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中醫戰疫 東方智慧煥發生機

2020-12-16 新浪財經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中醫戰疫,東方智慧煥發生機(戰疫情 促發展 迎兩會④)

山東省滕州市中醫醫院中藥師將中藥材裝鬥。

宋海存攝(人民視覺)

江西省樟樹市中醫院藥師在配置中藥顆粒。

周 亮攝(人民視覺)

歐洲第一鍋預防新冠肺炎的中藥是在匈牙利煮的。從2月27日開始,在布達佩斯,幾乎每天都有華人中醫師免費為當地民眾提供改善人體免疫系統的湯藥。

在美國、寮國、伊朗、韓國等地,中醫藥都在用不同方式為當地抗擊疫情作著貢獻。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中國是目前全球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最具經驗與成果的國家,中國抗疫經驗值得借鑑。

而在中國經驗中,發揮中醫藥優勢、堅持中西醫結合是顯著特徵。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的療效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可。凡是秉承客觀態度,無不承認,戰疫情,中醫確實有一套。

應對疫情,中醫做了些什麼

1月27日,剛到武漢的張伯禮心頭一沉。

作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當時看到的疫情很嚴重:醫院爆滿,發熱門診幾百個人排隊,幾個小時也看不上病。「特別是看病的、陪診的都混雜在一起,讓人擔心。」他說。

兩個月後,武漢在院的患者從6萬多降到了1000左右,重症患者從1.2萬減少到490例左右。正如義大利詩人但丁所說,衝破黑暗夜,再見滿天星。

這一逆轉的實現,首先要歸功於隔離——集中隔離、分類管理,把發熱的、留觀的、疑似的、密接的人員(四類人員)堅決隔離開。武漢市基層社區組織和市民非常給力,用了幾天的時間基本上把患者成功隔離開。

只隔離不給藥,只是成功的一半。「雖然沒有特效藥,沒有疫苗,但是我們有中藥,所以我們就給病人發放中藥湯劑和中成藥。」張伯禮說,開始不太順利,武漢13個區,第一天只發放了3000多份。兩三天之後,大家看到了中藥的療效,燒退了,咳嗽也減輕了,很多患者主動要藥喝,前後發了60多萬人份的藥物。

2月初,四類人員中診斷出確診患者的比例是80%多,2月中旬就降到了30%,2月底百分比就降到了個位數。「集中隔離,普遍服中藥,阻止了疫情的蔓延,是取勝的基礎。」張伯禮說。

對於重症患者的救治原則,是西醫為主、中醫配合,中西醫結合。「中醫配合,有時是四兩撥千斤。」張伯禮說。在金銀潭醫院、湖北省中西結合醫院、雷神山醫院,中醫都參與了重症救治,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我們的經驗是中藥注射劑要大膽使用、早點使用。生脈注射液、參麥注射液,對穩定病人的血氧飽和度、提高氧合水平有作用;痰熱清注射液、熱毒寧注射液,與抗生素具有協同作用;血必淨注射液對抑制炎症風暴、控制病情進展有一定效果。」

患者康復期治療也是中醫發揮作用的「主戰場」。據北京地壇醫院中西醫結合科主任醫師王融冰介紹,患者治癒進入康復期後還有一些症狀,比如乏力、納差、心慌、氣短、失眠、抑鬱等。這些症狀的徹底解決需要中醫藥的幫助。「比如針灸、拔罐、刮痧、耳豆、穴位按摩,還有傳統功法太極拳、八段錦,都有利於病人舒緩情志、增強體質,儘快恢復健康。」

破除偏見,中醫做對了什麼

確診後,李華(化名)吃的第一口藥,是湯藥。

「之前在國外不了解中醫,沒想到中藥效果這麼神奇!」才一兩天,症狀明顯好轉的李華,忍不住向醫護人員發出感嘆。

不久前,從境外來京後,經篩查診斷,李華住進了北京小湯山定點醫院B2病區。

「中醫藥的優勢在武漢已經得到充分論證。」給李華把脈開方的病區負責人、北京中醫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原慶對患者的後續治療很有信心,「中醫講『三因』,因時、因人、因地,小湯山接診的是境外來京人員,中醫作用的發揮是否與武漢一致,需要實踐來論證。」

每次問診,原慶及其團隊的開場白都是「您了解中醫嗎」。回答中差不多一半以上是「完全不了解」。

「我說要把把脈時,他反問我,把脈是幹什麼?」原慶說,在望、聞、問、切之後,他都會建議對方先上網看看中醫治療新冠肺炎的情況,然後才是處方開藥,開的也都是湯藥。

「患者了解之後,都非常願意接受中醫治療。」更讓原慶團隊自信的是,包括首例確診病例在內的不少患者,都發出了「沒想到中藥效果這麼好」的感嘆。

中醫藥治療傳染病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比較成熟的科學規律。針對傳染病的治療,主要集中在3種治療方法上:清熱、化溼和解毒。

