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3月22日,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夫人領導的國大黨在大選中敗於人民黨,面對這殘酷的現實,她無可奈何的宣布「尊重人民的裁決」,正式提出了辭呈,辭去印度總理之位。
時隔兩年之後,英迪拉再次回到競選名單中,為了登上南亞次大陸最大國家總理的寶座,她甚至轉為依賴教派,甚至於她甘冒風險前去和錫克教極端派首領賓德蘭瓦勒會面,為了換取旁遮普邦對她的支持,她向賓德蘭瓦勒妥協,保證其一旦掌權,將會把全印度最富庶的旁遮普邦的行政權交給錫克人,並撤走印度中央政府向該邦派遣的所有印度教官員。賓德蘭瓦勒也有自己的野心和目的,他在表面支持英上臺,背後卻乘機擴大發展自己的宗教勢力。
英迪拉儘管是當時世界上少數有魄力、果斷、精明的女政治家之一,但是這一次依賴教派並授予教派權利,卻為自己後來的悲劇埋下伏筆。
英迪拉政府與賓德蘭瓦勒矛盾
光站在選舉的角度來看,英迪拉拉攏賓德蘭瓦勒無疑是一步好棋。在競選中,英迪拉取得了旁遮普邦的全面支持,這完全得益於賓德蘭瓦勒在背後的運作,於是英迪拉在登上印度總理寶座之後,便開始對賓德蘭瓦勒實現當初的諾言。
錫克人在賓德蘭瓦勒帶領下,取得了旁遮普邦的行政大權,在勢力擴充後,賓德蘭瓦勒便開始在錫克族青年中招募失業者和對政府不滿者,組織成一支反政府武裝,並在阿姆利則的金廟建立了總部。對於這種得寸進尺的分離主義的做法,英迪拉沒有第一時間對其強硬處理,反而是絞盡腦汁進行了安撫。1982年,錫克教鬧的最兇的時候,她反而宣布:旁遮普邦的阿姆利則為「聖城」,禁止在金廟一帶出售菸酒和肉,並要求軍隊和警察絕對禁止進入金廟。另外她還根據錫克人的要求,在電臺增加宣傳錫克教的內容,下令釋放錫克教的罪犯。
但是每一次英迪拉的讓步,只能換來賓德蘭瓦勒更加囂張的態度。1983年4月4日,錫克教的志願軍與警察發生了衝突,共有21人死亡,200多人受傷。4月21日,一名高級警察在金廟外執行任務,被金廟內飛出的子彈擊中身亡。10月6日,一群錫克教極端分子將6名印度教徒從公共汽車中拖出,毆打致死。1984年1月,印度教與錫克教發生了大規模的武裝衝突,有294人死亡,傷者不計其數。1984年6月1日,一群錫克教徒向執勤警察開槍,11名警察當場斃命,兇手全部來自金廟。
其實英迪拉也想把賓德蘭瓦勒治罪,她曾在1981年9月21日逮捕賓德蘭瓦勒,經過一場流血衝突後也確實將他送去了監獄。賓德蘭瓦勒在高呼「神和錫克人在一起的口號」中被押入陰森的牢房,但是僅僅過了9天,他又帶著勝利者的微笑邁出了監獄的大門。原來他的手下劫持了一架印度航空公司的波音飛機,上面有170名印度和各個不同國家的乘客,劫機者以此要求印度政府無條件釋放賓德蘭瓦勒,英迪拉無奈之下,只好放人。
大規模的暴力活動也使得國大黨以外的印度黨派再也無法忍受,他們組成反對聯合陣線向英迪拉政府施壓,宣布說:「如果英迪拉不採取行動制止旁遮普邦錫克教極端分子的暴力行為,其他黨派將一致要求她辭去總理職務。」
賓德蘭瓦勒的覆滅和英迪拉被刺殺
賓德蘭瓦勒在現有的狀況下還不滿足,他親自組織了錫克人的武裝力量,並用他們以戰鬥的方式爭取建立錫克人的國家,他讓人轉告英迪拉:「政府必須同意錫克教成立獨立的卡利斯坦國,將首都定在昌迪加爾,聖城為阿姆利則,否則從1984年6月5日起,我將命令錫克人燒毀多餘的糧庫,禁止將一粒糧食運出旁遮普邦,並且每天將暗殺一位知名人士,直到政府讓步為止。」
