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雲網(微信號:)】2月13日報導(編譯:原子核)
美國已經成為一個壟斷的國家。
沒有任何地方比科技行業更能感受到市場集中度的影響。近年來,它已經成為壟斷的典範。
據估計,超過90%的網際網路搜索是通過谷歌進行的,超過70%的網際網路推薦是通過Alphabet或Facebook擁有的產品進行的。與此同時,亞馬遜控制著一半以上的電商和雲計算業務,蘋果和微軟的作業系統幾乎沒有主流的產品可以替代。
從本質上講,壟斷並沒有什麼錯。事實上,對於一個行業來說,它們可能是最有效的自我組織方式,特別是在高成本或網絡效應下競爭會有更大的價值。
然而,如果不加以遏制,壟斷也可能對經濟造成嚴重破壞。
「不要作惡」怎麼了?
這在科技行業尤其如此,在這個領域,佔主導地位的公司已經做出了各種反消費者的不當行為。
在尋找利潤的過程中,大型科技公司歪曲了基於種族性質的整個選舉,向竊聽數據的科學家洩露了私人討論信息,並將約會應用用戶的HIV狀況透露給了第三方。
因此,許多人質疑科技行業是否已經變得過於強大,不利於自身利益。
對于越來越多政治左翼的聲音來說,答案是肯定的。Elizabeth Warren已經制定了一項計劃,如果她當選,將拆分大型科技公司。川普總統也非常一致地表達了他對谷歌的不滿,一些務實的共和黨人也加入了他的行列,呼籲對Facebook的商業行為進行審查。
兩黨的擔憂日益增加,引發了一場緊急的反思美國反壟斷政策的運動,彭博社將其稱為「偉大的反壟斷覺醒」。
如果Warren如願以償,彭博社可能很快就需要將其預測為全面的世紀大決戰。
為什麼理論比實踐更好
拆分公司背後的想法很簡單。將平臺與產品分開將阻止亞馬遜和谷歌等科技巨頭在自己的平臺上二次探底,並恢復市場的競爭力,在這些市場上,規模較小的參與者已經基本上被趕走了。
問題是,拆分公司不太可能帶來預期的結果。事實上,聯邦貿易委員會委員Noah Phillips等專家認為,反壟斷將無法解決人們對整個科技行業很多根本的擔憂。
由於經濟實際受益的不確定性,推翻「無過錯壟斷」這件事從未得到學術界的廣泛支持。事實上,Tyler Cowen等批評家最近認為,大型科技公司的分拆將是對反壟斷法的錯誤應用,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
因此,如果有的話,拆分公司應該作為最後最直白的手段。
如果有疑問,用立法來解決
科技行業不是一個龐然大物,如今困擾著大型科技公司的問題也沒有單一的解決辦法。然而,在談論拆分公司之前,我們應該考慮幾個簡單的措施。
關鍵的是為保護和使用數據建立一個現代框架。
一個特別有吸引力的方法將是效仿歐盟,發布全面的數據保護法,賦予消費者保護自己的權力,並鼓勵大型科技公司少做其反消費主義的滑稽行為。
美國需要自己的數據保護條例。這並不是一個新想法——就連Facebook的扎克伯格也敦促全球領導人優先建立統一的數據隱私和數據保護框架。
這不是火箭科學
簡單的措施,如在共享數據之前要求知情同意,以及讓用戶直接了解他們的數據是如何商業化的,將大大幫助消費者從被剝削的商業化產品升級為積極的合作者。
更重要的是,讓用戶對自己的數據有更強的可見性和控制力,並讓公司對違規行為承擔更多責任,將極大地降低最具主導地位的公司可能造成的傷害。
數據可移植性也是如此。
允許用戶親自投票,將他們的數據從一個平臺轉移到另一個平臺,是對大型科技公司整頓更強的動力,而不是去做那遙不可及的分拆公司事宜,後者將需要多年時間才能提起訴訟。
最後,建立一個專門的數據保護機構來加強備受詬病的聯邦通信委員會和聯邦貿易委員會,將是Ralph Nader等政治改革者長期以來一直呼籲的事情。
現在的政府仍然選擇了一種自由放任的方式,最臭名昭著的是2017年網絡中立狀態的終結,但潮流也正在國會山中發生變化。
兩項擬議的法案——《消費者網絡隱私權法案》和《網絡隱私法案》——尤其引人注目。雖然這兩項法案都不太可能原封不動地獲得通過,但他們已經成功地定下了討論的基調,並將重點放在更新數據保護規則和建立新的監管機構上,如數字隱私局。
即使聯邦法律永遠不會出臺,各州也不會袖手旁觀。
事實上,加州已經通過發布《加州消費者隱私法案》自行解決了問題,該法案對科技公司在該州的運營方式進行了一系列變化。紐約州也通過「盾牌法案」對數據隱私採取了行動,其他積極主動的州立法機構效仿只是個時間問題。
在此期間,通過控制他們的反壟斷本能,並通過明白問題都會有簡單的解決方案,兩黨的政客們都會得到很好的服務。
在2020年,沒有什麼比確保消費者對自己的數據擁有最基本權利更簡單的事情了,他們想要在網上也能得到尊嚴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