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36期:2019年度中國航天基金會獎三大獎項揭曉

2020-12-15 前瞻網

2019年度中國航天基金會獎三大獎項揭曉

2019年度中國航天基金會獎三大獎項最終評選結果揭曉: 「航天重大項目獎」2個, 「錢學森傑出貢獻獎」10名, 「航天貢獻獎」267名。其中,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工程、新一代大推力陸基機動固體運載火箭研製2個項目獲得「航天重大項目獎」。「錢學森傑出貢獻獎」的獲獎者有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型號總設計師範瑞祥,中國科學院院士、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楊元喜,中國空氣動力發展與研究中心唐志共,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鄧雲凱,中國電科第十八研究所集團首席專家羅萍等。為獎勵作出突出貢獻的航天科技工作者,航天基金會組織航天系統權威院士、專家組成專家評審委員會進行了獎項評審工作。每一個「航天重大項目獎」獲獎項目將獲得50萬元獎金,每一位「錢學森傑出貢獻獎」獲獎者將獲得20萬元獎金。

2020年宇航領域十大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發布

9月18日,在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2020年宇航領域十大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發布,助力研判航天科技發展趨勢、識別並攻克技術難點、推進航天智庫建設。會上發布的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是:外日球層與星際空間的環境特性及其相互作用,可重複使用空天飛行器熱防護材料及壽命預測,核動力太空飛行器及工程應用,面向空間超大型天線結構的在軌增材製造技術,空間碎片清除中的核心技術,基於深度強化學習的空間操控技術,水平起降運載器與組合動力一體化設計技術,超大型空間光學裝置在軌組裝和維護技術,與5G/6G技術融合發展的衛星網際網路通信技術,太空飛行器與甚大基線陣協同探測技術。上述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是由中國航天大會學術委員會的院士、專家以「面向2050年對航天技術發展具有導向作用;對航天技術或產業創新具有關鍵作用;切中航天技術發展重點和要點,具有代表性」為重要評判標準,對宇航領域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徵集活動中所提交的材料進行審慎評議後最終確定的。

「航天放飛中國夢」航天科普展暨中國航天成就展開幕

9月18日,作為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重要的科普活動,「航天放飛中國夢」航天科普展暨中國航天成就展在福州開幕。本屆展覽展廳面積約5000平方米,涵蓋科普展區、航天成就展區及商業航天展區。科普區展品涉及系列運載火箭、載人航天、深空探測、北鬥導航、高分工程等任務主題,包括航天珍貴圖片、實物和仿真模型以及特色鮮明的航天文創產品等,採用 VR、AR、3D等先進的互動展示手段。航天成就展區及商業航天展區以航天科技集團、航天科工集團及相關航天主要研製單位的科研成果為核心,同時囊括航天產業鏈上下遊的商業航天企業展示和航天產業融合成果。

探月探火迎來新進展

近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的嫦娥四號探測器和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雙雙迎來新進展。 「玉兔二號」月球車開啟第22月晝探測;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順利,將在9月份進行第二次軌道中途修正。

航天科技五院503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協辦全國性科普活動

近日,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3所天地一體化信息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成功協辦了由中國科協主辦的2020「參觀科技展覽有獎徵文活動暨科技夏令營」全國營活動,此次活動旨在激發青少年對科學的熱愛,提升青少年科學素質。

《航天投資》正式創刊

近日,航天科技集團航天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簡稱航天投資)創辦的《航天投資》正式創刊發行。這是航天投資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於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等有關要求,支撐集團公司建設世界一流航天企業集團和航天強國建設,通過構建和提升世界一流航天產業投資公司的品牌形象,傳承和弘揚以航天「三大精神」為核心的企業文化,為實現中國夢、航天夢、強國夢凝聚精神力量而創辦的綜合性月度刊物。

航天科技七院7102廠獲批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

近日,經四川省人社廳評審,航天科技集團七院7102廠獲批2020年度四川省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據悉,本次申報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的企業共80餘家,最終獲批25家,7102廠成為七院唯一入選單位。

航天科技七院7102廠工業機器人集成開發技術研究取得實質性進展

近日,航天科技集團七院7102廠自研的工業機器人自動化上下料單元完成了物料自動搬運的驗證工作,成功實現了單元試運行工作。該自動化上下料單元系統由工業機器人、機器人第七軸平臺、真空機械手、真空裝夾系統、電氣控制系統等組成,經過前期的裝配、調試和測試,目前各分系統協調配合良好,功能運行正常。經試驗,自動化上下料單元對於雙工位的自動上下料任務,可達10秒的節拍響應。

