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10000多毫升,是什麼概念?相當於人體內的血至少換了兩遍。從石女士進入湖南省腫瘤醫院介入搶救室到送回ICU,前後一共5個多小時。也就是在這個時間內,她從鬼門關前走了一遭。左側輸卵管癌綜合治療後消化道腫瘤破裂造成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出血一萬毫升,相當於把她體內的血徹徹底底換了兩遍。
9月16日中午14點53分,湖南省腫瘤醫院4樓ICU15床石女士神志淡漠、眼瞼口唇蒼白,造口袋見大量便血,考慮患者結腸腫瘤同時侵襲了腸管和髂血管引發大出血,ICU主任趙江洪立馬申請全院大會診,同時將患者迅速送往介入科進行手術。
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醫務部負責人彭小偉、婦瘤三科主任醫師歐陽強、輸血科主任歐陽淑娟等第一時間到介入科搶救室,就患者的危急情況展開會診討論,一場與死神賽跑的生命保衛戰正式打響。
時間就是生命!進入搶救室時,患者血壓僅62/43mmHg,處於嚴重的休克狀態。介入科主任古善智立馬帶領李國文、黃斌和趙楊醫生進行緊急手術。死神已漸漸逼近患者,病人命懸一線。由於石女士雙側股動脈摸不到,根本無法進行股動脈穿刺置管,李國文教授迅速決定在B超引導下做股動脈穿刺,放置了動脈鞘,建立了一條搶救生命的重要通道。
一根導管很快被插至腸繫膜下動脈內,因患者處於休克狀態,整個腸繫膜下動脈較正常人明顯變細,DSA造影顯示未見明顯出血責任血管。古善智主任囑咐要認真找尋其比如髂總等其他血管。因患者失血,整個腹腔血管處於痙攣、收縮狀態,反覆嘗試將導管插至腹腔幹、腸繫膜上動脈均未能成功。將「豬尾巴」造影導管放置到腹主動脈造影亦未能找到腹腔幹和腸繫膜上動脈。手術臺旁的監護儀在持續的報警中。
「血壓已經測不出了!」介入科林莎護士焦急地呼喊著。患者的腹腔造瘻口的鮮血仍在大量往外噴湧。怎麼辦?古善智主任沒有絲毫的退卻,他堅定地說「這個時候必須要沉著、冷靜。既然我們已經把生命的通道已經打開!我們再試試找其他可能的出血血管!」。此時,醫務部負責人彭小偉當即組織醫護人員再輸新鮮血液,加大補液量和速度,腎上腺維持血壓,保護好重要器官的灌注,很快,幾袋血液再次被輸入到患者體內。
經過再三努力,終於找到責任血管,下一步就是緊急封堵出血口。因為患者的左側髂總動脈與腹主動脈的夾角很小,血管非常陡直。李國文、黃斌教授反覆嘗試多次,最終將1根微導管經大導管送入到破口責任血管內。經過彈簧圈堵塞住血管,再次造影顯示破口的出血量較前減少,但是堵塞段以上仍有較多的造影劑從破口處溢出。
問題再次出現,如果繼續使用彈簧圈或者明膠海綿封堵出血破口,有可能會將左側髂外動脈誤栓,那麼患者左下肢會被最後截肢!古善智主任果斷做出決定,用1個血管覆膜支架蓋在破口處,不僅能止住血,還能保住患者的左下肢。於是,他立馬協調醫院耗材部,開闢綠色通道,聯繫供貨商要求將血管覆膜支架以最快的速度送至醫院,同時,暫時用一個球囊導管封閉髂外動脈。
半個小時後,支架到了,經過介入科大夫們的通力合作,用1個覆膜血管支架放置在左側髂總動脈分叉的破口處,成功堵住了血管破口,又保證了左側股動脈的血流。經過5個小時的奮力搶救,患者終於化險為夷,她的左下肢也保住了。
得知消息的家屬終於安心地舒了一口氣,而全院參與救援的30多位醫護人員卻飢腸轆轆、精疲力竭。當奮戰了足足五小時的介入科醫生脫下二十幾斤的鉛衣露出早已溼透了的手術服時,醫務部負責人彭小偉感嘆地說:「能讓一個失血一萬多的患者轉危為安,沒有團隊過硬的專業技術和協作精神是絕對做不到的。作為白衣戰士,我們從未想過要放棄任何一條鮮活的生命,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機會,我們也要與死神搏一搏,這是職業操守,更是責任擔當!」
瀟湘晨報記者張樹波 通訊員彭璐
【來源:瀟湘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