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史話之三大牌樓

2021-02-12 聽說八十年之怪現象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公眾號接收原創故事

長按下方圖片識別其中二維碼添加作者好友

呼和浩特史話之三大牌樓      

 

作者:吳瀟

 

呼和浩特市的舊城古稱歸化,於明隆慶六年(1572年),由土默特部首領阿拉坦汗所建,明廷賜名歸化城。清朝年間鼓勵藏傳佛教在蒙古地區的傳播,以利於皇朝的統治和疆土的統一,歸化城一時興起建寺廟的高潮,面積並不大的歸化城竟然是召廟林立、星羅棋布,坊間說歸化城有七大召、八小召,七十二個免名召,故歸化城又有召城之稱。呼市民俗專家曹建成先生經過多年考證和研究,不僅把七大召、八大召和七十二個免名召的寺名、建寺時間、隸屬關係和具體廟址搞清楚了,而且把眾多已經毀圯的召廟的具體原因,如自然的、戰亂的、人為的基本情況也搞清楚了,為人們了解和研究呼市召廟的興衰提供了寶貴資料。

      

大召、席力圖召和小召都屬七大召之列,現今除小召在「文革」中被拆除外,大召和席力圖召仍保存完好。這三個召廟都建有牌樓,這在呼市眾多的召廟中是少有的。據考證,牌樓這一中國特有的傳統古建築,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周朝就已經有了,它是一種高大的有柱門型構築物,最初是用於旌表節孝的紀念物,後在園林、宮苑、陵墓和街道均有建造。牌樓和牌坊相似,但牌坊無「樓」的構造,無樓的鬥拱和屋頂。呼市這三個召的牌樓都是典型的牌樓,且各有特色。-

 

一、席力圖召牌樓

席力圖召因為四世達賴喇嘛的老師,第一世席力圖活佛長期主持該寺而得名,建於明隆慶和萬曆年間。據資料介紹,土默特部阿拉坦汗死後其子僧格都楞繼位,效仿乃父的做法,決定迎請達賴三世到內蒙右翼各部作法,於1582年為達賴三世修建了一座寺廟即席力圖召。1588年達賴三世圓寂,令席力圖坐床作法並指示在東方尋找他的轉世靈童。次年席力圖與土默特貴族挑選並決定,阿拉坦汗曾孫雲豋嘉措為達賴四世,並一直把他教養長大,於1602年送達賴四世回西藏舉行坐床典禮。

 

該寺廟在清康熙、雍正、乾隆和光緒年間曾不斷擴建修繕,遂成為歸化城規模最大的喇嘛教寺廟。寺廟漢名為延壽寺,是康熙帝所賜。席力圖召山門前的牌樓,推斷應在擴建時建造,但具體年份不詳。牌樓為四柱三間型,二層三樓,中樓略高左右兩樓稍低,上覆黃琉璃瓦。四根立柱為紅色木柱,下部為石抱木,用鐵條緊箍,每根立柱前後均有斜撐木支撐。整個牌樓樸實無華,與寺廟融為一體,同時也更加烘託出整個寺廟的莊嚴神聖。

  

二、小召牌樓

小召漢名崇福寺,始建於明天啟年間(1621一1627),稍晚於席力圖召。相傳為阿拉坦孫子俄木布主持修建,之所以稱為小召,一是因大召為乃祖父所建,因「輩份」關係只能稱小,二是其初建時規模確實不大。但在歸化城中小召不僅名列七大召中,而且其規模和地位越來越大,香火日盛。其原因有二:一是因活佛內其託音在小召講經宏法,並對小召修葺、擴建以及其二世深得康熙帝的信任與器重有關。二是康熙帝1696年西徵噶爾丹班師回朝,途經歸化城曾在小召駐蹕三天,並恩賞小召大量賜品和財物,包括自己的甲冑和箭矢等,隨後又恩準擴建小召寺廟,並為小召賜名崇福寺,小召遂成為歸化城內規模宏大、香火日盛且地位日升的七大召之一。

