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魔業」
01 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根,是為魔業。
02 噁心布施,瞋心持戒,舍惡性人,遠懈怠者,輕慢亂意,譏嫌惡慧,是為魔業。
(注: 布施卻心懷著惡意或輕視;雖持戒卻不戒心,心懷瞋恨;行菩薩道卻捨棄惡性眾生,不施救度;遠離懈怠的佛弟子,沒有勸進;輕視怠慢心意不堅定的佛弟子;譏笑嫌惡愚笨的人。)
03 於甚深法心生慳吝,有堪化者而不為說,若得財利恭敬供養,雖非法器而強為說,是為魔業。
(注: 甚深法指甚深般若波羅蜜即是第一空義或稱實相義。)
04 不樂聽聞諸波羅蜜,假使聞說而不修行,雖亦修行多生懈怠,以懈怠故,志意狹劣,不求無上大菩提法,是為魔業。
05 遠善知識,近惡知識,樂求二乘,不樂受生,志尚涅槃離欲寂靜,是為魔業。
(注: 喜歡求取聲聞和緣覺兩種小乘果 不喜歡投生到人道和惡道或十方世界去解救眾生 志向在於小乘涅槃喜好離欲的寂靜。)
06 於菩薩所起瞋恚心,惡眼視之,求其罪釁,說其過惡,斷彼所有財利供養,是為魔業。
07 誹謗正法不樂聽聞,假使得聞便生毀呰,見人說法不生尊重,言自說是,餘說悉非,是為魔業。
08 樂學世論巧術文詞,開闡二乘,隱覆深法,或以妙義授非其人,遠離菩提住於邪道,是為魔業。
09 已得解脫、已安隱者常樂親近而供養之,未得解脫、未安隱者不肯親近亦不教化,是為魔業。
10 增長我慢,無有恭敬,於諸眾生多行惱害,不求正法真實智慧,其心弊惡難可開悟,是為魔業。
是為十。菩薩摩訶薩應速遠離,勤求佛業。
——《華嚴經 離世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