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線下生意將加速轉移至線上

2020-12-23 餐風飲露王瑾

餐風飲露

哪裡越有危險,哪裡就越有機會

2003年的非典,由於大家都不敢出門,劉強東把中關村的實體店鋪搬到了線上,馬雲看到了C端購物的需求,順勢創立了淘寶。

2020年的今天,因為這次病毒大家又閉門不出,實體店空蕩蕩。

線下生意一年比一年難做,競爭越來越激烈,利潤越來越薄;農產品找不到市場,種養殖業一片哀嚎,但大街上依然有快遞員、外賣員在奔波。像盒馬鮮生,叮咚買菜,每日優鮮這樣的平臺,你每天稍微晚一點都搶不到青菜。

所以,每一次大波折,都會倒下一批人,也站起來一批人。

這是歷史的鐵律。

把實體從線下轉移至線上,線上線下融合已經是大勢所趨,智慧醫療、智慧城市、智慧教育、銀

行網銀、高速ETC、網上支付水電費,網上購賣大部份生活用品,連裝修材料都大部份可以網

購,如果現在個人還只依賴實體創業,機會將會越來越小了!那廣大的中小微企業怎麼辦呢!

我認為一部份有產品,有資源、有技術優勢的實體及個人,揪住網絡創業機會的尾巴,可能還趕

得上最後一班車。

網絡創業的優勢:

01「線上購物」對」線下購物「的加速替代。

儘管大家早就形成了線上購物的習慣,但是經歷這次疫情之後,這個習慣還會被深度發掘。

比如買菜,之前我們還是習慣去菜場,但是這次之後,很多人將習慣於在網上買菜了。

如果僅從購物方面來講,未來的購物一定絕大部分都是在線上完成的,即便是線上場景產生的交易,也會在線上進行。

就好比你去商超買東西,手機當場就可以下單,然後很快送到你家裡。

02「體驗式場景」對「傳統實體店」的加速替代。

既然購物都是在線上完成的,那麼實體店的存在價值在哪裡?

未來的實體店不再是以「銷售產品」為中心,而是以「提供體驗」為中心。

人們去實體店不是為了買東西,而是為了購買各種「體驗」。

如果實體店依然把自己當成買賣的場所,那麼將失去存在的價值。

消費者的需求,已經從對產品的滿意度升級成了精神層面的滿足感。

商家需要營造出一種無與倫比的消費場景,需要構建能夠把消費者帶入到某種幻想場景的故事!

實體店只要能夠做到這點,一定大有可為!

03「線上獲客「方式對」傳統獲客「方式的加速替代。

經歷這次疫情,很多企業才發現「線上獲客」能力的重要性。

無論是什麼類型的企業,都必須擁有一種從線上獲客的能力,傳統的獲客方式無非是電話、廣告、分銷等等。

但是這些模式的主動權越來越小,而且成本將越來越高。

線上獲客的本質,是靠內容獲客,深度一點來講是靠價值獲客。

未來各種線上平臺會越來越開放,圖文、短視頻、音頻等各種形式都有,你必須創造出有價值的內容去吸引你的客戶。

04「線上教育「對」傳統教育「的加速代替。

經歷這次疫情,很多人已經習慣了在家裡學習,傳統的學習、培訓機構必須加速轉型。

就像網際網路改變了產品的流通路徑一樣,網際網路同樣也改變了知識傳播的路徑。

以前知識傳播只能在教室才能發生的,每個老師只能面對幾十個最多上百個人授課。

而現在一個老師可以在線上跟上萬人乃至幾十萬人授課,而且這些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包括落後山區,只要有網絡就行。