 

小召的牌樓一說興建於清乾隆51年(1787年),即康熙巡視歸化城並駐蹕小召後的的九十多年。另有文章稱它建造於雍正年間(1723一1735)。為慶賀小召擴建三十周年,由歸化城眾商戶捐資修建的。具體時間雖難確定,但先有小召後有牌樓則是確定無疑的,它是小召的附屬建築物,又是小召的重要組成部分。

 

小召牌樓是一座大鵬展翅般造型的古牌樓建築,四柱三間,通高約十米,寬則十米有餘。其頂部是宮殿式風格,上覆綠色琉璃瓦,下面是一排排一層層翎毛狀鬥拱,參差錯落。頂層高矗如大鵬頭部昂然挺立,下層兩樓如大鵬展開的雙翼,整個造型如同一隻大鵬鳥從天而降,有種臨風飄逸的藝術美,令許多人為之傾倒、為之叫絕!牌樓正中的匾額上書有"普照慧光"四字,與小召山門上的「便是西天」互為呼應,成為一體。下靣是四根立柱,每根立柱下面都是石抱木,並以鐵條包箍以固定支柱並平衡牌樓之穩定,每根立柱南北兩側分別有兩根撐木,使整體結構更加合理,形成四柱三間三樓之格局。小召牌樓設計精巧別致,無富麗堂皇之意,有楚楚動人之感,用巧奪天工比喻也不過份… …

 

現在大召廣場西面塞上老街東口也修建了一座牌,與小召牌樓有相通之處,但整體美感則相差遠矣,更不用說文物價值和考古學上的意義了。遺憾的是小召整個寺廟已在「文革」中被毀,只剩下孤零零一座牌樓向遊人訴說著昔日的輝煌。

 

三、大召牌樓

 大召是歸化城建造最早、現存規模最大的喇嘛召廟。始建於明萬曆七年(1579年),明朝賜名「弘慈壽」,清朝又改為「無量寺」,由土默特首領阿拉坦汗主持興建。

大召是一座漢藏合壁式建築風格的寺廟,規模宏大,沿中軸線建有山門、天王殿、菩薩過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東西配殿等殿堂,特別是寺內供奉有一座,據說用三萬兩純銀包製的釋迦摩尼佛像因此又被稱為「銀佛寺」。寺中的銀佛、龍雕和壁畫堪稱世之珍寶,幾百年來一直是歸化城黃教僧俗信徒心目中的「聖地」,保存較為完好。但在文革期間大召也難逃劫數,喇嘛被逐、佛像被毀、佛殿被拆、寺院被佔、宗教活動被禁,舊日的輝煌不復存在… …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隨著各項政策的落實,政府又撥專款對大召進行恢復修建,1986年修復工程竣工,昔日頹敗的大召恢復了金碧輝煌、雄渾莊嚴的歷史原貌,不僅成為呼市歷史文化名城的主要標誌之一,而且成為國內外遊客首選的旅遊景點。

 

大召山門前的廣場上,矗立著一座高大宏偉的建築物,這就是大召牌樓。大召寺原來建沒建牌樓有待考證,現在的牌樓是寺廟修繕完工後的1997年,在幾位市、局級離退休老領導的大力倡導下,市有關部門全力支持,政府組織拆除了一些危建臨建,擴建了大召廣場,並在山門前修建的。

 

牌樓高約十米、寬約十八米,為四柱三間七樓木質結構,是幾座召廟牌樓中最宏大最氣派的。此牌樓依古建規格為虎殿頂、三重簷,飛簷翹角、五跳鬥拱,頂覆黃琉璃瓦,簷角飾風鈴。正中匾額鐫刻「佛照青城」四個大字。四根紅柱下均石抱木加鐵箍,兩側外門洞各有一石碑,整個牌樓氣勢宏偉、富麗堂皇。

 

