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是如何製冰的?

2021-02-13 科普張家界


早在先秦時代,時人便利用天然冰來製冷,給食物保鮮、做冷飲。


據《周禮》記載,當時周王室為保證夏天有冰塊使用,專門成立了相應的機構管理「冰政」,負責人稱「凌人」。

此部門的編制不小,共有80名「職工」。一般從每年冬天的12月起,工人開始採取天然冰塊進行儲存。


古人藏冰圖↑↑↑

把冬天的冰藏到夏天,再拿出來用,在沒有冰箱的當時,古人是怎麼做到的呢?


答案:冰窖

古代的藏冰條件當然沒有現代人好,方法也比較簡單。

每年大寒季節,古人就開始鑿冰儲藏,因為這時的冰塊最堅硬,不易融化。管理藏冰事務的官吏監督奴隸、農民到水質好的地方鑿採,藏到預先準備好的冰窖裡。

冰窖都建在陰涼的地方,深入地下。用新鮮稻草跟蘆席鋪墊,把冰放到上面之後就覆蓋稻糠、樹葉等隔溫材料,然後密封窖口,待來年享用。

由於這樣儲存,每年大概會有三分之二的藏冰會融化,所以古人常常將藏冰量提高到所需使用冰量的三倍。 

河南新鄭、河北易縣、陝西鹹陽等地,都曾發現戰國時期的冰井。

《水經注》記錄,建安十五年,曹操在河南鄴城大興土木,修建了銅雀、金虎和冰井三臺的事情。

要說藏冰的規模,那得數清代,《大清會典》說當時紫禁城內有5口窖,藏冰25000塊;景山西門有6口窖,藏冰54000塊;德勝門外3口窖,藏冰26700塊。有學者根據這些記載推算,5000塊藏冰窖的容積,相當於現在一幢五層四單元的住宅樓的體積。

故宮內的冰窖(資料圖)

可是,在炎熱的南方地區,

常年氣溫都在零度以上,

就是不結冰,該咋辦呢?


▼▼▼▼▼▼

大約在唐朝末期,工匠們在生產火藥時開採了大量硝石。偶爾他們發現硝石溶於水時會吸收大量的熱,能使周圍的水將溫直至結冰。

於是一些能工巧匠便開始利用硝石開始製冰。

工匠們將水放入罐內,取一個更大的容器,在容器內放水,然後將罐子放在容器內,並不斷地在容器中加入硝石,結果罐內的水結成了冰。

硝石是一種白色味苦的晶體,顏色如霜。硝石的化學名稱叫硝酸鈣,它溶解於水時會吸收大量熱量,使周圍溫度降低以致結成冰。

製冰用的硝石

硝石溶入水後,可以用降溫結晶法或蒸髮結晶發將硝石再提出來重複使用。有了這種技術,就大大促進了古代製冷市場的繁榮。

民以食為天,

製冷市場的繁榮,

必然帶來夏季飲食的新突破

▼▼▼▼▼▼

當夏天製造冰塊成為可能後,市場中也出現了「冰鮮」,人們打撈的海產品,通過冰的冷凍運輸的更遠、保存的更久,古人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再後來,人民開始在製冰時向罐子裡放入糖、各種水果等,逐步將冷食產品日益豐富起來。

到了宋代,市場上冷食的花樣就多起來了,南宋時期,夏天街市上就有出售「雪泡豆兒水」、「雪泡梅花酒」等飲料。

元代的商人甚至在冰中加上果漿和牛奶,這和現代的冰淇淋已是十分相似了。

搗騰一碗冰飲不容易,

偏偏家裡人還沒下班,

大夏天容易化掉、不冰了,

咋辦?

▼▼▼▼▼▼

不用擔心,智慧的古人還擁有一樣神奇的法寶:冰鑑!

冰鑑,是古代盛冰的容器,具體方法是將冰塊放在一個木製或青銅製作的箱子裡。功能明確,既能保存食品,又可散發冷氣,使室內涼爽。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除了。

