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高不高?買房難不難?我相信,絕大多數人的答案都是肯定的。今年9月,國內房價均價已經破了萬元大關,特別是一二線大城市,房價均價高達四五萬每平米,很多人一年的收入都買不起一平米的房子,房價高、買房難已經成為樓市的代名詞。
而有那麼一部分人,雖然收入不高,但卻能早早的買得起房子,而且是光靠自己,沒有動父母的養老錢,有些甚至還能買得起二套房。同樣是買房,同樣的工資不高,為什麼有人買房就那麼簡單,而輪到自己,就難如登天呢?
經對比我們發現,這個差別就是公積金。
按20%的比例首付一套62萬的房子,首付12萬,同樣是50萬的房貸,貸款30年,有人每月要還接近3000元,利息加本金高達110萬之多;而有些人每個月卻只要還2100元,利息加本金僅有78萬,兩者之間的總金額差竟高達32萬,比房子總價的一半還多。
這就是住房公積金買房的便利,而對於用過住房公積金買房的人來說,公積金貸款這個福利確實讓人欣喜,真真正正能給買房人節省很多購房資金。尤其是現在商業銀行利率重回6字開頭的形勢下,公積金貸款買房比商業貸款買房要便宜得太多太多。
還有就是,如果你所在的公司公積金繳存的比例足夠高,可能每個月還完月供之後,還有結餘,有些即使不夠也差不多多少,根本不用為每個月的月供去發愁,當然,一線城市買房除外。而公積金繳存比例比較高的單位,每月的公積金高達幾千有些甚至上萬,這些人買房真的不用愁。
另外,即使不買房,公積金還有其他用途,比如租房、裝修、公積金建造翻修住房、住房公積金支付重大疾病,再不濟退休了取出來養老也是可以的。可以說,公積金對於絕大多數工薪階層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它是一項惠民制度,是職工福利的體現。
然而,就在今年初,經濟學專家黃奇帆發表文章稱:為了應對疫情對製造業尤其對中小企業的衝擊,建議取消住房公積金制度,可謂一語激起千層浪。人們對公積金是否要取消這個問題進行了激烈的爭論,有人認為該取消,而有人則認為不能取消。
作為權威人士,黃奇帆認為,現在我國房地產早已市場化,商業銀行已成為提供房貸的主體,住房公積金存在的意義已經不大,將之取消將直接為企業和個人直接降低12%的工資成本。
之後,董明珠也出來湊熱鬧,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董明珠說道,「我覺得現在公積金完全沒有必要,像我們公司根本不需要,每個員工都發一套房,哪裡還要公積金。」
聽著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明顯是不現實的。
一方面,住房公積金本身就是作為員工福利存在的,如果單純取消公積金而不做任何補償,這相當於挪職工福利為企業所用,這並非社會利益最大化的選項。另一方面,單純取消公積金,相當於變相增加個稅,這部分成本又該如何化解。還有最重要的是,公積金貸款利率遠遠低於商業貸款利率,這是許多購房者唯一能拿到的低利率。如果單純取消公積金制度,又沒有新的東西加以替代,那麼政策利率該如何體現。
而且,對於有人說的公積金貸款只是杯水抽薪而已,幾十萬的公積金貸款根本解決不了多大的問題,現在買房主要是商貸為主。很顯然,他們忽視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國內房價均價雖然破萬,但是這是被一線房價平均了,絕大多數城市的房價並沒有過萬,一套房也就是幾十上百萬,除去首付,幾十萬的公積金貸款是很可觀的。
我個人就比較認可人民日報旗下的中國經濟周刊發表的文章《取消公積金 絕對跟老百姓利益相悖》觀點,取消公積金,減輕企業負擔,無非是加大老百姓的風險,絕對跟老百姓利益相悖。
而關於是否取消公積金的問題,住建部也作出了回應,今年3月份時,住建部長王蒙徽就發表署名文章直言,2020年的四項任務之一就包括修訂《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完善公積金制度。他在文章中說道,「如何在保留公積金福利性質的同時,消除公積金的弊端,可能是改革的重點。也就是說,公積金暫時不會取消,而是改革,有公積金的心安了。
筆者認為,對於公積金,簡單的一廢了之並不是科學的辦法,應當積極進行公積金制度改革,科學調整政策,彌補漏洞,加強監管規範運作,提高優質服務,才能發揮住房公積金政策性住房金融的應有作用,而這也正符合當下國家對公積金政策的態度。
其實,是否取消公積金制度,並不是最關鍵的問題。最重要的是如何解決住房困難的問題,怎樣才能給老百姓帶來更好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