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今日惠州網
做好熱身運動,鍛鍊循序漸進,才可以更好避免跟腱斷裂的發生。 本版圖片由惠州日報記者周楠 攝
前不久,廣東隊在CBA總決賽以2比1的總分衛冕成功,第10次奪得CBA總冠軍。不過,廣東隊當家球星易建聯在第三場比賽中重傷離場,隨後他官宣了跟腱斷裂的傷勢,需要接受手術治療。
那麼什麼是跟腱斷裂?如何預防?記者在採訪我市相關專家時了解到,沒有充分熱身就投入劇烈運動是跟腱斷裂主因,普通人運動時如果不注意,容易導致跟腱斷裂。
爆發力類運動更易中招
跟腱斷裂曾讓許多體育明星戰場「折戟」,從飛人劉翔到NBA傳奇巨星科比,再到現在熾手可熱的杜蘭特,都經歷過跟腱斷裂的折磨。這讓不少人認為跟腱斷裂是體育明星的「專利」。其實不然。
「我們幾乎每個月都會接到跟腱斷裂的病例。」鍾浩博說,實際上普通人群跟腱斷裂比專業運動員更常見,因為普通人群身體條件相比專業運動員要差,而保護意識也比較弱。
近日,市民李女士在一次羽毛球比賽中受傷,遭遇了跟腱斷裂的折磨。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鍾浩博分析,李女士受傷跟「疲勞運動」有關。「比賽前的晚上和比賽當天中午都沒有休息好,所以當天下午打比賽時,身體狀態是比較疲憊的,而單打比賽是比較激烈的。」李女士說,當天她打球1個多小時候,再做一個蹬地動作,發生了跟腱斷裂。
據鍾浩博介紹,跟腱是人體最粗大最強壯的肌腱,長約15cm,由小腿三頭肌的肌腱融合形成。它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一個肌腱,日常行走、奔跑、跳躍等動作都要靠跟腱完成,一般強度運動不易發生斷裂。但是,這類損傷在籃球、足球、羽毛球等高強度或需爆發力的競技類運動中相當常見,原因在於此類運動經常出現突然的發力和累積的肌腱損傷,跟腱承受很大的負荷與長度變化,容易發生斷裂。
「沒有充分熱身就投入劇烈運動,或者疲勞的時候堅持運動,以及跟腱部位日積月累的輕微損傷是導致跟腱斷裂或者撕裂主要原因。」鍾浩博說,在運動過程當中,一種大力彈跳導致的跟腱拉斷,斷裂的一瞬間會感覺被人踢了一腳,或者感覺有人拿棍子打它(跟腱部位),然後突然間發生斷裂。
30歲~40歲男性是高發群體
過往病例中,有一位40多歲的退役飛行員,身體素質好,但退役後平時運動很少,在一次單位組織的籃球比賽中,也因突然增加的的劇烈運動導致跟腱斷裂,而後在市一院接受了手術。
鍾浩博介紹,相對而言,跟腱斷裂高發於年齡在30歲~40歲的男性,人們遭遇跟腱斷裂可以通過微創手術恢復到基本的生活狀態。「目前可以把跟腱縫合做到沒有切口,經過皮膚來做縫合的操作,術後只需要打一個短的彈性石膏,關節能有一些活動的角度,手術後立刻開始康復練習。一邊康復一邊恢復,讓跟腱去癒合。」鍾浩博認為,這種微創的手術對醫生的技術要求很高,如果醫生沒有把握,則建議採取傳統的保守治療,但是需要打1個半月的石膏,容易導致肌肉萎縮,恢復周期較長。
相關連結
五項注意防中招
鍾浩博建議,運動愛好者有必要在平日裡就時時關注和愛護好自己的跟腱,儘早發現跟腱的細微損傷,從而降低跟腱損傷風險。預防跟腱斷裂,做好以下五點很重要:
運動前要做好準備。例如檢查你的護具到位了沒有,運動器材合適嗎?「運動前的充分熱身,不能忽視。」鍾浩博說,有效的熱身運動可極大程度地避免身體受損,建議運動前可進行各種伸展關節的動作,拉松肌肉、肌腱、韌帶等軟組織,以增加關節活動的靈活度。
鍛鍊要循序漸進,避免「休息日型激烈運動」。突然的劇烈運動容易導致身體出現相關的運動損傷,大家在鍛鍊身體上要保持理智,循序漸進。應避免平時不運動,休息日「報復性」加大運動量或者進行高強度競技比賽的做法。
避免過度疲勞,運動後注意休息。很久沒有參加鍛鍊的人,剛開始恢復運動時應降低運動強度,縮短運動時長。準備參加比賽的人,可提前練習該運動的基本動作要領,讓身體恢復肌肉記憶後,再慢慢加大運動量,運動後注意休息。
均衡營養,合理安排膳食。平日膳食中應攝入足夠的水分、電解質、蛋白質等,滿足生理和活動的需要,切忌為了減脂減肥而進行空腹運動。
關注自己的跟腱,儘早發現損傷風險。大部分運動愛好者都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專業培訓,經常會因為平時的運動造成跟腱的細微損傷,鍾浩博強調,平時有出現足跟周圍的疼痛、走路向前邁步總是過早踮起腳跟、蹲下時臀部坐不到後腳跟上的情況的人,要及時找專科醫生評估一下自己的跟腱情況,否則一次大強度的體育活動很可能造成跟腱的斷裂。
「一旦發生跟腱斷裂,可進行冷敷、冰敷,不推薦走動,要儘早到醫院就診。」鍾浩博說。
惠州日報記者周智聰 通訊員鄭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