航天科技五院開展先進班組長培訓探索「梯次培養模式」

近日,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組織開展了2020年度先進班組長培訓,本次培訓由西安分院承辦。據了解,本次培訓以專家授課、班組長研討、生產現場交流學習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培訓內容涵蓋航天精神教育、技術創新、質量管理、班組能力建設、班組文化建設等。培訓期間,該院還組織了航天金牌班組長介紹工作心得和管理經驗,並舉辦了先進班組長研討沙龍,以拓寬各單位班組長視野,讓他們真正學有所獲、不虛此行。

我國年底將擇機執行「嫦娥五號」返回任務

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目前正在福州舉行。來自多個領域的航天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了未來我國航天發展的方向和規劃。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介紹了即將在今年底擇機執行的「嫦娥五號」任務。

包為民構想「航班化航天運輸」:計劃2045年1小時全球抵達

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9月18日至21日在福建福州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包為民在會上表示,中國將在全面提升新一代運載火箭性能水平的基礎上,計劃到2045年實現1小時全球抵達、地面與軌道間以及軌道與軌道間的航班化航天運輸。

我國新研製商業中型液體運載火箭首次亮相

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商業中型液體運載火箭,在第22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首次亮相,引起廣泛關注。據介紹,新研製的商業中型液體運載火箭全長約59米,起飛推力約500噸,起飛重量約430噸。一二級均採用無毒無汙染液氧煤油推進劑,整流罩可適應3.35米至5米的不同直徑範圍。

首個登上月球的阿爾忒彌斯太空人可能最終不會到月球南極

18個月來,NASA一直專注於2024年讓太空人在月球南極附近著陸,但該機構官員表示,如果執行任務變得過於棘手,那麼這個目標的最後一部分可能需要做出一些退讓。現在,NASA似乎正在為可能需要的後備計劃做準備。與赤道地區相比,月球兩極更難到達,因此,如果該機構遇到障礙,它可以用一個更簡單的著陸點來挽救2024年的最後期限。

長徵十一號火箭成功實施「一箭九星」海上發射任務

9月15日9時23分,在預定海域,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以「一箭九星」的方式,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太陽同步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這是長十一火箭的首次海上商業化應用性發射,進一步驗證了海上發射的可靠性,也標誌著長十一火箭海上發射常態化時代的到來。此次任務是長十一火箭執行的第二次海上發射任務。

我國成功實現首次火箭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

9月15日9時23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火箭院」)抓總研製的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採用「一箭九星」的方式,成功地將吉林長光衛星有限公司研製的吉林一號高分03組衛星送入535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

火箭實驗室準備從美國本土進行第一次發射

火箭實驗室幾乎已經準備好從美國本土發射它的第一個任務。這家總部位於加州的公司,到目前為止已經從紐西蘭發射了14次任務,剛剛在維吉尼亞州瓦勒普斯島的中大西洋地區航天發射場的2號發射基地(LC-2)完成了一次「溼彩排」。在演習中,一個火箭實驗室電子助推器被推出到新建立的發射臺,垂直上升並補充燃料。然後,任務管理人員進行了模擬倒計時,一直到0,以驗證所有程序在發射當天都能按計劃進行。

SpaceX將星鏈衛星發射任務推遲到當地時間周五進行

據國外媒體報導,由於回收問題,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將星鏈衛星發射任務推遲到當地時間上周五進行。據悉,SpaceX原本計劃在當地時間上周四進行星鏈衛星發射任務,但由於「回收問題」,發射被推遲了一天。

維珍銀河將於10月在美國太空港發射其第一次亞軌道太空飛行

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維珍銀河將於下月再次飛向太空。維珍銀河公司最新的太空船2號飛船,被稱為VSS Unity,已經兩次前往亞軌道空間進行載人飛行測試,第一次是在2018年12月,第二次是2019年2月。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援引上周提交給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的文件稱,維珍銀河目前正在準備下一次亞軌道測試飛行,最快可能於10月22日發射。

繞白矮星旋轉的巨行星首次發現

英國《自然》雜誌9月16日公開一項天文學最新發現:美國科學家團隊首次公布了一顆木星大小的行星繞白矮星旋轉的證據。這一發現為一種理論提供了堅實依據,即大質量行星能夠在白矮星形成期間遷移到附近軌道,並繼續「生存」下去。

