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東北滿族舊事----- 女真人創建金國(2)

2021-02-22 吉林家譜

泱泱中華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而滿族則是其中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民族。百折不撓的民族精神,海納百川的恢宏氣度,使他們在悠久的歷史歲月中三次崛起,雄立於中華民族之林。從滿族先民靺鞨人創建渤海國,女真人創建金國,建立清王朝,這是除漢族之外,其他民族皆不曾有過的宏偉壯舉。滿族三次立國,展現的是自強不息、敢創輝煌的民族精神,標立的是中華民族團結、統一的典範。

哥哥烏雅束死後阿骨打繼位,在羽翼漸豐之後,便開始逐漸強硬起來。點燃阿骨打反遼·立國戰火的,是遼天祚帝設的一場春捺缽的宴會。

遼帝契丹耶律氏,乃北方之遊牧民族,除了牧羊放馬十分喜愛捺缽狩獵。「捺缽」乃契丹語,為「行營」之意,即四處遊走,走到哪住在哪,立行營捕魚打獵。遼帝捺缽不分季節遊獵,乃秋冬違寒,春夏避暑,隨水草畋獵,歲以為常。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像

其實,遼帝遠涉千裡之捺缽漁獵,亦不全是為了娛樂,也進行著畋獵習武,操演鐵騎精兵和視察官吏政事、民情。捺缽紮營之地,便是一個流動的朝廷,遼帝在此款待安撫女真人、鐵驪人、渤海人、西夏人、回鶻人等方國各族,並在此接見大宋、高麗等國使臣。故應該說每一次捺缽漁獵,也都是一次軍政合一、漁獵巡視的政事。

當第一條大魚出現時,人們會馬上報知皇上,由他舉漁叉親自來捕。捕到頭魚,遼帝要舉辦頭魚宴,宴賜百官及方國首領和各國使臣,以示皇恩浩蕩,並祈祝新的一年風調雨順收穫頗豐。宴席之上君臣或長歌狂舞,或比武角力為樂通宵達旦。

這天,官兵捕獲了許多隻天鵝、大雁,遼帝吩咐按例燒制「頭鵝宴」款待群臣。人們紛紛將天鵝翎羽插在頭上,邊痛飲烈酒品嘗肥美的天鵝肉,邊豪放地歌舞、摔跤、比武、角力。

在天祚帝的旨令下,鐵驪、兀惹、室韋、渤海、奚等部族節度使、首領輪番豪歌勁舞,天祚帝與那些契丹官吏像看耍猴一般,狂呼大叫輕蔑狂語。輪到阿骨打上場了,他推託不善此道堅決不出場受辱。

天祚帝見阿骨打如此大膽抗旨,心中十分不悅,酒席散之後,他找來樞密使蕭奉先等人,命尋機將阿骨打殺掉以除後患。此時,阿骨打也覺得惹下了殺身之禍,便率隨從人等偷偷溜之大吉。阿骨打回到按出虎水大寨,知道天祚帝決不會善罷甘休,於是命吳乞買、撒改、粘罕、希尹等諸將,加固各寨城池,籌備糧草,積極操練兵馬決心反遼立國。當他聽探馬說遼兵已開始在寧江州集結後,立即率族人及眾兵祭告天地、拜祀祖宗,誓師來流水畔準備反遼。《金史·本紀》載祭文道:

世事遼國,恪修職貢,定烏春、窩謀罕之亂,破蕭海裡之眾,有功不省,而侵辱是加。罪人阿踈,屢請不遣,今將問罪於遼,天地其鑑佑之。

海東青(鷹)鬥鵠(天鵝)圖

阿骨打祭完天地、列祖列宗,殺了幾個遼廷的障鷹官祭了戰旗,之後命傳梃共誓,「 梃」即是梃杖,是女真人執法杖罰的刑具。眾女真兵雄赳赳,個個隨阿骨打斬釘截鐵地高喊:

