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經洞為莫高窟第17窟,唐代河西著名的僧人洪英曾在此修行參禪,這裡又曾在幹百年的歲月中堆積了5萬餘件震驚中外學術界的經卷、遺書。當你來到這裡,定會滿腹孤疑,小小、一方鬥室,本隱於堵繪有菩薩畫的牆後,安然度過了漫長時光,又是如何重新被人發現的呢?讓我們將時光倒退至光緒二十四年(1898),有一一個名王圓籙的道土雲遊來到莫高窟。大概誰也不曾想到,京就是這個人,發現了蜚聲中外的藏經洞,也給莫高窟藝術帶來了滅頂之災。王道士祖籍湖北麻城,生於道光三十年(1850),卒於民國二十年(1931)。他是農家子弟,曾讀過幾年私塾,後來由於連年災黨,被迫外出逃荒,後來還在甘肅肅州巡防軍當了一年的兵。多年的顛沛流離使王道士感到「歷盡魔劫,灰心名利」,於是回到家鄉,出家為道士。
光緒二十四年(1898),他雲遊至敦煌。當時的莫高窟前有上、中、下三座寺廟,前前兩寺皆住紅教喇嘛,王道士便在下寺安頓下來。王道士能誦道經,又會測字算命,憑著三寸不爛之舌,竟也在當地網出點名氣,香火漸漸興盛起來,生活也過得比較富裕,他儼然成為寺廟當家之人。漸漸地,王道士開始用化緣得來的錢財大興土木,他將一些五彩的佛教壁畫刷白,將一些佛像敲碎,打算把莫高窟改造成為道教的靈官。
其中,藏經洞是他的主要目標之一,他僱了些人來清掃洞口雨道中常年堆積的沙土,不久藏經洞的沙土便被清掃乾淨了王道士還僱了一個識字的楊姓之人給他打打下手,寫寫經文。當時天氣炎熱,楊某見藏經洞內涼爽,就把桌子搬進洞窟抄寫經書。他嗜好旱菸,常在休息之餘春雲吐霧一番,還慣常用芨芨草點火,並把燃剩的草插在洞窟牆壁的裂縫中保存以備區使用。光緒二十六年陰曆五月二十六日(1900年6月22日),楊某照常在點著菸袋後往牆縫裡插草,突然發現牆縫深不可止,他感覺有點奇怪,便用菸袋頭敲了敲牆壁,從牆壁的回音可以判斷裡面竟然是空的,於是便趕緊告訴了王道士。王道士也覺得蹊蹺,於是相約夜半,兩人破壁而人,發現壁後有一個用混塊封著的小門,高不足一人。兩人又敲掉泥塊,一條漆黑的通道出現在了二人面前。
王道士與楊某手持照明工具,跨人通道之內,便看見盡頭現出一個洞窟,約一人高,一丈見方室內堆滿了數不清的白布包裹。打開包裹,裡面都是經卷,包裹之下又有繡畫、法器等,不記計其數。一個隱藏了將近幹年的神秘洞窟就這樣無意中重現人間不久,藏戴經洞內發現寶物的消息就散播開了。人們們對此有著種種說法,有人說是佛祖顯靈示寶,有人說王道士倒賣寶物發昧心財,為了掩人耳目,他編造了這樣一個故事:「至光緒二十五年五月二十六日清晨,忽有天炮響震,忽然山裂縫,貧道同工人用鋤挖之,欣欣出閃佛洞所內藏古經萬卷。」這一段文字寫在王圓籙所著的《催募經款草冊》中,讀來真是讓人備覺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