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的鬱金香神話:金融史上的首個泡沫,球莖下帶血的花泥

2020-12-23 騰訊網

致命誘惑

提起鬱金香,很多人會立刻聯想到荷蘭,因為千百年來,美麗嬌豔的鬱金香一直都被視作荷蘭的象徵。作為當之無愧的國花,鬱金香的產銷向來是荷蘭的經濟命脈之一,至今仍在為這個風車之國帶來巨額的財富。荷蘭出產的鬱金香暢銷120多個國家,出口量佔全世界總出口量的80%以上,堪稱鬱金香王國。

鬱金香是在16世紀中葉才從東方輾轉傳入荷蘭的,它的美豔令荷蘭人傾倒,它的名貴稀有更成為富商顯貴爭相收藏與攀比的理由。當時,稍有身份地位的人,自家的後花園裡如果沒有一株像樣的鬱金香,是十分丟臉的事,證明這家人缺乏品位,低俗,毫無情趣。為了在攀比中佔得先機,阿姆斯特丹的某些富翁甚至不惜重金,派人直接到君士坦丁堡搶購名貴的品種。經過幾波搶購風潮,鬱金香的價格便水漲船高了。

進入17世紀30年代後,荷蘭人對鬱金香的狂熱進一步蔓延開,就連許多向來以理性著稱的學者也加入進來。典雅高貴的鬱金香新品種很快在整個歐洲的上流社會中風靡,在禮服上別一株鬱金香,成為男性最時髦的修飾;貴婦人在晚禮服上佩戴鬱金香珍品,也成為了顯示身份地位的手段。在奢侈之風盛行的巴黎,據說一株最好的鬱金香球莖,其價格竟相當於110盎司黃金。另據記載,巴黎某富家小姐出嫁,所有的嫁妝就是一株稀有品種的鬱金香球莖。

很快,這股由上流人士掀起的波瀾,席捲了各個階層。先是錢包剛鼓起來的中產階級,他們也加入到這支龐大的收藏大軍中,將鬱金香捧成了「仙花」。接著,這股不可阻擋的潮流又徵服了中下層民眾的心,小商人、小業主,甚至經濟狀況窘迫的窮人,也開始攀比,相互炫耀著自家鬱金香品種的數量與珍稀,相互討論著誰更願意為買花一擲千金。

據說,在哈拉姆城,有個商人就為了購買一株稀有的鬱金香,不惜花掉了一半的家財。雖然此番代價巨大,卻讓他名噪一時,換來了無數羨慕的眼光。

鬱金香的致命誘惑,充斥在荷蘭乃至整個歐洲的大街小巷。瘋狂!已經沒有別的詞足以形容當時荷蘭和歐洲社會的這種現象了。

鬱金香換別墅!荷蘭人都瘋了!

民眾對花的熱情終於撩撥到投機分子的神經。1634年開始,一股鬱金香投機狂潮席捲整個荷蘭王國,從萊頓到阿姆斯特丹,從鹿特丹到哈勒姆,荷蘭人陷入了集體癲狂,無論是富戶名流,還是市井小民,都爭著搶著買賣鬱金香。隨著需求量日漸擴大,投機分子展開了有計劃的行動,致使鬱金香的價格成倍上漲。

今天的阿姆斯特丹朝陽暖人

到1635年,即便是最普通的單色品種,其價格也炒到了荷蘭人均年收入的六倍以上。

到1636年,一株名貴的鬱金香可以賣到好幾萬美元,放到今天足以購買一輛高級轎車。更有報導說,某位仁兄居然用手中一株罕見的鬱金香,換到了一棟別墅。

一切都在朝著投機分子所期望的方向發展,在短短幾個月內,鬱金香的價格可被抬高十幾乃至幾十倍。至此,人們購買鬱金香,已不再是為了其觀賞價值,而是妄想著它的價格能無限上漲,從而拋售獲利。