這就是線上教育的核心優勢,它使優勢的教育資源平民化,而這一點恰恰是解決中國教育的核心問題。

05「線上辦公「對」傳統辦公「的加速代替。

如果疫情持續時間長,就會有大量人群習慣於在家裡辦公。

而且未來是個體崛起的時代,大量個體都脫離了公司獨立發展,比如網紅、自由職業、自媒體等,他們都不需要傳統的辦公室。

可以預測,2020年的寫字樓租賃行情可能會差。

與此同時,各種線上辦公軟體會加速盛行,尤其是能夠實現個體協同的辦公軟體,將被加速普及。

除此之外,個體使用的辦公家具也會流行,未來我們工作不再受地理空間限制。

社會越發達,人的獨立性就越強,未來有能力的人都會變成獨立的經濟體,而且人與人的協作性也會加強。

線上協同工作,是未來工作的主流。

06「免費」對「收費」的加速取代。

這次疫情,徐崢的《囧媽》突然放棄了院線,改為線上免費收看,開了中國電影業的先河,可以說是徹底顛覆了傳統電影行業的盈利模式。

這是一種必然,因為線上免費是大勢所趨。

隨著社會的發展,未來一定有越來越多的東西開始免費,越來越多東西的利潤開始無限接近於0,那麼商家靠什麼盈利呢?

靠收費的後移。

今後商品的利潤環節越來越後移,甚至是隱藏的。

比如《囧媽》雖然免費,但是收看的人更多了,於是廣告可以收費更多了,此外電影的衍生品可以賺錢。

07「新型醫療「對」傳統醫療「的加速代替。

這次疫情,讓我們看到了科學醫療體系的重要性。

至少在初期,從武漢傳來的消息都是關於醫療資源緊缺的。

醫療問題的核心,在於醫療資源的更加更合理的分配,在於關鍵時刻醫療資源的調度能力,在於醫療資源的協同性和共享性。

我相信,經歷這一次疫情,中國的醫療體系的改革會被加速推動,比如國家第一時間就宣布為本次病毒的確診患者免費提供治療。

那麼在接下來的醫療改革中,網際網路如何參與?民間資源如何參與?不同區域之間如何打通?需要我們在事後做一個詳細探討。

08 智慧城市對傳統城市的加速代替。

城市是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這一次疫情,武漢這個人口達到千萬級別的城市,而且是九省通衢,在春運期間被封城,確實是人類有史以來的罕見事件。

如果武漢的每一個市民的情況都被掌握,每一個人都可以被精確追蹤,每一個流出人口都可以被定位,那麼我們這次處理起來會更加井然有序,這就是智慧城市的價值。

智慧城市包括:

交通管理、物流供應鏈、應急災備、信息溯源等等,都會全面數據化,甚至具備了人工智慧的災備預測等等。

這體現整個社會的管理水平,相信經歷這一次疫情,中國在智慧城市上又會前進一步。

09「現代化治理」對「傳統治理」的加速代替。

城市是社會的一分子,有了智慧城市,就會有更加科學的治理手段,比如經歷這次疫情,我們的治理方式,也會被倒著改革。

比如信息披露的節奏。當然其中原因是複雜的,那麼我們未來會採取什麼方式更好地實施?

現代化治理,一定是以事實為依據,一切以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為第一考量。

相信這次疫情之後,各方面都會吸取經驗教訓,做好總結,並且落實下去。

10 新生活方式對舊生活方式的加速代替。

之前,我們只顧埋頭賺錢,為了錢我們犧牲健康,我們倡導996的作息,但是經過這場病毒,我們的認知發生了徹底改變。

人只有在兩種東西面前才能不把錢當回事:

第一是健康,第二是自由,而現在這兩種挑戰同時擺在我們面前。

大家終於發現,免疫力,才是一個人最大的競爭力。

身心健康,將是未來檢驗一個人價值的關鍵指標,我們或許從此懂得如何生活了。

以上就是10大變化,它們會加速到來!機遇都在拐點。

從今天起致力於用自己的經驗和所學幫助中小微企業從線下轉移至線上,發文共勉!(註:章節部份內容引自洞見 水木然)

