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9期:航天科技六院801所我國首款牛級推力...

2020-12-15 前瞻網

航天科技六院801所我國首款牛級推力霍爾推力器點火成功

近日,航天科技集團六院801所研製的我國首款20千瓦大功率霍爾推力器成功完成點火試驗,點火時間累計達8小時,點火次數超過30次。試驗過程中,推力器點火可靠,運行平穩,工作參數穩定,實測推力1牛,比衝3068秒,效率大於70%,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該推力器的成功研發,實現了我國霍爾電推力器推力從毫牛級向牛級的跨越。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運抵文昌 將於4月中下旬首飛

距離長徵五號遙三火箭成功發射僅僅一個月後,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抓總研製的長徵五號火箭家族的又一成員——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開始了自己的首次徵程。經過一周多的海陸運輸,長徵五號B遙一火箭於2020年2月5日安全運抵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後續將與先期運抵的空間站核心艙初樣產品一同進行發射場合練,之後擬於4月中下旬執行首次發射任務,送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上天。

北鬥開工 堅持疫情防控、型號任務兩手抓兩手贏

上半年,我國北鬥衛星導航工程將發射2顆GEO衛星,完成整個北鬥三號系統的組網建設。2月1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第一批「北鬥」試驗隊員抵達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並立即召開調度會,詳細部署疫情防控工作以及節後衛星試驗任務。會議現場,試驗隊向隊員發放了體溫計、口罩等物資,鼓勵隊員增強信心、共克時艱,在做好健康監測、疫情防控的同時圓滿完成型號任務。

我國空間站核心艙初樣產品和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

空間站核心艙初樣產品和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經過大約一周的海陸運輸已先後安全運抵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將分別參加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發射場合練及首飛任務,標誌著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即將拉開序幕。與此同時,1月19日,由航天科技集團抓總研製的長徵五號B遙一運載火箭順利通過了集團公司在北京組織的出廠評審。

航天科技五院航天恆星兩項目順利通過驗收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航天恆星公司河北省第三次土地調查省級基礎支撐環境建設項目和河北省國土資源衛星應用技術中心建設項目通過驗收。來自河北省大數據中心、河北省網信辦、河北省信息安全測評中心等多家單位的專家組成專家評審組,對該公司兩個項目工作報告和相關文檔資料進行了審查,並現場參觀聽取公司對系統架構及相關設備部署情況的介紹。經評議,專家組一致認為兩項目滿足驗收標準,同意通過驗收評審。

天科技一院12所抓總研製航控3號綜合電子系統首飛圓滿成功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傳來好消息,在航控3號綜合電子一體機的精確控制下,某型號的首次試驗飛行取得圓滿成功。這標誌著我國航天控制家族中又新添一位「高能成員」。航控3號綜合電子一體機是航控3號平臺孵化的數種核心單機產品之一,由航天科技集團一院12所抓總研製。這款新型的集成一體計算機,是該所「六化一低一智」系統要求的集中體現,也是控制系統「系統構架+貨架產品+關鍵技術」平臺化研製模式優越性的有力證明。

航天科技集團航天進入減速與著陸技術實驗室成立

近日,航天科技集團航天進入減速與著陸技術實驗室在508所成立,並舉行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該實驗室將緊密圍繞我國載人航天、深空探測、天地往返運輸等重大任務的戰略需求,開展進入減速與著陸技術探索性、創新性應用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研究,培養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研究團隊。

航天科技四院中天火箭人影火箭交驗工作收官

近日,中國氣象局對中天火箭公司5個批次、共12180枚增雨防雹火箭進行了驗收,全部滿足設計指標,至此,該公司今年人影火箭交驗工作全部結束,創造了中天火箭公司成立以來「一次交驗數量最多;單批火箭交驗數量最大」等多項紀錄,為2020年工作的高質量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航天科技集團產品星夜馳援武漢前線

武漢疫情刻不容緩,上級要求6天速建2.5萬平方米火神山醫院。航天科技集團九院所屬航天電工湖北航天電纜公司接到相關任務通知後,3小時內緊急協調,連夜冒雨確保首批大規格阻燃電纜裝車發貨,以實際行動確保武漢版「小湯山」醫院順利建設,彰顯航天企業的責任與擔當。