吾等同心盡力,有功者,奴婢部曲為良,庶人官之,先有官者敘進,輕重視功。苟違誓言,身死梃下,家屬無赦。

重兵把守的寧江州很快便被女真兵攻破,阿骨打甚有遠見對投降之兵區別對待,契丹兵分賞給各部有功將士為奴。渤海兵則好生安撫,留作自己的兵員,並告喻眾人道:「女真、渤海本一家,我興師伐罪,不濫及無辜也。」

阿骨打女真兵寧江州大捷,使遼天祚帝大為震驚,忙命蕭裡為都統,率十萬騎步兵會於鴨子河(松花江)北,準備一戰消滅阿骨打。

阿骨打見契丹兵鋪天蓋地而來,而自己只有三千七百兵士,與其等重兵前來圍剿,不如自己主動出兵而戰。於是,他點齊所有人馬準備前去血戰一場,拼個魚死網破。阿骨打的兵馬還未趕到鴨子河,天便已黑了下來。他命休息一晚,明日開戰。可是他剛剛睡下,便覺得有人向上抬他腦袋不讓他睡覺。他忙坐起身來,但不見任何人。如此三次,阿骨打十分驚異,突然他喊道:「 這是神在警示我呀!讓我不可睡,應立即出戰啊!」

阿骨打命眾兵立即上馬,急急奔向鴨子河。此時正值關東十一月,天寒地凍,鴨子河已封凍成冰。阿骨打率兵來到鴨子河,天已黎明,見一些遼兵正在破壞河冰以防女真兵來襲。阿骨打消滅了這些遼兵,見契丹人已警覺,便不失良機地率剛渡過河的一千多兵馬殺向遼軍出河店大營。

這時,突然狂風大作呼呼山響 ,暴雪塵埃遮天蔽日。阿骨打率眾兵乘風雪狂塵,如天兵鐵騎衝進遼軍大營。遼兵尚在睡夢中便紛紛成了刀下之鬼,一息尚存者則上馬奔逃。女真兵一直追殺到幾十裡外的斡倫濼湖,風暴停了才收住兵馬。此伇殺俘遼兵無數,繳得大批車馬兵器。至此,遼人始懼女真人,那「女真人滿萬不可敵」之讚譽,也開始不翼而走流傳開來。

此次大戰《金史》記載甚詳。女真人的兵力,此戰之後也超過了萬人,而且陸續有大批渤海、鐵驪、兀惹、室韋等部族來投。阿骨打乘勝進攻,僅數月便攻下賓州、祥州、鹹州等遼國重鎮,昔日裡與黑水女真人聯繫並不緊密的白山、耶悔、統門、耶懶、徒單、烏古、蒲察、紇石烈等女真部族,也都紛紛率兵來投,從此完顏氏勢力日盛,契丹遼國則成了強弩之末,國勢日微。

阿骨打率族人在來流水舉兵反遼誓師之時,曾高聲吶喊:「 若大事克成,復會與此,當酹而名之。」可惜,由於阿骨打從此率兵南北徵伐,再無暇至此,故「酹而名之」之冀望,終未遂願。距此 70 年後,金世宗完顏雍念先祖創業之艱,在來流水畔(今吉林省拉林河南岸,扶餘縣徐家店鄉石碑崴子),豎立了「大金得勝陀頌碑」以示紀念。至今,此碑猶在,雖已歷 800 餘春秋風雨,但仍雄渾聳立,昭示著那段遼金大戰的血雨腥風。

1115 年正月初一,對女真人來說是個吉祥之日,人們聚集在阿骨打居住的大寨,歡慶建立金國。阿骨打廣收眾議,思量再三將國號定為「金」。他端坐議事廳的虎皮椅上,望眾將而道:「 遼以鑌鐵為國號,乃取鑌鐵之堅也。豈知鑌鐵雖堅,但可鏽壞。只有『金』不變不壞,千年永固也!」正是:「 契丹建國『鐵』為號,女真立邦『金』為標。」

