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0 16: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福建正能量 檢察好聲音
歡迎訂閱福建檢察微信號!
宗
祠
宗祠,即宗族祠堂、宗廟,
是供奉與祭祀祖先或先賢的場所,
記錄著家族傳統與曾經的輝煌,
是故土的標誌物和一個家族的精神家園,
具有幫助人們尋根問祖、緬懷先祖、
激勵後人、互相協作的意義,
往往是城鄉中規模最宏偉、
裝飾最華麗的建築群體,
與古塔、古橋、古廟宇相映,
成為地方上一大獨特的人文景觀。
根據《福鼎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名錄》,福鼎全市宗祠類普查登記為不可移動文物的有23處,其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福鼎市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
近年來,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和鄉村振興的帶動,不少富裕的家族致力將本族宗祠朝富麗堂皇、雄偉寬廣的方向重建,不同程度存在未經審批的拆舊建新、添新毀舊及盲目亂建等不法情形。
今年2月至3月間,福鼎市太姥山鎮屯頭村部分村民在明知屯頭黃氏宗祠(含麟江歷史紀念堂)系已列入「福鼎市不可移動文物名錄」的情況下,組織人員對其拆除重建,經勸阻後仍然繼續拆建,造成黃氏宗祠整體損毀滅失,僅剩部分石碑、旗杆石等。目前,相關行為人正被追究責任,福鼎市人民檢察院亦啟動公益訴訟檢察職能,督促相關部門啟動殘體保護、評估受損情況、落實後續修復等工作。
黃氏宗祠簡介
屯頭黃氏宗祠,位於太姥山鎮屯頭村,始建於清道光二十三年( 1843),1997-1999年重修。坐北向南,一進合院式磚木結構。通面闊16.3米,通進深30.9米,面積503平方米。中軸建築由大門、戲臺、天井、正廳組成,門額書「黃氏宗祠、麟江歷史紀念堂」,兩旁對聯「千頃汪波綿世澤,一家元氣肇宗黃」。正廳面闊三間,進深五柱帶前廊,抬梁穿鬥混合式懸山頂。正廳上鋪三個並列藻井。
1933 年,黃丹巖把宗祠創辦為「麟江學校」,成為掩護地下革命和宣傳抗日活動陣地,並培養出大批革命人才,為革命事業做出貢獻。自明、清至民國時期黃氏族人為國壯烈捐軀達數十人(其中為革命獻身16 人)。2013年1月被列入福鼎市第三批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名錄。
黃氏宗祠原貌
黃氏宗祠現狀
殘剩的石碑和旗杆石
檢察官說法:
對已列入文物保護單位和不可移動文物名錄的宗祠、宮廟類建築,確需維護修繕的,應合法合規辦理審批手續,規範修復,杜絕盲目亂建、拆舊建新、添新毀舊等違法行為,否則不僅會因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同時還可能因涉嫌故意毀損名勝古蹟罪承擔刑事責任。
#法律小貼士#
《文物保護法》第二十六條:
使用不可移動文物,必須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負責保護建築物及附屬文物的安全,不得損毀、改建、添建或者拆除不可移動文物。
《寧德市紅色文化遺存保護條例》第十五條規定,
《寧德市紅色文化遺存保護條例》第十五條:
不可移動紅色文化遺存的保護與修繕,不得破壞歷史風貌,不得毀損、改變主體結構及其附屬設施。
《刑法》第三百二十四條:
故意損毀國家保護的名勝古蹟,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註:故意損毀名勝古蹟罪中的「古蹟」指除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以外的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以及雖非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但已列入不可移動文物名錄的文物單位。)
轉自:福鼎檢察微信號
點個
原標題:《公益檢察 | 宗族祠堂修繕,謹防違法亂建!》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