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量慘澹,路上又不多見,導致許多車友對於日產西瑪並不是很熟悉。事實也正是如此,西瑪現在在日產的地位只能算是「雞骨」,說它雞肋還是高估了,畢竟雞肋還能咬一咬,吃出點味道。
想當初第四代西瑪,在國內可是叫價86萬的存在,豪華感和舒適度甚至敢叫板寶馬7系和奔馳S級,標誌性的「龍珠」大燈,獲得不少「土豪」的青睞。那到底經歷了什麼,讓日產西瑪淪落到起價23.48萬無人問津的地步呢?
對日產車系有研究的車友知道,日產近十幾年來,迷上了「死而復生」,想方設法復活一些老車型,這樣做本沒錯,但是奇特腦迴路,有時真讓人捉摸不透。
就拿市場上出售的新藍鳥來說,在90年代初期,藍鳥是一款響噹噹,市場有口皆碑,出街能吸引無數目光的B級豪車。「復活」後改成了A級車不說,圖省事直接用軒逸換個殼,銷量能好才怪。本意是想恢復經典再創輝煌,結果,老藍鳥的棺材蓋差點沒壓住。
西瑪的操作方式和新藍鳥異曲同工
西瑪(cima)原是日產高端車型,一代目1988年上市,市場代號Y31,採用後驅動力。四代目在2001年推出,和當時的英菲尼迪Q45同配置,只是外觀和標誌的差異,發動機同使用4.5升V8,國內銷售價格86萬。
一直到2010之前,CIMA作為日產旗下的高端車型,市場定位和豐田皇冠RoyalSaloon類似,與奧迪A6L旗鼓相當。隨著經濟水平和生活質素的提高,相對豪車,人們更加傾向於選擇BBA,所以皇冠沒落了,CIMA也日落西山。
到了2012之後,FUGA成為日產旗下的新旗艦,也就是大家常說風雅,而CIMA則被日產「冷藏」。西瑪的故事本應該到此結束。
可是讓人捉摸不透的日產,又故伎重施一次,西瑪再次被推出,不過這次變成一臺換殼運動版的「天籟」,23萬出頭的起價,國人似乎並不買帳。
西瑪「換殼重生」正是國內運動型中級車最火爆的時候,幾乎各大品牌,都能拿出一款運動車型,比如豐田有銳志,本田有思鉑睿,馬自達6、大眾CC,並且各自的銷量都不錯。日產自是不甘落後,「重生」西瑪想要分一杯羹,提升品牌競爭力。只是,事與願違。
動力差強人意
操控性和動力,是運動型轎車必不可少的兩個因素。依照國人一貫的消費習慣,對絕對的動力值更加關心。西瑪使用2.5L NA發動機搭配CVT無級變速動力組合,真實表現差強人意,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186Ps。
數據別說和運動款同級對手一決高下,就算對比不主打運動的B級車,也毫無勝算。實際測試0~100公裡加速度9.2秒,100~0剎車距離39米,數據太難看了。剎車距離和加速度,比一般B級車更不如,除了外形,很難讓人聯想西瑪是一部運動型B級車。
有運動之名,無運動之實
既然動力不盡人意,那麼操控總該給力點吧,讓人體驗一下駕駛樂趣也行。非常遺憾,操控性同樣擺不上檯面。試駕過西瑪的車友都有感覺,駕駛體驗毫無運動車型的特質,操控甚至不如阿特茲和邁銳寶XL。所以,西瑪徒有運動之名,卻無運動之實。
眾所周知,運動車型消費者大多以年輕人為主,他們手頭並不寬裕,23萬出頭的起價,相比售價十幾萬的昂克賽拉更加吸引人。再則西瑪採用和天籟相同的動力系統,售價卻貴5萬,毫無性價比可言。
一款主打運動的車型,毫無運動可言,價格又不親民,銷量慘澹無人問津就不足為奇了,您說是不是?有什麼不同看法,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