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之後還能吞併一個主權國家,印度的野心有多大?

2020-12-18 絕筆歷史

1962年10月,時任印度總理的尼赫魯向印度軍隊下達了「將中國軍隊趕出去」的命令,而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當時號稱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印度,被解放軍打的屁滾尿流。

此後印度人意識到,中國是他們惹不起的存在,而印度總理尼赫魯「大印度聯邦」的戰略企圖第一次受挫,但這並沒有阻止尼赫魯的野心。

實際上近代印度的歷史是空白的,這個國家曾被英國人殖民統治了近90年,直到二戰結束之後,大英帝國已經失去了號召力。

在這種情況下,印度獨立,於1950年正式建國,而英國人蒙巴頓卻沒有處理好印度的善後工作,導致印度一分為二,這直接導致了第一次印巴戰爭。

回到正題,印度被解放軍教訓了一頓之後,沒過多久尼赫魯就黯然離去,緊接著上臺的夏斯特裡,依然踐行「大印度聯邦」的夢想,發動了第二次印巴戰爭,最終在聯合國的調停下,雙方言和。

停火後沒幾個月,夏斯特裡去世,隨後尼赫魯的女兒英迪拉甘地上臺,這位印度歷史上的第一位女領導人,確確實實是個狠角色,她上臺之後勵精圖治,最終在蘇聯的支持下,挑起了第三次印巴戰爭。

此戰印度霸佔了巴基斯坦兩千多平方公裡的領土,還使得東巴獨立,也就是孟加拉國獨立。在獲取利益之後,印度野心再度膨脹,將早已淪為傀儡的錫金吞併,不丹,尼泊爾更是羊入虎口,在這種情況下,南亞地區似乎成了印度的一言堂。

縱觀整個世界上的主權國家,自二戰結束後,似乎沒有那個國家和印度一樣,有著如此強烈的擴張野心,更沒有那個國家敢明目張胆,去吞併一個主權國家,但是印度卻在不停的嘗試。