阿骨打確係思之甚多。完顏部居之「按出虎水」,乃金河之意,金堅色白。女真人祖源長白山,故尚白。中原漢人亦有「金生麗水,玉出昆崗」之頌。阿骨打合眾議,定國號為「金」,改年號為「收國」,乃有金反遼,收回故國之意。

收國元年,正月壬申初一,阿骨打登皇帝位,群臣奉上尊號。因其開國之功,金皇統四年(1144)增諡為「應乾興運昭德定功仁明莊孝大聖武元皇帝」。因其開創了金國,故後人又稱其金太祖。至此,女真人又掀開了歷史新的一頁,繼其先民建渤海國之後,又一次立國於白山黑水,稱雄於中華之塞北大地。

金立國後,阿骨打並未停下他那精兵鐵騎的腳步,在滅遼之後又南下中原,不但繼承了遼契丹的領地燕雲十六州,還兵至淮河以北,與中原大宋王朝分庭抗禮。又開始了新一輪中華民族兄弟鬩牆、同室操戈的一場場大戰。

                            與南宋徵戰多年的金梁王完顏宗弼(金兀朮)

金國的地方管理體制,可謂「一國兩制」,對女真人實行猛安、謀克制。「 猛安」「 謀克」乃女真語,「 猛安」為千夫長;「 謀克」為百夫長。後經阿骨打改制之後,「 猛安」「 謀克」由單一的·軍事組織變成了軍政一體化的社會機構。「猛安」,相當於防禦州,「 謀克」,相當於縣。作為一種官職爵位,「 猛安」、謀克之職可以世襲,父死子繼或兄亡弟繼。對廣大地域內的漢人、渤海人、契丹人,金國施行的則是州縣制。

金國的政治建制為五京、十四總管府、十九 路 。五 京 ,即 上 京 會 寧 府(今 黑 龍 江 省 阿城)、東京遼陽府(今遼寧省遼陽)、西京大同府(今 山 西 省 大 同)、南 京 開 封 府(今 河 南 省 開封)、北京大定府(今內蒙古昭烏達盟大明城)。率金軍十四總管府,即鹹平府、大興府、河間府、真定府、益都府、東平府、大名府、太原府、平陽府、京兆府、鳳翔府、延安府、慶陽府、臨洮府等十四總管府 ,兼管軍政事務。五京、十四總管府各管轄一路 ,總計為十九路 。「路」,為金代地方行政的最高建制,相當於今天的省級,路下設有府、州、縣建制。

金建國之初的政治體制,為「勃極烈制」。勃極烈為女真語,乃「官長」或「總管」之意。勃極烈制極具女真特色,阿骨打稱帝後設有四大勃極烈進行國家治理,即「諳班勃極烈」,「 諳班」乃女真語,為「尊大之稱也」,為皇帝之下最尊大的官位。次之為「國論勃極烈」,乃女真語「尊禮優崇得自由者」,地位比諳班勃極烈低一些。三為「阿買勃極烈」,女真語為「治城邑者」,乃掌管城邑內政的主官。四為「國論昃勃極烈」,「 昃」為第二之意,即第二國論勃極烈。

金國「勃極烈制」僅存在 20 餘年。金太宗年間,為了適應國土日益廣闊、人口逐漸增加,金國開始廢除勃極烈制,效仿中原王朝建立了三省六部制,設有尚書、中書、門下三省,及吏、戶、禮、兵、刑、工六部。


海陵王即位之後,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實行了一省六部制,廢掉了中書、門下 兩 省 ,只 留 下 尚 書省 ,下設六部未變,從·而「 職 有 定 位 ,員 有 常數,紀綱明,庶務舉,是以終金之世守而不敢變焉」。

