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元松
在通往江油太白中學的路上,人們總會看到一位慈愛的中年婦女,推著坐在輪椅上的男孩往前走。婦女不時低頭和男孩耳語幾句,兩人隨即呵呵樂了起來。
他們是一對母子,兒子劉啟帆今年17歲,高位截癱,正讀高中二年級。母親蒲紅兵為送兒子上下學,每天推著輪椅往返於家與學校之間,一天四趟,無論寒暑風雨,從未間斷。12年來,推壞了3輛輪椅,成為遠近聞名的「最美陪讀媽媽」。
推兒上學 風雨無阻12年
蒲紅兵的家在江油市長城辦事處二萬八社區。狹小擁擠的房間,簡陋的家具陳設,處處顯露出這個家庭的窘迫。「10多年來,我和老公幾乎都沒有添置過新衣服。」蒲紅兵說,自己是個家庭主婦,過去家裡全靠丈夫維持,日子雖說過得清苦,倒也知足。沒想到,一場橫禍讓一家人陷入困境。
2000年,劉啟帆與小夥伴玩耍嬉戲時,不幸被火藥槍擊中。經過救治,命保住了,卻成了高位截癱。如今,他自胸脯以下,沒有半點知覺。長年累月坐臥,他的屁股褥瘡不斷,一直離不開一種昂貴的外用藥膏治療,每月僅此一項,藥費就不下500元。
2001年金秋,6歲的劉啟帆讓媽媽背到小區曬太陽,遇見昔日小夥伴一個個背著新書包,蹦蹦跳跳從面前跑過。劉啟帆滿眼羨慕:「媽媽,我也想上學。」聽了兒子的話,蒲紅兵忍不住落淚,她做出一個艱難決定:推著兒子完成學業。
12年來,從劉啟帆家到學校不足1裡的路上,周而復始寫滿了一個母親的堅韌與慈愛,3輛推壞的輪椅就是見證。「我的作息規律都是圍繞兒子的生活和上學形成的,這麼多年從沒更改過。」蒲紅兵的一天從早上7點開始,送孩子上學、放學、做飯,直到臨睡前為孩子按摩和擦洗。她經常對兒子說,「媽媽就是你的『一雙腳』,你想去哪,我就會把你送到哪裡。」
愛心湧動 激勵孩子成長
學校裡,愛心湧動。為了照顧劉啟帆的學習,全班20多名男生自發組成5個愛心小組,每天輪流抬他上下樓,幫助他上廁所。為方便劉啟帆進出教室,班主任郭建特意將他的座位固定在教室最後排靠近門的位置,由於他不方便上早晚自習,各科任課老師每天忙裡偷閒,為他「開小灶」補習。
據了解,針對劉啟帆的病情以及家庭狀況,二萬八社區為他們家辦理了城鎮低保,平時還儘可能通過民政救濟、救助等渠道,關照他們家的生活。
「我讀過張海迪阿姨身殘志堅的故事,我想我也能夠成才。」劉啟帆說,在父母、老師、同學的關愛幫助下,他感到很幸福很快樂,希望將來學有所成,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人,盡己所能,孝敬父母,回報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