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建設與數據要素市場培育研討會成功舉辦

2020-12-18 瀟湘晨報

12月15日,由國家信息中心指導,深圳市發展改革委、深圳市政數局和福田區政府共同主辦,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研究院(深圳市數聚灣區大數據研究院)承辦的「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建設與數據要素市場培育研討會」在深圳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順利召開。深圳市政府艾學峰副市長、國家信息中心周民副主任、大數據研究院杜平理事長出席並致辭。深圳市發展改革委郭子平主任出席並參加大數據研究院及數據交易流通實驗室揭牌。深圳市發展改革委曾堅朋副主任主持揭牌儀式。

艾學峰副市長指出,大數據研究院的成立是國家信息中心和深圳市攜手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和先行示範區建設的重大成果,也是充分挖掘數據資源、助力數據要素市場培育的實踐探索。希望大數據研究院能充分利用地處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區位優勢,推動大數據技術發展、政策研究和產業孵化,促進政、產、學、研、金、用協同創新,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發展創新引擎。

周民副主任表示,2018年11月,國家信息中心與深圳市政府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提出共同組建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研究院。兩年多來,雙方在共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發展上做出了不少積極探索,開展了一系列前瞻性、示範性創新研究和試點應用。未來國家信息中心將更好發揮國家信息化建設主力軍作用,以本次研討會為契機,與深圳市及各參會單位形成更加緊密的合作關係,助力將數據資源「勢能」轉變為高質量發展「動能」。

國家和深圳有關部門、國內重點高校、科研單位、金融機構,以及數字經濟領域知名企業等產學研金用各領域領導和專家學者共計60餘人參會。與會領導和專家分別就一體化大數據中心、數據安全、數據立法、關鍵技術、數據質量等發表了主題演講,並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建設與數據要素市場培育進行了熱烈討論。

