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雞互啄!足協先頒布限薪後擴軍18隊,這是一拍板還是一刀切?

2020-12-26 騰訊網

在今天,中國足協官網發布《中國足球協會關於進一步推進足球改革發展的若干措施》,這相比於此前的超嚴格限薪令又是一個重磅炸彈,並且不知道是啞彈還是造成重大影響的真彈。其中提及了到2023年,中超聯賽擴大到18支參賽隊,中甲聯賽擴大到20支參賽隊,中乙聯賽擴大到30支參賽隊左右。

要知道在去年職業聯賽開始前,有十幾家職業俱樂部先後宣布退賽和解散,天津天海這樣的中超俱樂部也因為經濟問題不得不解散退出。在今年的聯賽中期,多次傳出了有中超俱樂部球員被欠薪的情況,甚至長達半個賽季都處於欠薪期。所以對於目前這樣的情況,真的有必要進行擴軍嗎?

在本賽季的三級聯賽中,中超球隊只有16支,中甲球隊為18支,中乙聯賽只有21支。從數據來看,中超聯賽和中甲聯賽的球隊數量和中國足協的目標差距都較少,但是中乙聯賽的目標差卻多達9支球隊。如果在明年的聯賽中不做一個過渡直接跨越到30支中乙球隊,這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此前的中國足協會議中,頒布了關於所有俱樂部的最嚴限薪令。從2021年起,中超俱樂部運營費用年支出不得超過6億元人民幣,中甲俱樂部不得超出2億元人民幣,中乙俱樂部不得超出5,000萬元人民幣。

除此之外,也頒布了關於球員的限薪令,一定程度上幫所有俱樂部減輕了在未來多年之間的直接支出,但是對於中小俱樂部來說並沒有多大的影響,因為他們的整體支出本來就不大。所以限薪令更多的是制約金元足球的或者土豪俱樂部們。

然而很明顯的是,在擴軍的球隊中,更多可能是中小型俱樂部,包括中甲和中乙的11支球隊都是小投入的準職業俱樂部,所以限薪或者其他手段對他們來說並沒有太多的影響。如果在加入職業聯賽之後,依舊不能盈利,或者是虧損太多,還是會存在大面積解散和退出的情況。

所以相比於擴軍,如何能有效的提高聯賽競爭力和球員的整體實力,比擴大聯賽規模更有效。如果球員的職業素養不夠,最終看不到的並不是高水平的足球運動員在比賽,而是看到菜雞在互啄。