「面對傳染病,中藥的使用好比是迅速動員一個國家的軍隊防衛體系,旨在迅速抵禦外來之敵(病毒),防止敵人對國家造成重大破壞。」北京中醫院院長劉清泉說,「比如化溼的治療,實際上就是提振軍民士氣,提升免疫功能。解毒的辦法,就相當於給入侵之敵當頭一棒。清熱的方法,是改變人體的內部環境,使病毒無可藏之處。」

原慶遇到的對中醫不信任的態度,是疫情防控中一個並不少見的現象。可以說,除了與病毒搏鬥,中醫還要直面各種質疑和偏見。而消除質疑、證明自己的最好辦法,就是用療效說話。

據中央指導組成員、國家中醫藥局黨組書記餘豔紅介紹,全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醫藥,佔91.5%。臨床療效觀察顯示,中醫藥總有效率達到了90%以上。中醫藥能夠有效緩解症狀,能夠減少輕型、普通型向重型發展,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促進恢復期人群機體康復。

療效顯著,中醫是怎麼做到的

日前,《柳葉刀》預印本發表論文,基於中國10省662例臨床救治觀察,「清肺排毒湯」應急項目組研究發現,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比值對新冠肺炎診斷和重型患者臨床病程進展具有重要預測價值。

這篇文章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柳葉刀》系列期刊上刊載的第一篇中醫藥研究團隊臨床科研成果。中醫藥抗疫經驗,正在為國際學術界所認可。

論文提及的「清肺排毒湯」是國家診療方案中推薦的通用方劑,也是此次中醫抗疫中形成的「三藥三方」之一。

在特效藥和疫苗付之闕如的時候,「我們跟西醫一樣,注重從老藥裡篩選有效的藥,同時也研製了幾個新藥新方,也就是『三藥三方』。」張伯禮說,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血必淨注射液和清肺排毒方、化溼敗毒方、宣肺敗毒方,均經過了實踐和研究的雙重檢驗。

比如,金花清感顆粒,主要功效是疏風宣肺、清熱解毒。「我們在武漢做了一個臨床對照研究,結果顯示,金花清感顆粒治療輕型和普通型患者,和對照組相比,轉重症比例下降了2/3,退熱時間縮短了1.5天,反映免疫功能的白細胞、中性粒細胞計數和淋巴細胞計數有顯著改善。」張伯禮說。

血必淨注射液聯合常規治療以後,可以使重症患者的28天病亡率下降8.8%。清肺排毒方在全國10個省、66個定點醫療機構治療的1263名確診患者中,治癒出院1214例,佔96.12%。宣肺敗毒方通過對武漢市500例患者開展的研究顯示,輕型和普通型患者,發熱、咳嗽、乏力等症狀明顯減輕,無一例轉重。化溼敗毒方,也在臨床療效觀察中確證了有效性。

「中醫和西醫在治療模式上有明顯不同。從西醫來看,多數化學藥物都是單靶點的,而中醫和中藥更多是多靶點的。也就是說,中藥更像個團隊在作戰。」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副院長邱海波說,就這次新冠肺炎而言,病毒導致炎症、免疫失調,進一步導致肺、心等器官的損害,因此,病毒、炎症、免疫力異常導致的器官損害,都是靶點。西藥往往是針對某一個靶點進行治療,而中藥是多靶點的治療,對病毒的複製、對炎症的消除和對免疫的調節以及對之後的器官損傷、凝血等方面都會產生影響。

援助他國,中醫還能做什麼

3月18日,化溼敗毒顆粒獲得國家藥監局藥物臨床試驗的批件。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表示,中藥和化學藥、生物藥的研發流程不一樣,化溼敗毒方源自臨床,獲得臨床批件的意義更在於中醫對疫病的理論以及臨床療效有了物化的載體,也是把中醫的科研數據與臨床高級別證據進行了有效轉化。

「獲得臨床批件以後,好多國外朋友紛紛向我們要藥。我們在給國外朋友贈送藥的時候,化溼敗毒顆粒被稱為『Q-14』,Q取英文諧音CURE,治癒、解藥的意思,『14』表示這張方子是由14味藥組成。」黃璐琦說。

