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號兩器開始第十九月晝工作
據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消息,6月15日,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於13時49分和零時54分,結束了寒冷且漫長的月夜休眠,受光照自主喚醒,進入第十九月晝工作期。在本月晝期間,兩器搭載的科學載荷將按計劃開機,繼續開展科學探測工作。基於第十七月晝LET01704點全景相機拼接影像、DOM影像等數據情況,科學家在玉兔二號月球車當前位置西南方向約3 米處發現一個直徑約為1.3米、深度不超過20釐米的小坑,小坑中央及東南方向存在反射率較高的物質,同周圍月壤的亮度有明顯區別,本月晝將重點利用紅外成像譜儀對該小坑進行探測。
高分七號在軌雷射定標試驗初戰告捷
6月15日,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國家雷射測高定標場,高分七號衛星雷射測高儀在軌定標檢校順利捕獲雷射足印信息,首次試驗取得成功。此次試驗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資源衛星中心牽頭負責高分七號衛星數據的處理與定標檢校,五院、武漢大學、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黑龍江測繪地理信息局、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等單位配合開展試驗。
航天科技集團餘夢倫院士、孟執中院士獲國際宇航聯名人堂獎
近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餘夢倫院士、八院孟執中院士榮獲本年度國際宇航聯合會(IAF)「名人堂」( Hall of Fame)獎項,該獎項旨在表彰對推動空間科學技術進步、推動航天事業發展有傑出貢獻的科學家。
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實施一箭三星任務
2020年6月17日15時19分,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以一箭三星的方式將高分九號03星、和德五號衛星、皮星三號A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抓總研製的常溫液體二級運載火箭,起飛推力約300噸,對應700公裡太陽同步圓軌道的運載能力為1.2噸,具備不同軌道要求的單星、多星發射能力。
海洋一號D衛星首批衛星圖像發布
6月11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航天東方紅公司抓總研製的海洋一號D衛星成功發射。截至6月14日,該衛星5個載荷全部開機且運行正常。近日,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公開發布了海洋一號D衛星獲取的首批衛星圖像。
航天科技八院149廠低溫貯箱絕熱層自動磨削技術成功應用於運載火箭
近日,航天科技集團八院149廠低溫貯箱絕熱層自動磨削工藝鑑定方案順利通過工藝評審,並成功應用於運載火箭低溫貯箱研製生產。149廠針對絕熱層手工打磨方式存在厚度波動大、工作效率低、勞動環境惡劣等問題持續進行技術創新。
航天風洞技術助力冬奧備戰
近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十一院3所緊密配合國家體育總局,在北京二七機車有限公司國家冰雪運動訓練科研基地(西區)建設體育綜合訓練風洞,用航天技術助力冬奧訓練。據悉,競速類冰雪運動項目的競賽成績與運動員運動姿態、裝備及服裝的氣動性能密切相關。利用風洞進行針對性訓練,已經被英國、瑞典、德國、美國、加拿大等冰雪運動強國廣泛採用,成為提高運動員競技成績的重要科技手段之一,已取得較好的訓練效果。
高分九號03星發射成功
為深入推進北鬥衛星導航系統鐵路行業應用,近日,北鬥鐵路行業綜合應用示範工程項目啟動暨初步設計評審會在京召開,標誌著由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北方信息控制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鐵建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聯合承擔的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重大專項——北鬥鐵路行業綜合應用示範工程項目進入實施階段。
2020年火環日食
周日(6月21日),太陽和月亮匯聚在一起,產生出了令人眼花繚亂的「黃金」日環食,此次日環食的最佳觀測地點包含非洲,亞洲(橫跨中國南部全境)及更多地區,更多的天文愛好者觀察到這一驚豔世紀奇觀。
「太陽軌道飛行器」完成首次掠日飛行
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歐洲航天局(ESA)聯合研製的「太陽軌道飛行器」到達其觀測任務的第一個重要地點。據美國太空網6月15日報導,太空飛行器於6月15日首次飛掠太陽(或開展近日點飛行),屆時它大概將位於地球和太陽中間的位置,距太陽約7700萬公裡。
以「三叉戟」太空飛行器或將探測海衛一
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院提出的「三叉戟」航天探測器近日被美國宇航局初選為未來太空探測項目,有望在2026年發射升空並於2038年抵達海衛一進行探測,了解海王星這顆最大衛星的真實面目,包括有無生命。據悉,美國宇航局從22個太空探索提案中初選出包括以色列的「三叉戟」探測器項目在內的4個項目,每個項目將獲得300萬美元的研發資助,不過最終將只有兩個項目得以實施。以色列期望「三叉戟」探測器能夠成為幸運兒。