相關焦點

  • 足協:中超擴軍至18支隊伍 入籍球員也將被限薪
    近期,中國足球協會第11屆新聞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中國足協辦公室進行。中國足協新聞發言人透露,職業聯賽將有可能於2025年擴軍,其中包括從2020賽季起到2025賽季,中超、中甲、中乙聯賽的規模將分別向18支、20支、48支邁進。另外發言人還透露,未來足協內部機構部門將大幅裁減,削減到15個部門,並且每個部門都有著各自的職責,有利於統一管理。
  • 解讀新政:限薪,擴軍,改名,內援增加,最終目的是提高中國足球
    本土球員方面,球迷們對於限薪新政的支持聲音更多,因為本土球員的能力與高額薪水確實不匹配,明顯的「高薪低能」,大家恨鐵不成鋼的同時,也希望本土球員可以知恥後勇,想賺高薪就憑藉自己的實力,走出國門去賺。而俱樂部背後的企業對於限薪新政的態度還是比較支持的,在會議上也是幾乎全票通過。
  • 解讀新政:限薪,擴軍,改名,內援轉會名額增加,最終目的是提高中國足球
    而俱樂部背後的企業對於限薪新政的態度還是比較支持的,在會議上也是幾乎全票通過。畢竟在今年新冠疫情蔓延的情況下,國外的各豪門俱樂部都不得不降薪以維持經營,而我們國內俱樂部一直「入不敷出」,限薪是為俱樂部減壓,對俱樂部的存續發展更加有利。
  • 限薪!擴軍!俱樂部名稱中性化!中超新政又要來了
    目前,中國足協和中超聯賽還沒有官方公布新政措施,但是,限薪、擴軍和俱樂部名稱中性化等,在網上已經引起軒然大波。此外,中超計劃在2022賽季擴軍到18支球隊,俱樂部名稱中性化也將於今年底或明年內完成。限薪!中超精彩程度或大幅降低根據會議傳出的消息,2021賽季,中超每家俱樂部單季支出總額不得超過6億元,用以支付本土球員和外籍球員的總薪酬,分別最高不得超過7500萬元人民幣和1000萬歐元。
  • 足協出臺重磅措施:中超擴軍、青訓補償、加強入籍球員教育!這會不會又是一次形式大於內容的「放衛星」?
    不過早在 2014 年 9 月,時任中國足協主席蔡振華就曾明確提出,希望中國足球縮短和亞洲強隊的距離,「望十年後重回亞洲一流」 的說法,不過,根據 2020 年國際足聯年終世界排名,國足排名亞洲第九,世界第 75 位,顯然這六年裡中國足球並沒有實質性進步。
  • 繼改名風波後,足協又準備給中超擴軍了,並實行男足帶女足模式
    不知道是不是被之前中超當選世界第八大聯賽的消息洗腦了,足協準備給中超擴軍了。,18日,足協發布《進一步推進足球改革發展的若干措施》,宣布到2023年中超聯賽將擴軍至18支球隊,並實行「男足帶女足」模式。
  • 足協限薪令真會提高球員水平嗎?
    關於足協頒布的限薪令,我是這樣理解的。首先,國足的水平不是因為薪酬的多少來決定的。從這個角度來看,限薪是不會增進水平的。其次,足協領導經常掛在口邊說的,要遵循職業足球的發展規律來辦事,那球員的正常轉會是不是正常的發展規律呢?
  • 恆大頒布隊內「限薪令」:是管理更是激勵
    從地產、從扶貧、從造車還從足球……中國足協頒布了新規定:2020賽季新籤約的國內球員年薪最高1000萬元, U21球員年薪最高30萬元(累計出場時間達標者不受限制)。根據新規,廣州恆大17日出臺「最嚴限薪令」。
  • 2023年中超擴軍至18隊 外援頂薪300萬歐元
    中國足協發布推進足改35項措施 2023年中超擴軍至18隊 外援頂薪300萬歐元 圖據新華社   中國足協18日發布《中國足球協會關於進一步推進足球改革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提出2023年中超聯賽擴大到18支參賽隊,同時對職業聯賽限薪、俱樂部名稱「非企業化」變更等事宜提出具體要求。  《措施》從加強國家隊的建設和管理、促進職業聯賽健康發展、大力推動青少年足球發展等8個方面提出35項措施。
  • 到2023年中超擴軍至18隊 中甲擴軍至20隊
    繼 14 日開會公布新政後,18 日,中國足協又下發了《關於進一步推進足球改革發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明確給出了聯賽擴軍時間表:到 2023 年,中超擴軍至 18 隊,中甲擴軍至 20 隊。今年中超聯賽結束後,中國足協主席陳戌源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明確表示,明年的聯賽一定交給職業聯盟。18 日下發的《措施》中也提到,要改革調整職業聯賽管理機構。中國足協與新設立的職業聯賽管理機構通過各自章程和雙方約定明確職責,雙方互派代表參與有關問題討論和決策。職業聯賽管理機構主要負責人由中國足協推薦。
  • 中超不應該限薪一刀切,而應該對國內球員進行限薪!
