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王國崛起,香港影業的熠熠光輝,邵氏電影的那些「金字招牌」

2020-12-15 騰訊網

上世紀60年代,邵氏電影獨霸香港。邵逸夫捧紅了眾多女星,也正是這些女星擦亮了邵氏電影的金字招牌。邵氏大規模拍片的年代,代表了邵氏這個美麗的電影王國的崛起,也代表了香港電影業用自己的熠熠光輝映亮整個東南亞地區。

邵氏傳奇

邵逸夫在1958年與其兄長邵仁枚成立邵氏集團,也從此造就香港影視界的傳奇。上世紀60年代,邵氏電影獨霸香港,邵逸夫捧紅了眾多女星,也正是這些女星擦亮了邵氏電影的金字招牌。

從1959年建廠到1979年的20年間是邵氏稱霸天下的時代,尤其是前10年,也是邵氏王國的黃金時代,陣容強大,出片水準高,當時實施的計劃就是———投大資、拍大片、賺大錢。而如李翰祥、胡金銓、張徹等大導演逐漸組建自己的製作隊伍。

邵逸夫自18歲開始就直接面對觀眾,哪些影片一定賣錢、哪些影片可能冷門,都很清楚,可以說他是在觀眾群中成長的,所以貫穿始終的就是「觀眾至上」的傳統。

「邵氏兄弟」的導演與明星是否受重用,也是以票房紀錄為依據。1957年,中國大陸黃梅戲電影《天仙配》在香港公映引起轟動,香港觀眾對黃梅調音樂如痴如醉。這一現象更是引起了對市場高度敏感的香港影人的重視,邵逸夫於是重用導演李翰祥拍攝了多部古裝題材的黃梅調電影。

隨著生活節奏越來越匆忙,人們都沒有餘暇和閒情逸緻上電影院。以前的邵氏導演,一個一個地離開影城,邵氏電影也逐漸少掉以往的特色,金字招牌也再無以往的光芒四射。邵氏大規模拍片的年代,代表了邵氏這個美麗的電影王國的崛起,也代表了香港電影業用自己的熠熠光輝映亮整個東南亞地區。

樂蒂

樂蒂原名為奚重儀,她出生前父親因意外去世,她出生後母親帶著他們兄妹六人在外祖父家生活。樂蒂出身世家望族,祖父創辦「奚福記營造廠」,外祖父是「江北大亨」顧竹軒,經營「天蟾舞臺」。她自小受京劇四大家薰陶,接受過京劇基本訓練。樂蒂在古裝電影中獨創了用京劇身形加生活化動作的表演方式,以細膩多變化入神的演技演繹古代仕女著名。曾奪得臺灣電影「金馬獎」的第二屆影后。

樂蒂的外祖父經營的「天蟾舞臺」是上海四大舞臺之首,樂蒂自小便開始接觸表演藝術,常常模仿戲臺上旦角的神態動作。11歲那年,母親由於心臟病去世,此後她由外祖母撫養成人。1949年5月,樂蒂兄妹隨外祖父母遷居香港。

1952年,樂蒂考入「長城電影公司」,合約期間共拍了11部作品。5年合約期滿後樂蒂轉投「邵氏電影公司」,首部作品為李翰祥執導、胡金銓合演之《妙手回春》,之後替「邵氏」主演多部影片。樂蒂憑著出色的演技、極佳的敬業精神及良好的票房紀錄,成為最受「邵氏公司」倚重的明星之一。

樂蒂拍的《倩女幽魂》,曾參加1960年法國的「康城影展」,此乃中國第一部參加國際影展的彩色電影。樂蒂的表演豔驚四座,被西方人譽為「最美麗的中國女明星」。

1962年1月29日,樂蒂與邵氏著名男星陳厚結婚,同年9月3日,誕下愛女陳明明。婚後好景不長,樂蒂發現丈夫不忠並親赴現場捉姦,隨後向法院提出離婚。1967年10月法院正式批准樂蒂的離婚申請,並且把女兒的撫養權判給樂蒂。1968年12月27日,樂蒂因意外離世,年僅31歲。

李菁

1948年出生的李菁,曾經在影壇紅透半邊天,大獲六叔邵逸夫青睞,和何莉莉、方逸華並稱為邵氏旗下三大紅人。

李菁1949年隨父母移居香港。家中有五個哥哥、兩個姐姐。自幼就對電影有興趣,就讀寶血女中時,聽聞邵氏所屬的「南國實驗劇團」公開招收第二期學員,她不顧父母反對堅決投考。當年有超過兩千人報名應試,李菁憑獲清新的外表和表演天分幸運錄取,與方盈、江青、鄭佩佩、秦萍等四十人成為同期同學。訓練班結業後,與邵氏訂下八年合約,初期被定位為古裝型演員。

