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吶,藏拙藏了一輩子,最怕就是到最後狐狸尾巴露出來,還被人給抓住了。藏拙這件事司馬懿和張廷玉都做得很高明。
可這兩個人完全不同的結局在於,司馬懿的尾巴沒有被人抓住,而張廷玉最後被乾隆抓住了尾巴。最終落得個唉聲嘆氣的晚年。
01張廷玉侍奉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深受雍正帝的喜愛。
作為三朝元老,張廷玉可以說是盡忠職守。尤其是在雍正朝,張廷玉的地位是非常高的。雍正之所以選中張廷玉,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那就是張廷玉這個人非常聰明,而且是一個很有才學的人。皇帝說的話,只要一遍他就能記在心裡,而且有過目不忘的本事。第二個原因則是張廷玉的出身比較特別,他是張英的兒子。張英是雍正皇帝的老師,有這麼一層關係在裡面,張廷玉自然是可以得到重用的。康熙朝,張廷玉只做到了刑部左侍郎,相當於副部長級別的高官。可是到了雍正朝以後,張廷玉成為了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這可都是正兒八經的部長。
不光如此,一段時間過後,張廷玉更是被任命為保和殿大學士、首席軍機大臣。這是個什麼官呢?相當於明朝的內閣首輔,屬於國家總理級別的高官了。
十二年二月,還京師,上遣內大臣、侍郎海望迎勞盧溝橋,賜酒膳。十三年,世宗疾大漸,與大學士鄂爾泰等同被顧命。遺詔以廷玉器量純全,抒誠供職,命他日配享太廟。高宗即位,命總理事務,予世職一等阿達哈哈番,合為三等子,仍以若靄襲。---《清史稿》
可以說雍正朝的張廷玉,是所有朝臣中,最炙手可熱的一個。雍正皇帝在晚年,更是將張廷玉任命為四大顧命大臣之一,配享太廟。
02配享太廟,害了張廷玉的晚年。
張廷玉得知自己配享太廟以後,那叫一個興奮啊。畢竟漢人配享太廟,這是張廷玉獨一份的,為此張廷玉就更加賣力地工作了。
乾隆登基以後,張廷玉依舊受到重用,不過有一個新問題,那就是內閣中滿漢之間,充滿了鬥爭的問題。
親制詩三章以賜,廷玉入謝,奏言:「蒙世宗遺命配享太廟,上年奉恩諭,從祀元臣不宜歸田終老,恐身後不獲更蒙大典。免冠叩首,乞上一言為券。」上意不懌,然猶為頒手詔,申世宗成命,並制詩示意,以明劉基乞休後仍配享為例。---《清史稿》
當時的輔政大臣中,張廷玉是漢人,可是其他幾個都是滿人。鄂爾泰死後,訥親成為了內閣首輔,再次超過了張廷玉。
所以說張廷玉和這幫滿族大臣之間,其實是充滿矛盾的。因為在他來看,這幫人不論是資歷還是能力都比不上自己,就因為身份的原因,才身居高位。
當年雍正皇帝讓張廷玉配享太廟,這件事他始終都沒有忘記。乾隆也是不斷提醒他,每次他想要回家養老的時候,乾隆就拿配享太廟的事情來督促張廷玉。一直到78歲的時候,乾隆才答應讓他退休回家養老。張廷玉總算鬆了口氣,可以休息休息了,但是有件事他不放心,那就是能否配享太廟的事情。為此他特地找到乾隆皇帝,希望乾隆給他寫一個憑證,將來一定保證讓他配享太廟。乾隆皇帝那叫一個生氣,這明顯就是不信任自己嘛!但是老頭子這麼大歲數了,乾隆也不想折騰他了,所以就給了他一份承諾詔書。沒想到第二天張廷玉自己就不上朝謝恩了,而是讓他兒子前去謝一下乾隆皇帝就好了。結果問題就大了,這回算是徹底得罪乾隆皇帝了。
03張廷玉的耳目,成為了乾隆皇帝最討厭的事情。
乾隆皇帝覺得張廷玉不親自前來,這是非常討厭的事情,所以他下旨讓張廷玉過來把話說清楚,是不是對自己有什麼不滿的。
這個時候新的問題就出現了,這詔書還沒傳達下去呢,張廷玉大清早就趕到乾隆這兒來謝恩了。這下子乾隆跳起來了,理由很簡單,因為乾隆認為他身邊有張廷玉的耳目。
次日,遣子若澄入謝。上以廷玉不親至,遂發怒,命降旨詰責。軍機大臣傅恆、汪由敦承旨,由敦為乞恩,旨未下。又次日,廷玉入謝,上責由敦漏言,降旨切責。廷臣請奪廷玉官爵,罷配享。---《清史稿》
旨意上位傳達下去,張廷玉就提前過來謝罪,這明擺著是有人給他通風報信了,而且這個人的官職還不低,至少是內閣學士中的某一兩位。
自己身邊安插了別人的眼線,這是皇帝最不想看到的事情。為此乾隆皇帝大發雷霆,不僅把張廷玉的伯爵爵位給剝奪了,甚至連配享太廟的資格都給剝奪了。
張廷玉做夢都沒有想到,自己小心謹慎了一輩子,到老了卻遇到這麼一檔子的事情,盼了一輩子的配享太廟,這回算是徹底栽了。
04乾隆皇帝的做法,實在是太損了。
乾隆罷免了張廷的爵位和配享太廟的資格,將他打道回府。張廷玉是帶著抑鬱的心情離開自己的崗位的,當時他已經80歲了。
他在家閒居了4年時間,這4年裡,張廷玉一定過得不是很快樂。因為他為大清朝三代皇帝,努力奮鬥了一生,最後卻什麼都沒有得到。
上用大學士九卿議,罷廷玉配享,仍免治罪。又以四川學政編修朱荃坐罪,荃為廷玉姻家,嘗薦舉,上以責廷玉,命盡繳歷年頒賜諸物。二十年三月,卒,命仍遵世宗遺詔,配享太廟,賜祭葬,諡文和。---《清史稿》
張廷玉心裡不甘,是帶著不甘離開人世的。他死的時候84歲。得知張廷玉死了以後,乾隆皇帝這才搬出了雍正的遺詔,將張廷玉配享太廟。
人家活著的時候,你連個屁都不放一個,還把人家一擼到底。現在人家死了,什麼都不知道,你再給他配享太廟,他也不會感到高興了,你這是人做的事情嗎?
乾隆這麼做也不是因為他覺得要原諒張廷玉,而是為了告訴大家,自己沒有違背父親的遺言,的確讓張廷玉配享太廟了,只不過是晚了一點罷了。
總結:皇帝喜歡監視手下,最怕身邊有別人的耳目。
自古沒有哪個皇帝不喜歡監視自己的手下的,因為只有充分了解手下人在幹些什麼,他們才能夠將這幫大臣牢牢攥在自己手裡。
比如說朱元璋知道朝中每一個大臣前一天晚上做了什麼,甚至打麻將胡了哪一張牌,朱元璋都能夠知道的一清二楚,因為他在他們身邊安插了耳目。
可是皇帝最擔心的,就是臣子窺測聖意,在自己身邊安插耳目。張廷玉顯然就犯下了如此忌諱。當然了張廷玉不是刻意安插的,不過遇到這種事情的乾隆皇帝,當然會覺得很不自在。不給他來個發配充軍,就算是對得起張廷玉了。
參考資料:《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