    隨著合約的到期,因為限薪原因,會有一大批大牌球員離開中超!因為,他們就是因為錢才會委身來中超踢球! 大牌外援的離開,中超聯賽精彩程度會大打折扣,吸引力大幅下降,俱樂部成績也會降低很多!中超又回到我們10年前的節奏,一群三流球員和幾個二流外援,啥也不行!
  • 中超限薪新規 本土球員頂薪500萬
    會上,中國足協向各中超俱樂部代表公布中超俱樂部中、外球員「加碼限薪」的具體細則。其中,本土球員頂薪為稅前500萬元人民幣、外籍球員頂薪為稅前300萬歐元。為確保限薪工作切實有效,中國足協推出了細緻而嚴格的監管措施,同時配以力度空前的違規懲戒措施。
  • 聯賽擴軍不能操之過急 先解決聯賽的諸多弊病才是王道
    今日,足協發布《中國足球協會關於進一步推進足球改革發展的若干措施》,宣布2023年中超聯賽擴大到18支參賽隊。中國足協最近很忙,剛剛在上海的會議上確定了限薪令的出臺和俱樂部中性名的改革,因為今年的大環境甚至有中超的俱樂部都在萌生去意,還有中甲一半以上的球隊都存在欠薪的問題,在這個時候中國足協又推出了到2023年,中超聯賽擴大到18支參賽隊,中甲聯賽擴大到20支參賽隊,中乙聯賽擴大到30支參賽隊左右。這樣的擴軍衛冕太著急了點。
  • 中超限薪不影響球員舊合同 2022賽季或擴軍
    據《北京青年報》報導,足協計劃引進「第三方」,來監督俱樂部和球員籤訂合同時足球報認為關於再次減薪政策實行後,球員原有的合同是否繼續執行問題,據悉球員舊有合同不會推翻,而是會採取買斷或者分期付款的形式協商解決。此外,每個級別的聯賽都有降薪,而中乙的頂薪可能是30萬人民幣。根據媒體報導,足協推出的新方案中,很可能還將涉及各俱樂部總體投入、注資及薪酬投入的限額標準。
  • 足協最新頒布限薪令是解藥還是毒藥?
    陳戌源談到了足協新出臺的限薪令等政策:金元足球侵蝕著健康足球的軀體。中超俱樂部平均投入是J聯賽的三倍多,K聯賽的十倍多。這些數字觸目驚心,我們難道良心已死嗎?我看過一些人發出過不同的聲音,認為這是市場行為,足協不該管。
  • 中超兩年後擴軍,口氣不小,難度很大
    日前,關於中超聯賽的消息是一個接一個,之前的中性化隊名就已經搞的滿城風雨,甚至有些球隊為了留住用了二十多年的隊名,不惜與足協死磕到底。除了中性化隊名之外,中超聯賽還計劃在2023賽季擴軍,屆時將會達到18支球隊的規模。
  • 東體:轉會鎖與投資人會議議題無關,中超擴軍提上日程
    通過私下的溝通,事實上很多中超隊對於聯賽即將再次大幅度降薪,存在一些「牴觸心理」,在足協去年先後頒布「四大帽」和第一步限薪令之後,加上疫情影響,各家俱樂部給隊員們減薪,很多隊員在收入上已經大幅度減少。如今在這樣的心情和背景下,中國足協再次推出更嚴格的限薪令,不少隊員怨言頗多。 未來中國足協的限薪令將國內球員的年薪限額稅前500萬人民幣,外援年薪限額稅前300萬歐元。這樣的限制讓很多老隊員開始考慮退役轉行,同時一些在合同年的外援未來是否還會在中國留下,也成為了大問題。
  • 看了這,還反對足協限薪嗎
    目前,隨著中超四支俱樂部在亞冠賽事中被淘汰,中國足壇最為關注的事情自然成為了中國足協推出的新政。在這些新政裡面,最讓球隊、球員與球迷們關注的是被稱為史上最嚴限薪令的正式公布。雖然在這幾年裡,廣州恆大隊依靠超級外援加本土國腳組成的陣容在亞冠拿了兩個冠軍,但仍然未能改變外人對中超的最初印象。也正是在這些年裡,在俱樂部經營壓力的巨大壓力下,多達幾十支職業球隊先後從中國足壇解散。這些球隊大多數為中甲、中乙等中國職業足壇塔基球隊,沒有了塔基的支撐,塔尖還能站得穩嗎?
  • 解讀足協新政和目標:降薪之後是擴軍,3年計劃基礎不穩
    足協帶頭推動降薪、限薪,目的就是要留住現有的投資人。3年之後中超擴軍?降低了進入足球圈的「門檻」,中國足協期待著更多人參與到中國足球的未來建設之中。16隊退出潮不能再有:降薪、限薪只為擠幹中國足球的泡沫2019年的歲末,中國足協頒布新政,引入中超、中甲和中乙的準入制度。結果在隨後的半年時間裡,有5支球隊退出,11支球隊因為財政問題失去註冊資格。
  • 中超擴軍到18隊背後:未來兩年或降級0.5個 誰會成為幸運兒
    18日,中國足協官方宣布,將會到2023年實現擴軍,其中中超將會擴軍到18支球隊。在史上最猛烈的限薪令出臺後,中超擴軍令又如約而至,這會給中超今後的格局帶來哪些影響呢?若每年降0.5個,中超未來兩年降級壓力驟降從下個賽季開始,一直到2023賽季,兩個賽季裡,中超要擴軍兩支球隊。從目前各方消息來看,這次擴軍將會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也就是說,2021賽季和2022賽季,中超賽制都會發生不小的變化,最終實現2023年擴軍到18支球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