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油子衛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這句北京俗語是什麼意思?

2020-12-12 煮酒君

北京是我國的首都,也是政治、文化的中心,是一座擁有悠久歷史的現代化國際城市。早在三千多年前,北京就被燕國作為都城,此後它又飽經歲月洗禮,先後被金、元、明、清定為首都。

作為一個地位超然、歷史悠長的古都,北京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如四合院、胡同、京劇等等。除此之外,帶有"兒化音"等特點的北京方言,即"京片子"也是十分著名,被視為是老北京的文化結晶之一。

北京方言除了路人皆知的兒化音外,其實還有很多有趣的俗語,如"搓火兒"表示生氣,"陳芝麻爛穀子"則表示一件無關緊要的舊事。

一些清朝、民國時期流傳下來的順口溜,則能夠幫助我們更加了解那個時代的市井風貌,體會當時的風土人情。在眾多俗話中,"京油子,衛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可以說是比較特殊,因為它不單單說的是北京的情況,還連帶著臨近的天津、保定,在短短十幾個字裡就介紹了三地的特點和情況。

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許多人看到這句話後,便會從字面上來理解,認為顧名思義,"京油子"是指北京人油滑,"衛嘴子"是指天津衛的人嘴皮子利索,而"保定府的狗腿子"則是表示保定人很多都擅長跑腿。

按照這個結論,人們又反向推理,找出了之所以這麼說的理由。

首先,說北京人油滑,指的是他們人情練達,懂得圓滑處世,畢竟當時北京城作為首都,住著數不清的達官顯貴,稍有不慎可能就會惹禍上身。

儘管清朝皇帝不像電視劇中那樣動不動就來到民間微服私訪,但就算僅僅是某位大人家的管家僕人,那也是平民百姓惹不起的。所以,在北京長大的普通人從小就練就了對誰都稱"您",見面道"辛苦"、"吉祥",待人接物客客氣氣,幾乎是隨時準備拱手作揖的處世態度。

如今,我們如果來到北京的大街小巷,依然能夠從服務業人員的言談舉止中瞥見當時的影子,可見這種影響是十分深遠的。

接下來,我們看看"衛嘴子"。天津位於北京東部靠近渤海一帶,因為明代被視為拱衛北京的軍事要地而得名天津衛。作為多條河流匯入海河的集中地,天津自古以來便流傳著"九河下稍天津衛,三道浮橋兩道關"的諺語。

因為交通便利,清朝時的天津可謂是商賈雲集、人流密集,我們都知道"孟母三遷"的故事,孟子小時候居住在集市旁,便學會了叫賣。同理,出生在天津的孩子從小就受到大人們的薰陶,在談生意的"談"上很有一套,說起話來滔滔不絕、頭頭是道。

另外,繁榮的市井文化也滋養了以說話為本的語言藝術,將漢語中的包袱、笑料發揮到極致的相聲就在天津得到了長足發展。

受此影響,天津成為了著名的"相聲窩子"、"曲藝窩子",不少相聲、曲藝大家都出自那裡。

最後,"保定府的狗腿子"被理解為是當時有不少保定人選擇了當差,為官府賣命,因為其中有不少聽從官老爺命令欺壓百姓的,便被百姓們戲稱為狗腿子。

不過,上文的這些理解雖然有些道理和依據,但關於這句俗語卻有另一種說法。據說,當年康熙帝年幼繼位,為了對抗獨攬大權,又勇猛強壯的鰲拜,便挑選了一批身體矯健的少年,讓其整日訓練"布庫",也就是摔跤。康熙八年(1669),這些少年將當年的"滿洲第一勇士"擒獲,為了表示嘉獎,康熙帝將他們編為"善撲營",負責宮廷內衛。

隨著時間推移,這些摔跤高手逐漸離開皇宮流入民間,而北京、天津、保定三地成為了他們的目的地。其中,留在北京的高手數量最多,他們傳授的摔跤技術快速而靈活,往往在對手抓住自己身體之前就能將其閃避。久而久之,人們便紛紛表示北京人摔跤就像身上抹了油一般,京油子的外號也就這樣傳了出來。

