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與沙撈越州政府的和解:地方發展還是利益分配?

2020-12-26 騰訊網

據馬來西亞國家通訊社報導,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Petronas,簡稱「馬國油」)和沙撈越州政府12月7日籤署商業和解協議,解決沙撈越石油產品銷售稅和石油開採問題。馬來西亞總理穆希丁、沙撈越州首席部長阿邦佐哈裡、財政部長東姑扎夫魯和馬國油總裁東姑莫哈末道菲出席儀式。

國油總裁兼集團總執行長東姑莫哈末道菲說,國油和沙政府在上述協議下設立諮詢框架,共同商定沙撈越州天然氣發展藍圖,鼓勵本地供應商參與;沙州政府將通過子公司沙撈越石油公司(Petros)參與更多陸上油氣工作。雙方將設立以沙撈越州首席部長阿邦佐哈裡和馬國油主席阿末尼佔聯合主持的協調委員會,同時將舉辦年度策略對話會。首席部長安邦佐哈裡認為該協議將復興沙撈越陸上開採油田活動,州政府已經向沙撈越石油公司發出涵蓋美裡(Miri)和馬魯帝(Marudi)附近地區的石油開採租約。

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與東馬沙巴和沙撈越兩州在油氣問題上的爭執由來已久。馬國油是馬來西亞唯一進入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的公司,沙巴和沙撈越州是馬來西亞石油和天然氣的最主要產地,由於地理上遠離政治中心西馬,作為馬來西亞最大官聯公司的馬國油在東馬通過油氣開採賺取的巨大利益集中輸向西馬的中央政府,而未能給沙巴和沙撈越州政府以及當地民眾帶來較多分紅。數據顯示,沙巴和沙撈越為馬來西亞貢獻60%的油氣收入,卻僅得到5%的石油稅。

沙撈越上一任首席部長阿德南在2014年上任後,開始要求更高的石油開採稅,並領導州立法議會通過要求徵收20%石油開採稅的動議。現任首席部長阿邦佐哈裡2017年初上任後,宣布投資20億美元成立沙撈越石油有限公司(Petroleum Sarawak Bdh,即上文提到的Petros),為沙撈越獨資石油和天然氣公司,以便能全面參與該領域活動。阿邦佐哈裡當時表示,州政府已和國油討論合作計劃,以共同在位於南海的沙撈越領海開展上遊及下遊的石油及天然氣勘探活動,州政府預計投資額達20億美元。

為爭取更多油氣方面的權益,阿邦佐哈裡還要求聯邦政府根據《1963年馬來西亞協議》歸還沙撈越州的「合法權益」。例如,阿邦佐哈裡對領海提出新的要求,即沙撈越州在馬來西亞成立之初,擁有12海裡邊界,而如今僅有3海裡,而根據《聯邦憲法》,邊界未經沙撈越同意不可改變。沙撈越州政府重提領海問題,原因在於東馬海域的碳氫化合物沉積物大多位於三海裡外地區,根據馬來西亞能源委員會2015年末的估計,沙撈越擁有28.7%的已知國家石油儲量,佔全國產量29.4,天然氣方面佔國家已知儲備的52.7%,當地一度盛傳沙撈越州在未勘探的碳氫化合物礦藏方面具有很大的潛力。沙撈越州政府必然是看到石油和天然氣的巨額財富,渴望通過獨資公司參與開採並賺取大量利益,進而延伸出這個領海的爭端。2017年,沙撈越還派出法律小組前往倫敦,重新研究《1963年馬來西亞協議》,收集更多有關沙撈越權利的文件。

2018年,希望聯盟在大選中以歸還20%石油稅為承諾,在沙巴和沙撈越兩州撈取不少選票,希盟政府上臺後卻遲遲無法兌現承諾,時任總理馬哈蒂爾認為將石油稅從5%提升到20%的做法並不可行,並且可能「扼殺」國油。沙撈越州政府自2019年1月1起在州內開始徵收的5%州銷售稅,它引用《1963年馬來西亞協議》,要求國油支付石油產品銷售稅,其中沙撈越政府要求追加13億馬幣稅務,國油以州政府無權徵收銷售稅為由拒絕支付。由於國油拒絕繳納新稅,沙撈越政府提出民事訴訟,要求追回13億馬幣。國油認為新稅務並不符合聯邦法令,因此在繳納38%石油收入稅後,不應再雙重徵稅;此外,新稅務也與賦予國油掌管國內油氣資產權力的1974年石油發展法令重疊,馬國油與州政府對簿公堂。直至今年2月「喜來登政變」希盟政府倒臺,現任總理穆希丁領導的國盟政府繼續處理石油稅問題。