1965年5月,李菁以自己第一次擔綱主演的《魚美人》榮獲第十二屆亞洲影后,由於李菁當年仍未滿十七歲,被譽為「娃娃影后」。

此後「東家」邵氏有計劃性地展開力捧,一連為她開拍新片,聲勢一路躥升,作品票房屢創新高。踏入70年代,李菁的作品《保鏢》成為全年最賣座電影的第六名。到1969年時,她演出的作品已超過二十部。除了1969年時摔裂左腿骨休養半年,幾乎一刻不停地拍片。她在邵氏期間,所拍的影片約五十多部,其中包括張徹的《死角》、《鷹王》《新獨臂刀》等。她更連續三年當選國語片十大明星,成為港臺兩地搶手的女明星之一。

1979年相戀十年的男友過世,使她大受打擊,逐漸減少拍片量。1983年,因長期陪伴在她身旁的母親病故,遂宣布退出娛樂圈。

進入90年代,李菁更是銷聲匿跡,即使2013年「邵氏」電影數位修復出版,也未見這位「大功臣」與「老戰友」現身。

惠英紅

1960年2月2日生於香港,祖籍山東,滿洲正黃旗人,家中有兄弟姐妹八人。1963年,她父親的錢在香港被騙光,家中破產。幾位較年長的兄姐都被父親賣到京戲學校去學京戲,其中就有她的四哥惠天賜。秀才出身的父親覺得自己的落魄處境沒有臉面出門,其母為了維持生計只好帶著當時年僅三歲的惠英紅還有惠英紅的妹妹在灣仔駱克道一帶賣口香糖賺錢。

12歲的惠英紅上午上學,下午到美麗華夜總會當中國舞藝員賺錢養家。14歲的惠英紅在一個試鏡會上獲導演張徹賞識,成為邵氏基本演員,成為張徹的乾女兒,並出演《射鵰英雄傳》中的穆念慈。

成為演員一直是惠英紅的夢想,然而,這一夢想卻遭到母親反對,母親說,當領舞每月收入1500元,而去邵氏當小演員,每月收入僅500元。但惠英紅卻說自己有信心在三年內,讓500元變為50000元。當時,家中只有父親支持她,然而父親卻因患癌症去世,沒能來得及看到女兒演的電影。電影上映時,惠英紅特地拿了電影票放在父親靈前。

隨著香港電影日趨文藝化,武打明星一度陷入困境。從小要強的惠英紅深感有一種被淘汰感,長期壓抑,她患上了抑鬱症。她在2000年時甚至寫下遺書,吞下100多顆藥片試圖結束自己的生命,幸虧家人發現搶救及時。事後,她說自己在睜眼時非常後悔,如果就這麼離開世界,等於向所有不看好她的人認輸,幸好上天又給了她一次重新證明自己的機會。

她少女時有一段非常美好的懵懂初戀,有一位18歲的美國混血水兵天天買她的口香糖。去越南打仗前晚,他向她用廣東話說了一句「我愛你」,從此杳無音訊。對這段初戀,惠英紅一直念念不忘。她甚至表示,只要水兵向她求婚,她會毫不猶豫地答應。

米雪

米雪(Michelle),1955年9月2日出生於香港,祖籍廣東東莞,香港演員。

中學時,米雪參加了邵氏無線電影電視藝員訓練班進行培訓。1976年,米雪在《射鵰英雄傳》中飾演黃蓉,此劇創下香港史上第一個百萬收視紀錄,米雪也由此踏上星途。

她是小康之家的女兒,母親並非生父的正房,她自小就要在「大媽」「細姨」之類的稱呼中周旋,還要在有九個兄弟姐妹的家庭中處好關係。在她的回憶裡,主題永遠是兄友妹恭式的和睦與其樂融融的天倫——就連14歲被寡母送去邵氏訓練班做童星幫補家中生計,她也能美化為「為了滿足我的明星夢想,母親考慮再三,方讓我輟學」。

她先後讀過兩個訓練班,邵氏的電影與佳視的電視。當年的同學是李修賢、林建明與魏秋樺。他們先後成了名,她卻仍然一部一部地挨著當「咖喱啡」。忍夠五年,等到《射鵰英雄傳》開拍,終於以「俏黃蓉」一角鶴鳴沖天。