【來源: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理論圓桌會|新發展格局下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同時,應該要細細梳理粵港澳大灣區裡全球性的產業鏈,不能再籠統地提產業鏈產業集群發展,一定要下沉幾個層次,要做產業、行業、產品、技術、工藝的落地下沉和細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梳理出或培育出一批適應粵港澳大灣區,同時又真正能夠體現粵港澳大灣區比較優勢的產業集群、世界級的產業集群。
  • 58同城、安居客《粵港澳大灣區商業地產報告》:內部數據中心仍具...
    自《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面世以來,粵港澳大灣區無論在經濟發展還是科技創新領域都成為最具創新活力的地區之一,商業地產的發展也迎來了新變化。12月15日,58同城、安居客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商業地產報告》,報告顯示,大灣區廣東9個城市中,深圳、廣州搜索量佔比最高,辦公需求逐漸往大城市周邊擴散,大灣區內部數據中心仍具長期投資價值。
  • 深圳將建大灣區數據中心 專家倡設港版大數據交易中心
    國家發改委近期公布了「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首批授權事項清單」,支持深圳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研究論證設立數據交易市場或依託現有交易場所開展數據交易。從事大數據業務的港商認為,深圳「5G +大數據」將帶來全民創富共嬴的機遇,香港將可以分享這一機遇。
  • 搭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四梁八柱」
    4月21日,廣東省社會科學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報告(2019)》藍皮書。該藍皮書分基礎設施、經濟貿易、科技創新、人文灣區和三地合作等五大版塊,以大量數據、翔實素材和現實案例全景展示了2018、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展情況,對大灣區發展重點、熱點與難點問題進行了理論探索,提出政策建議。
  • 正略鈞策:粵港澳大灣區,對外貿易變革
    為應對發展阻礙,粵港澳大灣區在國際開放合作、特色城鎮建設、創新基礎能力、區域創新環境、人才激勵、營商環境等領域進一步開展體制機制創新。通過構建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特色合作平臺來實現各類要素的便捷流通,並依託法制體系,建立協作互助機制,確定粵港澳三地在要素流通中的對接規則。
  • 省交易控股集團推進六大要素市場建設服務粵港澳大灣區戰略
    第九屆中國(廣州)國際金融交易·博覽會(簡稱「金交會」)於9月24日在廣州琶洲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展館開幕,廣東省交易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及所屬各子平臺連續八年參展,全面展示構建服務粵港澳大灣區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和流轉的金融基礎設施平臺。
  • 「粵港澳大灣區工匠精神傳承與培育計劃(澳門)」正式啟動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侯夢菲 通訊員 譚豔萍 圖/廣東省總工會對外交流中心提供 12月7日,由廣東省總工會與澳門工會聯合總會、美高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粵港澳大灣區工匠精神傳承與培育計劃(澳門)」在澳門啟動。
  • 粵港澳大灣區,憑什麼讓世界重新排序?
    某種層面上看,正是灣區的規劃與建設,才成就了今天的世界,不誇張地說,灣區就等同於真金白銀。世界銀行統計數據顯示,全球60%的經濟總量、75%的大城市、70%的工業資本和人口集中在距離海岸100公裡以內的灣區及直接腹地。
  •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國際形象傳播研討會昨日在廣州舉行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國際形象傳播研討會現場當今時代,風雲變幻,如何講述中國故事,為世界發展貢獻中國方案?作為對外文化交流門戶,廣州如何在粵港澳大灣區視野下提升城市形象,用國際語言展示美麗花城、幸福廣州?昨日,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主辦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國際形象傳播研討會在廣州舉行。由知名專家、媒體代表、傳播學者組成的「智庫」,現場為提升廣州城市國際形象和國際影響力建言獻策、提供智力支撐。
  • 粵港澳大灣區:探索香港「再融入」
    直到今年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至此,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建設開始提上日程。在凡此種種複雜性面前,王福強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可以成為深度解決港澳問題的大平臺。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這種判斷基於以下理由。因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有助於三方合作發展,粵港澳大灣區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不強迫不勉強,避免港澳誤認為被規劃,從而贏得港澳的主動參與配合。課題組還提出,通過港珠澳大橋、過境口岸建設,聯通珠三角和港澳,形成聯繫緊密的區域共同體。
  • 實現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立法之探討
    日前,「區域協同立法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研討會」在深圳舉行。本次研討會由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主辦,來自內地、香港、澳門相關智庫、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政府代表出席了本次研討會並就區域協同立法相關展開深入交流。
  • 粵港澳高校質量聯盟啟動會暨粵港澳高質量發展研討會成功舉辦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今天隨著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等一批重大規劃舉措的實施,深圳被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歷史新使命。為對標國家和地方發展的需要,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與國際教育示範區,夯實粵港澳高校聯盟成員院校間的交流與合作,更好地培養質量領域的人才和支撐高質量發展及質量強國建設,深圳大學聯合香港科技大學和澳門城市大學,成立了「粵港澳高校質量聯盟」。聯盟秘書處設在深圳大學中國質量經濟發展研究院。
  • 【重磅】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生態文旅合作發展大會在花都召開...
    ,加快打造廣州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重要承載區,全力打造世界級旅遊目的地,正當其時、大有可為。花都文旅三年發展結碩果2018年來,花都區圍繞「打造粵港澳旅遊目的地」的目標定位,積極培育文旅產業市場主體,謀劃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生態文化旅遊合作區,大力推動文商旅融合發展,打造「花漾花都」文旅品牌,取得了積極進展。
  • 佛山與航天科技中國四維合作共建時空大數據創新中心
    雙方就共建佛山四維時空大數據創新中心,促使航天航空技術在佛山市乃至粵港澳大灣區落地生根等進行了深入交流,並現場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為佛山四維時空大數據創新中心成立揭牌。中國四維測繪技術有限公司創建於1992 年,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發展衛星遙感和地理信息產業的專業公司。
  • 我國構建數據新型要素市場體系面臨的挑戰與對策
    當前,圍繞「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等重大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開展了一系列區域一體化數據應用和創新創業試點。(一)搭建大平臺:建立全社會數據流通公共服務平臺完善數據要素市場,基礎平臺的建設不容忽視,從發展空間來看,未來十年隨著5G、區塊鏈等新技術加速推廣,數據要素市場基礎設施將面臨巨大瓶頸。加快建設全國一體化國家大數據中心體系,建立完善「政-政」數據共享、「政-企」數據開放、「企-政」數據匯集和「企-企」數據互通四個方向的數據要素流通公共服務體系。
  •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大洋能源商城、數字能源交易平臺...
    希望通過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能源交易中心等能源類項目促進國際能源領域合作創新。啟動儀式中國石油流通協會會長邸建凱在致辭中指出,新冠疫情影響下,全球能源貿易格局將發生變化,但中國原油前三季度進口量持續增長,在國際能源領域的地位日益提升,加速能源要素市場建設,在新能源領域建立起國際交易標準迫在眉捷,同時,新技術也將成為提升產業效率、促進企業創新發展的新動能。
  • 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發展規劃(2020-2035年)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一國兩制」方針,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典範,為大灣區氣象事業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各有關地方和部門必須緊抓戰略機遇,深化粵港澳合作協調機制,創新發展思路、方式和路徑,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加強跨地區、跨部門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加快大灣區智慧氣象建設,進一步突出並充分發揮出氣象事業的公益性、基礎性作用。
  • 山東深度開拓粵港澳大灣區農產品市場 已在粵建成2個農產品配送中心
    央廣網濟南10月19日消息(記者桂園)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山東濰坊農品展示交易中心在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正式啟動運營。該交易中心佔地1500平方米,集「濰坊農品」和「壽光蔬菜」加工、倉儲、展銷、品鑑、行業交流等業務功能於一體,現場集中展示了300多個濰坊最具代表性的名優特色果蔬產品。
  • 淺析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下廣東商業銀行經營轉型
    2017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見證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粵港澳三地政府籤署《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框架協議》合作重點主要是7個方面,即: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進一步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構建協同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共建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培育國際合作新優勢,支持重大合作平臺建設。
  •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長徐澤:建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實體機構,加強...
    據其介紹,全國港澳研究會在2017年成立了粵港澳大灣區專題小組,組織專家學者圍繞要素跨境流動、規則機制銜接、區域協同治理、一體化營商環境建設等大灣區建設的重點問題展開研究,其中主要集中在這三大方面:一是在人員流動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