今年5月,馬國油與沙撈越州政府達成共識,國油最終同意繳付2019年石油產品銷售稅20億馬幣予沙撈越州政府,雙方也撤銷所有法律訴訟程序,但2020年的石油銷售稅「有待評估」。根據現任總理穆希丁發布的公告,州政府與馬國油已達致協議,通過協商石油管理及銷售稅解決方案;州政府將參與該州的油氣業發展,但不會改變國油作為國家石油公司的角色,馬國油可全權管制國家油氣業的發展。

12月以來,沙撈越州政府計劃通過沙石油公司控制沙撈越州陸上生產的所有石油和天然氣,並將有權與承包商或與投資者合資,以開發和生產沙撈越陸上地區的石油和天然氣。據當地媒體報導,沙政府已經向沙石油籤發2個石油開採許可證,分別位於美裡地區的「Adong Kecil West」和「Engkabang」;州政府同時對蜆標公司將馬來西亞的上遊業務合併到美裡表示歡迎。

按照沙撈越憲法,沙撈越州選舉必須在明年6月前、馬來西亞國內新冠疫情受控後舉行,對於沙撈越本土政黨和政治領袖而言,如何彰顯自身捍衛沙撈越人利益、幫助民眾擺脫新冠疫情造成的失業和經濟困境是贏得選票的關鍵,這也是上月末沙撈越民進黨民都魯國會議員張慶信指責在抗議中表現出色、贏得全馬來西亞人民尊敬的衛生總監諾希山「怕死」「不敢赴前線指揮」等爭議性言論的主要原因。沙撈越州政府與馬國油達成和解協議不僅滿足了阿邦佐哈裡參與油氣開發的個人利益訴求,還為他塑造了沙撈越權益捍衛者的形象,雙方在油氣開發項目的合作還將在當地提供諸多就業崗位,解決受新冠疫情衝擊產生的失業問題,明顯加大阿邦佐哈裡領導的沙撈越政黨聯盟(GPS)再次勝選的機會。而現任總理穆希丁自上任以來僅以極其微弱的優勢執政,頻頻面臨友黨、也是國盟最大黨巫統的裹挾和「逼宮」,滿足沙撈越政黨的訴求換取其對自己的持續支持,有利於穆希丁儘可能的保住相位,避免成為馬來西亞史上最「短命」的總理。