上世紀80年代,香港所有的報刊和雜誌,一旦銷量有問題,首先想到的救命絕招便是找她做訪問和拍封面照,因為有米雪做封面的雜誌,一定賣個滿堂紅。1982年,米雪與有「亞洲第一中鋒」的足球運動員尹志強初次見面;1984年,兩人首次確定戀情,並開始交往。兩人一直不結婚也沒有同居。尹志強求婚多年,但米雪卻十分享受這種「後現代自由個體式戀愛」,她曾說:「如果20多年都有想見面的衝動,不是很甜蜜嗎?」1992年,尹志強被驗出患上鼻咽癌,米雪一直不離不棄。不過他們依然浪漫,2005年米雪生日,尹志強一擲38萬港元買了一匹馬送給女友,取名「晨曦映雪」

凌波

她的身世就如同她所演的戲一樣,充滿了坎坷。出生於廣東汕頭,本名黃裕君,4歲時被賣到廈門當養女,改名君海棠。1949年和養母逃難到香港,凌波只讀了小學後便去演戲。50年代在香港,以藝名「小娟」拍廈語片閩南片。1962年加入香港邵氏公司,初名沈雁,後於拍攝《梁山伯與祝英臺》時改名為「凌波」

她是令邵氏黃梅調電影興盛至白熱化的功臣之一,特別是她的反串魅力曾經激起一股反串風潮。凌波因在《紅樓夢》中幕後代唱賈寶玉,受李翰祥賞識出演《梁山伯與祝英臺》,她的扮相俊秀,木訥的書生氣演得惟妙惟肖,對祝英臺又是那樣情深意切。該片令她一舉成名,榮獲第二屆金馬獎「最佳演技特別獎」。最佳演員特別獎是因為評審不知該頒給反串男主角的她男主角獎還是女主角獎,因而巧立名目,獎勵她出色的演技。

影片在臺灣上映後掀起了狂熱的『凌波颱風』,並由此引起了臺灣黃梅戲電影的高潮,帶動了臺灣電影的發展,成為臺灣電影史上的盛世。1963年她初次訪臺,造成萬人空巷,眾人排隊爭睹,不得不出動軍警憲維護秩序。臺北因此被封為「瘋人城」

1964年主演《花木蘭》,獲第11屆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獎,第12屆亞洲影展才藝特別獎。在《花木蘭》片場第一次遇到金漢,成了凌波命運的轉捩點,兩人自此一見傾心,但邵逸夫十分反對這門婚事,他認為旗下女星結婚會影響票房,但是凌波毅然不顧老闆的反對,堅決選擇結婚。

十五六歲時小有名氣的她被養母賣給菲律賓富商施維雄,生了一個兒子後離異。在凌波因《梁祝》而大紅大紫後,這段婚姻經歷似乎成了禁忌的話題。而在凌波嫁給金漢後,這段人生遭遇公之於世。在金漢的支持下,凌波打了幾場官司,要回了長子,後與金漢又生了兩個兒子。