起初,鬱金香還是以球莖現貨的形式進行買賣,所以交易主要集中在冬季。隨著各種一夜暴富的故事在各地浮現,受巨大利益的驅使,就連社會底層的工匠和農民也活動開了心眼。儘管他們缺乏資金,卻也懷著滿腔熱血湧入鬱金香交易市場。需求越來越旺盛,交易越來越頻繁,堪稱商業天才的荷蘭人展開了期貨交易。

這種期貨交易的地點,並非證券交易所,而是酒館。此外,交易也無需大量現金和球莖現貨,而是提出一份「明年四月支付」或「明年四月交付球莖」之類的票據,再加上少許預付款即可完成。而所謂的預付款甚至無需現金,無論是家畜還是家具,只要可以換錢,都能抵用。可以想像,這種預付規則自然會吸引那些資金不足的投機者加入進來,這便導致了鬱金香的需求量進一步膨脹。

在眾多的鬱金香品種中,最昂貴的當數「永恆的奧古斯都」,據說在1636年初,整個荷蘭一度僅有兩株,還都不是品相最好的。其中一株為阿姆斯特丹某商人所有,另一株則在哈拉姆。為了得到它們,富豪們急不可耐地高價競購。有位貴族就放話稱,情願用名下一塊12英畝的地產換取哈拉姆的那株。而阿姆斯特丹的那株,則以4600弗羅林的高價賣出。要知道,1弗羅林的購買力,相當於兩百年後的6美元,而且買主同時還附贈了一輛新馬車,包括拉車的兩匹駿馬和整套鞍具。

有個真實的故事能更生動地說明當時的荷蘭人有多麼痴迷。

海牙有個鞋匠,在一小塊種植園裡培育出了一株罕見的「黑色」鬱金香。消息傳開後,一夥來自哈勒姆的種植者拜訪了他,並說服他出讓那株鬱金香。最後,鞋匠以1500荷蘭盾的高價把寶貝賣給了造訪者。可讓人沒想到的是,買家中有個人竟將那株鬱金香摔到地上,隨即幾人齊上,將花踩成一灘爛泥。鞋匠驚呆了。對方卻如釋重負地解釋說,他們也培育出了一株黑色的鬱金香,為確保他們手上的那株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他們情願付出任何代價,若有必要,傾家蕩產也在所不惜。

舉國喪失理智的情形下,鬱金香在荷蘭各地的證券交易市場中也成為了座上賓。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哈拉姆、雷頓、阿克馬、霍恩,紛紛出現了鬱金香投機現象。股票經紀商對各種投機事件本就很敏感,也開始大規模地進行鬱金香交易,利用各種手段操縱鬱金香的價格。更有甚者,有的股市竟將它分割成細股,降低投機者的進入門檻,讓他們能買到幾分之一的鬱金香,從而降低交易難度。

珍品鬱金香

在全民投機的高潮階段,似乎所有參與者都是贏家,因為每個賭徒都獲得了好處。而批發商們更是這場賭博的大贏家,他們地通過股票經紀商去操縱「鬱金香股票」,坐收漁人之利。在價格低時買進,在價格高時賣出,許多人在一夜之間成了百萬富翁。

於是,幾乎每個荷蘭人都做起了發財夢,天真地幻想著這股鬱金香狂潮能夠永遠持續下去。那樣一來,世界各地的富人將蜂擁而至,用黃澄澄的金子將他們收藏的鬱金香統統收入囊中。因為對未來很樂觀,以至於每個階層的荷蘭人都加入到這場遊戲裡,上至王公貴族,下至販夫走卒,甚至連清潔工和洗衣婦也不例外。人們無論貧富,爭相把自己的財產兌換成現金,然後一股腦兒投入到鬱金香買賣中。許多人為湊足本錢,還把房產賤價出售或抵押,致使荷蘭的房地產市場一片混亂。

荷蘭政府還發現,鬱金香投機風潮已從城市蔓延到各個角落。在一些沒有交易所的小城鎮,交易者們便集中到熱鬧的酒館、飯鋪裡做生意,人多的時候,一家小店甚至能吸引來二三百人。