撰文:本刊特約記者 賈雯雯

責編:張藝博

相關焦點

  • 【東南亞風情】古晉,東馬來西亞最大城市,沙撈越州首府
    友情提示:文章底部視頻為馬來西亞的古晉實拍,配有好聽的馬來西亞歌曲《Bukan Cinta Biasa》。為節省您的流量請在WIFI下欣賞。
  • 馬來西亞沙撈越州華小數量全馬最多
    馬來西亞沙撈越州華小數量全馬最多
  • 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計劃1月恢復Cendor油田生產
    據外媒報導,三位貿易消息人士稱,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Petronas)計劃明年1月恢復其Cendor海上油田的生產,此前該油田在10月末至11月初意外停產。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表示,暫時無法對此事置評。據路孚特海運數據,Cendor在9月份出口約60萬桶原油到澳大利亞布裡斯班的一家煉油廠。
  • 用陸地換海洋,汶萊和馬來西亞解決領土爭端的另類方法
    汶萊此舉的意圖,一是藉助英國人的力量平息內亂,二是使沙撈越王國和北婆羅洲公司互相制衡。後來,汶萊將林夢縣和大老山縣割讓給沙撈越王國,將老越縣割讓給了北婆羅洲公司。1904年,北婆羅洲公司將老越縣有償轉讓給沙撈越,至此,整個林夢地區盡歸沙撈越所有。1963年9月16日,沙撈越與沙巴、新加坡和馬來亞聯合邦組成馬來西亞,在這種情況下,林夢地區又成為了馬來西亞的一部分。
  • 馬來西亞概況
    14道紅白橫條和14角星象徵馬來西亞的13個州和政府。藍色象徵人民的團結及馬來西亞與大英國協的關係──英國國旗以藍色為旗底,黃色象徵國家元首,新月象徵馬來西亞的國教伊斯蘭教。盾面下端右邊繪有一隻紅、黑、藍3色飛禽,代表沙撈越州。盾面下部中間的圖案為馬來西亞的國花──木槿,當地人稱「班加拉亞」。盾徽兩側各站著一頭紅舌馬來虎,兩虎後肢踩著金色飾帶,飾帶上書寫著格言「團結就是力量」。在盾徽上還繪有一彎新月和一顆14。【國歌】《月光》【國花】木槿。馬來西亞人民用這種紅彤彤的木槿花朵,比喻熱愛祖國的烈火般的激情。
  • 馬來西亞石油公司RAPID-P30A烯烴儲罐項目正式完工
    2019年12月31日,馬來西亞RAPID-P30A烯烴儲罐項目與業主馬來西亞石油公司舉行了移交籤約儀式,工期33個月的P30A項目正式完工,此後項目進入為期1年的質保期。RAPID工程是馬來西亞石油公司在柔佛州興建的大型煉油和化工一體化項目,劃分為數十個標段在全球進行工程總承包。P30A標段烯烴儲罐項目是RAPID大項目區的關鍵項目,由管道局東南亞項目經理部承建。P30A項目自2017年4月28日授標,合同完工日期為2019年12月31日。
  • 汶萊的面積夠小了,國土為什麼還被馬來西亞一分為二?
    但美國政府無意插手此事,只讓美國人以私人名義租下沙巴州。結果由於經營不善,沙巴州的租界權最後還是落到了英國人手上,屬於另一家英國殖民公司,與布魯克家族無關。正在這時,汶萊近海突然發現了石油。以內燃機和電力為代表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已經展開,石油一下子擁有了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英國政府出於全球爭霸的需要,不希望油田掌握私人手裡。▲19世紀末,歐洲列強才真正完成對東南亞的殖民而布魯克家族一直是以私人名義統治沙撈越的,經常對英國政府的要求和命令陽奉陰違,妨礙英國殖民政策的貫徹執行。
  • 墨西哥國家石油公司:鋌而走險的一年
    此舉降低了墨西哥國家石油公司在國際市場上的再融資風險,並改善了公司的中短期財務狀況。去年7月,墨西哥總統奧布拉多曾表示,墨西哥財政部要對墨西哥國家石油公司進行稅收減免,同時撥款74億美元以支持該公司的財政直到2022年(之前是2021年)。通過這種政府捐款和減稅方式,未來3年裡,墨西哥國家石油公司的日子將「寬鬆一些」。預計在2020年,該公司將因政府捐款和減稅,獲利58.1億美元。
  • 湖北工程公司馬來西亞凱德隆項目一號機組可靠性試運行順利完成
    湖北工程公司馬來西亞凱德隆項目一號機組可靠性試運行順利完成 發布時間: 2020-12-22 08:48:32   來源:湖北工程公司  作者:謝利
  • 石油致富的汶萊
    一滴油不可能平息波濤洶湧的大海;一個針尖般大小的國家不可能讓那些比她大千倍的國家永遠俯首稱臣。
  •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馬來西亞
    首都為吉隆坡,聯邦政府則位於布城。1965年8月,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聯邦。馬來西亞是一個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國家。憲法規定伊斯蘭教為國教,保護宗教信仰自由。政府系統密切仿照威斯敏斯特的議會制度和法律制度是基於普通法。國家對內外的最高代表被稱為元首,而政府首腦是首相。
