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本草:馬勃

2021-02-07 昌平傳統中醫工作室

真菌本草:馬勃

 

馬勃,始載本草為南北朝陶弘景《名醫別錄》,書載其「味辛、平、無毒,主治惡瘡、馬疥」,生環境「園中久腐處」。陶先生在另一著作《本草經集注》中又記載了馬勃的形態「馬勃.,紫色虛軟,狀如狗肺,彈之粉出,傅諸瘡用之甚良也」,可見此時的藥用馬勃為紫色馬勃,這種馬勃的藥用歷史一直延續至宋代。宋時寇宗奭《本草衍義》載馬勃「此唐韓退之所謂「牛溲馬勃俱收並蓄」者也。有大如鬥者,小亦如升杓。去膜,以蜜揉拌,少以水調,呷,治喉閉咽痛。」有學者認為寇氏所記載的這種藥用馬勃包括紫色馬勃、大口靜灰球和長根靜灰球。明代以降藥用馬勃的基質來源更為廣泛,以李時珍《本草綱目》書內附圖則更接近為脫皮馬勃與大馬勃。關於馬勃藥用歷史的考證,甘肅省藥品檢驗所丁永輝先生有更詳盡的論文可以參考。紫色馬勃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但對口腔致病菌如肺炎球菌、乙型鏈球菌作用較弱。大口靜灰球和長根靜灰球則反之,其對對口腔致病菌如肺炎球菌、乙型鏈球菌作用較強,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作用較弱,這也從側面印證了南北朝時期藥用馬勃「主治惡瘡、馬疥」「傅諸瘡用之甚良」的應該是紫色馬勃,而在後來的宋元時期,被廣泛用於喉科的更可能是大口靜灰球和長根靜灰球了。而今,《藥典》(2015版)收錄的馬勃包含了三種基質來源,分別是灰包科真菌脫皮馬勃、大馬勃或紫色馬勃的乾燥子實體。從時代的大背景來看,一藥一基質的深耕細作,應該是未來植物藥的發展方向,「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兩種不同的植物的有效成分也必然不同,其對人體生理病理產生的影響也必然不同。

 

明代時珍老師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說「馬勃輕虛,上焦肺經藥也。故能清肺熱、咳嗽、喉痺、衄血、失音諸病。李東垣治大頭病,咽喉不利,普濟消毒飲亦用之。」姜春華教授曾對馬勃清肺止咳之功進行過現代研究,認為「馬勃與百部對呼吸道及肺部的多種病菌感染有抑菌作用,並能保持支氣管黏膜,降低呼吸中樞的興奮性,有助於抑制咳嗽反射」,並自擬截咳名方,由馬勃、百部、野蕎麥、全瓜蔞、南天竹子、天漿殼、五味子組成。不拘寒熱虛實,隨證加減,新老患者及年少患者皆可服用。馬勃尚有清胃之鬱熱之功,又可止血,故章次公前輩用於胃潰瘍,處方:馬勃、浙貝母各20g, 鳳凰衣、玉蝴蝶各30g,血餘炭、琥珀粉各15g。上藥共研細末,每服2g,每日3次,飯前服。現代藥理研究證實,馬勃對肝、膀胱、皮膚黏膜及肌肉等處的創傷出血均有立即止血的功效,其主要機制為孢子粉或孢絲的機械止血作用。因其良好的止血效果,馬勃製劑、馬勃紗布、馬勃繃帶也被用於外科手術止血。唐朝韓愈《進學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並蓄,待用無遺者,醫師之良也。」清代李漁在《閒情偶寄》又說:「收牛溲馬勃入藥籠,用之得宜。其價值反在參苓之上。」兩位大文豪所言的馬勃也便是古來漢家藥用的真菌馬勃,乍聞其名也便知此物卑賤有加,於是也便有了「牛溲馬勃」的陋稱,不過人們並不以其至賤而忽之,於是也便有了「俱收並蓄」「用之得宜,其價值反在參苓之上」的用武之地。詳觀馬勃之用,恰如我山雷兄在《本草正義》所言「內服外敷,均有捷驗,誠不可以微賤之品而忽之。」

 

過盡千帆皆不是,

為有本草飄香來。


VX:beijing7788123


謝謝鼓勵,再接再歷!