航天科技集團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1月21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下發通知,要求各單位密切跟蹤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展情況,嚴格按照屬地部署,認真做好防控工作;做好相關健康宣教工作,提醒廣大員工採取自我防護措施;密切關注本單位人員情況,落實疫情報告制度。

航天科技集團第二屆董事會第十四次會議召開

1月17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召開第二屆董事會第十四次會議暨董事會專門會議,審議並表決通過了12項議案,聽取了2項工作報告。會議審議並表決通過了集團公司《2020年度全面預算方案》、《董事會2019年度工作報告》和《2019年度總經理工作報告》等12項議案,聽取了《董事會授權集團辦公會決策情況報告》等2項報告。

航天科技九院771所兩論文獲中國載人航天辦公室表彰

近日,中國載人航天辦公室在京組織召開了2019年度空間站工程軟體工程化發展研討暨軟體安全性和可靠性技術交流會,航天科技集團九院771所《嵌入式軟體缺陷分析系統設計與實現》《影響嵌入式C系統減法運算可靠性因素的研究》兩篇論文被評為優秀論文一等獎、二等獎。

航天科技四院西安航天建設監理有限公司五獲魯班獎

近日,四院西安航天建設監理有限公司所承監的神木新村產業發展服務中心項目獲中國建築行業工程質量最高榮譽獎——魯班獎,這是該公司自成立以來獲得的第五個魯班獎。

嫦娥四號發回月球神秘背面超清照片

據外媒CNET報導,經過一段相對平靜的時期後,一批來自月球遠端的新圖像於本周登陸網際網路。「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2號」月球車傳回的畫面,為我們提供了迄今為止最詳細的自然衛星永久被遮擋的一面。

SpaceX的載人龍飛船成功完成發射中止試驗

周日(1月19日),SpaceX的載人龍飛船成功完成發射中止試驗,並且在試驗中還故意摧毀了一枚火箭。這次無人駕駛試驗被稱為飛行中中止(IFA, in-flight abort)試驗,是載人龍飛船開始搭載太空人往返國際空間站之前需要克服的最後一個主要障礙。

歐洲航天局在荷蘭開了一家特殊工廠

歐洲航天局(ESA)已在荷蘭開設了專門用於從月塵中提取氧氣的工廠。荷蘭工廠將月塵放置在950°C的氯化鈣溶液中,並通過液體產生電流。這樣就可以將材料中的氧氣提取出來,並將粉塵轉化為可用的金屬合金。研究人員希望這個原型工廠能夠為有一天在月球上建立一個自我維持的基地打下基礎。

天文學家在已知最古老恆星的大氣中發現大量氧氣

來自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阿納裡亞斯天體研究所(IAC)和劍橋大學的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小組在已知最古老,元素最貧乏的恆星之一的大氣中檢測到大量氧氣,這是一顆被科學家稱為J0815+4729的「原始恆星」。

國際空間站太空人太空行走成功修復光譜儀 

周六,太空人們在國際空間站外完成了對宇宙射線探測器的修復工作,使其重獲新生。NASA表示,如果一切順利,這個耗資20億美元的光譜儀(於2011年發射到國際空間站)將於下周繼續搜尋難以捉摸的反物質和暗物質。

「熱木星」KELT-9b表面溫度高達4300攝氏度

被稱為「熱木星」的大型氣態巨行星是太陽系外發現的最奇怪的星球之一,這些行星的軌道與它們的恆星距離太近,無法維持生命。這顆行星被稱為KELT-9b,是一種「超熱木星」,它的質量幾乎是木星的三倍,圍繞著670光年外的一顆恆星運行。這顆行星的表面溫度高達7800華氏度(4300攝氏度),比一些恆星還要熱,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熱的行星。

SpaceX成功發射第四批Starlink衛星

美國東部時間1月29日上午10點左右,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準時發射了其獵鷹9號火箭,將60顆Starlink衛星全部送入軌道。此次任務是為SpaceX發射第四批Starlink衛星,該公司目前在軌的衛星約有180顆,此次發射將使其總數達到240顆。