  • 第二家馬來西亞本土品牌石油公司 FIVE放眼於更多華裔 共創油站皇朝
    屬於馬來西亞本土品牌的第2家石油公司--FIVE,其持有人正是本已擁有多達超過300家油站的勝集團董事經理兼總執行長拿督斯裡林振輝;憑著協助更多馬來西亞華裔在油站業務方面發展
  • 馬來西亞沙撈越州董總:州華小新生較去年減少11.55%
    據馬來西亞星洲網報導,日前,馬來西亞沙撈越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沙董總)披露,與2019年比較,2020年全沙222所華小的學生總人數和小一新生人數都有所減少;今年有9834名華小一年級新生,較2019年的11118人,減少1284人,減幅高達11.55%。
  • 中企在馬來西亞併購的主要風險和規避措施
    無論從近年來的中廣核以23億美元收購馬來西亞政府投資基金1 Malaysia Development 旗下的能源業務,吉利汽車收購馬來西亞寶騰汽車49.9%的股份以及豪華跑車品牌路特斯51%的股份,還是恆源石化併購殼牌馬來西亞煉油有限公司51%的股權從而標誌著中國地方煉油企業完成了第一起海外併購案等等案例來看,目前中國企業對馬來西亞企業的併購處於活躍和上升期。
  • 以糧換油:美國政府 對 蘇聯 的 石油戰略
    1973 年石油危機威脅到美國的國家安全,為此福特政府決定利用糧食出口換取蘇聯石油,以維護國家石油安全。一、美國政府制定對蘇聯的石油外交戰略背景戰後初期美國石油生產能力超群,一度成為世界產油國之首。葛羅米柯對基辛格的態度表示贊同,指出目前蘇聯仍希望向美國出口石油。國家利益是外交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外交戰略的目標。美蘇糧食與石油貿易談判開始前,白宮決策層不僅關注經濟收益,更看中安全利益,認為當前美國的重要國家利益是保證石油供給安全,利用糧食出口換取蘇聯石油則是實現該目標的主要手段,至於向蘇聯大規模出口糧食則是次要目標。
  • 奈及利亞——非洲國家的發展縮影,石油、人口、腐敗、極端主義
    奈及利亞是非洲第一大石油生產國和世界第六大石油出口國,也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成員國之一。奈及利亞的國內生產總值將近4000億美元,而其中的三分之一來自石油行業。石油工業是奈及利亞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奈及利亞政府的財政收入中的85%都是來自於石油行業的盈利和稅收。石油可以說是奈及利亞國家機器運作的血液。
  • 全球頂級石油公司沙特阿美深度解析
    2.2 、主權財富基金推動沙特經濟發展和轉型主權財富是通過特定稅收與預算分配、國際收支盈餘和自然資源收入等方式積累形成的,由政府控制與支配且通常以外幣形式持有的公共財富。3、沙特阿美發展歷程沙烏地阿拉伯具有得天獨厚的豐富原油、天然氣儲備,自 1932 年統一之後依靠石油行業篳路藍縷成為了世界石油儲量和產量第一的「石油王國」。沙特阿美作為國有石油公司,長期以來負責管理國家的石油勘探與生產,其發展歷程自然與石油產業甚至國家命運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 馬來西亞和印尼幾乎瓜分了加裡曼丹島,汶萊是怎麼獲得一席之地的
    (加裡曼丹島位置)今天的加裡曼丹島上有三個國家,其北部屬於馬來西亞和汶萊,面積約19萬平方公裡,佔全島總面積不到1/3,其餘地方都是印度尼西亞的領土。汶萊坐落於加裡曼丹島北部沿岸,北臨中國南海,東南西三面與馬來西亞的沙撈越州接壤,總面積為5765平方公裡,比上海稍微小一點(6340.5平方公裡)。
  • 天空寬頻攜手地方政府,以網際網路新科技踐行「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
    有來自埃及、土耳其、巴基斯坦、尼泊爾、菲律賓、馬來西亞、馬達加斯加、克羅埃西亞、汶萊、柬埔寨等十幾個國家30多位重要國際嘉賓與國內100多位政府與企業界人士參加。•艾洛爾先生、菲律賓特區經濟管理局特別顧問與菲華商聯總會常務理事兼新聞組副主任林莉莉女士、汶萊尼康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技術總裁波比•黃、柬埔寨參議院秘書長和代理國家元首顧問黃聲倫先生、馬來西亞客屬商會主席藍日川先生等,各自在會上作了重要發言,各自介紹了各個國家在電力尤其是變電設備的市場現狀與需求以及下一步的政府安排等新鮮情況。
  • 馬來西亞(東南亞國家之五)
    但大多數外國人無法理解這些嚴厲的刑法,馬來西亞政府以及大部分馬來西亞民眾則認為嚴刑可有效制止罪案或破壞行為。曾在網上流傳甚廣的「馬來西亞笞刑」短片中,推使馬來西亞的8000名律師要求政府廢止笞刑。3.外交政策      馬來西亞的外交政策是依據中立原則,並與各種政治體制的國家維持和平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