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1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8月16日,廣東男籃官方宣布:在昨晚CBA聯賽總決賽第三場比賽中,易建聯意外發生「跟腱斷裂」並接受了手術治療,手術很順利。又是一起運動員的「跟腱斷裂」事件,它發生在易建聯走上罰球線執行罰球時。當時,球出手後沒有命中,易建聯發力跳起拼搶籃板球,但起跳至一半時便失去平衡摔到地上。從慢鏡頭回放來看,是一次純粹的起跳發力導致易建聯跟腱斷裂。
跟腱為什麼會發生斷裂?
如何預防這種意外事件呢?
日前,小編採訪了
周浦醫院康復醫學科楊松濱博士。
楊博士介紹,跟腱是位於人體足踝後部、連接腳部與小腿的一條肌腱,是人體內最強韌的肌腱,支撐著人的行走、奔跑、跳躍等動作。但是,它也有脆弱的時候,那就是當跑跳運動瞬間爆發時。此時,小腿三頭肌的肌纖維快速、強力地收縮,跟腱會瞬間承受巨大的牽拉力,一旦超過其耐受範圍就會發生斷裂。所以,跟腱斷裂與骨折、挫傷等運動損傷不同,往往不是激烈對抗導致的。
在需要突然跳躍和快速奔跑的短跑、跳高、跳遠、籃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等競技類運動中,跟腱損傷的發生率相當高。如果人們在未進行充分熱身的情況下進行這些運動,跟腱損傷的發生率會明顯增加。此外,原本就有的慢性跟腱傷病也容易誘發跟腱斷裂,而環境和場地因素,如較硬的場地、寒冷的天氣等也是導致跟腱斷裂的危險因素。楊博士提醒:「如今,不少年輕人都會選擇下班後或周末、節假日進行運動鍛鍊,尤其是一些精力旺盛的人總是相約組隊進行一場酣暢淋漓的比賽,如羽毛球、網球、足球、籃球比賽等。如果熱身不夠充分,那樣極容易發生跟腱斷裂。」
楊博士介紹,當跟腱損傷時,經常伴隨著局部疼痛、腫脹、壓痛、跟腱止點增粗等症狀,直接影響跟腱功能。當跟腱斷裂時,會自覺有「啪」的一聲斷裂聲,很多患者常有小腿後方突發「棒擊感」和劇烈疼痛的症狀。傷後,患者會出現足跟後上方腫脹,觸壓跟腱時有明顯疼痛;完全斷裂時,可以觸摸或觀察到跟腱中下段有凹陷、不連續。隨著時間推移,傷處腫痛逐漸緩解,踝關節活動受限症狀也會改善。很多人以踝關節能否做屈伸動作及能否行走作為判斷跟腱斷裂與否的標準,這是不科學的。其實,即便是跟腱完全斷裂,踝關節也可以進行蹠屈動作甚至行走,因為脛骨後肌、蹠肌還可以部分代償跟腱的功能。
楊博士表示,受傷後患者一定要及時就診治療。如不及時治療,將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喪失,尤其會出現下肢運動功能受限,對正常生活造成巨大影響。急性跟腱斷裂可以接受外科手術,也可以選擇保守治療。平時活動較多的年輕人首選手術治療,因為手術能顯著降低跟腱再次斷裂的發生率。術後,患肢小腿通常需要制動6~8周,以確保跟腱的修復癒合,避免再度損傷,同時也需要進行訓練正規的康復訓練,而且越早進行功能恢復得越好。儘管目前對跟腱斷裂手術的方式尚未形成統一的認識,但有較多研究表明,相對於傳統手術方式,微創治療方法具有手術創傷小、術中出血少、術後感染風險小等優點。但是,並非所有的急性跟腱斷裂都適合進行微創手術治療,需要醫生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決定。
如何避免跟腱損傷呢?
楊博士指出,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是最根本的要求。特別要做好以下四點:
①運動前做好充分的熱身,小腿肌肉的牽伸活動很重要且不可少;
②儘量減少在寒冷環境或較硬場地進行劇烈的跑跳運動,如確實需要,可以通過穿著保暖的運動服飾和具有減震功能的運動鞋來減少受傷概率;
③及時治療跟腱疾病,如跟腱炎等,防止跟腱變性和退化。
④體育鍛鍊要循序漸進,不可貿然增加運動量。
周浦醫院
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
原標題:《運動時要提防「跟腱斷裂」》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