SpaceX推衛星拼單發射服務:最低起步價100萬美元

近日,馬斯克的SpaceX公司推出類似其兄弟公司特斯拉的定製化服務,即衛星公司能夠在網上預定獵鷹九號的拼單發射服務,最低起步價為100萬美元;SpaceX目前列出的最早的發射時間是今年六月。

俄羅斯登月探測計劃

根據最新消息,俄羅斯計劃於2031~2035年將四個探測器送上月球。2021年發射「月球-水珠」著陸器(月球-25);2023年發射「月球-水珠」軌道器(月球-26);2024年發射「月球-資源」著陸器(月球-27);2027年發射月球-28著陸器;2028年:發射月球-29著陸器。

月球-25是一個小型月球極地著陸器,計劃2021年發射。該著陸器承擔著雙重任務,一是作為月面著陸驗證器,驗證用於後續探測任務的月面軟著陸技術;二是承擔月球科學探測任務,對月表風化層和局部外逸層進行探測。

2023年發射的「月球-水珠」軌道器(月球-26),其任務包括:繪製月表全圖,探測月球表面、亞表面結構,探測月表化學成分、富氫區域,探測月球引力場;對月球周圍空間(外逸層、太陽風與月球環境交互、月球磁異常現象和微流星體等)開展科學研究。

「月球-資源」項目將分兩個階段實施。2024年,發射月球-27著陸器;2027年,月球-28著陸器將採集月球南極的低溫土壤樣本並返回地球;2028年,月球-29著陸器將把月球車送上月球。

此外,俄羅斯計劃月球-30著陸器將把可重複利用的探月飛船送到月面,服務載人科考。月球-31著陸器將把近5噸重、擁有開發月球資源所必需裝備的重型月球車運抵月球。月球-32著陸器會將6噸的重型模塊送上月球,以便建設月球試驗場,後續發射的月球-33軌道飛行器的目標則是保障通信及導航。

在載人領域方面,俄羅斯一直實行「雙線並行」的發展思路,一方面積極推進本國的無人月球探測器研製工作,積極為後續載人登月任務的實施奠定技術基礎,積累經驗;另一方面,積極參與國際載人空間探索活動,參與美國提出的國際地月空間站項目,希望通過開展國際合作,緩解經濟和技術方面的壓力,最終實現載人登月的目標。

目前,俄羅斯制定的載人登月計劃進程如下:

航天遙感平臺

航天遙感泛指利用各種空間飛行器為平臺的遙感技術系統。航天遙感平臺以地球人造衛星為主體,包括載人飛船、太空梭和空間站,有時也把各種行星探測器包括在內。

在航天遙感平臺上採集信息的方式有四種:

一是太空人操作,如在「阿波羅」飛船上太空人利用組合相機拍攝地球照片;

二是衛星艙體回收,如中國的科學實驗星像片;

三是通過掃描將圖像轉換成數字編碼,傳輸到地面接收站;