衛嘴子也是摔跤技巧,不過這當然不是指天津人摔跤時會咬人,而是說天津摔跤手在比賽前會用嘴啃咬或舔一舔指甲。之所以這麼做,是為了防止比賽時指甲過長過幹導致開裂。

最後,我們再說說保定府的狗腿子。其實,正確的念法應該是"勾腿子",也就是說保定摔跤手擅長勾腿技巧,常常能夠輕鬆將對手放倒在地。

順帶一提,有著"跤王"美譽的常東升,就是來自河北保定,可見勾腿子確實名不虛傳。

相關焦點

  • 「京油子,衛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這一句話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從清末到解放初期,北京流傳著一句老話,叫做「京油子,衛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其實這句話才說了一半,後半句是「十個京油子鬥不過一個衛嘴子,十個衛嘴子鬥不過一個狗腿子。」
  • 北京俗話「京油子,衛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是什麼意思?
    明末清初時,北京民間流傳著一句俗話,叫「京油子,衛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從字面意思來看,是說北京、天津、保定三地人的不同性格。「京油子」,這難道不是說北京人油腔滑調,會抖機靈嗎?「衛嘴子」,這難道不是說天津人嘴皮子好使,口若懸河嗎?「保定府的狗腿子」,這難道不是說保定人喜歡在官府衙門當差嗎?其實,這種理解是大錯特錯的。我們還是從頭說起吧。
  • 狗腿子的下場
    還有一個弱智兒童蔣玄暉,他也沒得好,這傢伙拿著詔書跑到開封找領導討說法,結果是說法沒討到,朱溫收回了下發的文件,並把蔣玄暉車裂。兩個狗腿子的頭被斬首,一個狗腿子被車裂。 類似的狗腿子,還有司馬篡魏時的成濟。當時魏國權柄已經落入司馬氏之手,曹髦奮力一搏,帶一批人要去找司馬昭拼命,失敗之後,賈充帶著成濟來替司馬昭除去登基的路障。
  • 魔道:你們要做老師的什麼?魏嬰:我不要做乖寶寶,我要做狗腿子
    就連藍啟仁藍老師的課堂,他都敢皮;藍老師在上課時問他們要做老師的什麼?其他人都回答乖寶寶;魏嬰卻回答:我不要做乖寶寶,我要做狗腿子。(本文為京醬漫畫原創,禁止一切抄襲洗稿及搬運;圖文:金金金手指)魏無羨在雲深不知處聽學的時候可是把藍家家規都沒放在眼裡的,藍家家規四千條一條都沒有把他束縛。畢竟雲夢家訓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可是被魏無羨表現得淋漓盡致了。
  • 農村俗語「男子難得三更子,女子難得正午時」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男子難得三更子,女子難得正午時」,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俗語:「有兒貧不久,無子富不長」,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很多農村俗語都是人們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總結出來的,有些俗語雖然久遠,但放到現在依然很很有道理,不過有些農村俗語卻早已過時了,比如這句「有兒貧不久,無子富不長」,這句話放到現在似乎已經不太準確了。首先養兒子和養女兒的花費幾乎沒什麼區別,那時候無論男孩和女孩上學花錢都一樣,娶媳婦也不花什麼錢,而且男孩長大後,在農村還能分到土地和基地,自己勤快點蓋個房子就能結婚,而且那時候蓋房子也不花多少錢。在這種成本平等的情況下,當然會選擇生男孩了。
  • 俗話說「春打六九頭,吃穿不用愁」,這句俗語什麼意思呢
    俗語是中國古代老百姓自發形成的一種文化傳統,在民間就流傳著很多關於立春的俗語,比如「春打五九尾,要飯跑斷腿」,這是什麼意思呢?一、春打五九尾,要飯跑斷腿俗語「春打五九尾,要飯跑斷腿」的意思是說,如果立春是在「數九」的五九最後一天,那麼當年糧食收成會不好,老百姓收不到多餘的糧食,要飯的叫花子就算跑斷腿也要不到飯吃。當然了這句俗語並不是說立春在五九尾,大家就真的要四處去討飯了,只是一種誇張的說法。
  • 農村俗語:「夜晚不梳頭,早晨不吃油」,究竟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流傳著許多農村俗語,有些俗語的確是勞動人民從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還是蠻有現實意義的,而有些俗語雖然也具有一定的意義,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其現實意義已經不是太大。比如,「夜晚不梳頭,早晨不吃油」這句俗語中所要表達的意思就沒有太多意義了。
  • 「有兒貧不久,無子富不長」到底是什麼意思,說得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有兒貧不久,無子富不長」是什麼意思?說得有道理嗎?老祖宗的智慧不可不知。有些俗語在農村很流行,特別是有關娶妻生子、房屋風水方面的俗語,更是廣為流傳。這是老人不願看到的。另外在農村還有一句俗語:「有兒貧不久,無子富不長」。這句話以前在農村很被認可。意思是說,家裡貧窮只是暫時的,只要有兒子,生活就有希望,有奔頭,早晚會富裕起來的;要是家中沒有兒子,即使家中再富有,也不會長遠,慢慢會變得貧窮。這句俗語說的有道理嗎?
  • 嘴子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代指畫了大餅卻不給你履行承諾的人
