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5個黨委建制單位,95個各級黨組織和1300多名黨員,這是溫州市工業與能源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溫州市工業與能源集團」)的「紅色力量」。
溫州市工業與能源集團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念好「快」「新」「活」三字訣,一手抓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一手抓生產經營目標和改革任務,以「捨我其誰」的先鋒姿態,激揚新時代溫州人精神,充分展現主力軍、國家隊擔當。
快:復工復產間擔當作為
溫州市工業與能源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溫州市工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為主體更名而來,於今年1月20日正式掛牌成立。誰也沒有料到,疫情會成為這家市屬國企的第一道關卡。
圖為更名掛牌。
危和機同生並存,克服了危即是機。秉持著這樣的信念,溫州市工業與能源集團快速反應,堅持「企自為戰」,形成領導班子帶頭、黨員幹部為骨幹的集團疫情防控領導工作體系,構建起全方位、立體式的疫情防控阻擊網。
期間,溫州市工業與能源集團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職工責任在肩,衝鋒在前,充分詮釋了「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黨的基層組織就是一個堅強的戰鬥堡壘」——
在抓疫情防控的嚴峻時刻,黨員職工肩挑手扛兩小時搬運60噸防疫物資;金海化學品市場公司為全市提供了131批次累計214噸消毒物資……
圖為金海化學品市場黨員搬運防疫物資。
在抓復工復產的關鍵階段,黨員幹部衝在一線,木材集團公司通過「雲交流」「雲辦證」「勤跑腿」,確保木材貿易業務「不打烊」「不耽誤」,在農曆年初順利實現轉口貿易第一船3000方原木順利裝船運往越南。快鹿集團公司按需定點集中配送快鹿食品到社區,滿足居民所需……
全力以赴抓防控、千方百計抓復甦、爭分奪秒趕進度!在黨員幹部的引領下,在全體職工的奮鬥中,溫州市工業與能源集團創下了很多「珍貴」數據——2月5日,集團旗下快鹿集團公司提前實現全面復工,創下了日產量15噸的歷史最好記錄,確保市場食品供應,同時,跨界轉產民用口罩,助力應急物資供應,10天時間就完成從設計到出口創匯的全過程;集團仰雙片區中央塗C-31地塊以25.42億元、溢價率22.7%成功出讓;牛山三期G-03地塊二次掛牌以5.9億元順利實現出讓……
圖為快鹿口罩生產線。
疫情面前,方顯擔當。溫州市工業與能源集團還率國企之先對1070餘宗物業免收3個月租金工作,金額達4400萬元,「有責任、有擔當」的國企風範受到社會高度好評。
新:黨建引領下探索新路
在新一輪改革中,溫州市進一步明晰了工業與能源集團的職責是培育工業、能源、數字經濟等產業。面對溫州市近十年來最大規模的國企改革和布局優化工作,溫州市工業與能源集團沒有忘記國企改革的初心。
聚焦新定位,溫州市工業與能源集團積極探索國企改革的新路,把黨建與生產經營有機融合。在樹立2020集團「黨建強化年」目標的基礎上,聚焦基層重點難點問題,通過建立實施子公司黨組織負責人「領辦項目」、基層黨支部書記「攻關項目」、黨務工作者「創新項目」和入黨積極分子「爭先項目」四張工作清單,與「黨建+」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落實,強黨建促發展,強融合促轉型。
在黨建引領下,溫州市工業與能源集團打開了主業發展的新局面。據介紹,能源和貿易板塊是集團既有的優勢主業。為進一步提升能源和貿易板塊發展新優勢,集團加快推進水電、光伏等清潔能源項目,積極參與抽水蓄能發電、海上風電等項目,承擔起發展溫州能源產業的責任。同時,加快木材貿易板塊上下遊產業的拓展,積極培育企業上市,主業穩步發展。
在拓展主業新局面的基礎上,溫州市工業與能源集團還對產業布局做了新調整,精心打造「能工巧匠」的「產業引擎」,打造企業發展新動能。「工業是現代經濟社會的根基,為此我們將拓展重點轉向了兩個新產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志東說。
將產業重點轉向「匠心」服務溫州傳統產業重塑——這是「第一個轉」。為此,集團在鑄造、模具等產業領域,打造新型智慧園區,同時配合龍港做好「撤鎮設市」後半篇文章,共同推進印刷機械設備產業園項目建設,助力傳統優勢製造業的提升。
圖為集團與龍港市印刷機械設備產業園項目籤約。
將產業重點轉向「巧借」數字經濟發展東風——這是「第二個轉」。為此,集團加強與央企合作,共同促成泛在電力物聯網與工業網際網路融合發展示範項目和北鬥產業基地中交信安公司網絡安全技術服務項目「雙落地」,力促溫州市數字經濟發展。
做強主業,拓展新業,在黨建引領下,堅持多元發展、「兩條腿走路」的溫州市工業與能源集團圓滿完成「上半年文章」。據統計,截至2020年6月末,溫州市工業與能源集團營業收入27.37億元,同比增長78.75%;利潤總額達2.84億元,同比增長422.07%。
活:接續奮鬥中擘畫藍圖
今年是國企新一輪改革的起步之年。面對新任務新機遇新挑戰,溫州市工業與能源集團始終堅持以科學管理,推進企業治理的創新,激發企業發展的活力。
據了解,溫州市此次深化國企改革,著力解決的是國企市場化程度不高、競爭力不強等問題。瞄準企業「市場化」改革方向,溫州市工業與能源集團有序推進了內部整合、瘦身健體工作,統籌做好企業合併、資產劃轉、機構設置、人員調整、員工安置各項工作,形成了本級9個職能部室、下屬全資及控股二級企業15家的組織新架構,以系統性的改革形成集團發展新的更加靈活的體制機制。
圖為集團職代會。
在幹部管理方面,溫州市工業與能源集團積極推動幹部交流常態化制度化,以交流鍛鍊推動幹部強化擔當意識,保持幹事激情。2019年度共有8名幹部進行交流鍛鍊,提拔使用4人,轉任重要崗位1人。今年更進一步加大了幹部的交流力度,11名政治素質好、專業水平高的幹部被交流到不同崗位進行鍛鍊。通過交流鍛鍊機制,集團中層領導幹部隊伍結構不斷優化。截至6月底,集團科級領導幹部中35歲左右及以下的年輕幹部佔比達到15.19%,幹部隊伍更具活力。
在員工隊伍建設方面,集團聚焦「精專準」引才思路,不斷完善員工隊伍結構。通過校園招聘、雲招聘、社會招聘等方式,加大選拔人才力度,實現對所需人才的有效招引,也儲備了一支高學歷人才隊伍。
隨著活力的釋放,企業發展前景光明。近期,溫州市工業與能源集團在謀劃「十四五」發展規劃的同時,還先行謀深謀細近三年的發展指標:到2022年末,實現集團資產總額達到220億元。溫州市工業與能源集團正以做優做強做大國有企業的實際行動,來當好「重要窗口」的建設者、維護者、展示者,充分展現國企人的更大擔當,在更大擔當中不斷激揚新時代溫州人精神。(胡炎楨)
編輯:戴益節 一審:馬 江
二審:劉志媛 三審:徐樂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