科學家發現巨大的外星行星在死亡恆星的屍體附近運行

我們現在可能有直接的證據證明,行星可以在其主星死亡時不受猛烈攪動的影響而存活下來。一項新的研究報告稱,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完整的巨大行星的跡象,它圍繞著一顆被稱為白矮星的超高密度恆星屍體。這顆被稱為WD 1856的白矮星是距離地球80光年的一個三星系統的一部分。這顆木星大小的新發現系外候選行星WD 1856 b大約比白矮星大7倍,每34小時繞白矮星一圈。

兩個小行星將路過地球 NASA已拉響警報

9月14日,兩顆小行星近距離飛越了地球,這兩顆小行星都顯示出一種常見現象,並未對地球造成任何威脅。據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近地天體研究中心稱,第一顆太空巖石是一顆巴士大小的小行星,名為2020 RF3,於美國東部時間凌晨2:49(格林威治時間0649)從58,500英裡(94,000公裡)外呼嘯而過。這相當於地球到月球距離的四分之一,即239,000英裡(385,000公裡)。該中心補充說,幾小時後,一顆更小、汽車大小的小行星2020 RD4在美國東部時間下午4點33分(格林尼治標準時間2033分)在65,700英裡(約106,000公裡)的高度進行了類似的近距離掠過。

太陽已經開始了一個新的太陽天氣周期

科學家已經證實,太陽正式進入新的太陽天氣周期已有9個月,它很可能與2008年至2019年運行的前身很像。科學家預測,太陽的新活躍期,即第25個太陽活動周期,將在2025年達到頂峰,但總體上是一個不那麼活躍的周期,與12月結束的第24個太陽活動周期非常相似。

發現巨大「費米氣泡」的暗物質獵人獲得了10萬美元的物理學獎

特蕾西·斯拉特耶(Tracy Slatyer)因搜尋銀河系中的暗物質、發現古代銀河系爆炸的證據而聞名,她獲得了10萬美元的「新地平線」物理學獎。斯拉特耶是來自澳大利亞的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家,他最著名的身份是「費米氣泡」的共同發現者。

巨型麥哲倫望遠鏡獲得1750萬美元的撥款 用於測試先進的光學設備

巨型麥哲倫望遠鏡(GMT)剛剛進行了一項重大改變,以幫助開發和測試先進技術,這些技術將給未來的天文臺帶來銳利的視覺。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已經向正在開發GMT的GMTO公司授予了1750萬美元的撥款,該望遠鏡在2020年後期在智利安第斯山脈投入使用後,GMTO公司將開始運營大範圍望遠鏡。

「突破計劃」宣布將資助金星研究項目 探索大氣層中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據外媒CNET報導,科學家們周一宣布在金星雲層中發現磷化氫氣體,這是一種潛在的生命特徵。而在周二,一個新的私人資助計劃宣布將調查金星大氣層中存在生命的可能性,並衡量對金星進行探索任務的可能性。由突破獎基金會資助的 「突破計劃」(Breakthrough Initiatives) 在周二宣布了這個新項目。

美國登月商業化程度最好

從三國月球探索技術研發的模式來看,美國在此領域的商業化程度最好,而中國及俄羅斯雖然也在積極吸引社會資本,但主要還是國企掌控。

中國登月:當前中國商業航天正處於以「商業航天」為主導的發展階段,即以國家航天企業為主開展商業航天活動,並在此過程中越發開放地與私營航天企業進行合作,以及廣泛地吸收社會金融資本。

