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飯店吃飯,看到耐人尋味的一幕。
有位客人著裝光鮮、時髦,在飯店裡尤為顯眼。她和同伴高聲說笑著,旁若無人一般,對周圍人投來的不滿眼光毫無顧忌。
她走後不久,相同的座位上又來了一位客人,著裝樸素、氣質斯文。與上一位迥然不同,這位客人只是靜靜地吃東西,臨走前將桌上的杯子、盤子、飯餘垃圾都歸攏起來。
雖然飯店並沒有要求顧客自己收拾桌子,但從細節上看,兩位客人的教養高下立判。
有人說,「教養,就像血管一樣,可以盤根錯節地生長在一個人的血肉之軀的最深處,與人不可分割。」
一個人有沒有教養,和年齡、貧富無關。教養根植於人的內心,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優雅與高貴。
一個人的教養,往往藏在每一個細節裡,在你的舉手投足之間。
一位作家講過一段親身經歷。有一次他上廁所,一個儀表堂堂的青年跑過來站在他後面大聲說:「你是不是陳老師?我要跟你照個相。」作家回憶道:「我當時非常尷尬,因為我正在方便。」
出了廁所,那位小夥早已準備好了照相機,不由分說就拍照。
生活中,有些人僅僅把「有教養」理解為乾淨的儀容、得體的穿著,殊不知,自己的教養被一些為人處事上的小細節「出賣」了。
真正有教養的人,不會只顧滿足自己的喜好,而是會把別人放在心上,會充分考慮並尊重身邊人的感受,會將心比心、換位思考。與這樣的人相處,我們會感到非常舒服,也會暗暗佩服他們在細微處的體貼與周到。
對這樣一個故事印象很深刻。有人見一位盲人打著燈籠,便詢問緣由。盲人說:「我聽說天黑以後,世人都跟我一樣,什麼都看不見,所以我才點燈為他們照亮道路。」那人說:「原來你是為了眾人才點燈,很有善心。」盲人說:「其實我也是為自己點的燈,因為點了燈,在黑夜裡別人才能看見我,就不會撞到我。」
一盞燈,方便了他人,也照亮了自己。做人何嘗不是如此。在細節處多下一點功夫、多一份心,並不是做無用功,而是向這世界多輸出一點暖意。
譬如,對幫助你的服務生說聲「謝謝」;聽別人說話的時候,眼光不要遊移;遞刀具給別人,要記得遞刀柄那一端;乘電梯時為後面進來的人按住開門鍵,讓其他人安全進入;坐地鐵公交時別靠在豎立的扶手上,讓別人有地方可扶……
有教養的人,眼裡有光、心裡有愛,他們心懷謙遜與善良,懂得給別人溫暖、讓自己坦然,在人生路上自然會走得更遠更穩。
古話說:「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只是本然。」真正的教養,絕非譁眾取寵,而是一種融在骨子裡的本能,體現在日常生活的一點一滴上,總能在不經意間讓人動容。
為人處世,在追求外表的優雅與風度時,也請不要忘記存有細節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