    嘴子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代指畫了大餅卻不給你履行承諾的人時間:2020-04-25 14:24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嘴子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代指愛說大話空話但不付出實際行動的人 嘴子:愛說大話空話,吹牛,輕易答應別人,但是不付出實際行動的人。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到底啥意思?這後半句也非常經典
    這些文化形式,直到現在還在我們的社會中流傳,而俗語這一形式,也一直在民間所流傳,成為老百姓很喜歡的文化。其中一些俗語,就很好地反映了普通的社會現象。比如「兩腮無肉不可交」,這句話,大家在生活中就會經常可以聽到,那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好好講一講。
  • 俗語:「官三民四疍五」,說的是什麼?你們那邊是什麼樣子的?
    導語:俗語:「官三民四疍五」,說的是什麼?你們那邊是什麼樣子的?明天就進入臘月了,進入臘月也就意味著春節的到來,在臘月期間還有很多的節日,就比如說臘八節,臘月二十三的祭灶節,人們常常說「過了臘八就是年」,這是因為過了臘八之後到春節的這二十多天的中,老百姓們每天都要準備過年的東西,就好像過年一樣。
  • 農村俗語「房屋衛居中,家敗有病生」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在農村,自古以來流傳著很多的俗語,遍及農民生活的角角落落!有些俗語講述的人情冷暖,有些講述農田管理,而有些則講述了農村的風土人情,在農村,俗語的傳承者莫過於年過半百的老農,在生活閱歷積澱中,對俗語的認知也更加的透徹,其中有三條俗語,老農很是在意,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農村老人常說的十大經典俗語,你真的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我家居住的位置是城鄉結合部,因為小的時候在城裡面上學,每次放假去我姥姥家都會聽到一些我不懂什麼意思的農村俗語,所以今天我收集了一下俗語解釋發出來讓大家看一下是否正確!在農村這句話經常出現在,人群在笑話別人的時候,有人看不慣就會懟他這一句,所以類似於烏鴉笑豬黑,十步笑百步得意思。(漢武裝只是諧音,我問過老人漢武裝是什麼,他們也不知道)02狗不嫌家窮,子不嫌母醜這句俗話就比較好理解了,類似於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窮窩,說的意思是無論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都不能忘了加,失了本分。
  • 俗語「生七不娶,暗九不過」是什麼意思,這中間又有什麼道理
    這中間也有一些社會發展和生產力提高的因素在,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仔細看看古人的這句俗語,「生七不娶,暗九不過」是什麼意思。這句俗語的前半句和後半句,說的其實是兩點。這兩點是古人告誡後人的,一些為人道理,和行事忌諱。以求後人生活順遂,家宅安寧。不會遇到難處。所謂「生七不娶」是描述和古代女子有關的事情。眾所周知,由於古代女性生產能力的不足,導致古代女性地位低下。
  • 執子之手 與子偕老 一起欣賞這句話上下一句的意思
    執子之手 與子偕老這句話大眾耳熟能詳,但是他上一句、下一句分別是什麼意思呢,今天小編帶大家看看,一起學習學習。死生契闊 與子成說 執子之手 與子偕老 這才是完整的一句話。他的意思是:我們生死不分離,早已經和你立下誓言;拉著你的手,和你一同老去。
  • 男人都是「大豬蹄子」,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男人都是大豬蹄子」,這句話最近經常能在群裡的聊天中看到,許多女生經常喜歡用這句話說男生,但是詢問她們這是什麼意思的時候,女生們也表示自己不是非常清楚,只是表示覺得這樣說完感覺「很舒服」!到最後這句話也就成為了網絡上的一個「梗」。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看著娘的腳後跟,便知閨女三四分」,這句話啥意思?
    農村很多俗語都來源於生活,並且很貼切生活,再加上它簡單易懂的語言,所以很受老百姓的喜愛。這句「看著娘的腳後跟,便知閨女三四分」是小編的老媽從小就在耳旁叨叨的一句話,但凡跟著老媽幹活時偷懶或者做出一些在老媽看來不合規矩的事兒,老媽便要搬出這句俗語來教導一番。
  • 農村老人常說,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按照這樣的約定俗成,由此便誕生了這樣一句俗語:「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古代是沒有任何電子產品的,包括最基本的看時間的工具——手錶,都沒有(放在現在估計我們會崩潰,連生活都無法自理),那麼他們是怎麼知道時間的呢?古代的人一般都是看天上太陽月亮星星來推測時間,不過只能知道大概的時辰,並不能像我們現在這樣可以得到準確的時間。
  • 劉封不救關羽,因關羽說劉封是螟蛉之子,螟蛉之子是什麼意思?
    在孤立無援之時,關羽曾派廖化突圍,向上庸的劉封和孟達求救,劉封本來想發兵救援,但是,孟達勸劉封說,當初,漢中王準備立後嗣,關羽說將軍你是螟蛉之子,不能立。劉封聽了之後,決定不再去救援關羽,關羽最終被東吳擒獲殺害。倒黴就倒在螟蛉之子這四個字上面了,如果關羽當時不說,也許就沒事了。《三國演義》第七十六回:封曰:「吾亦知之。奈關公是吾叔父,安忍坐視而下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