                                            金中都(今北京市)城區圖

「萬裡河山有燕趙,一代風俗始遼金。」這是元代劉靜修的嘆詠。遼金時期的風俗文化影響很大,有些一直留存至今。金源文化,是以流傳數千年的女真傳統文化為底蘊,又廣泛吸納了中原漢族等民族的文化精華,從而形成了具有關東地域風採的金女真特色文化。正如《金史·文藝傳》載:

金用武得國,無異於遼,而一代製作,自樹立於唐、宋之間,非遼世所及,以文而不以武也。

金太祖阿骨打命完顏希尹創製了金文,使這個由古老的肅慎人始,傳承已數千年的北方民族有了自己的文字。完顏希尹創製的金文,又被稱為「女真大字」。二十年後,金熙宗在女真大字的基礎上又加以完善,創製出了筆畫簡練更便於書寫的女真文,被稱為「女真小字」。女真大小字流傳了三百餘年,完顏希尹也因創製了金文而被後人尊為「女真倉頡」。

金女真人穿的衣著,牛皮靰鞡、高底鞋、毛朝外的裘皮衣、袖口上護手的箭袖等,一直被其後世滿族傳承著;撣箭袖、打千兒,是清代滿族人的常見禮節,這箭袖便傳之金女真人。而毛朝外的貂、狐、貉、豹等裘皮大衣,當年同女真語一樣流行於中原北部漢人內地。宋代詩人陸遊曾有詩詠嘆這傳之久遠的女真衣著服飾及語言:

上源驛中捶畫鼓,

漢使作客胡作主。

舞女不知宣和裝,

廬兒盡能女真語。

                          河南焦作市附近金代古墓出土的女真人舞樂圖磚雕俑

金 女 真 人 食 用 的 肉 粥 、魚粥,大醬、酸菜、凍豆包、凍梨、火鍋等,至今仍還是滿族等北方各族喜歡的食物。金女真人喜食的糕點「大軟指」,今人稱之「牛舌頭餅」;「小軟指」,今人稱之「驢打滾」,更是盛譽中華。

金女真人住的「納葛裡」(泥草房),今天滿族人稱之「滿族老屋」還在使用。女真人住的「烏克墩」(半穴居屋),今人稱之「地窨子」,長白山區仍可見到。女真人育兒用的樺木悠車,滿族人今仍在使用,被稱為關東三大怪之一,「 養護孩子吊起來」。金女真人婦女兒童都愛玩的嘎拉哈,乃鹿、豬、狍、獐等動物之連接大腿的骨頭,有「珍」「 驢」「 背」「 坑」四面,可有十幾種玩法,今天滿族兒童仍是樂此不疲。

金女真人的法喇(爬犁)、拖冰床、跑冰鞋、堆冰燈、打滑冰、抽冰猴,至今仍還是滿族孩子冬天的最愛。滿族極具民族特色的音樂、歌舞、秧歌、射柳、跑火、布庫(摔跤)等娛樂,都傳承自先輩金女真的民風俚俗。

滿族人捕鷹、馴鷹、放鷹狩獵的傳統鷹文化,源自金女真先人。滿族的哨鹿、窖鹿、打紅圍、採珍珠、海捕、圍網捕魚等技藝傳承十分久遠,但光大於金立國之後。

金朝立國雖僅短短的 120 年歷史,但在拓展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方面還是取得了令後人矚目的成就。據考證,金朝是世界上最早廣泛流通使用紙幣的國家。1154 年,海陵王登位之初,金國便已使用紙幣流通購物,當時稱之「交鈔」,與金、銀、銅錢等同價使用。國家還設有「交鈔庫」,有交鈔庫吏專門管理。

中國有著久遠的釀酒歷史,但只是糜釀酒,即米酒、黃酒之類。有學者認為,蒸餾酒是元代從西亞或印度傳來的。1975 年在河北承德土門鄉新開河道時,出土了一套金代蒸餾酒用的器具,這是首次在我國發現此類造酒器。故而可知,蒸餾酒可能是金代時發明並廣泛流傳的,而不是金之後的元代從國外傳來的怡情之物。