相關焦點

  • 馬勃
    我知道稷王山一個山澗有馬勃,我小時候還見過直徑大約20釐米的大馬勃。可惜的是我目前只有一張馬勃圖片。馬勃嫩時色白,掰開內部也是白色的,是可以食用的。無論是否成熟,曬乾後內部都可以形成黑褐色的粉末狀物,和如海綿樣的分隔。而掰開的斷面則可以形成略有韌性的表皮。
  • 馬勃,99%的人都不知道,趕緊收藏!
    中華本草五千年微信號:hyg9793QQ1552857868
  • 馬勃 射幹 | 家門口常見中草藥打卡第10天
    今天為大家帶來利咽開音的馬勃消痰利咽的射幹想知道更多家門口的中草藥或者喜歡青醫說特別版書籤、語音的小夥伴不要忘記加入我們呦~大家今天也要記得學習呀!馬勃是個放豬娃。一年夏天,馬勃和幾個孩子到荒山割草。有個孩子不小心,腿肚子被樹枝劃破了,鮮血直流。那孩子疼得直哭,別的孩子也嚇慌了。馬勃卻說:「別哭,你把傷口按住,等我給你治。」他在山坡上東轉西轉,找到一個灰褐色的包樣東西。馬勃把灰包往那孩子的傷口上一按,然後用布條紮緊,便把他背回了家。過了三天,那孩子揭開一看,傷口沒化膿,而且還長出新鮮的嫩肉;再過兩天,傷口全好了。
  • 地道薬材之【馬勃】的功效與作用
    來源:為低等植物擔子菌類馬勃科剝脫皮馬勃,紫頹馬勃乾燥的擔子果(子實體)。生於竹林、樹林及田野溼地上。產地:主產於內蒙古、河北、甘肅、陝西。江蘇、湖北、廣西等地。均為野生。性狀鑑別:1、脫皮馬勃:擔子果扁球形或類圓形,直徑5~18釐米或更大。包被灰棕色至黃褐色,紙質,常破碎呈塊片或已全部脫落。除去外皮的馬勃,呈黃棕色或棕褐色棉絮狀。體輕泡,柔軟,有彈性,細微捻動即有粉塵飛揚,有細膩柔軟感。氣味微弱。2、紫頹馬勃:擔子果扁圓形或杯狀,直徑5~12釐米。
  • 每日一味中藥--馬勃
    【名稱】馬勃【拼音名】Mǎ Bó【別名】馬疕(《別錄》),馬屁勃(陶弘景),馬疕苗(《【形態】①脫皮馬勃 子實體近球形至長圓形,直徑15~20釐米。包被薄,易消失,外包被成塊地與內包被脫離,內包被紙狀,淺煙色,成熟後全部消失,遺留成團的孢體隨風滾動。孢體緊密。
  • 校園本草(冬)
    石菖蒲、枸杞、冬葵子、前胡、冬瓜、丁香、雞冠花、薏苡仁、芡實、辛夷、蔓荊子、接骨草、枇杷、杜仲、巴戟天、青蒿、黑芝麻、天南星、升麻、射幹、柴胡、白蘞、火麻仁、常山、王不留行、龍骨、浮萍、菊花、甘遂、茴香、十大功勞、龍膽、蒲黃、烏藥、龍眼、芫花、石決明、狗脊、合歡、木瓜、爵床、絡石藤、羅漢果、葫蘆、土荊皮、薤白、半邊蓮、金雀根、金蕎麥、楤木、節節草、博落回、牛膝、石榴皮、胡荽、土荊芥、龍葵、南天竹、馬勃
  • 本草疏義:茜草、茜草炭
    本草疏義:茜草、茜草炭 茜草,最早以「茹蘆」為名見於《詩經》「縮衣茹蘆,聊可與娛」
  • 《方舟生存進化》真菌木頭在哪 真菌木頭採集坐標一覽
    導 讀 方舟生存進化水晶島真菌木頭採集坐標分享 方舟生存進化水晶島真菌木頭在哪?
  • 喪屍真菌和喪屍
    真菌的孢子將從這裡散落,感染其他螞蟻。這就是偏側蛇蟲草菌(Ophiocordyceps unilateralis)。它的生活史是自然界最可怕的恐怖故事之一。它還是 The Last of Us 裡感染人類毀滅世界的那種真菌的由來。偏側蛇蟲草菌是喪屍真菌的一種。
  • 膚諾恩:狗狗真菌皮膚病
    真菌皮膚病是狗狗常見的皮膚病類型之一,該皮膚病會人畜共患,所以治療不僅是關鍵,預防更是關鍵所在。症狀鼻梁兩邊,呈對稱性感染。真菌皮膚病的特點真菌皮膚病流行受季節、狗的年齡、抵抗力高低影響。主要通過直接接觸傳染的,真菌在乾燥的環境中存活時間較長,患病的狗狗康復後,對同種真菌病原具有一定的抵抗力。