3秒加星標,再也不擔心找不到餐風飲露哦↓↓

相關焦點

  • 疫情倒逼奢侈品行業線上線下加速融合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陳晴)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人們足不出戶,奢侈品實體店無人問津。近期,不少奢侈品牌紛紛轉戰線上銷售。未來,奢侈品在線上賣貨會否成為一種趨勢?線下實體店還會恢復往日的火爆銷售場面嗎?
  • 趨勢篇|疫情過後,線上線下融合成為趨勢
    因為疫情原因,大家足不出戶,這導致線下客流量持續下滑,而消費者的注意力全部轉移到線上平臺。迫於生存的壓力,許多母嬰門店紛紛開始轉型,通過線上小程序、社群等途徑開展一系列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的目光,將線下變成體驗+服務型門店。 誠然,當前消費場景發生變化,也推動了宅文化、懶人經濟的盛行。
  • 公司業務轉移至線上後,「蘋果稅」隨之而來
    編者按:受疫情影響,Airbnb自2016年推出線下「體驗」活動以來,首次將活動從線下轉移至線上,但蘋果卻對此索求最高30%的佣金。無獨有偶,面臨類似索求的,還有網絡健身課程訂閱平臺ClassPass。本文原標題是Their Businesses Went Virtual.
  • 趨勢篇①|疫情過後,線上線下融合成為趨勢
    因為疫情原因,大家足不出戶,這導致線下客流量持續下滑,而消費者的注意力全部轉移到線上平臺。迫於生存的壓力,許多母嬰門店紛紛開始轉型,通過線上小程序、社群等途徑開展一系列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的目光,將線下變成體驗+服務型門店。誠然,當前消費場景發生變化,也推動了宅文化、懶人經濟的盛行。
  • 線下停擺線上狂歡,疫情下的「雲健身」只是泡沫?
    線下停擺,線上狂歡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所有計劃。2月原本是健身房客流量的高峰時期,如今卻依然是大門緊閉。在租金、人力、供應鏈等巨額成本的擠壓下,本就在洗牌整合期的線下健身機構被推至生死邊緣,業內頻聞「撐不過2個月」的哀嚎。形勢嚴峻下,玩家們各使神招。
  • 將線下課程轉移「線上」,校外培訓機構「曲線救國」能否實現困境...
    大象新聞·東方今報 記者 李長需/文圖疫情讓學生出門上課成了難題。1月27日,教育部門下發通知,要求春季學期延期開學,學生在家不外出、不聚會、不舉辦和參加集中性活動。各培訓機構要按要求取消各類線下課程。禁令之下,不少培訓機構強行將線下課程轉移到線上,且不退差價。這種行為是否合適?其能否實現「曲線救國」?
  • 後疫情時代線上教育培訓:線上線下加速調整融合
    教育培訓行業,正在被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深刻改變。6月8日,在由中國經營報社主辦的「2020中國企業競爭力夏季峰會」上,多位教育培訓企業提到,疫情促使在線教育井噴,大部分線下教培機構均向線上轉移,線上線下渠道融合加速。這對於在線教育行業是一次發展機遇,對於教培機構更是一次洗牌。與此同時,從激烈的競爭中突圍,是每一個教培機構都面臨的問題。
  • 線下暫停線上不停,門店免費入駐點購廣場啟動「線上生意」
    2020年的庚子鼠年註定讓人難忘,疫情防控戰正在緊張進行中,全國各行各業都遭遇了「當頭一棒」,尤其是線下實體行業。疫情之下,「危」與「機」並存。在線下明顯受到重大衝擊的當下,新零售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期。那麼,疫情影響下,線下實體門店行業如何「突出重圍」?
  • 疫情之下寵物門店生意冷清?別慌!「線上」店火起來了!
    但是與此同時,一批線上做生意的寵物服務店卻因此而火起來了。尤其是上門送寵物用品和食品、上門做美容、遠程問診看病等服務受到許多養寵人士的歡迎。還有一些線下實體店也不再「坐等」,而是主動上門服務。業內人士認為,作為一個有著2000多億市場規模的寵物行業,發展潛力是不可置疑的。
  • 疫情過後,培訓線上線下到底誰才是王者?
    這個現象到底會是曇花一現,還是會持續發展改變未來的培訓形式格局,基於這個未來走向的好奇,我們做了一個小調查,調查內容如下:「疫情期間,線上學習爆發,各種線上資源也撲面而來,到底是一陣風,還是一個趨勢,咱們討論個問題:疫情過後到底什麼培訓形式會成主流?
  • 線上線下加速融合 新消費趨勢顯現