來湊熱鬧的歐洲鄰居

聽說了荷蘭的財富神話後,歐洲鄰居們也坐不住了,各國的投機者紛紛湧入鬱金香王國,只為趕緊分到一杯羹。大批投機者的到來,造成荷蘭各種生活必需品的價格高漲,衣服、食物、土地、房屋、馬匹、車輛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

關於這場鬱金香狂熱,當時的目擊者為後人留下了極為詳盡的記錄,其中一些故事讀起來真是讓人為之語塞。外國遊客布萊恩·威勒就記載了這樣一則趣聞:

有個富商,因擁有罕見的真品鬱金香而洋洋自得。在一名水手的幫助下,他做成了一筆大生意。為獎賞水手,富商把水手叫到了帳房,慷慨地給了他一條紅鯡魚做早餐。然而水手卻愛吃洋蔥,他看到富商的辦公桌上放著一個極似洋蔥頭的東西,便順手將它塞進了口袋裡,準備拿它給紅鯡魚當配菜。當他辭歸碼頭後,富商卻發現自己那株價值3000弗羅林的「永恆的奧古斯都」竟不見了。

為找回自己的寶貝,富商動員了手底下的所有人,一個角落也不放過地搜尋著。即便如此,那株鬱金香球莖依舊蹤影全無。富商猛然間想起了那個水手,像一陣風似的衝向了碼頭上。等到他心急如焚地跑到碼頭時,只見水手正坐在一堆纜繩上,津津有味地品嘗著最後一瓣「洋蔥」。水手可能做夢也沒有想到,他吃掉的這顆「洋蔥」,足夠讓船上的所有人生活好幾年。最後,他被當作搶劫犯關進了大牢。

還有一個故事則是一位英國遊客的親身經歷。

這位遊客是業餘植物學家,這天在一個荷蘭富翁家裡做客,偶然發現了一株鬱金香球莖。恰巧主人因事外出,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掏出了隨身攜帶的小刀,將球莖的外皮一層層地剝了下來,還煞有介事地反覆研究和記錄著它的每個特徵,殊不知自己剛剛摧殘的是一株珍貴的「可愛的範·德艾克」。

正在這時,主人回來了,目睹了眼前的一幕後,他情不自禁地大罵:「你是個該死的蠢貨!」「你這該死的魔鬼!你該下地獄!」隨即咬牙切齒地揪住英國人,來到市政官面前告狀。英國人這才知道,那株被他拿來做實驗的鬱金香球莖的價值,居然高達4000弗羅林。

價值連城的珍品鬱金香

1636年,倫敦交易所也逐漸放開,允許交易鬱金香。精明的英國批發商想盡了一切辦法,要把鬱金香炒到最高價,最好是炒到與阿姆斯特丹那裡一樣高的價位。而在巴黎,批發商也不約而同地加入投機。據說當時在英法兩國,一株名為「泰裡斯的拉拉」的鬱金香球莖,其價值相當於四平方公裡土地所產出的穀物。

不過,陪伴荷蘭人玩這場遊戲的歐洲鄰居,他們掀起的波瀾仍無法與荷蘭人相比。

神話破滅

這股狂熱到達巔峰,是在1636年的冬天,人們已開始提前買賣來年才可收穫的球莖,期貨市場達到了空前絕後的規模。當時沉浸其中的人們,恐怕誰也沒有意識到,驚天動地的大崩潰已近在眼前。

新年前後,眼看實際交貨的日期臨近,鬱金香的期貨合同在小酒店裡仍被炒得熱火朝天。直到2月份,倒買倒賣的人才逐漸意識到,市場上並沒有那麼多現貨支撐交付,而一旦把球莖種到地裡,也就很難再進行現貨買賣了。他們開始懷疑與反省,這些鬱金香球莖就算開出花來也未必能值多少錢。於是,富人首先拒絕再跟進,而是尋求以高價把手裡的花賣出。很快,巨大的恐慌像洪水衝刷般勢如破竹,一夜間席捲了整個荷蘭。

