,甘肅美食之一,蘭州牛肉拉麵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甘肅十大美食排行榜位居第一的 ——蘭州牛肉拉麵。蘭州牛肉拉麵起始於清代,是"中國十大麵食之一」位於甘肅省蘭州市,是當地特色小吃之一,不僅美味可口而且經濟實惠,是選擇麵食的不二之選。更是當地人每日必點的麵食之一,坊間有句話叫來甘肅不吃蘭州牛肉麵風味少一半的說法。牛肉拉麵是甘肅當地人每日的開始。蘭州牛肉麵由"一清,二白,三紅,四綠"為標準。
  • 早上在鄭州喝胡辣湯,中午到蘭州吃牛肉麵,但比牛肉麵更滿福地是這些美食
    這也意味著從7月1日開始,在鄭州早上喝一碗胡辣湯,中午就可以到蘭州吃一碗地道的牛肉麵,順路可以在西安嘗一碗擀麵皮和羊肉泡饃。除卻沿途賞心悅目的千裡風光,從鄭州到蘭州,一天之內往返吃遍中西美食也變成了現實。
  • 【紅燒牛肉麵培訓】紅燒家常牛肉麵及湯料配方的做法大全
    紅燒牛肉麵培訓是重慶小面培訓中經典的一課,下面隨手香餐飲培訓就給大家帶來關於紅燒牛肉麵、家常牛肉麵及湯料配方的做法大全方面的知識吧!
  • 假如永昌沒有了牛肉麵,結果不堪設想!
    它以「湯淨者清,肉爛者香,面細者精」的獨特風味和「一清二白三紅四綠」的悅目色彩贏得了國內乃至全世界顧客的好評,被中國烹飪協會評為三大中式快餐之一,而成為地地道道的「中華第一面」。那麼,如果告訴你永昌沒有了牛肉麵,據說永昌是這樣的 。沒有了牛肉麵,那將關乎全永昌人的吃飯問題,早上吃什麼,中午吃什麼。
  • 內江史上最大碗牛肉麵竟然被偷了!
    10月19日早晨,現場施工人員上班準備給「牛肉麵」底座鋪花崗石時,結果發現頭一天堆放在「牛肉麵」旁的花崗石不見了,於是立即向市中區警方報了案。 自從內江史上最大碗「牛肉麵」初步亮相後,「大內蜜探」的忠實粉絲就對此熱情點讚。他說,內江飲食文化,多姿多採,菜品具有地方特色又採眾家之長,色香味形,深受當地市民和南來北往客人青睞。內江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可稱道為美食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