近年來大召廣場東入口處又修建了一座牌樓,甚為高大,也是四柱三間式,但立柱無石抱柱,也無前後支撐木,據說非木質結構。樓中匾額上書有「靈泉瀉玉」四個繁體草書大字,為「九邊第一泉」的玉泉井增補了幾分神奇色彩。

 

           

後記:

如果把小召牌樓比喻為一位俊秀靈巧的婷婷少女的話,那席力圖牌樓就像一位端莊秀美的少婦,而大召牌樓呢就是一位雍容華麗的貴婦——任何比喻都是蹩腳的,也是不妥的!她們各是各,各有自己獨特的風姿和魅力,這才共同形成了歸化城豐富多彩的召廟牌樓文化。

作者簡介:吳瀟,男,漢族。1946年生於呼和浩特舊城區,大學學歷,曾從事教育、黨務、新聞等工作。熱愛寫作,曾有短篇小說、散文,發表於報章雜誌。

一首《草原夜色美》送給夜讀的看官們

親愛的讀者們,當您看完文章時,請稍停留兩秒鐘,看看廣告,也挺精彩的,還能給作者帶來些許收益!

相關焦點

  • 廣州史話:四牌樓的牌坊去哪了?
    四牌樓既是指廣州的一個地名,也是指曾經有過的四座牌坊。四牌樓最初指的是明代廣東巡撫署建立的坐落於惠愛大街的四座木質牌樓。民國,中華路四牌樓街景廣州淪陷後,熙朝人瑞牌坊此後,人們便把「四牌樓」這個稱呼安在了忠賢街上,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四牌樓」1865年,原豎立在倉邊街上的「熙朝人瑞
  • 《古城德州》之三十六——不獨北京,德州也有個「西四牌樓」!
    其中僅成組的牌坊,即「四牌樓」或「三牌樓」式的牌坊群就有四處之多。在這一潮流中,德州城的西四牌樓就應運而生了。西四牌樓位於馬市街通衢的十字路口,即現在的馬市街與南營街和光明街的十字路口處。俗稱馬市四牌坊或西四牌坊。何為「西四牌樓」?
  • 建成近200年的北舞渡彩牌樓,號稱牌樓建築之冠,可惜美玉有瑕疵
    鼎盛時期,北舞渡鎮的商號多達500餘家,素有「拉不完的賒旗店,填不滿的北舞渡」之稱。據統計,北舞渡鎮曾作為舞陽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達1700多年。發達的經濟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商人,北舞渡山陝會館為秦晉巨商籌金創建,以作聯誼招商納賈之所。走到北舞渡山陝會館門口,一下子就被這座建築的精緻程度吸引住了。
  • 牌樓彩畫也非三六九等,北京等級最高的牌樓原來是它
    說到老北京的牌樓,數目不算少,可是在清代只有為數很少的牌樓採用了和璽彩畫。和璽彩畫並不是有描金或者繪有龍、鳳等圖案的就是和璽彩畫。其主要特徵是中間和兩側的方心、找頭圖案用豎立的W線條做分界線。從老照片上看它們是西苑三海的兩組四座:「金鰲、玉蝀」牌樓、「堆雲、積翠」牌樓,還有頤和園的一座:「涵虛罨秀」牌樓。
  • 【法苑文化】漫談徽州訟事史話系列 | 明末三大冤案之「汪文言封疆...
    漫談徽州訟事史話明末三大冤案之「汪文言封疆通賄」案編者按:明天啟年間,震驚世人的「汪文言封疆通賄案」中,許多朝庭重臣遭魏忠賢閹黨陷害慘死獄中並家破人亡。隨著楊漣等「六君子」案平反昭雪,汪文言捨身報主之事大白天下,人們唏噓之餘無不感嘆讚譽徽州人汪文言忠誠仗義的俠骨情懷。發生在明天啟年間震驚世人的「吳養春私佔黃山木植案」「汪文言封疆通賄案」和「吳懷賢圈點楊漣疏案」,被人們稱為「徽州三大冤獄」。