慌亂之下,人們紛紛拋售自己擁有的鬱金香,無論現貨還是期貨。惡性循環,最終導致了鬱金香市場的全線崩潰。

隨著鬱金香價格的暴跌,荷蘭各地也陷入了混亂。絕望之下的人們,只能通過抱怨、咒罵和指責來宣洩心中的憤懣。

轉眼之間,許多富豪顯貴因破產而淪為乞丐,舉家流落街頭。少數及時脫身的幸運兒,的確大發橫財,當其他人正陷入到痛苦深淵中時,他們卻悄然將財產轉移到國外。

混亂日益加劇,最後,荷蘭政府不得不出面幹預。4月27日,荷蘭政府宣布終止所有鬱金香交易合同。受此打擊,荷蘭的鬱金香市場一蹶不振,徹底失去了恢復元氣的動能。

泡沫破滅後,遍地種植的鬱金香成了燙手山芋

喧囂一時的鬱金香泡沫只維持了一個冬天,卻讓整個荷蘭感受了幾十年的寒冷。它昭示了此後人類社會金融投機活動的各種要素與各個環節:對財富的狂熱追求、羊群效應、理性的完全喪失、泡沫的破滅、千百萬人的傾家蕩產。作為金融史上最早的一次國際投機活動,經濟學家至今仍將它當作「博傻理論」的典型案例之一。

