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月中旬以來,華東、華南、西南等地的強降雨影響逐漸顯現,水電替代作用較為明顯,當前沿海電廠日耗較月中明顯回落,但梅雨季預計在7月中上旬結束,出梅後高溫天氣將成為影響日耗的主要因素。
1、降水:梅雨最後的狂歡
延續此前降水態勢,未來十天的雨勢不減,且區域仍舊集中在西南、江淮等地。據中央氣象局公布的消息顯示,未來10天(6月27日至7月6日),西南地區東部、江漢、黃淮、江淮、江南西部和北部、華南西北部等地累計降雨量有50~120毫米,其中四川盆地東部和南部、江漢中南部、黃淮南部、江淮、貴州西部和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150~200毫米,局地可超過300毫米;上述大部地區累計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多5~8成,部分地區偏多1倍以上。
來水充沛下,水力發電對火電的擠佔逐漸顯現,往華東、華中還有廣東等地的特高壓外送電也有望繼續改善。從過去半個月沿海電廠日耗變化來看,截止6月28日,沿海五大電廠日耗煤量53.33萬噸,同比增幅為3.5%,增幅較6月17日收窄15%;分電廠看,上電日耗1.53萬噸,同比減少4%,而6月中旬的時候上電日耗同比增幅超過100%;粵電則由於華南降水減少影響,近期日耗水平有所回升,但也僅僅是與去年同期持平。整體看,雖然社會用電量持續增加,但在雨季水電的發力下,火電日耗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此輪降雨也代表梅雨逐漸進入尾聲,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後,是梅雨季節,「出梅」的時間在7月8日至7月19日之間,「出梅」後持續性的降雨情況有望暫停。
另外,持續的強降雨導致的洪澇災害依然不容忽視,截至6月29日,中央氣象臺已經連續28天發布暴雨預警,持續時間為近年來少見。水電站為確保洪峰安全過境,緩解防汛壓力,紛紛加大洩洪力度,將水庫水位保持在安全水位內。
2、氣溫:高溫區域縮小
6月下旬以來,華南,華北、西南等地延續高溫天氣,而江淮、長江流域等地受強降雨影響氣溫偏低。從中央氣象臺公布的氣溫距平圖顯示,過去十天華南、華北多數地區的平均氣溫高出同期1-2攝氏度,江淮、東北等地的平均氣溫則低於去年同期。
未來十天,江淮地區延續強降水態勢,氣溫預計仍低於去年同期,華北地區受強對流天氣影響,氣溫將較前期有所回落。華南等沿海區域的氣溫將繼續維持較高水平,但整體看高溫區域較之前略有縮小,相對集中在廣東和福建沿海等地。
3、降水為主角,高溫扮配角
綜上來看,近期天氣舞臺依然是降水為主角,高溫唱配角在演繹。持續性降雨下水電一改五月份頹勢,預計六月份水電環比將顯著改善,但高溫配角戲份依然很足,且高溫區域隨著梅雨季結束將會進一步擴大,天氣舞臺主角也將轉變,預計沿海電廠日耗將會逐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