俄羅斯: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全面推行市場經濟體制,航天企業也進行了大規模的改制,由俄羅斯聯邦航天局統計管理軍用、民用及商業航天活動。儘管航天企業改革的主要方向是打造若干大型集團公司,但重要航天工業力量仍然屬於國有或國家控股形態。目前,俄羅斯重大航天項目的管理是一種以集權式為主的混合管理模式:主要特徵表現為三點:1、相對集權的管理體制、2、相對開發的決策機制、2、重視戰略規劃,吸引多方資源。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銀河航天獲2020全球創投峰會、商業評論、中國航天大會商業航天國際產業論壇等獎項
    2020的上半年,既是整個中國衛星網際網路的戰略機遇期,也是銀河航天的加速奔跑期。近日,銀河航天已完成二發星載荷研製,這是自今年初正式開始二發星型號研製以來,銀河航天首次在西安載荷AIT研發示範線上進行載荷研製工作,是示範線上研製的首個寬帶通信衛星載荷,也是具有國際先進性的Q/V/Ka頻段低軌寬帶通信衛星載荷。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31期:航天科技集團連續6年上榜《財富...
    航天科技集團連續6年上榜《財富》世界500強8月10日,《財富》2020年度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連續6年上榜,本次排名第352位。會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聚焦「航天智造,智造航天;數字轉型,助力發展」這一主題,共商航天智能製造技術創新策略,共議航天智能製造發展模式,共探航天智能製造創新發展之路,推動航天強國建設。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16期:火星探測首次出發 中國航天重大計劃...
    歐洲航天局(ESA)局長約翰·沃納、前局長讓-雅克多爾丹,烏克蘭駐華大使謝爾蓋·卡梅舍夫等國際友人分别致信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祝賀第五個「中國航天日」順利舉行及「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五十周年,表達了對老一輩中國航天人艱辛付出的肯定和對50年來中國在航天領域取得成就的高度讚賞,表示未來願與中國不斷深化航天合作,在和平探索利用太空造福人類方面取得更大成功。
  • 嘉實新興產業囊括三大權威獎項 嘉實歸凱晉級「大滿貫」基金經理
    來源:金融界基金日前,第十七屆中國基金業金基金獎揭曉,由嘉實基金成長投資策略組投資總監歸凱管理的嘉實新興產業獲得「2019年度金基金·股票型基金五年期獎」。在此前揭曉的金牛獎和明星基金獎評選結果中,該基金分別斬獲「五年期開放式股票型持續優勝金牛基金」和「三年持續回報股票型明星基金」。至此,嘉實新興產業成為今年全市場為數不多的囊括三大權威獎項的基金產品,基金經理歸凱展現出「大滿貫」投資實力。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40期:中國高分十三號衛星發射成功,嫦娥四...
    這次任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49次飛行。 嫦娥四號任務獲國際航天最高獎 嫦娥四號飛行任務由著陸器和漫遊車組成,於2019年1月3日在月球的另一端進行了首次觸地(登錄到月球)。648天後,探測器返回馮·卡爾曼火山口的科學數據和圖像,隨後開始了14天的休眠。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47期:也想要月壤?NASA找來4家私企,最低僅...
    「煙臺造」運載火箭海上發射系統獲設計金獎不久前在煙臺國際博覽中心舉行的2020中國優秀工業設計獎頒獎典禮上,由煙臺本土企業——煙臺宇航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的運載火箭海上發射系統斬獲金獎,是煙臺在此次獎項評選中唯一獲得金獎的作品。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74期:「2020硬核中國芯」獎項揭曉!10家...
    「2020硬核中國芯」獎項揭曉!經過四個月的激烈角逐,以線上工程師評分數據為基礎,結合線下行業專家評審團推薦/評分,共有 3大分類16大獎項的「2020硬核中國芯」評選獲獎名單重磅出爐。其中,兆易創新、士蘭微、芯旺微、比亞迪、地平線、華大半導體等10家公司入選「2020年度最具影響力IC設計企業」。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27期:嫦娥四號迎來第二十月晝 最新成果...
    嫦娥四號探測器於2019年1月3日著陸在月球背面的馮·卡門撞擊坑,近日,最新科學研究成果揭示了馮·卡門撞擊坑地下結構。研究人員通過分析嫦娥四號雷達數據,發現著陸區一帶多層地下結構,並結合仿真模型和相關地質分析,進一步證實了馮·卡門撞擊坑內部發生過多期巖漿填充事件。
  • 2019年度「國家三大獎」揭曉,湖南大學強勢崛起,全國第4
    2019年度「國家三大獎」即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已經揭曉。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每評審一次,根據《關於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的方案》,三大獎每授獎總數超過300項。經學科專業評審組、評審委員會和獎勵委員會三級評審,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96個項目和12名科技專家。國家自然科學獎46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45項;國家技術發明獎65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62項;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85項:特等獎3項,一等獎22項(含創新團隊1項),二等獎160項。
  • 晨星(中國)2020年度基金獎提名名單揭曉
