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紀行】授人以魚,還是授人以漁?扶貧,就是扶志!

2021-01-14 玉林日報微報


  今天是《貧困村紀行》六榮村蹲點採訪的第二天,玉林日報的記者張鈺斌、韓壯林在北流市扶貧辦、北流鎮幹部的帶領下,入住貧困戶鍾日光家裡蹲點採訪。今天,他們將會帶給我們新的報導。


↓↓↓

首站

北流市北流鎮六榮村


  2016年10月28日,蹲點第二天。 

貧困村紀行在繼續。


昨晚截稿之後,前方記者依然還在採訪。

先插播一段昨晚發生的故事吧↓↓↓


餘春賢督促大兒子鍾泳學習。


傍晚時分,餘春賢背著小女兒給二女兒洗澡

  家中唯一的勞動力鍾日光每天都要外出工作,餘春賢作為家庭主婦,要照顧三個小孩的生活起居,要每天到幼兒園接送大兒子鍾泳,還得督促他的學習。







  在鍾日光家吃了簡單的晚飯之後,兩位記者借了一輛摩託車驅車兩公裡的山路到村委看看。他們來到吳桂深村民的家,在他門前的空地上,一群阿姨正在跳廣場舞。吳桂深的愛人黃育珍告訴記者,今年她小孩在廣東打工,怕老人家在家孤獨,三月份的時候帶回了音響和dvd,還有一臺投影儀,讓他們老人跳舞。一開始只是兩三個人跳,村委借著這個契機,就把大伙兒組織起來,在七一那晚就正式演出,跳了四場。「我兒子還在家裡安裝了攝像頭,他能夠在廣東看到。每天晚上七點多,就打開攝像頭,看見我們跳得好了就打電話回來說給我們鼓掌。」黃育珍幸福地說




  採訪完畢已經是晚上9點多鐘,兩位記者驅車回鍾日光的家裡。由於山路很黑,人生地不熟的兩位記者迷路了。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裡,經歷了五次走錯路,前前後後一共花了一個多小時才找到回「家」的路,期間時刻擔心車子沒油,時刻擔心在山裡過夜。而後方的人員也跟著一起擔心。。。好在是有驚無險。



回到今天,2016年10月28日,蹲點第二天。

貧困村紀行在繼續↓↓↓




  一大早,當記者起床的時候,鍾業海已經出發了。這個家庭的男人們每天六點半就要出門到玉林去幹活,晚上六點多才能回來。他的早餐,只是簡單的蔬菜稀飯。


  鍾業海,是鍾日光的大哥,他的居住環境簡陋而殘破。




  鍾泳小朋友的文具袋,他說拉鏈斷了,想要個新的。但家裡的每一分錢都是掂量著花的。 




  早飯後,孩子們沐浴著朝陽,翻越山嶺,到兩公裡外的六懷分校上學。



  

  早上8:00,我們來到了六榮村的一所小學六懷分校。這所小學建立在山腰上,通過一條狹窄的山間小路來到這裡,只有9個學生。代課老師謝家群在這裡已經任教六年了。這裡的條件非常艱苦,沒有喝水的地方,沒有個像樣的衛生間,這是目前她覺得最需要改變的地方。


  六年來,謝家群老師也想過換過另一種工作,也不必要為了每個月幾百塊的代課費折騰。但走了孩子怎麼辦?四周的群眾很熱心,信任著她,每年農忙季節,不用出聲,就都很主動來到她家幫收割稻穀,這又令她不舍。六年過去了,如今她只希望孩子能受到更好的教育,她鼓勵孩子更要走出去,不在窮山窩呆著,那樣沒有出路,讀書才是窮人家的希望。


在六懷分校,孩子們都非常認真地學習。


  

  我們回到貧困戶鍾日光的家裡,鍾日光的愛人餘春賢正在割手套,她告訴記者,就是希望生活過得好點,家人平安健康就是最大的幸福。平常等到小孩睡著,就過來割一下。12對手套大約能賺7.5塊,最快需要一個半小時。  