  • 村口的牌樓,背後竟然有這樣的故事。福清風情之「雙嶼橋」的傳說
    每個村都會在村口豎立一個或兩個牌樓,並署上村名,進入牌樓便已進入該村的範圍了。在福清市新厝鎮的雙嶼村,村東村西各建有兩個牌樓,今天要說的就是村東的這個牌樓。雙嶼村,是新厝鎮上一個毗鄰海岸的村莊,民風淳樸,僑鄉的緣故,村裡的年輕人幾乎都在海外打拼,如今家家戶戶皆已蓋上獨門獨戶的洋樓,過上了幸福安逸的日子,有了積蓄後,村民都會捐善款來為家鄉做建設,比如修繕廟堂,鋪設道路,建設全民健身場所,豎立牌樓等。
  • 呼和浩特大召寺 —— 藏傳佛教之經典
    1580年建成,是呼和浩特最早興建的喇嘛教寺院。由於召中供奉銀制釋迦牟尼像,所以當時也稱銀佛寺。呼和浩特的召廟數不勝數。其中著名的有大召、小召、席力圖召、五塔寺召、烏素圖召、巧爾其召等。大召寺是中國內蒙古呼和浩特玉泉區南部的一座大藏傳佛教寺院,屬於格魯派(黃教)。蒙語俗稱「伊克召」意為「大寺廟」」,其中「召」為藏語寺廟之意。漢名原為「弘慈寺」,後改為「無量寺」。
  • 呼和浩特大召文化廟會開幕啦,現場高清大圖搶先看…
    2019年呼和浩特新機場建設傳來最新消息…】請回復「1」查看。傳統秧歌、大頭娃娃、大花轎旱船、舞龍、舞獅曲藝雜技、皮影戲、拉洋片.▲再現牌樓本屆廟會的一大亮點,就是在活動區域內,用景片和道具,以1:1的比例再現牌樓,老街東倉,通過明清建築風格和東倉街巷中,擔貨郎、賣香菸、遛鳥、雜耍、賣報等舊的市井民俗風情
  • 石雕牌坊牌樓-貴州大理石雕塑牌坊
    石雕牌坊牌樓  所以既具有石雕的美觀性又有建築的實用性。採用青石加工而成的牌坊在觀賞性上要比其它材質的牌坊更大氣磅礴,雄偉壯觀。相信經過上面的內容。石雕牌坊牌樓-貴州大理石雕塑牌坊還是造型及雕刻藝術上,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 湖北英山坊表(牌樓)拾遺
    二十六座坊表(牌樓)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唐大學士沈佺期在黃連衝立的學士坊,上有聯曰:「廬州管轄三千裡;英麓排來第一家。」據傳,該坊高大雄偉,通體為漢白玉壘砌。明義民徐滄海捐賑,奉敕立義門坊,以及明進士張禧、劉會及舉人段環等十三人共立的青雲坊,均具巍峨氣勢。
  • 看一看,十堰做水泥牌樓的批發基地
    古建築牌樓牌坊涼亭門樓工程有限公司以鋼筋混泥土結構為主體,以精美的水泥構件為輔,美輪美奐的的鬥拱給世人造就了一個腐朽的傳奇,讓世人為止讚嘆。我們秉承「客戶,信譽至上」的原則,用優質的工程質量,精美的外表造型,贏得了各界人士的高度認可。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 呼和浩特:正在崛起的「中國雲谷」
    光明日報記者 高 平  呼和浩特向南20多公裡,有一塊巨大的景觀石,石頭上四個大字引人注目——「中國雲谷」。  在這塊石頭周圍20平方公裡的範圍內,便是全國聞名的呼和浩特和林格爾新區大數據云計算信息園區。
  • 呼和浩特大召寺簡介
    位於呼和浩特玉泉區大召前街。始建於明朝萬曆七年(1579年)。大召,明代稱「弘慈寺」,歷史上又有「銀佛寺」和「大乘法輪召」「甘珠爾廟」「帝廟」等多種稱謂。清代崇德五年(1640年)重修後,定名為「無量寺」沿用至今。