金國以淮河為界,與南宋各佔中華南北半壁江山,金國的歌舞雜劇被稱之為「北曲」,這北曲雄渾高亢與大宋國綿柔委婉的「南曲」相比,別有一番剽悍爽朗之風。金宋皆亡國之後,後人對北曲、南曲的評論,亦別有一番滋味:

聽北曲使人神氣鷹揚,毛髮洒淅,足以作人勇往之志,信胡人之善於鼓怒也,所謂「其聲噍殺以立怨」是已。南曲則紆徐綿眇,流麗婉轉,使人飄 飄 然 喪 其 所 守 而 不 自 覺 ,信 南 方 之 柔 媚 也 ,所 謂「 亡 國 之 音 哀 以 思 」是已。

海陵王完顏亮,乃金太祖阿骨打之孫,作戰勇敢、文採風流,可謂文武雙全,在其尚未登上皇位之時便雄心勃勃,大有橫刀躍馬縱橫天下之志,其詩頗具女真人的雄風大氣。他在《題西湖圖》中寫道:

萬裡車書一混同,

江南豈有別疆封。

提兵百萬西湖上,

立馬吳山第一峰。

金國雄踞中華北方一個多世紀,南風靡靡融蝕著女真人的尚武雄風,錦衣玉食消磨著女真人的勵精鬥志。此時,中華大地的西部草原上蒙古人又悄悄崛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將女真人滅遼立國之歷史劇又重演了一番,他在西取西夏之後,聯合宋軍滅掉了金國。可憐金末帝完顏承麟,即位僅一天便戰死於與蒙古大軍的肉搏戰中,也堪稱壯烈。