餘春賢在割手套。


鍾日光在家門前割一些粽葉,為過年包粽子做準備。

  鍾日光很少有時間回家,曾經最長試過一個月沒有回家,所以每次回到家中不管多累,都會分擔一些家務。




  村裡隨處可見慵懶的狗。它們無需終日為生存奔波,但鍾日光他們卻明白,只有勞動,才能改善生活,創造未來。  



在六榮小學,這個學期剛剛安裝的多媒體教學設備。

正在上課的孩子們。

  北流市北流鎮六榮小學現有1-5年級共5個教學班,在校生272人,在職教師10人。為加快完成北流市北流鎮六榮村精準脫貧攻堅任務,北流市將利用2016年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校舍維修改造中央資金257萬元,拆除北流鎮六榮小學1幢304平方米的C級危房,在原地新建一幢4層、共12間教室的教學樓及校門一個,校舍總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項目已完成立項、地質勘察、圖紙設計等前期工作。項目建成後,學校的辦學條件將得到極大的改善。




新的村級服務中心正在建設中。




  記者跟著六榮村的第一書記一道去到六榮村十隊村民韋麗芝家裡,幫村裡的幾個貧困戶一一辦理脫貧手續。



  今天14:30,我們來到六榮村9隊的高田衝,看見了回鄉創業的青年農民吳思佑,在一片空曠的山地裡,他養了近一百頭羊,其中十二頭是奶羊。


  說起養羊的緣由,吳思佑說是厭倦了以往的打工生活,之前他是在山西開勾機挖煤,雖說收入不錯,但是每天工作十二小時和倒輪班制讓他非常壓抑。後來就想回鄉養點什麼,首先是養牛,但養牛成本高,他沒有那麼多資金。後來,就選擇了養羊,再後來養奶羊,一開始他只打算養一兩頭奶羊來擠羊奶給家裡的兩個小孩喝。



  在去蹲點之前,我以為就是以普通人的角色去跟老百姓打交道。還沒下鄉的時候,我就跟同行的夥伴說,要不要買包煙?避免無話可說的尷尬。但事實上,我們用到煙的機會並不多。村子裡的人,只要你敞開心扉,說上一口白話,村民們總能說出許多話來。對於脫貧,他們當中大多數人的意願是非常強烈的,誰都願意過上好的生活,誰都不願意永遠帶一個貧困戶的帽子。但怎樣脫貧,他們又顯得很迷茫,不知道出路在何處。他們將希望寄託於教育,卻又偏偏不懂得怎樣教育。

  走進六懷分校的時候,謝家群老師跟我說著她的鬱悶。在這九個小孩當中,有兩三個小孩是很難教的,沒有家教,父母想著只要把小孩送到學校就行了,再也不去管,不去教育。這直接導致的後果是,小孩的目中無人。我看著他們,擔心他們的將來,但又深深地感到無可奈何。 

  是的,經過這兩天的蹲點,我深深地感覺到,要想徹底改變貧困落後的面貌,僅靠「輸血」扶貧是不夠的,更重要從思想上引導,從行動上去支持開發扶貧,「授人以漁」,幫助他們創造條件,建立「造血」功能,找到致富的路子。

  而我們的蹲點採訪,也正是帶著這個求索而前行。

(記者:張鈺斌 韓壯林)