  • 2020年呼和浩特旅遊景區大全 最新旅遊攻略
    、地域表徵與民族特色,樓頂塑有凌空奔馳的駿馬,象徵著內蒙古的吉祥與騰飛,該建築從建成之日起就成為自治區首府標誌性建築之一。黃河大峽谷老牛灣旅遊區被譽為中國最美十大峽谷之一、中國最美鄉村之一,擁有世界級的旅遊資源、國家級的地質公園、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是長城黃河交匯之處,蒙漢文化交融之地。素有天下黃河九十九道灣,最美不過老牛灣之說。
  • 雄安史話:張叔夜凜然正氣過雄州
    入宮談話,張叔夜認為敵人兵鋒銳利,希望皇上像唐明皇避安祿山之亂那樣,暫時到襄陽然後再準備到雍。皇帝點頭同意。加任他為延康殿學士。閏月,皇帝登上城樓,張叔夜在玉津園排列軍隊,鎧甲放光,在城下拜舞。皇帝越發高興,升任他為資政殿學士,令他帶兵入城,不久任籤書樞密院。接連四天,與金兵大戰,斬殺金兵金環貴將二人。皇帝派使者送去蠟書,把褒揚寵任張叔夜的事情傳告各地,但仍沒有軍隊開來。
  • 籾山明:長沙東牌樓出土木牘與東漢時代的訴訟
    [1] 籾山明:「後漢後半期の訴訟と社會——長沙東牌樓1001號木牘を中心に——」,載夫馬進編:《中國訴訟社會史の研究》,京都大學學術出版會2011年版。以下簡稱為舊稿。[2] 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長沙東牌樓7號古井發掘報告」,收入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文物研究所編:《長沙東牌樓東漢簡牘》,文物出版社2006年版。以下簡稱為《報告》。
  • 古村的「牌樓群」,每一個動人故事,讓子孫後代永遠銘記
    就是因為一個「孝」字,感動了朝廷,感動了皇帝,感動了所有人,為山村贏得了七塊孝悌的牌樓。從棠樾村進村,在村口古道上就矗立一溜兒七塊石制的巨大牌樓。仔細看來,每一塊牌樓都有一個「忠、孝、節、義」的故事,記錄著每一塊牌樓得來的艱辛與不易。其中分別有三塊是明代,四塊是清代建的。這些牌樓都是皇上御批建造,以此來警示激勵後人要向先輩們學習,為國盡忠,興旺家族。
  • 蘇飛林:陝西府谷縣清水城的牌樓,有傳奇故事——救人得了姨太太
    清水原有牌樓三座:新城二,舊城一,各有講究。新城的牌樓分別建於城西和城東。西面的牌樓在城隍廟南門前,即現在清水中學大門略東;牌樓南為戲臺。沿街向上,進入廟坡。據老年人講,這座牌樓年代久遠,早就破損殘缺,到了文革中,被徹底拆毀。至於牌匾文字,沒有人能說清。
  • 為「好大哥」巴特爾助陣,姚明再次來到呼和浩特
    12月1日上午,中國籃球協會主席姚明抵達呼和浩特。當天下午,WCBA(中國職業女子籃球聯賽)第二階段的比賽將在呼和浩特開打,這也是呼和浩特第一次承辦全國性質的三大球頂級聯賽。此次承辦WCBA聯賽第二階段的比賽,呼和浩特方面克服了方方面面的困難
  • 中山史話之武公故事:漫漫長夜裡戰國的末班車,中山國等到了嗎?
    中山史話之武公故事1973年,考古學家在河北平山的中山王墓中發掘出了三個恢宏大氣的青銅禮器,這三個寶物名為「中山三器」。它們華麗的軀體上刻下的精美的文字,為我們講述了中山國最具傳奇色彩的一段故事,那就是中山武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