加拿大《環球郵報》網站報導稱,武漢建議使用中藥「是有道理的」,它應與西藥結合使用,「在西方醫學中,我們的藥物僅能攻擊一個具體目標。而用中醫療法,則可以防止病毒吸附細胞、病毒複製等。」

「現在疫情在多國、多點暴發,中方願同有需求的國家開展中醫藥參與疫情防控的國際合作,並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餘豔紅說。

一是分享救治經驗。及時主動同世界衛生組織合作,分享中醫藥參與疫情防控的有關情況,把中國最新版本的新冠肺炎中醫藥診療方案翻譯成英文,在國家中醫藥局官網和新媒體上公開。「我們還通過遠程視頻交流、提供技術方案等方式,與日本、韓國、義大利、伊朗、新加坡等國家分享救治經驗。」餘豔紅說。

第二,捐贈中藥產品。中國有關組織和機構已經向義大利、法國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捐贈了中成藥、飲片、針灸針等藥品和器械。

第三,選派中醫師赴外支援。已經有中醫專家前往義大利、柬埔寨、寮國等國參加抗疫。

中醫藥抗疫,仍在進行時。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海外版:提升「智慧城市」須開足「碼」力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 提升「智慧城市」須開足「碼」力作者 趙壹晨工人進出廠房和宿舍,要出示「健康碼」並測量體溫;外賣小哥進入餐廳,取餐前得核查「綠碼」,以保證送餐安全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技術,智慧城市系統將涉及個人健康狀況的海量數據收至雲端,省去了人工查驗的繁瑣程序,大大提升管理效能。疫情推進智慧城市落地,5G覆蓋的加速是其主要「支撐點」。未來7年間,中國擬建設600萬個5G基站,開啟萬物互聯的時代。高速率、低延時的5G網絡,能有效減少信息傳導的時差,提升城市「智商」。
  • 中醫戰「疫」導引術!強肺操、腹式呼吸、八段錦快來收藏!
    戰「疫」期間 八段錦打起來! 對於愈後肺功能恢復 體質恢復有利! 是健康管理全流程之一!
  • 國社觀荊楚 | 湖北旅遊市場煥發生機
    國社觀荊楚 | 湖北旅遊市場煥發生機「 近來,各地遊客組團來鄂,中小型旅遊團隊活躍,湖北旅行社企業復工率超過八成,旅遊市場重新煥發生機、活力。」 「與愛同行 惠遊湖北」活動開展以來,湖北省旅行社重新煥發生機、活力,旅行社組接團隊業務量激增,有力帶動了旅遊市場全鏈條恢復發展
  • 百年油紙傘煥發生機(2)
    新華社照片,遵義(貴州),2020年12月20日百年油紙傘煥發生機12月19日,在貴州省赤水市大同鎮,赤水油紙傘製作技藝傳承人李珍霞在裱傘面。油紙傘製作不僅帶動眾多群眾就業增收,也讓油紙傘技藝重新煥發生機。新華社發(王長育 攝)
  • 這份《人民日報海外版》,使館已收藏32年
    作為傳播中華優秀文化、宣介中國發展變化的重要平臺,《人民日報海外版》是許多駐華大使館訂閱的必讀報刊。當「我在中國當大使」欄目組走進烏拉圭駐華大使館,赫然入目的便是被精心裝裱、懸掛於玄關處的《人民日報海外版》。  微微泛黃的報紙,看得出已有年頭。
  • 國慶日,來看人民日報海外版一份特殊賀禮
    版面10的歌詞來自《五星紅旗迎風飄揚》。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在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方面取得積極成效。 31639530,.國慶日,來看人民日報海外版一份特殊賀禮
  • 人民日報海外版:構築法治國家的堅實基礎
    人民日報海外版:構築法治國家的堅實基礎 2020-12-09 04:51:44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陳海峰 責任編輯:陳海峰 2020年12月09日 04:51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這位集卡車司機上了人民日報海外版!還有……
    人民日報海外版、浙江衛視、寧波日報等媒體紛紛關注,現轉載部分報導如下。人民日報海外版今天,《人民日報海外版》推出報導《寧波天易物流有限公司集卡車司機蔡校——六進湖北 傳遞希望(一線抗疫群英譜)》,聚焦北侖霞浦集卡車司機蔡校駕集卡載物資,六進湖北,勇當「生命線」上急先鋒的暖心事跡。
  • 臺媒關注人民日報海外版痛罵蘇貞昌「惡貫滿盈難逃歷史審判」
    包括中時電子報在內的多家臺灣媒體今天都聚焦《人民日報》海外版19日發表署名「俞曉」文章《蘇貞昌惡貫滿盈難逃歷史審判》。中時電子報以極盡嚴厲字眼,嚴詞點名批判,指出俗話說,「別看今日鬧得歡,小心日後拉清單」。對於興風作浪的「臺獨」分子,算總帳的日子怕是不遠了。
  • 人民日報海外版:反腐已為山九仞 斷無功虧一簣之理