  • 石榴皮(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②《滇南本草》:"性寒,味酸澀。"③《綱目》:"酸澀,沮,無毒。"④《廣西中藥》:"味苦澀,性溫,有毒。"歸經入大腸、腎經。①《雷公炮製藥性解》:"入大腸、腎二經。"②《本草撮要》:"入手太陰、足少陰經。"功能主治澀腸,止血,驅蟲。治久瀉,久痢,便血,脫肛,滑精,崩漏,帶下,蟲積腹痛,疥癬。
  • 舌尖上的真菌
    這裡以冬蟲夏草、鬆口蘑、靈芝、香菇這四個種為例,展示舌尖上的真菌的一些特點。 冬蟲夏草《本草備要》(1694)中有這樣的生動描述:「冬在土中,形似老蠶,有毛能動,至夏則毛出土上,連身俱化為草。」其實,冬蟲夏草既非「蟲」也非「草」,而是一種真菌。我們通常所說的冬蟲夏草實際上是由寄主昆蟲的幼蟲被真菌侵染後形成的菌核和長出的子座所構成的。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1578年)中,以「雪蠶」為名記述了與我們今天看到的冬蟲夏草相似的藥材。
  • 百部(歷代本草匯言)
    【本草匯言】 《名醫別錄》:微溫,有小毒,主治咳嗽上氣。 《藥性論》:使,味甘,無毒。能治肺家熱,上氣咳逆,主潤益肺。 《本草拾遺》:火炙,浸酒,空腹飲,去蟲,蠶咬,兼疥癬瘡。 《日華子本草》:味苦,無毒。
  • 錦葵綠油油,丹參紅彤彤 | 本草江湖第728期
    學草中學草:這個甲癬(灰指甲)是真菌感染引起的,真菌中醫歸咎為蟲,蟲從溼化。甲癬往往是由於患者有體癬或者足癬發癢,經搔抓傳染至甲,發為甲癬。也有直接就感染甲形成甲癬的。和內溼有一定關係,和肝的關係不大,雖然有肝其華在爪的說法。指甲的生長周期為90天左右,所以用藥的時間相對長,要有耐心,不然前功盡棄。鳳仙花治甲癬用白花的好,古時女子愛美染指甲就用它,透甲很好。單一藥味效果不明顯,一般複方用藥。
  • 與真菌共生的松葉蕨
    在松葉蕨身上有個有趣的現象,它的根莖以及配子體細胞裡頭住著許多微小的生物-真菌,被真菌寄住體內,似乎不是個好現象,就像人類的香港腳一樣應該是很討厭的吧?如果你這麼想可就大錯特錯,這些小小的真菌並不是在蕨類細胞裏白吃白住喔,它可以協助植物的根部吸收水份及少量營養元素,同時也幫助根部抵禦對蕨類有害的病菌,它自己則是從寄主的細胞裡取得碳水化合物及多種維他命,這樣的共生關係對雙方都有利,稱為互利共生。
  • 歷代本草著作與本草發展簡介
    四、《新修本草》 作者:唐·蘇敬等23人。出版時間:公元659別稱:《唐本草》《英公本草》。大唐經濟文化發展,交通發達,外來藥物增多,公元657年蘇敬等23人奉敕集體編修本草,與公元659年完稿。定名:《新修本草》。全書54卷。
  • 中醫防疫 | 防疫,本草香藥展身手!
    香藥本草廣泛見載於《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各主要本草典籍,香藥方(懸佩方、燻烤方、燒燃方等)散見於醫方醫案瘟疫、闢溫、禁藥等條目或專論中。1 本草香藥的發展溯源人類社會早期,勞動、生活環境簡陋而艱苦,蚊蟲、蠅蚤、動植物腐殖氣味侵擾不斷。
  • 黃金與真菌存在氧化還原作用
    研究團隊經過三年多的持續觀察和大量的微宇宙實驗,比較了富金地區與其他地區土壤中真菌群落對黃金的氧化潛勢,結果表明,只有富金地區的真菌群落表現出明顯的金氧化能力。日前,呼博慶研究團隊已經從澳洲富金地區的土壤中分離純化出一株具有黃金氧化能力的真菌菌株(Fusarium oxysporum TA-pink1),通過X射線光電子能量普和熱力學計算,提出了真菌氧化黃金的初步模型為:真菌通過分泌超氧化物氧化溶解黃金,並通過一種富酮的分子與金離子形成複合體,該複合體隨後還原為黃金納米顆粒並沉積到真菌菌絲的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