整理:宋建州 晏海珊| 責編:晏海珊丨主編:宋建州

相關焦點

  •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當代大學生應該這樣踐行!
    我們從小就聽說過一句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當時年紀還小,可能並不懂這句話的真義,直到後來長大之後,才發現這句話裡包含著深深的哲學道理。這不僅對我們的工作幫助很大,我們的學習過程當中也應該如此。如果我們認真理解這句話,就會理解其中的含義:給你一筐魚,不如給你一根魚竿,教你捕魚的方法。
  •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一個想成為卓越的人,僅憑自己的孤軍奮戰,單打獨鬥,是不可能成大氣候的。你必須要融入團隊,你必須要藉助團隊的力量。與團隊和諧相處的秘訣就是:尊重別人、關心別人、幫助別人、肯定別人、讚美別人、學習別人、感恩別人! 人生的路,就是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做法,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想法,別人做什麼,想什麼,我們無法掌握,也無法控制。
  •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崇明讓這些雲南年輕人離夢想更近
    2017年12月起,崇明與雲南省臨滄市建立東西部扶貧協作關係,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至2019年底,臨滄市已全面脫貧
  • 陳士林:脫貧攻堅需科技「授人以漁」
    據介紹,目前這套系統已在全國32個貧困縣開展了無公害中藥材種植規劃,完成260個中藥材產地生態適宜性區劃,助力了精準扶貧。「全國創新爭先獎章是認可和鞭策」中藥材種植是我國農村貧困人口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
  •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掌握了公文之道卻不會應用,如同擁有《莊子.逍遙遊》中的大葫蘆,茫然而無所知。我們很幸運,有延江波老師從公文關鍵要素逐一講解,有曹麗娟老師的案例點評,有嶽海翔老師的思想政策拔高,有陶明老師的攝影技巧指導。在《習近平總書記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的實例講授中,延老師既教會我們怎樣學習中央文件的講話精神,又領悟到公文的開頭技巧。
  • 「漁樂蛟湖」,授你以魚,亦授你以漁!
    「漁樂蛟湖」,授你以魚,亦授你以漁!>到今年自己下湖撈魚 運魚 稱魚加強了同學們的參與感江財人:既授你以魚 亦授你以漁江西衛視二套《都市現場》節目報導江西衛視五套《新聞晚高峰》節目報導
  • 米樂英語:教育公益事業十年,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
    過去十年,國家不斷加大扶貧力度,推出了一系列的措施改善教育資源不平衡問題。比如,,2012年教育部實施「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等。這些針對農村教育制定和實施的政策和工程,使得農村學校和學生的物質條件有了基礎保障。十年來,中國的網際網路發展迅猛,教育公益也搭上了網際網路的翅膀。
  • 「我的脫貧故事」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安順經開區西航辦事處西湖...
    我家有6口人,老伴牟珍英,長子何興江,次子何二江,二兒媳王傳婷,孫女何姝嬋。我和老伴因年齡偏大,只能在家務農,老大何興江打零工,收入不穩定,老二何二江、兒媳王傳婷沒文化,思想落後,閒置在家。我家過去的家庭主要收入來源靠種植收入,只能勉強維持生計。    2017年10月,開發區西航辦事處選派到我家的「一對一」結對幫扶幹部嚴勇。
  •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你會寫八大!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與其一個字一個字的教你八大的某個字怎麼寫,何如教你怎麼理解八大的特徵,然後運用特徵去寫出八大的樣子?!」
  •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 普石勒集團第一屆全國代理商銷售人員...
    正如參加此次普石勒培訓的工程機械行業內的銷售精英們,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不同品牌的代理公司,今天大家匯聚一起,就是為了尋找工程機械新的突破口,奔向移動破碎這一細分領域,逐步實現各自的角色轉換,實現從優秀到卓越的飛躍。
  • 授人以魚也授人以漁,走地(滾盤)技巧分享!
