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 GET2020教育科技大會在京開幕,大會以「或躍在淵,教育的信心與發展」為主題,來自海內外的教育行業專家及從業者們從自身實際出發,並結合疫情帶來的影響,暢談了教育各細分領域的信心重塑與未來發展趨勢。後疫情時代,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如何融合發展?素質教育怎樣能成為一種「剛需」?納米盒創始人兼CEO徐進、編程貓COO陳婉青、童程童美首席教育官兼SVP孫瑩等帶來了他們的深入思考。
線上線下教育如何融合發展?
疫情期間,線上教育加快發展,不僅在有效應對中降低了疫情對教育系統的衝擊,也為傳統學校教育與在線教育融合發展提供了新契機。後疫情時代,教育培訓機構該如何轉型?
「編程教育離開線下教育場景,是素質教育的偽命題」,童程童美首席教育官兼SVP孫瑩認為,所有教育都有線下教學場景,單純的線上教育並不是教育的整體。據介紹,截至目前,童程童美已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成都等50多座城市,建立超過230家校區,依託童程在線教學平臺以及完善的課程體系、強大的教研實力,童程童美實現了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
在線下業務的布局上,編程貓在2019年啟動了百城千店計劃,從課程體系、後臺系統、培訓服務等多方面進行升級,對該計劃進行強勁補充。通過線下合作的方式,滿足下沉市場對編程教育的需求。該計劃開展一年以來,已發展出超600家線下門店,逐步形成線下編程教育發展生態。
編程貓COO陳婉青表示,學習的場景既可以發生在線上,也可以發生在線下,不同用戶會有自己的學習和消費習慣。「我們可以分成兩個維度,有些家長已經習慣了線上選課,有些家長願意在線下體驗,所以,我們通過線上線下兩種方式滿足不同的消費場景。」
據介紹,編程貓的線上線下教學都是基於自主研發的編程工具衍生開展,在內容上雖存在不同,但基於底層開發技術的統一,在不同場景下教授課程時都能實現相互轉化。
進入短視頻的時代,線下場景的裂變力量依然不容小覷。納米盒創始人兼CEO徐進表示,「很多原來線下的優秀老師只有三公裡的輻射範圍和少量學員,因為短視頻時代到來,他們可以在線上擁有上萬甚至上百萬學員粉絲,邊界已經突破了現實世界,這些擁有數百萬學員粉絲的老師能夠讓自己的收入提到百萬級別」。
徐進坦言,「後疫情時代,整個K12教育有一個博弈跟較量的過程,對於線下叫大浪淘沙,積極轉型,OMO成為主題詞。相對而言,面對已經30年的線下教育,線上也面臨著博弈和挑戰,疫情和資本能不能將在線教育加速,實現質的轉換,還需要拭目以待。」
素質教育如何成為一種「新剛需」?
《2017-2023年中國少兒編程市場分析預測研究報告》顯示,當前中國少兒編程滲透率很低,僅為0.96%。未來在全球AI高速發展、政策加持和市場需求驅動的趨勢下,行業規模有望在五年內突破300億元。
報告顯示,每年60%的家庭在孩子素質教育上投入費用超過1萬元以上。業內人士指出,素質教育如何成為教育行業新剛需,教育培訓機構的素質化改革進程已經在路上。
在徐進看來,「從工具到內容,到一對一直播,小班課直播,到現在的大班課直播,還有蓬勃發展的AI課」,K12在線教育的各種模式基本上以平均一到兩年的周期速度在快速印證和迭代。
成立六年來,納米盒專注於小學段的在線全科輔導以及成長教育。通過創新的移動技術,納米盒逐步構建起了「智能點讀——視頻微課——納米盒網校」的產品矩陣,打造出全方位、全天候的在線學習體系,努力打造素質教育的新形態。
孫瑩表示,今天的K12素質教育與三年前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三年以前我們談K12市場,我們認為最好的是學科,緊接著是語言,素質賽道始終排在第三。但今天不一樣,新崛起的基於學科的思維類的機構引起了很大關注,這是學科素質化的表現。」
孫瑩認為,編程會發展成3+1第四個學科,它是「半個學科」。家長在孩子的課外培養中可以採取「1+X素質教育」模式,「1」代表數字思維、編程思維、科技素質教育,可看作是孩子的剛需教育;「X」是指藝術、體育等任何一項孩子的興趣愛好。在此層面上,編程教育被看作提升到了和語數外三門主課同等級別的待遇上,而並非興趣。
長期以來,編程貓致力於建立一套編程教育的標準體系,據介紹,該公司推出了國內首套中小學編程教育標準教材,由教育部評審專家作序推薦,填補國內青少年編程教育體系化教材空白。
陳婉青將編程貓當前的戰略概括為「三象限」:獲得更多用戶、開發更多產品、出海走向國際化,針對這一戰略,編程貓重點培育了支撐公司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她認為,少兒編程這一藍海仍在等著被探索與開拓。「年輕的組織代表著未來。我們需要一直考慮怎樣吸引更多的90後、00後,我們希望能夠保持年輕態,讓企業走的步伐更快、更輕盈。」(記者 戰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