NASA新火星車將攜致敬全球抗疫醫護人員紀念牌登陸火星
美國宇航局(NASA)的下一個火星探測器「毅力」號火星車將攜帶向全球抗擊新冠疫情醫護人員致敬的信息飛向火星。據美聯社當地時間6月17日報導,美國航天局展示了一塊鋁製紀念牌,它將隨「毅力」號登陸火星。這塊鋁牌長13釐米,寬8釐米,底色是黑色,上面繪有白色圖案:一根作為醫學界象徵的蛇杖,頂端是地球。它還描繪了飛船的軌跡,一艘飛船正從地球出發飛向火星。
天文學家探測到了一種起源不明有規律性節奏的無線電波
包括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在內的一個天文學家團隊,已經檢測到了一種重複節奏的快速射電暴,這些射電暴來自我們銀河系外的一個未知來源。新的FRB源被研究人員編目為FRB 180916.J0158+65,是第一個產生周期性快速無線電爆發的源。這種模式從一個「嘈雜的,四天的窗口」開始,在這個窗口中,放射源發出隨機的無線電波,然後是12天的沉默期。研究人員在500天的觀察中,快速射電爆發持續重複出現的16天模式。
神秘藍色火球划過西澳大利亞天空
美媒稱,當地時間15日凌晨,划過天空的一道藍光令西澳大利亞的「夜貓子」們大吃一驚,也讓天文學界感到困惑不解。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6月16日報導,有人看到了這個藍色的火球。位於坎培拉一個觀測站的格倫·內格爾說:「那是非常壯觀的景象。」
SpaceX建立高空超音速飛行的近海太空港
據路透社報導: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SpaceX公司在周二的一條推文中宣布,這家美國航天製造商正計劃在海上建造漂浮的太空港,這些太空港將用於向全球航天和高超音速飛行發射火箭。馬斯克在推特上寫道:SpaceX正在為地球上的火星,月球和高超音速旅行建造浮動的,超重型的太空港
美國宇航局首個阿爾忒彌斯月球任務火箭發動機抵達太空港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太空發射系統(SLS)的雙火箭助推器已經抵達該機構位於佛羅裡達州的甘迺迪航天中心,該系統將為Artemis登月任務提供動力。
研究表明,土衛六上明亮的斑點其實是乾涸的湖床
一個研究小組發現的證據表明,20年前在土衛六表面發現的明亮斑塊是乾涸的湖床。大約20年前,研究土星衛星土衛六的研究人員在其赤道附近的表面發現了亮點,他們稱之為反常的鏡面雷達反射。人們懷疑這些亮點很可能是湖泊或海洋,但當卡西尼在2004年向後傳回泰坦的照片時,他們幾乎沒有發現赤道附近有液體的證據。衛星上的湖泊(充滿甲烷和乙烷,而不是水)是太陽系第二大的湖泊,它們都靠近兩極。
世界最大粒子加速器創造了世界最重粒子的「四胞胎」
世界上最大的原子加速器創造出了一組四個超重粒子——被稱為頂夸克。在瑞士日內瓦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上,這些胖乎乎但又很小的四胞胎的形成早就被主導亞原子相互作用的主流物理理論「標準模型」(Standard Model)所預測。但新的物理理論表明,它們可能比標準模型預測的更經常被創造出來。
歐空局:火星大氣層會發出幽靈般的綠光
歐空局的「微量氣體軌道器」(TGO)在稀薄的火星大氣中發現了神秘的綠色輝光。在此之前,人們只在地球大氣中見過這種由氧原子產生的輝光。雖然科學家預言火星上也有這樣的輝光,但一直都未發現過,直至今天。和高緯度地區較常見的多彩極光不同,這種難得一見的微弱輝光是由陽光和空氣中的原子、分子相互作用產生的,其綠色調是氧的特徵性發射線。
國際空間站將配全新廁所
據外媒CNET消息,國際空間站將配備一個全新的廁所,而且NASA升級後的通用廢物管理系統(UWMS)將有助於促進性別不同的工作人員的使用,這將更加利於太空人方便。
美國登月商業化程度最好
從三國月球探索技術研發的模式來看,美國在此領域的商業化程度最好,而中國及俄羅斯雖然也在積極吸引社會資本,但主要還是國企掌控。
中國登月:當前中國商業航天正處於以「商業航天」為主導的發展階段,即以國家航天企業為主開展商業航天活動,並在此過程中越發開放地與私營航天企業進行合作,以及廣泛地吸收社會金融資本。
俄羅斯: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全面推行市場經濟體制,航天企業也進行了大規模的改制,由俄羅斯聯邦航天局統計管理軍用、民用及商業航天活動。儘管航天企業改革的主要方向是打造若干大型集團公司,但重要航天工業力量仍然屬於國有或國家控股形態。目前,俄羅斯重大航天項目的管理是一種以集權式為主的混合管理模式:主要特徵表現為三點:1、相對集權的管理體制、2、相對開發的決策機制、2、重視戰略規劃,吸引多方資源。
衛星試驗
為驗證衛星方案設計的合理性、總體性能、工作的協調性和可靠性而進行的各種試驗。衛星試驗一般分為地面環境試驗和工作協調性試驗。地面環境試驗包括鑑定試驗和驗收試驗。工作協調性試驗包括星一箭對接(機、電)試驗、星地迴路試驗和發射場合練。地面環境試驗的對象為零件、部件、分系統和衛星整體。衛星分系統的環境試驗是衛星整星環境試驗的基礎,也是衛星整星試驗的主要內容。環境試驗的目的是在模擬使用條件下考核衛星的功能和適應能力。環境試驗的主要內容包括振動試驗、衝擊試驗、運輸環境的試驗。熱平衡試驗和熱真空試驗。在衛星所處的複雜環境中,有些因素對衛星影響不久,模擬可能付出高昂的代價;有些因素在地面很難模擬,因此在選擇模擬試驗的原理和方法時,往往只考慮對衛星功能、壽命和可靠性影響較大的因素。衛星的環境試驗一般按規範進行,採用通用的和專用的模擬試驗設施。初樣產品進行鑑定試驗,正樣產品只進行驗收試驗。協調性試驗主要用初樣產品進行,一船隻做一次。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