四是衛星數據採集系統收集地球或其它行星、衛星上定位觀測站發送的探測信號,中繼傳輸到地面接受站。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研製成功我國首款牛級霍爾推力器
    近日,航天科技集團六院801所研製的我國首款20千瓦大功率霍爾推力器成功完成點火試驗,點火時間累計達8小時,點火次數超過30次。該推力器的成功研發,實現了我國霍爾電推力器推力從毫牛級向牛級的跨越。試驗過程中,推力器點火可靠,運行平穩,工作參數穩定,實測推力1牛,比衝3068秒,效率大於70%,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據悉,該推力器在設計中採用了空心陰極中置、磁屏蔽長壽命等新技術。
  • 中國航天傳出好消息,太空動力裝置點火成功,技術上實現重大突破
    國內網站報導,中國航天傳出好消息,航天科技集團六院801所研製的我國首款牛級推力霍爾推力器點火成功,標誌著我國實現了霍爾電推力器推力從毫牛級向牛級的重大突破。據悉,試驗結果證明我國首款牛級推力霍爾推力器點火可靠、工作狀態穩定,實測達到推力1牛,而最重要的是電能量轉換達到了70%以上,這一指標已經達到了國際平均水平。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47期:也想要月壤?NASA找來4家私企,最低僅...
    航天科技六院11所遠徵公司國內首套油品界面智能檢測儀投用近日,由航天科技集團六院11所遠徵公司為用戶研製的油品界面智能檢測儀在深圳市正式投入使用。該產品性能指標達到預期,其光纖探頭原始採集信號精準度大於原進口產品的3倍,價格僅為原產品1/2,有效解決了不同標號油品界面檢測這一世界性難題。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36期:2019年度中國航天基金會獎三大獎項揭曉
    其中,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工程、新一代大推力陸基機動固體運載火箭研製2個項目獲得「航天重大項目獎」。「錢學森傑出貢獻獎」的獲獎者有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型號總設計師範瑞祥,中國科學院院士、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楊元喜,中國空氣動力發展與研究中心唐志共,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鄧雲凱,中國電科第十八研究所集團首席專家羅萍等。
  • 霍爾推力器成功點火,中國航天或將開啟超級模式,改變太空規則
    2020年,雖然剛開年各種各樣的國際亂事不斷,但是我國的航天部門卻頻頻傳來喜訊。最近中國航天表示,即將開啟「超級模式」,一系列的航天計劃正在穩步進行,「40射」的宏偉目標公布,北鬥實現全球組網,天宮核心艙發射升空,火星探測器發射,嫦娥五號成功採集月球樣本並返回,這些外國人眼裡不可能的事情,我們即將在今年統統實現。中國的航天腳步現在正在穩步加快,美國稱霸太空早已成為了歷史故事,一個新興升起的航天大國以強硬的姿態走向世界之巔。
  • 中國研製出首款牛級「電火箭」,衛星機動能力獲得突破
    與通過燃燒化學推進劑燃料獲得動能的火箭不同,霍爾推力器通過將電子約束在磁場中,並利用加速陽離子來獲得推力,擁有結構簡單、高比衝、高效率等優點,這項技術一直是美國、俄羅斯和歐洲航天技術的優勢所在。1月17日,航天科技集團通過官方微博發布的消息稱,中國已經研製出了首款牛級霍爾推力器,實現了霍爾電推力器從毫牛級向牛級的重大跨越。
  • 【航天科技六院國慶特稿】液體動力:向共和國報告
    而某型號發動機突破高頻不穩定燃燒並試車成功,標誌著我國大型液體火箭發動機的研製、設計,已經開始走向獨立王國。中國第一臺高空發動機的研製,為1970年1月30日我國中遠程飛彈發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特別是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衛星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的成功發射,標誌著航天液體動力助推中華民族探索浩瀚宇宙邁出了嶄新步伐。
  • 輝煌「十三五」|航天六院這五年:築夢蒼穹裡 潮起天地間
    五年裡,以4型發動機為代表的新一代液體動力已經擎起了中國航天實現跨越式騰飛的重任。新研上面級發動機、太空補加系統、3000牛主發動機、7500牛變推力發動機……普通民眾在六院科研團隊不斷創新研發的液體動力產品中,收穫著航天大國的民族自信。
  • 中國牛級霍爾推力器成功點火!國際媒體:這就是中國的與眾不同?
    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這些都將在2020年得以實現,隨著中國航天的腳步加快,美國稱霸太空的時代已成為過去式,新的航天強國將以「黑馬」之姿登上世界之巔。 近日,中國航天又傳好消息,引發國際媒體的高度評價。據媒體1月14日報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801所的研製項目取得重大突破,中國首款20千瓦大功率霍爾推力器成功完成點火試驗,該霍爾推力器的成功研發,標誌著中國在該領域實現了從「毫牛級」到「牛級」的跨越。
  • 中國霍爾推力器浮出水面,推力成功邁入牛級,性能遠超美俄
    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發表文章稱,自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801所成功研發出霍爾推力器後,中國在航天領域可謂是邁出了關鍵的一步,畢竟霍爾推力器目前全球僅僅只有美俄兩國擁有,如今中國的霍爾推力器點火成功,那麼這也就意味著中國航天未來在將近地軌道、深空探測器和大型載人太空飛行器上,將全面提升管太空飛行器的承載能力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16期:火星探測首次出發 中國航天重大計劃...