相關焦點

  • 記住的不該是其LOGO,而是它對香港電影的影響!邵氏影業介紹
    說到香港電影,大家想必都不會陌生,作為深刻被香港電影所影響的90後,想著重的介紹下香港電影最輝煌的20年,而只要談及香港電影,是一定離不開一個公司或者一個人的。那就是邵逸夫老先生和他的邵氏電影。邵氏影業的影響者天一影業邵逸夫先生於2014年已經過世了,卻在全國各地留下近三萬座逸夫樓。
  • 邵氏電影:香港影壇第一個巨頭,它錯過了多少黃金機會?
    邵氏出品,必屬佳片。【邵氏兄弟電影】因為LOGO上的兩個標誌字母「SB」,而被無數人嘲笑的香港邵氏電影公司,曾經是香港影壇最大最著名的電影公司。1970年,邵逸夫入主香港無線電視臺,開始經營正迅速起飛的電視業,還開設藝員培訓班,源源不斷的為邵氏娛樂王國輸送人才。那時候幾乎有點名號的電影明星和導演等電影人才,全部都拍過邵氏的電影或在邵氏工作過,加上無線訓練班的學員,都出自邵氏門下。
  • 嘉禾被賣了,邵氏也停產了,香港四大電影公司,今飄零的只剩兩家
    因為受到好萊塢電影的衝擊、香港電影人流失等因素的影響,2000年之後的香港電影市場明顯大不如前,那些傳統的電影公司很多也都面臨倒閉和轉型的危機。而這些公司中,嘉禾、邵氏、星輝、永盛這四家作為最具代表性的爭霸諸侯,考驗更是堪比生死存亡,一旦衰落就很難東山再起。
  • 邵氏沉浮錄:獨霸香港市場二十年的邵氏為什麼突然間落寞了?
    上海的天一,香港的分廠,新加坡的邵氏機構,邵氏電影王國初見崢嶸,三地同時發展。後來隨著日軍的侵略,天一的上海活動逐漸變少,1937年,老大邵醉翁將全部資金器材遷往香港,1938年初就宣布成立南洋影片公司。
  • 邵氏,香港女星最初的姓氏丨夜問
    其父邵玉軒在當時走的是「實業救國」的路子,但兒子們則對電影事業更感興趣。長兄邵醉翁成立了中國電影史上赫赫有名的天一影業公司,還是中學生的邵逸夫在片場覓得「夥計」一職,從攝影、編劇到導演,很快便對電影製片的各個環節了如指掌。完成了中學學業的邵逸夫在後來追隨兄弟一起打拼,終於在1930年兩人成立了邵氏兄弟公司。
  • 香港邵氏,大哥邵醉翁才是開拓者,親兄弟後來分道揚鑣
    說到華語電影的百年發展,就繞不開香港邵氏家族。邵氏家族最有影響力的無疑就是邵逸夫。邵逸夫的崛起,絕不是個人單打獨鬥,他有大名鼎鼎的親兄弟四人,他被稱為「邵老六」。說到邵氏電影,要從邵逸夫的老爸邵玉軒說起,更離不開大哥邵醉翁。
  • 香港電影「黃梅調」時代:邵氏名導李翰祥,功不可沒
    一提到香港電影就馬上會想起武俠片,想起邵氏電影,其實邵氏不能代表香港電影,就像武俠片不能代表香港片一樣,但邵氏電影無疑是最為出色的電影公司之一。邵氏電影邵氏有兩大導演最為著名,一為張徹,一為李翰祥,在李翰祥所拍的眾多電影中,黃梅調電影是重要的一部分,而李翰祥其人既是黃梅調電影的開山祖師,又是黃梅調電影成就最傑出的代表人物。
  • 香港八大傳奇電影公司 你知道幾個?
    香港八大傳奇電影公司 你知道幾個?在八九十年代香港曾是全球僅次於好萊塢的電影出口地之一,被譽為東方好萊塢的香港電影在香港有著不小的分量,下面的八家電影公司的電影曾陪伴我們經過無數個日日夜夜,接下來就給大家逐一介紹,快來看看吧!
  • 《邵氏電影》那些90後沒有看過的武俠電影,精選十部推薦給大家
    導讀:邵氏電影可以說是香港電影的頂梁柱,在70-90年代時拍攝了很多好看的電影,邵氏電影廣告語就是《邵氏電影、必屬佳片》,可見這個名氣不小,正如以上說的,邵氏電影不管恐怖片還是武俠片都是很有劇情的,看起來感覺你最後才能猜到結局,邵氏電影小編基本上都看過,下面給大家介紹10部小編認為最經典的,而且還是最好看的電影,一起來看看吧
  • 我們的青春回憶,興盛半個世紀的香港電影是如何輝煌和沒落的?上
    蒸蒸日上的電影行業,刺激鼓舞了大批資本和熱錢的參與。到1927年,中國已有上百家電影公司,其中便有邵氏兄弟成立的天一影片。在上海,明星影業、聯華影業、天一影片三足鼎立,各有所長。明星為時事片的發端,聯華開文藝片之先河,天一是古裝片的擁躉。這一時期的上海電影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影片風格和敘事方式。
  • 電影香江之功夫世家,邵氏功夫片發展史全紀錄