    今年以來,疫情限制了很多線下的消費場景,同時也加速了新型消費的蓬勃發展。在明年擴大消費的工作任務中,重點之一就是培育新型消費,推進線上線下消費的融合。作為家庭消費的重點領域,教育領域線上線下的融合正在提速。
  • 外賣運營——如何把線下顧客轉移到線上
    近年來,隨著電商崛起,外賣市場發展迅速,而線下門店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響,所以很多線下門店逐漸開始向線上外賣發展。但是現在很多老闆就會面臨這樣一個問題,怎樣才能把線下顧客轉移到線上?做外賣最基本的邏輯,就是線下和線上的人流轉化,把常到線下店的轉移到線上,常在線上的也往線下引。1、優惠券吸引顧客商家可以個線下買產品的顧客發一張優惠的小卡片,卡片上可以有微信二維碼,然後讓顧客掃碼進群,給顧客說進店有優惠,再在群裡做外賣活動。
  • 線上線下協同 新型消費活力十足
    原標題:線上線下協同 新型消費活力十足   今年以來,商貿服務領域線上線下加速融合,新型消費快速發展,對滿足居民生活需要、釋放國內消費潛力、促進經濟平穩健康運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 山東:數位化轉型加速 線上線下融合加深
    藉此契機,山東省供銷合作社系統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電商路徑清晰可見。對電子商務領域來說,新冠肺炎疫情就像一隻無形的巨手,在人們猝不及防之時按下了整個行業加速發展的按鈕,鞭策著買賣雙方匆匆開始了「在線之旅」。「線上手機下單」「線下無接觸配送」便是疫情下誕生的新消費方式,也是流通的「危中之機」。在山東,這種新舉措成為供銷合作社的共同選擇。
  • 線上線下融合發力 新型消費加速崛起
    新華社北京4月2日電(記者王文博)《經濟參考報》4月2日刊發題為《線上線下融合發力新型消費加速崛起》的報導。文章稱,隨著國內疫情逐步得到有效防控,消費市場潛力迎來集中釋放。其中,線上線下融合等新消費模式正在為市場回補、消費升級注入新的動力。
  • 為什麼疫情過後,網購將全線取代線下購物?
    歷經一個多月的疫情防控戰,目前國內情況正在逐步好轉,但「無事不出門」的政策早已深入人心,所以除了上班族,包括學生黨、中老年在內的大多數人仍然「宅家」。家家戶戶都被困在家裡,許多實體店被迫關門歇業,經濟遭受重創,現如今人們的衣食住行都只能依靠網際網路來進行,不管是線上下單買菜,還是有事不方便出門叫個跑腿,一切瑣事都能靠網際網路輕鬆搞定。這讓人不禁聯想:疫情過後,網購是否將全面取代線下購物呢?
  • 疫情下的教育機構:線下課程「轉戰」線上 在線教育迎爆發點?
    正在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考驗著每一家教育培訓機構,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疫情加速了在線教育發展,也倒逼傳統線下培訓機構擁抱網際網路,線上機構和線下機構的市場份額會重構,前者的市場份額將會有明顯的提升。「短期來看(疫情)會對行業造成一定衝擊,淘汰一批反應慢的企業,但從長期來看,促進了整個教育行業線上化的發展。」
  • 線上線下相互滲透,公考培訓「烽煙」將起?
    面對疫情,中國線下教培全面暫停,網際網路成了機構們唯一的「救命稻草」。在公考培訓領域,無論年輕新銳粉筆網,還是老牌巨頭中公和華圖,都不得不將線下業務暫停,專注於線上。此前,主攻線下的中公、華圖雖然在線上也有所涉獵,但規模一直不大。而在疫情的逼迫下,促使其線上布局更加完善。
  • 多點Dmall張峰:疫情加速用戶線上轉移未來增速可達50% 數位化是...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亓寧6月20日至21日,由《中國企業家》雜誌社主辦的2020(第二十屆)中國企業未來之星年會暨中國企業家生態大會在線上舉行,此次年會主題「聚裂Live——共享數智化時代紅利」也通過雲直播形式呈現
  • 線上線下一體化才有生存空間
    受訪者供圖      近年來,「網際網路+教育」行業,尤其是校外線上培訓行業發展迅速,2019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門下發了《關於規範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疫情發生以來,不少線下培訓機構將業務轉移至線上。但機構大小不同、品牌不一,轉型線上的危與機卻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