    Morningstar晨星(中國)2020年度基金獎提名名單日前正式揭曉。據悉,共有2351隻公募基金參選,其中,13隻基金進入提名名單,最終有5隻基金獲獎。評選對象是由證監會批准成立、至2019年底具備1年以上業績歷史的國內開放式基金,且參選的同類基金不少於5隻。在參選的2351隻基金中,激進配置型基金762隻,標準混合型和保守混合型基金290隻,激進債券型基金428隻,普通債券型基金276隻,純債型基金595隻。這是晨星在國內第17次頒發基金獎,主辦單位和數據來源均為晨星資訊(深圳)有限公司。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9期:航天科技六院801所我國首款牛級推力...
    2月1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第一批「北鬥」試驗隊員抵達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並立即召開調度會,詳細部署疫情防控工作以及節後衛星試驗任務。會議現場,試驗隊向隊員發放了體溫計、口罩等物資,鼓勵隊員增強信心、共克時艱,在做好健康監測、疫情防控的同時圓滿完成型號任務。
  • 前瞻機器人產業全球周報第33期:2019世界機器人大會圓滿收官
    俄「太空機器人」成果將用於商業項目俄羅斯中央機器人技術和技術控制論研究所首席設計師亞歷山大洛波塔近日稱,儘管俄羅斯航天國家集團放棄了太空人輔助機器人項目,但其成果將用於商業項目。俄羅斯航天國家集團此前宣布,由於預算被壓縮,俄羅斯航天員輔助機器人(「太空機器人」)項目工作被叫停。
  • 第十六屆金牛獎揭曉 招商基金「王牌固收軍」問鼎三項大獎
    4月14日,有著基金界「奧斯卡」美譽的「第十六屆中國基金業金牛獎」榜單正式揭曉。   在本次評選中,招商基金可謂在固收領域全面開花,除獲得「固定收益投資金牛基金公司」這一重磅獎項外,公司旗下的招商安心收益債券(217011)獲「年度開放式債券型金牛基金獎」、招商產業債券(A類:217022)獲「五年期開放式債券型持續優勝金牛基金獎」。值得一提的是,招商產業債A已是連續第四年獲得金牛獎項,可謂是該獎項上的常客。
  • 前瞻電影產業全球周報第16期:寵妻!周杰倫號召粉絲為昆凌新片...
    「中國第一剪」傅正義去世 曾促成北影開設剪輯班11月15日,有「中國第一把剪刀」、「中國電影第一剪」之稱的影視剪輯師傅正義因病去世,享年95歲。他是中國影視史上第一位獲得「金雞」、「飛天」雙獎的得主,2011年獲得第2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終身成就獎。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23期:嫦娥四號兩器開始第十九月晝工作
    此次試驗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資源衛星中心牽頭負責高分七號衛星數據的處理與定標檢校,五院、武漢大學、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黑龍江測繪地理信息局、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等單位配合開展試驗。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33期:國外晶片廠「神仙打架」 國內14nm...
    三安光電半導體照明技術獲201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月10日,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揭曉,三安光電及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聯合完成的「高光效長壽命半導體照明關鍵技術與產業化」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據介紹,該項目歷時10餘年,形成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光效、長壽命半導體照明成套技術,關鍵指標達國際領先。
  • 前瞻機器人產業全球周報第49期:長三角機器人產業鏈地圖出爐 產能...
    百度沸點2019年度科技熱詞:機器人上榜百度沸點2019年度榜單啟動發布,今天率先發布的是「百度沸點2019年度科技熱詞」: AI、5G、區塊鏈、機器人、VR、AI尋人、智能家居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一屆八次理事會在兩江新區悅來舉行12月8日,2019年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重磅環節之一—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一屆八次理事會在兩江新區悅來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會上,兩江新區與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等籤署合作備忘錄。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80期:世紀大和解!臺積電、聯電掌門人終...
    《政策》指出,國家鼓勵的集成電路線寬小於28納米(含),且經營期在15年以上的集成電路生產企業或項目,第一年至第十年免徵企業所得稅。第四屆進博會首設「集成電路專區」12月16日,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技術裝備展區集成電路專區宣介會在上海舉辦,宣布技術裝備展區將首次增設集成電路專區。
  • 前瞻電影產業全球周報第15期:爭議!《少年的你》原著或涉抄襲,作者...
    劉慈欣:還需要時間在2019中國科幻大會上,科幻作家劉慈欣談到了其代表作《三體》的影視化問題,他表示希望能成功影視化,但過程肯定會複雜漫長,需要時間。中國科幻影視創投會誕出「四朵金花」內地最大規模的科幻影視創投會在2019中國科幻大會上壓軸亮相,胡曉曦編劇的《群星閃耀時》榮獲評委會大獎和最佳視效創意獎兩項殊榮,《宇宙探索編輯部》獲得最佳原創劇本獎,《世界奔流》榮獲最佳科幻創意獎,《喚醒安娜》榮獲最具商業潛力獎。
  • 前瞻乳製品產業全球周報第2期: 2019全球乳業20強出爐,伊利、蒙牛...
    在中國企業中,伊利第八(112億美元)仍是全球前20大乳品企業中最大的亞洲企業,蒙牛(103億美元)則保持了第十名的位置。這兩家中國公司的高端化戰略推動他們2018年以美元計算的總銷售額同比增長15%,而2017年的增幅為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