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構建「三條天際線、六大標誌區」濟南天橋區將實施115個城市更新項目
日前,濟南市天橋區舉辦專家研討會,以全新理念實施全域城市更新,助力黃河流域中心城市建設,從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戰略高度和濟南「中優」「北起」城市發展格局視角,看天橋城市更新行動。近期,該區對全域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在發展格局上進行了深化細化,提出著力構建南北貫通、東西連接、兩岸呼應的「三條天際線、六大標誌區」,並計劃到2023年,全面實施115個城市更新項目,惠及居民10.35萬戶,實現發展空間全面拓展、城市品質全面提升、綜合功能全面優化。
天橋既是中心城區,也是老城區,棚戶區多、舊村居多、舊廠區多,濟南市委、市政府明確把天橋作為全市城市更新的試點和樣板區,提出天橋要打造連接「中優」和「北起」的城市新地標。目前,該區確定,擬用3至5年時間,全面實施黃河南72平方公裡區域的城市更新工作。到「十四五」末,力爭實現規劃布局全面落地、發展空間全面拓展、城市品質全面提升、綜合功能全面優化。而天橋區提出的「三條天際線、六大標誌區」,即濟濼路兩翼城市發展天際線、小清河兩岸城市發展天際線、黃河兩岸城市發展天際線;工商河商埠文化引領區、北湖高端服務業集聚區、濼口國際商貿區、藥山都市工業示範區、丁太魯黃河文旅標誌區、桑梓組團產城融合區。
圍繞上述思路,當地突破傳統老舊小區的改造方式,對保留提升類項目從樓內到樓外、從地上到地下、從基礎設施到綠化景觀,進行全域規劃、系統設計,十幾項功能設施同步規劃建設,實現「地上一張圖,地下一張網」。既有效避免了傳統改造模式造成的重複建設,又給居民生活環境帶來了根本性、顛覆性的變化。其中,天橋東街老舊小區改造項目被列入國家級試點項目,現已基本竣工。而當地更新項目也是多點開花,一些央企國企、民營強企紛紛到該區洽談合作並達成實質合作,濼口二期將建設8座超高層建築,同時注重重現濼口古鎮盛景,建設「產城河」共融標誌區;成大—國棉一片區將打造小清河風貌帶上宜居宜業宜樂宜遊的特色區域;藥山南片區將打造集城市綜合體、高端商務和居住於一體的產城融合示範區;新徐—丁太魯片區將建設展現黃河文化、集聚高端業態的文旅新城;中恆—四建片區將打造新舊動能轉換商貿總部基地。
據悉,接下來,該區將聚焦黃河至小清河30平方公裡的重點區域,加快啟動濼口二期、新徐丁太魯、王爐北辛、盧莊安樂等城市更新重點項目,打造展現清河文化、渡口文化、黃河文化的重要窗口,凸顯天橋特色,展現天橋魅力;強力推進老國有企業改造,加快晨光市場、中恆商場、金至紙業等地塊開發進度,建設現代商貿服務業載體,實現產業迭代升級、「騰籠換鳥」。
對此,各方也集思廣益,建言獻策。「應把握好由邊緣到中心的轉變、由灰色到綠色的轉變、由分散到融合的轉變、由粗放到精緻的轉變、由低效到高端的轉變這『五個轉變』,寫好天橋區城市有機更新的生態環境『綠』、歷史文化『顯』、產業能級『興』、生活品質『優』、民生設施『齊』、政策機制『新』這『六篇文章』。」濟南市規劃院周東所長說。
山東建築大學呂學昌教授建議,要注意預防小清河北部地勢低洼地區的水澇災害,避免追求高容居率建設給基礎設施帶來的壓力。
市民代表田象霞說:「城市更新不僅關乎城市的面子,更關乎城市的裡子,是千家萬戶最迫切、最期盼的民生工程。天橋區在打造城市更新樣板區的進程中,需要我們廣大黨員幹部勇於擔當、攻堅克難、實幹圖強。」
(文章來源:大眾日報)
(責任編輯:DF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