正所謂野心是把雙刃劍,它可以成就一個國家,也可以毀滅一個國家,未來的印度究竟走向何方?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未來會不會出現武力吞併國家的現象呢?
    這個還真的說不好,因為世界上國家太多,難免有哪個國家有私心,把另一個國家給吞併了,所以武力吞併國家的事情,還真不好說。 就是這一條規定,規定了在聯合國主持的新世界秩序下,不允許在通過武力去吞併任何一個有主權聯合國會員國。 吞併失敗案例 案例一:
  • 印度吞併了錫金,為何不把孟加拉國和不丹一起吃掉
    印度為什麼會吞併錫金呢?我想肯定是出於他那殖民的野心,還有一個爭議的觀點就是戰略緩衝地帶之說,有的人認為印度吞併錫金是怕中國從錫金出兵,印度無法抵擋,但有的人認為印度吞併了錫金反而對印度不利,因為如果與中國產生摩擦,就失去了真正的戰略緩衝地帶!
  • 聯合國為何對印度另眼相待?打壓、吞併周邊小國卻不會被制裁
    印度是一個實力二流,野心也一流的國家。雖然實力和野心不太匹配,但是在南亞諸國之間,地域龐大的印度,絕對是滅霸級別的存在。除了巴基斯坦在中國的力挺之下,和印度尚有一定的抗衡能力,其餘的國家,根本不是印度的對手。
  • 歷史上日本的野心到底有大呢?
    「狼子野心」要說起日本的野心有多大,那就看看日本被現實揍的有多慘,那日本的野心到底有多大呢
  • 二戰後亞洲消失的4個主權國家,如今有2個想重新獨立,但困難重重
    文/格瓦拉同志二戰結束後至今,在亞洲大陸上產生了很多新獨立的主權國家,但同時也有4個主權國家因為種種原因走向消失,按照消亡的順序,它們分別是:阿拉伯聯合共和國、錫金、南越、南葉門。錫金王國,是位於南亞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的內陸國家,與中國、印度、不丹、尼泊爾等國接壤,面積為7096平方公裡,人口約60.8萬人,首都為甘託克。錫金在1642年左右建國,長期以中國的藩屬國形勢存在,1890年起淪為英國的「保護國」,直到1918年才獲得獨立。然而,錫金僅維持了29年的獨立地位,便在1947年淪為印度的「保護國」。
  • 不丹本是獨立國家,為何卻處處受印度節制,連國王都不自由?
    ,經濟落後,但幸福指數極高;明明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但是經濟、軍事、外交卻處處受制於人,儼然矛盾的結合體。  1945年,二戰結束後,世界範圍內掀起了民族獨立的浪潮,不丹也如其他國家一樣,終於迎來了一段美好的時光。然而,幸福總是非常短暫。此時,在不丹的南面,另外一個大國印度也贏得了民族獨立,並拔地而起。
  • 消失的鄰國:錫金——為何當年中國會默許印度吞併錫金?
    4月18日,國家測繪局行業管理司正式下發《關於地圖上錫金表示方法變更的通知》,從此我國出版的地圖上不再把錫金標示為主權國家,隨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的初中義務教育《歷史與社會》教材也把我國的陸上鄰國從原來的15個改為14個。
  • 印度曾對周邊國家出兵,結果怎樣?被我國痛揍!
    世界上的每一個國家都在戰爭中不斷發展強大,戰爭推動一個國家的成長,但是唯獨印度卻因為戰爭而強大不起來,印度是一個人口大國,僅次於中國,但是至今依舊無法強大,過去印度對周邊國家出兵,結果怎樣?被我國痛揍!
  • 上世紀印度獨立後,野心有多膨脹?妄圖成立「大印度聯邦」構想
    他說我們旁邊這個孟加拉國也好,巴基斯坦也好,他們跟我們應當是一個國家,我們應當把他們都吸納進來,組建一個大印度聯邦。說實話,這番話如果擱到別國領導人身上,那絕對是野心家,你想前些年西方有的領導人,指責普京。指責什麼?
  • 錫金曾149次致電我國,請求加入中國,最後卻被印度強行吞併!
    曾經有一個國家申請加入中國149次,甚至還把中國國旗掛在了自己境內,並且宣布自己是屬於中國的一部分,這個國家到底是誰呢?其實這個國家以前是我國藏南地區的一個小國家,如果各位小夥伴的手上還有2003年6月之前的中國地圖,就會發現在我國的西藏南部,有一個叫錫金的國家,但如今已經成為了印度的一個邦。那這個對中國「忠心耿耿」的國家,是怎麼被印度一步步「蠶食」的呢?下面就讓小八為大家娓娓道來。為了打消大家的陌生感,先來跟著小八來熟悉一下錫金。
  • 印度為何吞併中國的鄰國錫金,竟然得到了美蘇的默許
    在現代國際社會確立以前,國際規則混亂不堪,大國吞併小國,強國滅弱國經常發生,比如德、俄三次劃分波蘭,比如蘇聯強行吞併波羅的海三國。但是二戰以後,隨著雅爾達體系的確立,少有滅國或者吞併他國的事情發生,一旦發生這樣的事情就會遭到全世界的制裁,比如俄羅斯強行吞併了克裡米亞、喬治亞的北奧塞梯等,就遭受了西方國家的長期制裁。
