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當為房竭,死亦為鬼雄。至今思樓市, 猶肯做房東。」鐵口斷房改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夏日絕句》,詞作一首,以饗樓市。
「2月份,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價格走勢形成了較為複雜的衝擊」,這是國家統計部門給出的官方言論。的確是夠複雜的,去年「二師兄」生病,讓我們切身感受到副食品價格上漲帶來的衝擊,這回更厲害,蝙蝠忽扇一下翅膀,人就生病了,就讓我們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連續兩個月突破了5.2%!
大家都漲,你要不漲,顯得自己的行業好像沒有底氣似的。於是,在居民消費指數破五的軍功章上裡,你會發現,其中還有某房屋中介網站報告的,房地產在疫情銷量「斷崖」形勢下,貢獻的房價漲價百分之零點一七的功勞。正經地胡說八道一句,樓市太能扛了,真是經濟中的戰鬥機,噢耶!
房價又漲了。之所以加上一個「又」字,是因為,久受房價煎熬的購房者們錯誤地認為,停工令、停售令打壓下的房地產會像超市賣白菜一樣,快爛了就打折促銷;是因為,久受房價煎熬的購房者們錯誤地認為,內有房產無法變現,外有5000億巨債要還的開發商會斷尾求生,以量換價。結果,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購房者們只猜中了疫情讓房地產銷量大跌,卻沒有猜中疫情讓開發商信心回落。
賣房子注重的是地段、地段、還是地段,買房子注重的是價格、價格還是價格。價格合適,那麼,其他的都不在考慮之列。畢竟,在城市裡擁有一套房子,就意味著擁有了教育、醫療甚至是更多的出人頭地的機會。
為了出人頭地,哪怕頭拱地。既然,開發商能把遠郊的樓盤叫成「田園牧歌」,把臭水溝的樓盤叫成「依山傍水」,那麼,購房者也能在價格達到預期的時候,拋下一切顧慮買房。比如購買兇宅。
作為北上廣深一線城市打頭的北京,在房價均價超過六萬的大都市,能夠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那是多少「北漂」的夢想,可是,京城風大,吹散了多少人的買房夢。去年,有小兩口籌措了300萬,想實現北京安居夢,但是,這些錢只能買套一居室,在中介的推介下,花300萬買下了兩居室的一套兇宅,關鍵是小兩口剛結婚。香港曾發生過8.8萬人搶買香港兇宅的事件,一位競買的孕婦說,「兇宅」無所謂,反正自己也是「鬼」——「窮鬼」。
無獨有偶,幾年前媒體報導,南通某小區被外地人買了不住,只是為了安放親人的骨灰盒,上海、江蘇、河北等個別地方也曾發生過商品房搖身一變成為了「墓景房」。想像一下你的鄰居是個骨灰盒的尷尬吧。
房子使用期七十年,墓地使用期二十年。房子有廚有衛,有水有電,房價一路高漲,勢頭不妙還可以賣房折現。商品房當墓地高端大氣上檔次,上對得起祖先,下對得起兒女,而且一本萬利!但是,這就是現實。
安家置業,當「家」和鋼筋水泥聯繫到一起的時候,那就充滿了冰冷的感覺;當人住的房子變成了「陰宅」,面對數以億計的無房人來說,這會是一種怎樣的悲哀?當「家」和「安」字聯繫到一起的時候,那就是溫馨和諧。但是,當「家」和「骨灰盒」「兇宅」聯繫到一起的時候,誰能告訴我,除了房,家在哪裡?
不錯,住人的房子當墓地也好,死過人的房子當家也好,這就是現實。現實是,高房價卻讓大多數購房者望樓興嘆,十年前幾十萬一套房,現在幾十萬一個廚房,還是沒裝修的。房價又漲,別樣住房成新寵,已經有人開始考慮,買「兇宅」是不是更划算?
鐵口斷房前文說過,當我們工作得來的薪水,沒有形成多次消費,直接轉入了還房貸的戶頭,看上去是沒有了中間商賺差價,但是,鈔票未經過流通,直接從購房者的左手倒到了開發商的右手,那麼,貨幣的就喪失了物資交換的媒介工具。就像揪著自己的頭髮上天,萬物靜止,經濟就在畫地為牢。
千古艱難唯買房。請翻開你十年前的工資表,再看一眼現在的工資表,工資數字後面每增加一個零都是滿滿的幸福感,而翻開你的還貸記錄,每月發的工資,後面的零迅速清零的感覺,就是一種痛徹心扉的「生死離別」。
有人買房當墓,有人買「兇宅」當家,當衡量財富的標準從社會貢獻變為了房子多少,人們的眼裡就只剩下物慾了。樓市十八層,你在第幾層?「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凰。安得廣廈共翱翔,敬請關注鐵口斷房。」我是鐵口斷房,每日奉上房地產的心得感悟,老鐵們的關注,就是鐵口斷房持續更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