    人民日報海外版:反腐已為山九仞 斷無功虧一簣之理 2016-01-13 10:17:47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李歡
  • 人民日報海外版:臺灣光復七十五周年的啟示
    人民日報海外版:臺灣光復七十五周年的啟示 吳亞明/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0-10-23 07:25
  • 看孝感中醫戰疫記!
    服用它們的,有醫務人員、執勤幹警、抗疫一線工作人員、志願者等等。 醫院原有的8臺煎藥機已超負荷運轉了5日,「七味湯」訂單像雪花一樣飛來,藥劑科主任餘亮卻是心急如焚:儘管年前貯存了大量中藥材,但疫情忽至,加之物流不通,熬製「七味湯」的藥材用光了!尋遍了孝感市所有大型醫藥集團,所需藥材均不齊全。
  • 福建龍巖:讓「一分田地」煥發「十分生機」
    惜土如金:讓「一分田地」煥發「十分生機」這兩個數字,前者是龍巖市低丘緩坡地佔其土地總面積的比例,而後者則為耕地佔土地總面積的比例。如何讓「一分田地」煥發「十分生機」,在福建龍巖市自然資源局黨組書記陳學良看來,始終秉持「惜土如金、用好每一寸土地」的工作理念是關鍵。
  • 抗「疫」群英譜丨中醫戰「疫」勇擔當——記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段涵敏 通訊員 陳雙抗疫戰場上,古老的中醫藥煥發著新的生命力,成為抗擊疫情的利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黨委聞令而動,帶領全院職工全程參與新冠肺炎的預防、治療、康復過程,為人民群眾健康保駕護航;選派3批共47人援鄂,1人援非抗疫,12名專家市州巡迴指導,為戰「疫」貢獻中醫良方;牽頭制定《湖南省新冠肺炎中醫藥診療方案》,緊急研製預防中藥方,助力復工復產,實現了「零漏診」「零感染」「零事故」。
  • 《人民日報海外版》上刊發我校教師王在軍文章《72歲的漢語班學生...
    近日,我校葡萄牙裡斯本大學孔子學院中文教師王在軍在《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發文章《72歲的漢語班學生「高老」》。 全文轉載如下: 72歲的漢語班學生「高老」 王在軍 《人民日報海外版
  • 人民日報海外版:復工缺資金?金融來幫忙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徐佩玉企業復工復產遇到資金難題怎麼辦?金融機構積極作為,主動對接企業需求,送上「真金白銀」,打通復工復產中的「堵點」,為企業注入信心和活力。開啟「綠色通道」、簡化審批流程、派專人上門服務……銀行急事急辦、特事特辦,充分發揮「穩定器」作用,在戰「疫」中展現了「金融力量」。一筆緊急貸款:從審批到發放不到10小時僅用了10天時間,武漢火神山醫院拔地而起,背後凝結了廣大建設者的心血與汗水。泰山石膏有限公司就是這一工程的材料供應商。
  • 《人民日報》海外版聚焦橫店 影視業復甦的樣本
    4月24日,《人民日報》海外版文化萬象版面刊登了《橫店:影視業復甦的樣本》一文。全文具體內容如下「橫店為我們提供了足夠完善和系統的服務。」日前,在浙江橫店明清宮苑景區內,電視劇《媽媽在等你》劇組正在有條不紊地拍攝。製片人孫雁南介紹,所有外地劇組人員抵達橫店後,橫店影視城都安排做了核酸檢測、拍了CT(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在指定酒店隔離14天後才開始拍攝。
  • 人民日報海外版:創造更多科技自立自強的中國經典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黃維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眼下,於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實現格局重塑、優勢再造,比拼的是眼光、能力與智慧,考驗的是信心、韌勁與追求。科技創新本就具有靈感瞬間性、方式隨意性、路徑不確定性的特點。
  • 人民日報海外版:海南自貿港是「振奮人心的一步」
    原標題: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中國啟動自由貿易港建設海南自貿港是「振奮人心的一步」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高喬原標題:《人民日報海外版:海南自貿港是「振奮人心的一步」》閱讀原文
  • 人民日報海外版:美豬未平核食起,禍害民眾到幾時
    美豬未平核食起,禍害民眾到幾時 2020-12-11 04:56:16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朱延靜 責任編輯:朱延靜 2020年12月11日 04:56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