「史冊繽紛多姿彩,你方唱罷我登臺。」金國滅亡之後不久,唇亡齒寒的大宋國也被蒙古兵所滅。由此,另一個北方民族蒙古人,登上了中華大地的歷史舞臺,這便是元朝。

相關焦點

  • 大東北滿族舊事----- 女真人創建金國(1)
    遼有俗言:「 女真滿萬,則不可敵。」故此,遼國對女真人實行著殘酷的打壓政策,以使其不能東山再起立國稱雄。遼國稱雄為主之時,為了管轄尚武強悍的女真人,將其分成南北兩大部分,進行分而治之。女真人在南部,籍契丹者號「熟女真」,在北部未籍契丹者,號「生女真」。創立金國的完顏部,即是生女真。熟女真、生女真,乃遼契丹人之所稱。
  • 大東北滿族舊事-----滿族聖嶽長白山(2)
    中國古代「太」為「最大」,此「太白」乃係滿族先人粟末靺鞨人對長白山的一種尊崇之稱。長白山是滿族及其先人的發祥聖地、龍興之地,這裡廣闊的山山水水、飛禽走獸,為他們提供了無盡的衣、食、住、行的生活來源;這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巖和他們都有著深厚的情感。滿族及其先輩對長白山由愛戴產生敬仰,進而由敬仰又升華到崇其為神、尊其為聖。
  • 大東北滿族舊事-----白山黑水育滿族(5)
    ◇情系白山黑水滿族,乃煌煌中華五十六個民族之中的一枝北國奇葩。他們以弓馬為藝,以漁獵為生,幾千年來世世代代生活在大東北的長白山及松花江、黑龍江等廣大地區。長白山又簡稱「白山」,松花江、黑龍江乃一江,只上下遊之別,世人簡稱「黑水」,故有「白山黑水」之稱。
  • 金國的女真族和清朝的滿族有什麼關係?他們算是一個民族嗎?
    金國滅亡後純種女真人跑的跑、逃的逃,因為先前佔據中原,所以有許多女真人受到漢文化影響,不想走的就直接被元朝劃分到漢人。而那些原本留在東北那邊的,想自力更新復國的,被定為純粹「女真人」。在多年的繁衍中,女真人跟遼東地區的少數民族也有不少通婚的,發展出了新的女真族。但強大的元朝統治了中原地區後變得奢靡起來,他們動不動就剝削女真族,今天要點人參,明天要點毛皮什麼的,最後女真人被剝削的受不了,然後他們就陸續的開始了反抗。
  • 大東北滿族舊事-----清代創製使用滿文
    而由肅慎族系幾千年傳承下來的滿族,就曾經三次立國,兩次創製了廣泛使用的本民族文字。繼金代創製金女真文之後,後金(前清)時期又創製了滿文,這兩種文字在浩瀚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中都佔有重要位置。十六世紀中葉,隨著建州女真的日益強盛,兼併海西女真、野人女真攻打蒙古、朝鮮、明朝,戰爭連綿不斷。
  • 大東北滿族舊事----- 定鼎北京立國清朝(3)
    泱泱中華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而滿族則是其中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民族。百折不撓的民族精神,海納百川的恢宏氣度,使他們在悠久的歷史歲月中三次崛起,雄立於中華民族之林。從滿族先民靺鞨人創建渤海國,女真人創建金國,建立清王朝,這是除漢族之外,其他民族皆不曾有過的宏偉壯舉。滿族三次立國,展現的是自強不息、敢創輝煌的民族精神,標立的是中華民族團結、統一的典範。
  • 滿族來自哪裡?滿族的族源來歷略考,滿族的確是女真人
    ,所以金代女真人的髮式與滿族並不相同,這樣就一目了然了。 六、金代女真人與滿族的姓氏金代女真人屬於生女真,曾經建立過金國,縱橫北中國百餘年,最終卻消失在了歷史的塵埃中,與契丹,党項一樣,直到明朝初年,才又出現了建州女真。
  • 大東北滿族舊事-----滿族聖嶽長白山(3)
    滿族供奉的動物神祇甚多,幾乎是無所不含,而且是各有神號,像母臥虎神、公坐虎神、金虎神、飛虎神、大代明雕神、老坐山雕神、黑熊神、野豬神、金錢豹神、金花火神、金舌鳥神、銀舌鳥神、蟒神、狼神、水鳥神等等。滿族認為長白山乃聖嶽神山,乃眾野神之居所,在滿族正黃旗石克特裡氏的祭祀《排神神詞》中,唱詠得十分明晰:長白山上,有大飛虎神、鳥神、大雕,展開巨大的翅膀在天上翱翔,使日月都黯淡無光。
  • 大東北滿族舊事----- 八旗「滿城」遍中華