    香港動作電影顯然對好萊塢電影製作產生了重大影響。只要看看昆汀·塔倫蒂諾的作品就知道了。但我們需要一部紀錄片來解釋這一點嗎?我看並不需要。那麼我們需要一部紀錄片來解釋香港動作片的歷史嗎?這個很有必要。至於伊恩·泰勒這部將近一小時的紀錄片《電影香江之功夫世家》是否令你滿意,那就要看你對香港電影的狂熱程度了。事實上,要欣賞這部電影,你不僅得是香港電影小白,還得對所有電影都小白。例如,影片中令人尷尬的「機內剪輯」示範,讓人感覺像是針對小學生的電影製作入門課程。
  • 嘉禾影視的崛起與沒落,與邵氏抗衡十幾年,終被收購的連渣都沒剩
    巔峰時期的嘉禾,是唯一一位能夠和邵氏電影相抗衡的存在,兩家的恩恩怨怨長達幾十年。奈何,最後嘉禾還是沒有逃過衰敗的結局,被收購的連渣都沒剩下。1958年,邵氏兄弟在香港成立了「邵氏影業」,當時在全國各地搜尋有實力的導演、演員等,鄒文懷、何冠昌、蔡永昌、梁風等人就是這個時候進去的。
  • 嘉禾被收購,邵氏已停產,香港四大電影公司,只剩下兩家風雨飄搖
    2000年之後,受到美國好萊塢電影的衝擊,還有內地影視行業的迅猛發展,這些傳統的香港娛樂公司受到巨大衝擊,很多中小型影視公司紛紛倒閉,或者尋找機會轉型,那麼這4家「巨無霸」面臨考驗,如今處於什麼樣的境地呢?且聽編者一一道來。
  • 香港武俠電影兩大導演正面硬懟,恩怨糾葛,堪比DC大戰漫威
    當時長城電影,鳳凰影業,新聯影業等所產出代表作品,彩色寬銀幕武俠片《雲海玉弓緣》《碧水寒山奪命金》等,都取得了非常不錯的票房成績。之後受內地大環境影響,幾大根正苗紅的影業公司被市場所淘汰,才讓邵氏趁虛而入,一家獨大。
  • 香港十大傳奇電影公司,你認識幾個,全都認識的是資深港片迷
    香港電影有著近百年的歷史,從最初的默片時代到30年代的有聲電影,經歷了「邵氏出品,必屬佳品」稱霸香江,也迎來了嘉禾、寰亞、新藝城等新派電影公司的共分天下,自此香港電影開啟了黃金時代的大門,通過電影的記錄見證了香港的不幸與輝煌,也映射了時代的變換和革新。
  • 10家香港電影公司,你知道幾個,全認識的是資深港片迷
    70年代初,香港電影由邵氏帶頭打開國際市場,接著由嘉禾製作,李小龍、成龍等主演的功夫片更是風靡世界。2000年後,香港電影開始走入低谷,包攬幾代人同年記憶的10大香港電影公司,你還記得幾個?
  • 記憶香港:影響一個時代的電影傳奇,留給世人的只有情懷!
    和許多同代人一樣,論到對於香港最為深刻的記憶,我的第一印象永遠是電影和歌曲。如成龍詼諧幽默的武打場面,周星馳的無釐頭爆笑喜劇,劉德華忘懷的傷感冰雨等等,這些記憶如同潮水般湧來直擊心靈深處。它是靜靜塵封在潛意識裡的相冊,只有當你輕喚「香港」時,才會掀開新的篇幅,定格在那一幕幕永恆的畫面之上。上個世紀的邵氏影業,可謂締造了一個電影帝國的傳奇!
  • 致敬那些曾經為香港電影做出不可磨滅貢獻的人—楚原
    2018年,80多歲高齡的楚原,在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得到了終身成就獎,當時全強起立,掌聲齊鳴。得到終身成就獎的楚原說了一句—受之有愧,也回顧了自己多年從業以來的得與失。但你一定在TVB的影視劇中看過他的角色,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這位在電影電視界奉獻了50多年的傳奇人物。楚原1934年出生於廣州,後移居香港,並在香港學有所成,1958年,20多歲的楚原選擇影視行業,協助導演進行影片的拍攝工作,到1960年,推出了自己導演的電影(可憐天下父母心),一舉打響名聲。
  • 古天樂聯合10家電影公司開拍電影,資助香港基層電影人
    據香港媒體報導,古天樂以演藝人協會會長身分,聯合香港東方影業、寰亞、英皇、安樂、中國星、寰宇、美亞、太陽、邵氏及天下一共10間公司以及電影發展基金,合計投資3900萬港幣(3600萬人民幣)開拍抗疫電影為電影基層人員籌款。
  • 洪金寶:創立4家電影公司全部倒閉,卻在電影史上有著不俗的成就
    可以說洪金寶的前半生,見證了香港電影的低潮、發展、崛起、沒落,他本人就能夠代表香港電影的興衰史。下面,咱們就來說說洪金寶的故事。1952年,洪金寶出生在中國香港。許多人對洪金寶的家世背景很感興趣,怎麼說呢,他的家世背景很強,但是卻「不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