相關焦點

  • 鬱金香泡沫:一場「有香氣」的金融泡沫
    任誰也不會想到,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記載的「金融泡沫」,竟然和荷蘭的國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場發生在17世紀荷蘭的全民「炒鬱金香」的事件,更引來大仲馬在《黑色鬱金香》裡這樣的形容——「有些災難是可憐的作家無法用語言形容,而必須直陳給讀者事實的。」
  • 歷史上第一個金融泡沫,荷蘭的鬱金香炒作風潮
    無論什麼商品,一旦沾上金融屬性,其價格就不再以供求關係為準了。到那時候便是「人有多大膽,便有多高價」,古今中外概不如此,荷蘭的鬱金香就是其中最早的一次金融泡沫。17世紀初期,荷蘭憑藉造船業和航運業的發達,變成海上馬車夫,取代西班牙人稱霸世界海洋。
  • 鬱金香泡沫的來龍去脈
    鬱金香是荷蘭的國花,代表著博愛、體貼、高雅、富貴、善良等含義。但是在金融史上,提起鬱金香,就不得不談到著名的「鬱金香泡沫」。鬱金香的興起17世紀中期時,鬱金香被引入西歐,由於量少價高,被上層階級視為財富與榮耀的象徵,為了獲得新品鬱金香,貴族們不惜一擲千金。
  • 鬱金香泡沫差點毀掉荷蘭?這不太真實
    他還在書中提到一座種滿鬱金香的城市,這座名為哈勒姆的古老小城,幾個世紀來一直盛產鬱金香,自1630年以來一直是鬱金香交易中心。即使在以花聞名的荷蘭,也是首屈一指的「花城」。雖然如今遊客更為熟知的花海是庫肯霍夫,但庫肯霍夫原本只是城堡附屬花園,經過多年發展後才變成如今的荷蘭最大花園。不像哈勒姆,歷史更悠久,而且不但有花,還有交易。
  • 史上第一次經濟危機,荷蘭鬱金香泡沫危機
    鹹陽古道 百家號史上第一次經濟危機,鬱金香泡沫——永遠的奧古斯都世界上第一次有記載的經濟危機(前提是資本主義社會)發生在15世紀的荷蘭,當時荷蘭國力空前強大,被譽為「海上馬車夫」,現代制度就發源於荷蘭,泡沫經濟危機的「絕症」當然也是了。
  • 荷蘭鬱金香泡沫的前前後後
    最昂貴的鬱金香「永遠的奧古斯都」17世紀的荷蘭鬱金香泡沫是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次經濟泡沫。雖然已經過去幾百年了,但直到今天人們還在重蹈覆轍。而園藝中最能顯示自己身份和地位的花就是鬱金香。對他們來說,沒有什麼比種下一根球莖然後坐等它明年開花就可以豐衣足食更有誘惑力的了。「有一分錢可掙的地方會有是雙手來搶」。尤其在1635年,第一批花商倒賣了一批球莖獲得高額利潤之後,人們更是按捺不住,無業游民、機會主義者都加入了鬱金香的投資,沒有錢買球莖的乾脆典當掉紡織機也要買。
  • 世界經濟史上首例投機泡沫:荷蘭鬱金香狂潮,一朵小花搞垮一個大國
    一個人帶了一朵鬱金香來到荷蘭,然而一種病毒讓它搖身一變價值堪比黃金,最終竟然引發了一場席捲荷蘭的金融危機。今天,人生資本論就聯合新財知社帶你揭秘鬱金香狂潮背後的真相!人們對新品種充滿好奇,一天晚上,一個小偷偷走了球莖,接下來的十年,這種名叫鬱金香的花朵風靡荷蘭,成為花園中的常客。某天,一種植物病毒引發了一場金融危機,「馬賽克」病毒讓鬱金香變異出鮮豔的花紋,被感染的球莖價格直線上漲。球莖商開始預測鬱金香花色流行趨勢,再大量儲存球莖,待價而沽。
  • 天價鬱金香(鬱金香泡沫事件)
    所以很多人喜歡好吧接下來我們入故事的主題吧,來講講歷史上非常有名的《鬱金香泡沫事件吧》鬱金香源自亞洲,但是當被傳到歐洲的後,由於它的美麗和稀缺性被歐洲的很多貴族所青睞,在荷蘭這個地方呢更是被社會上有地位的人所追捧!
  • 百科|上海人愛看的荷蘭鬱金香,曾引發金融危機
    眾多上海市民又一起湊熱鬧去了——大寧靈石公園,215萬株鬱金香組成了一片花海盛景。據說,此次花海重現了荷蘭賞花勝地「庫肯霍夫花園」的迷人美景。 鬱金香這種花,不僅美麗,在人類的金融史上還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鬱金香狂熱」是金融界著名比喻,指代1637年發生在荷蘭的金融危機。
  • 鬱金香泡沫真相:沒人破產、沒人跳河、沒有經濟危機
    據記載,當時投機商開始囤積鬱金香球莖,輿論也推波助瀾,將鬱金香包裝為奢侈品和身份象徵。荷蘭人開始收購搶購鬱金香球莖,尤其是那些被神化的稀有品種。有意思的是,被視為稀有的那些色彩斑斕的鬱金香品種,其實都是被一種特定的鬱金香花葉病毒感染所致。 1634年開始,荷蘭全國上下都為鬱金香瘋狂,許多人傾家蕩產收購鬱金香球莖,希望炒出好價錢。
  • 周末故事丨鬱金香泡沫