    今天的文章主題叫《授人以魚也授人以漁》,顧名思義,今晚給大家寫寫我對賽事走地(滾球)的心得。今天是一個大豐收的日子,昨天的文章的推薦與上午在【精彩說】APP推薦的5單滾球,全部紅單。小牛這場運氣還不錯,通過加時11分勝雄鹿,僥倖博中。進入今天文章的主題:籃彩走地怎麼玩?
  • 授人以漁,不如先給他釣魚的權利
    中國古代經典《老子》有一段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註:此說亦有說是出自《淮南子》),白話文的意思就是給一個人魚吃,不如教他釣魚,好讓他能一生自食其力。格林引述了柬埔寨一位村長的話:「那位婦女早就知道怎麼釣魚,她只希望非法公司或盜漁者能放過她家鄉的河川,以及獲得亞洲開發銀行資助的政府,能放棄在河川上興建會摧毀她生計的巨型水壩計劃,同時,警察不會為了水壩工程以暴力驅逐當地社區居民。她不需要慈善救濟,她要的是這些人能夠尊重她的基本人權。
  • 四川裕德源生態農業:深化合作 產業富農「授人予漁」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老百姓對營養健康的生活飲食越來越重視;通江銀耳日益受到廣大市民的青睞,銀耳市場也逐漸火熱起來,越來越多的通江人回到了家鄉開始種植銀耳。  2012年,在外打拼的通江縣龍鳳場鄉人陳彬回鄉創辦四川裕德源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後,陳彬很快便投入3000多萬在陳河鄉、諾水河鎮和周子坪村建立了銀耳基地。
  •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青海福彩助殘疾手工藝人成就精彩人生
    為讓更多的人喜歡和傳承堆繡的傳統技藝,同時也讓自己工坊的殘疾人有一份收入來源,葉啟蓮決定將自己工坊做出來的堆繡產品向市場化發展,希望能夠通過網絡直播平臺讓大家認識堆繡,喜歡上堆繡。一個簡單的支架、一部手機,便是葉啟蓮全部的直播設備。為了能夠幫助她更好的展現堆繡藝術,青海省福利彩票發行中心為其採購了一套專業的直播設備,助其實現創業夢想。
  • 曼瑜天雅:授人魚不如授人以瑜
    無論是曼瑜品牌,還是曼瑜天雅品牌,兩個品牌所屬的兩家公司都屬於謝杭峰、羅曼瑜夫婦。把劇情再說得簡單點就是,一個人到一個限購的城市買房,把房產證寫成朋友和自己的名字,後來房價爆漲,朋友就不幹了,趁機勒索,於是不得不再買一套房。曼瑜與曼瑜天雅的故事,就這麼簡單,一點不複雜。
  • 【我的扶貧故事】授人以魚 不如授人以漁丨劍河縣觀麼鎮原銀杏村第...
    知之深、變之切,深感自己扶貧工作責任之重。 但授魚,更要授漁。發展產業才是脫貧致富的根本途徑。記憶尤新的是鴻盛養兔基地建設。鴻盛養兔基地由建檔立卡困戶萬軍、吳思奇等三個大學畢業生聯合創辦。萬軍畢業後在福泉工作,去年5月初入戶走訪時,了解他為了照顧年近花甲的奶奶想回家創業。
  •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有遠見的家長,經常跟孩子說這4句話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家長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做到獨立。教會他們可以獨當一面的技能。學做成為合格成功的家長可可是個愛哭的孩子。不管是受欺負了,還是有什麼不順心,只會躲在媽媽的懷裡。不久前,媽媽去幼兒園接可可放學。路上媽媽詢問,「今天在幼兒園開心嗎?有沒有什麼開心的事情跟媽媽分享?」
  • 米樂英語「授人以漁」 推動教育公益事業發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米樂英語針對部分缺乏信息化設備的學校,還捐贈了平板電腦等教學設備,確保外教離開後,學生可以通過捐贈的線上英語課程,藉助網際網路,與真人外教進行互動。與此同時,鄉村教師也可以通過觀摩外教課堂,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劉瓊表示。  吳錦良認為,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的轉變,實則是從知識傳授式教育向人的全面發展教育轉型。
  • 為了村民長遠致富鄖陽區提出「授人魚不如授人漁」
    安陽鎮大峪村「大峪香米」在鄖陽區、安陽鎮兩級領導們的關心下提出「授人魚不如授人漁」的農村致富長遠思路。
  • 授人以漁|椒江援峨專家助力當地醫院「建起」呼吸內科和兒科住院部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醫療專家援峨為當地送去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也致力於提升當地的醫療水平結束了當地近70年大內科的歷史4月8日上午,在椒江援峨專家團隊的帶領下,峨邊彝族自治縣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兒科住院部病區正式成立,結束了該院近70年大內科的歷史,實現了呼吸系統疾病、兒科常見病、多發病的專科專治,不僅提升了該院醫療水平,方便了峨邊彝漢群眾,也為健康扶貧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