冰鑑最先是陶製的,春秋中期以後流行青銅鑑。

冰鑑可以看做是一種原始冰櫃,使用時,將盛滿飲料或食物的器皿放進去,四周圍滿冰塊,合上蓋子,不多時「冷飲」就可製成。

"挫糟凍飲,酎清涼些。"《楚辭·招魂》中的這兩句話就是說,夏天飲酒,撈淨糟沫後進行冰鎮,喝起來清涼味甘,煞是舒服。

《楚辭·大招》中也說"清馨凍飲",清澄醇釅之酒冰鎮之後宜於夏季飲用。楚國地處南方,盛夏時飲冰鎮酒,自然是莫大的享受。

1978年湖北隨州擂鼓墩戰國早期1號墓出土的「曾侯乙銅冰鑑」,就是其代表物。

就是它,我國的冰箱之祖↓↓↓

冰鑑的外形其實很有特點,銅製的外壁和內壁之間有很大的空間,若將上面的蓋子拿開,俯視它的形狀如同一個「回」字。

這好比今天的暖水壺,有個外殼,還有個內膽。不同的是暖水壺的外殼和內膽之間距離很小,冰鑑的外殼和方壺之間則是個很大的空間,具有冰鎮、溫酒的雙重功能。

冰鑑剖面圖

看完古人的藏冰製冰術,會不會覺得,古人的夏天其實也沒那麼難過嘛……

有冰塊的夏天,就是美好的夏天……

來源:新華網

1. 加關注「張家界市科普」(微信號:zjjskx)
2. 如有疑問,請撥打電話:0744-8880302

相關焦點

  • 古代夏天是如何製冰的?
    古人在夏天吃的冰可以通過窖冰和製冰兩種方法獲取:(一)製冰 我國古人發明了硝石製冰的技術,唐朝末期,人們在生產火藥時開採出硝石。有一種說法表示硝石製冰起源於中國,後來經馬克波羅帶出中國,傳到了歐洲。(二)窖冰 在掌握製冰技術以前,古人多採用窖冰作為夏天冷食的材料。 窖冰也是一種舊時傳統歲時風俗。亦稱「藏冰」。我國北方夏日暑熱,冬日結冰,故有於冬季藏納冰塊於冰窖以供來夏使用的風習。此俗起源甚早,《詩經》中即有記載,且多行於宮廷、官府。
  • 冷知識科普:古時候沒有冰箱,人們是怎樣製冰的?
    今天的話題是:古時候沒有冰箱,人們是怎樣製冰的?                                                 隨著科技的發展,家用電器也是越來越多,冰箱空調更是家裡的標配,那麼,古代人是如何夏天消暑的呢?古代消暑肯定是離不開冰的,那麼古人夏天的冰又是怎麼來的呢?在我們的認知當中,古代夏天好像是沒有冰的,即使是現代也只能在冰箱裡看到冰。
  • 古代人日常生活細(新人古風寫作素材)
    1.古代人的廁所。春秋時期,露天挖坑。漢代,溷廁(hun溷字無三點水),上方坑,下方豬圈。戰國,虎子。唐朝,由於君主名字衝突,改為馬子,又更名為馬桶。收糞工為高薪職業。2.古代人上廁所用什麼。海外羅馬用棍子捆綁的海綿,鹽水消毒。元朝時期開始用紙。元朝之前用廁籌,類似於木片或者竹片。
  • 製冰機維修方法 製冰機常見故障及處理方法
    製冰機維修方法 製冰機常見故障及處理方法製冰機常見故障的維修方法
  • 腦洞大開,不能和冰箱「在一起」的日子,古人是如何製冰的?
    科技的發展總能給我們生活帶來意想不到的改變,冰箱的出現讓南方的人們也可以給食物保鮮
  • 維修製冰機一定要弄懂的四個工作步驟 .
    第一:製冷系統啟動:打開製冰機電源開關,進水閥通電,開始進水,並能自動控制水位。製冰機熱氣閥自動平衡系統壓力,壓縮機首次通電,延退30秒啟動 。製冰機壓縮機一旦啟動,在整個製冰和脫冰過程中保持工作,冷凝風機受冷凝溫度控制工作,製冰機壓縮機啟動後再延退30秒,水泵啟動工作。
  • 揭秘:古代人是如何休假和工作的?
    那麼,古代人當真是整日什麼都不用做嗎?他們的休假和工作時間的制度是怎樣的呢?請往下看。古代人的假期先來看看漢代時期,小編專門查閱了古籍,發現在《漢律》一書中有相關的記載,書中提到「吏員五日一休沐」。古代人的元宵節如果將隋唐時期的工作制度與當今相比的話,就會發現其實隋唐時期比現在更少。可以粗略計算一下,一年365天,每十天休一天,也就是說一年共休36天。
  • 啄木鳥家庭維修|製冰機維修
    製冰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但同時也是一種容易出現故障的機器,發現問題時我們該怎樣解決呢,以下是一些關於製冰機常見的有水不製冰故障的排除方法。1.要查看製冰機開關:檢查觸臂或槳葉,確保其可以自由移動。阻止其運動的冰將向製冰機發出信號,暫停製冰。確保供水已打開。該閥通常位於水槽下方或地下室中。製冰機只有一條水管;然而,有兩條塑料水管從雙水閥延伸到製冰機和供水閥。
  • 浙江蒼南製冰廠液氨直排河道 空氣超標200倍
    《製冰廠800公斤液氨直排河道幼兒園緊急停課》追蹤:  製冰廠建在人口密集的住宅區,並在夜裡偷偷將廢棄的液氨直排河道。前兩天,蒼南縣龍港鎮威龍小區的空氣中瀰漫著一股刺鼻的氣味,河裡的水葫蘆和魚蝦成片死亡,幼兒園被迫停課。  昨天,肇事製冰廠的老闆陳某被警方控制,環保、安監部門正式立案調查。