    今天的故事,來自17世紀的荷蘭。 鬱金香,是一種名貴的花卉,當年由土耳其傳入荷蘭。 慢慢的,越來越多的人察覺到了這個商機,也加入到倒賣鬱金香球莖的隊伍中來。最後,炒賣鬱金香球莖幾乎成了荷蘭的全民運動,甚至連一些外國友人也被吸引到其中。 可是,鬱金香生長得太慢了,跟不上人們炒作的步伐。很快,市面上的鬱金香球莖就不夠投機者分配的了。
  • 暴漲暴跌的比特幣,是不是又一個鬱金香泡沫
    比特幣,你可能不知道這是個什麼東西,但你或多或少聽別人提起過。簡單介紹一下:比特幣是一種虛擬貨幣,最初由中本聰在2009年提出,通過網上的一些算法,最終可以開採出2100萬枚比特幣。最早的一次比特幣交易發生在2010年,當時一個美國程式設計師用10000個比特幣換到了兩個披薩,按當時價格計算,10000個比特幣僅價值30美元,相當於1個比特幣0.003美元。此後,隨著比特幣挖礦熱潮開始興起,比特幣匯率也持續上升,在2010年11月份,當時全球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平臺Mt.Gox上的比特幣價格達到0.5美元。
  • 鬱金香泡沫,商業炒作,投機取巧,羊群效應,喪失理性,傻瓜接盤
    每次談到房地產,是不是就會有人聯想到泡沫,那到底什麼是泡沫呢?咱們今天就從一朵花產生的泡沫聊聊。對,你猜的沒錯,就是鬱金香泡沫事件!與南海泡沫、密西西比泡沫的不同,鬱金香泡沫的產生並沒有明顯的官方背景,基本是民間投機產生的。
  • 鬱金香狂潮
    在崇尚浮華和奢侈的法國,很多達官顯貴家裡都擺有鬱金香,作為觀賞品和奢侈品向外人炫耀。1608年,就有法國人用價值3萬法郎的珠寶去換取一隻鬱金香球莖。不過與荷蘭比起來,這一切都顯得微不足道。當鬱金香開始在荷蘭流傳後,一些機敏的投機商就開始大量囤積鬱金香球莖以待價格上漲。不久,在輿論的鼓吹之下,人們對鬱金香表現出一種病態的傾慕與熱忱,並開始競相搶購鬱金香球莖。
  • 歷史上最早的「經濟危機」 荷蘭鬱金香事件
    荷蘭的鬱金香事件與其說是經濟危機,恰當的說法應該是經濟泡沫,這也是人們第一次知道了資本的力量,也讓世界知道了原來還有如此的騷操作。首先就讓我們回歸下鬱金香事件始末吧!荷蘭是17世紀(1601年1月1日至1700年12月31日)的海上霸主,請記住這個年限,在之後的相關經濟危機的文章中會被多次提及。
  •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奇花異草荷蘭鬱金香,賞花旅遊景點
    到1636年底,任何最後殘存的理性都早已遠離了荷蘭的鬱金香市場。雖然人們大都知道鬱金香球莖的價格早已遠離其正常的價值,但是他們寧願相信別人會比他們更「傻」,會心甘情願地付出更高的價錢。但無論如何,投機狂潮也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事實也的確如此。鬱金香狂熱的終結,終於在1637年2月4日不期而至,最大的「傻瓜」終於還是出現了。儘管泡沫崩潰的日期被記錄得非常清楚,但誰也說不清投機泡沫到底是怎樣崩潰的。
  • 通過鬱金香泡沫分析泡沫金融危機對社會的影響
    在眾多泡沫金融危機中,備受人們關注的是1634年-1637年荷蘭鬱金香泡沫——「本質上毫無用處的」鬱金香球根,在一個個酒館、拍賣會,甚至是遠洋歸來的貨船上,被賣出了驚天的價格,以至於後世人們在談論鬱金香泡沫金融危機時,將它變成投機狂熱的代名詞,並摻雜著對投機市場的懷疑和投機事件的警惕。
  • 期貨才誕生幾個月,他們就把一朵鬱金香炒到了一棟房的價格
    然而就在幾個月後,這個被冠以「歷史上首個」的投機泡沫(speculative bubble)破滅了。 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裡,荷蘭商人把越來越多的錢投入到鬱金香球莖上,堅信這種具有異國情調的花可以給他們帶來巨大的財富。 「要是能夠想到有些人每年從鬱金香上獲取的利潤,就會相信沒有比這種農藝更好的鍊金術了。
  • 荷蘭鬱金香銷毀數百萬,這束請珍惜
    鬱金香學名:Tulipa gesneriana L.科屬:百合科原產地:歐洲、中東花語:示愛荷蘭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卉市場,更被譽為「鬱金香王國」。然而受疫情影響,荷蘭鬱金香嚴重滯銷,花農一天要銷毀數百萬株鮮花。
  • 瘋狂的鬱金香
    鬱金香是歐洲國家荷蘭的國花,也是荷蘭最重要的名片之一。除了漂亮的鬱金香外,荷蘭的其他三個名片是風車、奶酪和木頭做的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