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九音如歌,點做到?
粵方言是我國漢語七大方言之一。廣府祖先原居住在中原一帶,因秦時戰亂,隨秦朝南徵百越的軍隊到了廣東定居。定居後與南方百越人相處。
廣府祖先在遷徙中和定居後都夾雜了不少各地方言,使語言產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變化。而粵方言受到五胡亂華的影響較少,因為粵方言被認為較普通話而言更好地保存了上古、中古時期的中原發音。
粵方言一共有九個音調,相比起普通話的四個音調來說要多一些,因此關於粵語歌曲的押韻編寫相對較難,而非粵方言區的人要學習粵方言來說也倍感吃力,掌握粵語的九聲,不僅能夠讓你給一個字正確的讀音,更能夠讓你在掌握詩詞平仄上有一個較大程度的提高。平仄之分在古代詩詞當中必不可少,因為這種音調的變化可以讓詩歌聽起來迴腸盪氣,在現代的歌曲、新詩當中也常有運用,因此,粵語如歌就不足為奇了。
1、「番茄醬牛腩面逼迫吃」
對於粵方言的九聲,分別就是平上去入四聲各分陰陽,其中入聲再有一個中入聲,有一種說法是:粵語九聲,可以用「番茄醬牛腩面逼迫吃」、「香港細城市大執法局」、「三九四零五二七八六」這幾個範音來表示;另一種說法是,除了三個入聲,其餘六聲可用「三碗靚牛腩面」或者「三點半泥我度」作為範音,而另外三個入聲的範音則是「粥捉逐」。這樣來解釋當然是很不系統,對於非粵方言區的朋友來說也非常難明白,所以有專家做出了下面這一個表:
聲調位置 字例 字例 字例
1)陰平聲 因 分 詩
2)陰上聲 忍 粉 史
3)陰去聲 印 訓 試
4)陽平聲 人 焚 時
5)陽上聲 引 憤 市
6)陽去聲 刃 份 事
7)陰入聲 壹 忽 ~
8)中入聲 ~ ~ 屑
9)陽入聲 日 佛 蝕
其中(~)表示沒有相應音調的字。
根據上面這個表,我們可以看到,凡是處於同一列位置的字都是同一個聲韻的,只是音調有所不同而已。熟讀這個表之後,平仄音自然可以分出來,除了陰平和陽平之外,其他聲調的字都屬於仄聲。而入聲並不是每一個聲韻都有字的,現今的普通話沒有了入聲,入聲的意思就是發聲沒有延長,都是短促有力的聲音,所以入聲的注音必定是用p,k,t結尾的。
2、用粵語背誦古詩吧
這就是為什麼在朗誦「城春草木深 恨別鳥驚心 家書抵萬金 渾欲不勝簪」的時候,粵語比普通話更為韻味悠長。聲調多了,連說話都像是唱出來的。
而在廣州音詞典當中,對於每一個字的標音,除了有用容易發音的詞標出來之外,同樣有對於聲調1~9音的標註,以後只要看它注音的數字,通常在右上角,便知道該讀什麼聲調,掌握正確的讀音就更加容易了。
最後來給大家一個必備9音真經漫畫版!熟讀之後,相信標準粵語也不遠了!
來源:廣府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