  • 通化市滑冰館正式啟動製冰
    通化市滑冰館項目於2017年11月開工建設,現已完成主要基礎設施和製冰工藝配套設施建設,正式進入製冰階段。電源控制箱,制冷機組,製冷制熱管道,聯調聯試目前均已正式運行,投入製冰工作中。製冰
  • 古代人夏天是如何避暑的?讓你大開眼界!
    夏天的高溫天讓人熱的坐不住,不呆在空調房裡都不知道往哪躲,空調是現代才有的,那麼,古人夏天是如何避暑的呢?下面我們來看看古人避暑的十大妙招。
  • 首條雪車雪橇賽道製冰實現貫通
    日前,由上海寶冶承建的位於北京市延慶區小海坨山南麓的我國首條雪車雪橇賽道歷時十天順利製冰完成。國家雪車雪橇中心賽道製冰工作從準備到正式啟動,歷經整整四個月。賽道製冰工作包括製冰、修冰、補冰、清掃和灑水養護五個環節,冰層厚度由於比賽項目及區域不同而有所區別,不同牆段的製冰手法也截然不同,這要求製冰師要具有極其專業的技藝手法和較強的身體素質。國家雪車雪橇中心是我國首條雪車雪橇賽道,賽道製冰工種更是國內空白。
  • 走近國家雪車雪橇中心的製冰師
    中國製冰師李開順(左)與法國製冰師法比安在賽道上進行施工作業(10月18日攝)。 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建有中國首條雪車雪橇賽道,賽道長1975米,共設16個彎道。國家雪車雪橇中心賽道自9月啟動製冰後,來自俄羅斯、法國、加拿大等國的8名國際製冰師和20名國內製冰師共同參與製冰工作。 雪車雪橇中心賽道製冰主要分為製冰、補冰、修冰和清掃等4道工藝,20名國內製冰師組成我國首支雪車雪橇賽道製冰修冰隊伍,經過外方專家指導,他們初步掌握賽道製冰修冰技巧,可以獨立展開工作。
  • 製冰機工作原理及操作原理
    製冰機是一種將水通過蒸發器由製冷系統製冷劑冷卻後生成冰的制冷機械設備。現代生活藝術中經常會用到製冰機,但是很多人對它並不了解。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製冰機的工作原理及操作原理。
  • 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完成製冰
    記者從北京市重大項目建設指揮部辦公室獲悉: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國家雪車雪橇中心賽道製冰工作已全部完成5釐米厚的冰道之下,是起支撐作用的混凝土結構,結構中則預埋了近11萬米的製冷管線,用於通冷製冰。「為了保證製冷效果,賽道施工要精細到每一個角度、每一個曲面、每一個毫米級的細微之處,稱得上是一條『完美賽道』。」
  • 清洗製冰機需要清洗哪些部件呢
    清洗製冰機需要清洗的部位是水管、水槽、儲冰箱及保護膠片,製冰機平時工作的時候頻率比較高,因此需要定期的進行清洗,但是很多操作人員不知道如何清洗,具體的方法下面給您詳解。
  • 【選購】商用製冰機採購技巧及注意事項
    製冰機是酒店廚房設備中常用的設備。尤其是對於那些需要加冰的飲料製作過程中,製冰機更是少不了,製冰機相對於其他設備有著明顯的不同,其具有製冰功能。它是一種將水通過蒸發器由製冷系統製冷劑冷卻後生成冰的制冷機械設備。
  • 冬奧「水立方」如何變成「冰立方」?看這名大學生講述他的製冰師之夢
    去年10月,他曾參與到國家遊泳中心「水冰轉換」工程當中,有這樣的機會還得從一項「雙冰場館」製冰人才訂單班計劃說起。為解決冰上運行人才缺口現狀,實現未來「冰水雙驅」運行的場館發展遠景,2019年,國家遊泳中心、國家速滑館兩大冬奧場館與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進行企校合作的模式開辦「製冰人才訂單班」,為場館未來發展提前培養製冰和冰上運維人才。
  • 牛企看杭州灣新區②|今年雙十一,這家企業的製冰機又「霸榜」了
    這是今年雙十一各大網購平臺上賣的很火的一款製冰機。快速製冰的「硬核」技術加上充滿樂趣的遠程交互模式,讓不少「喜新厭舊」的年輕人眼前一亮。這個產品,來自寧波杭州灣新區企業惠康集團。怎樣讓製冰機變得更好用、更好玩?
  • 走近國家雪車雪橇中心的製冰師「組圖」
    國家雪車雪橇中心賽道自9月啟動製冰後,來自俄羅斯、法國、加拿大等國的8名國際製冰師和20名國內製冰師共同參與製冰工作。 雪車雪橇中心賽道製冰主要分為製冰、補冰、修冰和清掃等4道工藝,20名國內製冰師組成我國首支雪車雪橇賽道製冰修冰隊伍,經過外方專家指導,他們初步掌握賽道製冰修冰技巧,可以獨立展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