  • 為何歐洲有那麼多的袖珍小國,列強卻沒有吞併它們呢?原因很現實
    如今全世界範圍內有190多個獨立主權國家,其中面積不到1萬平方公裡的有33個,這33國家因為領土太過於稀少,因此我們也稱其為袖珍國家。其中在歐洲的袖珍過便有:國中之國--聖馬利諾、閃光的石頭--列支敦斯登、城中之國--梵蒂岡、海濱公園--摩納哥、鋼鐵大國盧森堡、閃光的石頭--列支敦斯登、庇里牛斯山國--安道爾、地中海的「心臟」--馬爾他、維納斯的故鄉--賽普勒斯。
  • 二戰中瑞士玩了哪些貓膩而未被德國吞併
    但是另外一個原因卻是瑞士在二戰時期對德國採取了妥協屈服的態度,使得德國最終沒有下定決心吞併瑞士。至於維也納會議,是歐洲列強為了重新劃分拿破崙戰敗之後混亂的歐洲版圖,對瑞士中立國的身份的確立只是一個不很起眼的小協定。雖然維也納會議是通過壓製法國大革命的自由民主主張在歐洲重新建立一套保守系統而遭到了歷史學家的譴責,但是在一戰之前,這次會議達成的協議為歐洲維持了將近一百年的和平。
  • 在領土問題上四處出擊,南亞地區大國「印度」的抱負與野心
    導讀:印度這個國家,屬於在發展中國家混的不錯的,當然這是排除了與我國相比較之後的結果,也是目前世界上繼中美之後,最有潛力成為世界大國的國家,世界軍隊人數印度排名第四,人數達到近百萬,2019年印度軍費開支700億美金,位居世界第三,地理位置優越,位居南亞大陸,把控著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航線印度洋,而且印度近年來經濟發展速度較快,在2019年GDP總和上升到世界第五
  • 向中國寫149封求救信後錫金仍被吞併,印度的擴張為何如此瘋狂
    在吞併錫金以後,印度就開始有組織有規模的實行移民政策,錫金內的印度人口呈現直線上升,慢慢地開始超過錫金本地的人口,並在文化上極力同化錫金人。經過漫長的過程,曾經的錫金王國早已成了過眼雲煙,許多年輕一輩甚至連錫金王國為何物都不知道。
  • 45年前錫金被印度吞併,如今為何不對尼泊爾下手,尼泊爾那麼強?
    在20世紀70年代左右,大家如果有關注當時的報紙或者國際資訊的話,可能對錫金這個國家有或多或少的認識,但是現在如果上網搜索的話,搜到的結果都是錫金屬於印度。然而這個國家之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當然也有人說錫金當時屬於我國的藩屬國,有了解的大佬可以評論區告訴我一下),但是在二戰結束之後直接被印度吞併,並且在印度的主導下,於1975年舉行全民投票,廢除了當時的王室,錫金從此變成了「印度錫金邦」。我國也於2003年正式承認錫金屬於印度,至此,錫金這個國家的王室正式不被人們所承認了。
  • 被印度吞併後的錫金:湧進數十萬印度人,王后改嫁,國王客死美國
    被印度吞併後的錫金:湧進數十萬印度人,王后改嫁,國王客死美國 如今說起錫金,已經是一個存在於歷史書上的概念了。錫金也曾是地處喜馬拉雅山的一個山地小國。處於交通要道的錫金,本身實力不強,只能一直以附屬國的地位存在,最終被印度蠶食吞併了。
  • 敢吞併錫金的印度,為什麼不敢吞併孟加拉?
    指的就是黑人不僅有不同的宗教(大多數是MsL),又具有強大的生育能力和強悍的戰鬥力。將來,黑人的種族屬性會淹沒法國白人土著的種族屬性。印度不敢吞併孟加拉,就是這種情況。孟加拉不僅有巨大的人口基數,且比印度更窮。加上孟加拉又是一個MSL國家。MSL一向武德昌盛,又具有強大的繁殖力。印度即使一口吞下孟加拉,也咽不下去。
  • 就在眼前,美國卻永遠無法吞併古巴,根本原因只有一條
    【歷史】從世界歷史來看,有一句話叫做近水樓臺先得月,意思是地理的臨近性,使得更加容易獲得,這句話放在國家層面尤其是如此。對於世界大國來說,往往最先下手的就是臨近的小國,這也是世界上大部分的大國,都是依靠吞併周圍小國,而使得領土擴大的。無論是美國、俄羅斯,還是其他國家都是如此。
  • 這6個微小國家、國中之國為什麼沒有被鄰國吞併?
    這些國中之國都處於大國的國境內,那麼他們是為什麼沒有被吞併呢?我們一個個看。梵蒂岡梵蒂岡大家應該都很了解。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西北角。國土面積0.44平方公裡,常住人口約800人。這個國家沒有被吞併的原因其實很簡單。人家是神權的代表。有著世界無數宗教力量的支持。天主教肯定要支持梵蒂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