    明末,努爾哈赤以「遺甲十三副」起兵,兼併了女真諸部,創建了一個可以與明王朝分庭抗禮的大汗國。努爾哈赤死後其子皇太極繼承汗位,西聯蒙古、東討朝鮮、北撫黑龍江及東海女真,數次派兵入關攻明,又改後金國為大清,可謂雄極一時。順治帝時,剛剛繼位的福臨皇帝,乘闖王李自成入京之亂,一舉拿下大明江山入主中原。
  • 大東北滿族舊事----- 滿洲八旗分「陳」「新」
    明末,努爾哈赤以「遺甲十三副」起兵,兼併了女真諸部,創建了一個可以與明王朝分庭抗禮的大汗國。努爾哈赤死後其子皇太極繼承汗位,西聯蒙古、東討朝鮮、北撫黑龍江及東海女真,數次派兵入關攻明,又改後金國為大清,可謂雄極一時。順治帝時,剛剛繼位的福臨皇帝,乘闖王李自成入京之亂,一舉拿下大明江山入主中原。
  • 大東北滿族舊事-----聯盟蒙古,四戰林丹汗
    明末,努爾哈赤以「遺甲十三副」起兵,兼併了女真諸部,創建了一個可以與明王朝分庭抗禮的大汗國。努爾哈赤死後其子皇太極繼承汗位,西聯蒙古、東討朝鮮、北撫黑龍江及東海女真,數次派兵入關攻明,又改後金國為大清,可謂雄極一時。順治帝時,剛剛繼位的福臨皇帝,乘闖王李自成入京之亂,一舉拿下大明江山入主中原。
  • 歷史上的滿族、女真族以及通古斯人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
    很多人對於歷史上的滿族與女真族的關係弄不清楚,竟然還有說滿族是通古斯人,真是令人啼笑皆非。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梳理一下歷史上滿族、女真族以及通古斯人的那些關係。
  • 渤海國與滿族的關係
    提示:點擊上方"吉祥滿族"↑關注微信訂閱號:@吉祥滿族(微信號:jixiangmanju
  • 元代女真人列在漢人等級中,留在東北的後來建立了大清帝國
    遼代女真人大體可分為三部分。居住在遼東地區的被稱為熟女真(系遼籍女真)。因遼國把實力最強的女真人編入直接管轄的戶籍,遷到遼陽府以南,與漢人、契丹人雜居,所以稱「熟女真」或系遼籍女真。居住在松花江以北廣大地區的女真人,未入遼籍,仍以狩獵和捕魚為生的,被稱為「生女真」,或「不系遼籍女真」。
  • 大東北滿族舊事----- 吉黑「滿學」國語騎射
    滿族是一個古樸驍勇又善於學習、努力進取的東北少數民族。滿族的正規文化教育,起始於後金時期,後逐漸發展並建立了有別於京師(北京地區)旗學的東北盛京「旗學」和吉、黑兩地的「滿學」。東北地區滿、蒙、漢八旗的官旗學、滿學及官義學、蒙學、宗學、覺羅學、翻譯學等,為關東滿族文化的發展繁榮提供了先決條件和物質基礎。
  • 同為塞外民族,為何蒙古人大量使用契丹人而不用女真人?
    公元1271年,元朝建立,此時的金國已經被滅,女真人四處散落,在東北的山林地區狩獵為生,但蒙古人依舊不放過,趕盡殺絕。還好的是,女真人在叢林生的天賦讓他們躲過了大部分的追殺,這才有了後金的出現。
  • 我國古代的女真人是如何崛起,併到建立金朝的?
    至唐亡,契丹人建立遼國,並於公元926年滅渤海國,從此,黑水靺鞨也就是後來的女真人又成為了遼國的一部分。女真之名,始見於五代時期,史稱其:本名朱裡真,番語,訛為女真。也就是說,朱裡真其實是女真的漢名。在遼國,女真又被分為生女真和熟女真,其中熟女真受遼國直接統治,生女真依然保持著林中人、狩獵者的身份,後來建立金國的完顏部便屬於生女真。
  • 滿族和女真族是什麼關係?金朝和清朝有什麼關係?
    一直有滿族就是建立了金朝的女真族的說法,但實際上滿族和宋朝的女真並沒有太大血緣關係,女真起源於三千多年前的肅慎,漢至晉時期稱挹婁,南北朝時期稱勿吉,隋至唐時期稱黑水靺鞨;而到了遼金時代才改為女直,這裡為什麼是女直而不是女真呢,是因為這時候的遼興宗叫耶律宗真,女真人為了避諱,所以叫了女直。
  • 滿族姓氏的變遷
    滿族姓氏中以地為氏者,比較多。就是某氏族以居住地的地名,山川,河流等名稱做為本氏族的姓氏,如居住寧古塔地區的叫「寧古塔氏」、烏蘇里江邊的叫「烏蘇里氏」。    2、以部為氏。即以部族名稱為哈拉(姓氏),葉赫部落稱葉赫那拉氏(又為「那拉氏」)。    3、以姓為氏。以姓為氏,多為金元時代女真人舊姓的延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