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醫美消費逐漸成為很多人生活消費的常態,越來越多的人用過醫美技術實現年輕態,也催生了醫美行業的發展。但與此同時,「黑醫美」泛濫的現象也越來越突出。
日前,《今日說法》欄目,就對輕醫美行業投訴最多的假針劑、黑針劑問題進行了專題報導,裡面的提到的許多案例也令人觸目驚心。很多消費者抱著求美的心態,反而因黑醫美落下了後遺症。
公安機關調查分析案情
央視記者採訪到的江蘇崑山陳女士,在朋友的介紹下,到位於市內一家別墅區內的醫美診所注射肉毒素,每針2500元。但在注射了肉毒素後幾天,陳女士就發現自己的下巴非常疼痛,日常刷牙、吃飯時甚至無法正常張嘴和閉嘴。最後經過警方調查,發現原來這家診所並沒有進行醫療美容的資格,而它們所使用的肉毒素也是假針劑。
黑醫美機構中常用的「粉毒、白毒、綠毒」
事實上,陳女士的這個暴露出的只是輕醫美行業黑針劑的冰山一角。《2020年中國醫美行業洞察報告》顯示,目前我國醫美市場中的針劑正品率只有33.3%,也就是說每一支合法針劑的背後都跟著兩支非法針劑。而在肉毒素這個品類中,48.4%用戶注射的是非法品牌,目前通過國家藥監局認證的肉毒素品牌僅有美國保妥適(Botox)以及蘭州衡力,許多無資格醫美機構常用的韓系「粉毒、白毒、綠毒」均為水貨、假貨。按照目前業內的定價標準,進口肉毒素的注射價格通常四五千元以上,每針僅花了2500元的陳女士顯然是中了黑醫美低價拉客的套路。
受害者所使用的針劑應當是常用的韓系「粉毒」和「白毒」
如果說肉毒素尚有真假之別,那麼許多消費者注射的溶脂針、少女針、胎盤素等就是100%的非法針劑了——記者在查詢衛健委的相關文件後發現,目前國家藥監局並未通過任何此類針劑的認證。《2020年中國醫美行業洞察報告》顯示,當下有46.3%的用戶注射過這些非法針劑。而缺乏監管,又使得出現醫療事故的概率大大增加。如此惡性循環,成為醫美事故頻發的重要原因。
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無論是輕醫美還是醫療美容,從業者都需要具有非常專業的知識儲備,但這同時也使得消費者與從業者之間存在著巨大的信息不對稱。而要解決這一問題,核心就是從監管層面加強行業治理,而行業內部的企業也應當通過開展自律行動、制定行業標準來降低消費者的決策成本。
以新氧為代表的許多業內機構都參與到了行業自律行動中
不過,目前來看,醫美行業的整體趨勢還是在向健康發展。記者通過查詢了解到,近年來國內監管部門在監管領域的動作也在逐漸增多,此前八部委就發布了專項通知,要求對醫美行業進行專項治理,各地部門也積極配合中央政策,做了很多線下查處、監管的工作此外,行業協會和頭部機構也積極參與到整治之中,通過行業自律的方式來保障醫美行業的健康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除了傳統的線下監管措施之外,很多機構也開始嘗試用網際網路技術來探索更方便、易用的手段來保障用戶權益。例如,有著國內「網際網路醫美第一股」之稱的新氧醫美,就為了方便消費者對醫美機構進行篩選,上線了「用戶風險指數」和「機構風險指數」兩款產品。
新氧科技風控合規部負責人王金紅告訴記者:「新氧是中國醫美行業爆發的受益者,也是受害者。用戶風險指數和機構風險指數的誕生實屬『無奈』之舉。受到新氧高質量消費線索的誘惑,很多沒有資質的黑機構妄圖偽裝混進新氧平臺,每年新氧要屏蔽接近300多萬次黑機構的攻擊。」 有了這兩款產品,用戶只需通過系統的綜合打分,即可對平臺用戶分享的內容及醫美機構的可信度進行判斷。
疫情過後,醫美消費正在逐漸回暖,從中央部委到行業協會、從業機構,各個主體的聯手正在對黑醫美形成圍剿,為消費者安心變美提供了更多保障。當然,對於消費者來說,如果能夠事先對醫美機構的信用情況、對行業產品多做一些了解,也能夠擠壓黑醫美、黑針劑的生存空間,從而讓良幣驅逐劣幣,也讓自己更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