面對賓德蘭瓦勒的步步緊逼,英迪拉再也無法忍受了,6月6日凌晨,當殘月掛在天空,東方泛起一絲魚肚白時,政府軍的野戰炮彈不斷飛向金廟大門,同樣金廟的各個路口,也被政府軍把控,並利用黎明前的黑暗,不斷向金廟進發。
錫克教1000多名訓練有素的戰士迅速各就各位,與數十倍自己的政府軍進行了戰鬥。經過一天的戰鬥,錫克教士兵死傷殆盡,政府軍的坦克衝進了金廟。賓德蘭瓦勒是錫克人的英雄,他是在激戰中被政府軍打死的,有人數過,他身上有70多處傷口在冒血,死後手中還僅僅抓著《聖典》。
金廟事件發生以後,印度各地的錫克教徒都披上了黑巾以示哀悼。他們紛紛走上街頭襲擊警察和印度教徒,更多的錫克寺廟中掛起了建立「卡利斯坦國」的旗幟和標語,緊接著部隊中的錫克士兵也開始叛亂。軍隊和警察加強了印度首都新德裡的警衛力度,通往總理府的賽夫琴路上布滿了安保人員,但是這並沒有妨礙錫克人對總理府的滲透。
中國有句話說的好:堡壘往往都是內部攻破的。錫克教極端分子看到英迪拉的安保工作做的好,導致他們無法對其下手,於是將目光盯上了總理府內的衛隊,他們當中到處都有長滿絡腮鬍子的錫克族士兵。
印度前駐挪威大使館代辦哈林德.辛格主持了這次謀殺行動,在英迪拉命令軍隊血洗金廟後,哈林德憤而辭職,在挪威尋求政治避難時,他將十萬美元的支票轉交給了總理衛隊中的巡官本特.辛格,此人在總理府已經待了十年,深受英迪拉總理的信任。總理府的幕僚也曾勸過英迪拉,在金廟事件發生後應當撤換總理府衛隊中的錫克兵,但被她拒絕了。本特.辛格在衛隊中又找到一名錫克族的年輕士兵薩達萬特.辛格,此人剛進衛隊不久,因為金廟事件一直對英迪拉不滿,所以二人為了共同的目標,充當起這次政治陰謀的殺手。
1984年10月31日,英迪拉照例6時整做起了瑜伽,然後開始看當天的報紙,在吃過早飯後她沒有去總理府辦公,而是要在後花園接見一位英國客人。9點18分,英迪拉走下臺階沿著一條鵝卵石小徑向花園走去,這條小徑不長,她幾乎每天都要沿著這條路走到花園散步,然而她怎麼也沒有想到,在這條小徑未到盡頭時,她的生命已經走到了盡頭。
本特.辛格跟在英迪拉的後面,他要下手殺害一位與他朝夕相處、深受人民尊敬的人,心裡很矛盾,但是為了錫克族的利益,又不得不殺死眼前這位弱不禁風的老人。此時,薩達萬特.辛格正在前方不遠處,看到英迪拉總理走了過來,他緊張的甚至手腳都不聽使喚了。本特.辛格看到自己同夥無法像商量好的那樣開槍,他猛然從頭巾中掏出一把左輪手槍,對著英迪拉扣動了扳機,正在猶豫不決的薩達萬特手中的衝鋒鎗也隨著響了起來,向著已經倒在地上的英迪拉猛烈開火。其他安保人員反應過來,急忙對二人開火,最終本特.辛格被當場擊斃,薩達萬特被擊成重傷。
英迪拉躺在血泊之中,雙目無神的看著天空,再也聽不到激烈的槍聲和兒媳索尼婭的呼喊,她是否在臨死之前悔恨跟極端教會妥協呢?誰知道!
下午,印度的各大媒體中斷了所有的節目,播音員沉痛的向全國、全世界宣布:「英迪拉總理於10月31日上午9時20分在總統府遇刺,下午14時30分逝世。」
結語
英迪拉的父親尼赫魯生前有一句名言:「教派主義是威脅印度生存的最大危險。」英迪拉為了權利寶座,不惜違背了父親的名言,扶持教派、利用教派實現政治目的,這無疑是以身飼虎,她用生命在賭這場危險的遊戲,悲劇就這樣釀成了。
參考資料:《印度簡史》、《劍橋印度史》、《印度獨立後的社會政治經濟發展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