    加上北鬥三號導航衛星的最後一次組網發射,中國航天將迎來不僅是數量上也是分量上的航天大年。其中,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是中國航天走向深空的裡程碑工程。相比登月所跨越的38萬公裡,地球到火星幾億公裡的距離,對飛行器的測控通信就是巨大的考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一次實現對火星「環繞、著陸、巡視」,任務過程複雜、技術跨越大、關鍵環節多、挑戰巨大。
  • 航天科技集團六院78臺發動機千噸動力開啟中國首次探火之旅
    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為本次發射用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和「天問一號」探測器,研製交付了78臺各型發動機,始於地面發射,終於精準著陸,液體動力的貢獻將貫穿全程。這是人類航天史上的一次壯舉,是我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長徵五號首次應用性飛行,也是中國行星探測的首飛之戰。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31期:航天科技集團連續6年上榜《財富...
    航天科技集團連續6年上榜《財富》世界500強8月10日,《財富》2020年度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連續6年上榜,本次排名第352位。航天科技八院航天機電汽車熱系統產銷持續回暖 新訂單成績喜人近日,航天科技集團八院航天機電汽車熱系統板塊產銷情況穩步回暖,呈現環比增長態勢。截至7月底,汽車熱系統業務新訂單獲取成績喜人,達48.4億元。
  • 航天科技集團六院千噸動力推舉長五B豪邁首飛 拉開我國空間站建設...
    5月5日18時,由航天科技集團六院提供全系列動力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場豪邁出徵,成功將我國新一代航天飛船試驗船送入近地軌道。航天六院院長劉志讓表示,這是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獨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大推力綠色無毒無汙染液氧煤油、液氫液氧發動機,繼推舉長徵五號、六號、七號實現工程化應用之後,實現的又一新型運載火箭應用,展示了液體動力事業的貢獻與擔當。
  • 航天科技集團六院107臺發動機護送「嫦娥」攬月...
    央廣網西安12月17日消息(記者劉濤 通訊員朱怡藍)12月17日,歷經23天的太空探索,出色完成數次高難度的精準操作,嫦娥五號返回器終於攜帶著珍貴的月壤標本,成功降落在預定著陸地點,我國首次月面自動採樣返回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航天六院7500N變推力發動機滿流臺:護送嫦娥五號精準軟著陸
    12月1日23時許,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著陸,並傳回著陸影像圖,成為我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在這次舉世矚目的月球採樣返回任務中,一臺被譽為「落月神器」的7500N變推力發動機,再次吸引了全球航天愛好者的目光。
  • 航天科技集團六院78臺發動機助力中國首次探火之旅
    這是人類航天史上的一次壯舉,是我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長徵五號首次應用性飛行,也是中國行星探測的首飛之戰,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為本次發射用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和「天問一號」探測器,研製交付了78臺各型發動機,始於地面發射,終於精準著陸,液體動力的貢獻將貫穿全程,無處不在。
  • 航天六院液體動力全新組合助推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
    央廣網西安12月22日消息(記者劉濤2 通訊員成楠 荊磊)22日中午,由航天科技集團六院提供全系列動力的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場以一箭五星的方式將載荷送入預定軌道,火箭首飛取得圓滿成功。航天六院為此次發射用運載火箭提供助推、一級、二級發動機及輔助動力系統。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26期:我國首架高速衛星網際網路飛機首航
    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亞太6D通信衛星7月9日20時11分,在我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託舉亞太6D通信衛星直衝雲霄,衛星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亞太6D通信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研製。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40期:中國高分十三號衛星發射成功,嫦娥四...
    CAST「空間技術論壇」始創於2005年,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舉辦,至今已舉辦七場,分別針對我國月球探測、火星探測、載人空間站、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建設等重大主題展開研討,對我國航天事業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