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界傳聲|高校優秀科研團隊建設亟待重視

2020-12-27 澎湃新聞

科界傳聲|高校優秀科研團隊建設亟待重視

2020-12-24 19: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高校科研團隊是以科技創新為目的,圍繞共同科研目標,由若干技能互補的科研人員組成的知識共享團隊,團隊成員之間密切學術交流,共同攻克科學難題。高水平的科研團隊可以產出高質量的科研成果,培養出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對創新型國家建設具有重要推動作用。雖然科研團隊是高校科技創新的主體,但是高校科研團隊普遍存在管理不規範、運行機制不健全、團隊文化欠缺等方面的問題。以本站點為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高校科研團隊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臨時拼湊團隊爭取資源情況嚴重。為在競爭中獲得更多科研資源,一些科研人員臨時拼湊「團隊」進行項目申報、獲獎申報,將各自的成果堆砌在一起,然而各團隊成員之間並沒有真正的學術交流、技術合作。當項目結項或報獎結束後,團隊隨之解散,再申請其他項目或資源時,又另找他人,組成新的團隊。

(二)人員結構類型不合理。目前,高校科研團隊中科研執行人員比重較高,創新型學術帶頭人、前瞻性規劃人才較少,在讀的研究生、博士生比重偏高,專家型人才比重偏低,單一型人才比例較高,複合型人才比例較少。

(三)高校欠缺針對科研團隊的科學管理及評價制度。高校現行的立項資助制度,多強調個人項目,不利於科技工作者集體攻堅;科研考核、科研獎勵及職稱評定,更注重第一作者、項目或課題負責人,其他成員在成果或項目中所作的貢獻未得到充分肯定,容易在成果署名、任務分工上產生矛盾;科研獎勵重數量、輕質量,使得重視成果質量、紮實搞科研的團隊因取得的成果不多,獲得較少的科研獎勵,分配給團隊成員個人的獎勵更少,容易引發成員間的矛盾衝突。雖然高校在管理體制方面經歷了幾次變革,但並未發生本質變化,仍未能擺脫學校、學院二級管理模式,行政色彩濃厚。

(四)團隊研究方向分散。部分科研團隊缺乏發展規劃,研究目標不明確,研究方向分散,團隊成員各自為戰,獨自封閉進行科學研究,缺乏統一的科研規劃,每個成員在自己的方向上淺嘗輒止,不能持續深入地挖掘,每個方向都難以產生大的成果。

(五)缺乏和諧進取的團隊文化,團隊成員追求短期效益。現實中很多團隊只看到科研的經濟利益,忽視了團隊文化構建,內部關係複雜,打擊了團隊成員工作的積極性,不利於團隊凝聚,導致研究力量分散,研究實力下降。缺乏和諧進取的團隊文化,不利於科研工作的創新,也不利於科技人才的培養。此外,迫於職稱評定、績效考核、教學負擔等現實壓力,部分團隊成員的科研態度不嚴謹,科研目標不明確,追求論文數量,忽視論文質量,研究結果重複,缺乏創新性成果,甚至出現研究數據造假的現象,忽視了科研成果的產出和轉化。

二、對策建議

(一)整合校內外資源,加強頂層設計。高校應以國家及地方科技發展規劃為指導,順應經濟和社會發展趨勢,結合本校現有學科分布、人才隊伍情況,發揮自身學科及人才優勢,整合校內外資源,加強頂層設計,以專家型領軍人才為核心,依託學校科研平臺及重點學科,制定本校科研團隊發展規劃。

(二)選擇優秀的科研團隊負責人、合適的團隊成員。學校層面要優中選優,推選出合作團隊負責人的最佳人選。同時,還要根據科研團隊的建設目標,合理選擇團隊成員。在團隊組建之初,要充分了解成員的能力與個性,形成成員科技能力互補,學術帶頭人、科研骨幹和科研輔助人員搭配合理的結構。雖然團隊結構保持相對穩定,但也要根據研究需要適時調整成員進出。

(三)制定科學的管理及評價制度。評價制度由年度考核向周期考核轉變,由成果數量評價向成果質量評價轉變。同時根據團隊類型不同,採用不同評價形式,偏重基礎研究型團隊,以評價學術創新為主,偏重應用研究型科研團隊,應以學術評價與經濟評價相結合,關注其對經濟社會發展所做的貢獻。分層次、分角色評價科研團隊中的學科帶頭人、科研骨幹及科研輔助人員,對團隊帶頭人應重點考查其戰略意識、全局觀念、組織協調能力等;對科研骨幹人員則偏重考查其專業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科研輔助人員則應重點考察其實驗能力等基礎技能。

(四)健全團隊分配製度,構建和諧進取的團隊文化。為避免團隊成員之間因分配問題產生矛盾,可採取混合分配方式,即大部分收益以團隊整體績效為基礎進行按勞分配,在此基礎上,對有重大貢獻的成員進行特別獎勵,將科研團隊所獲得的獎勵、成果轉化收益中的百分之六十,按實際工作量多少在團隊內平均分配,剩餘部分用於重大貢獻者的獎勵,在利益合理分配的基礎上增強團隊凝聚力。此外,建立科技創新、唯才是舉、開放共享等的團隊文化,形成和諧民主、平等自由的學術氛圍,在總體科研規劃與科研目標基礎上,鼓勵團隊成員充分發揮自我獨創能力,構建合作進取的團隊文化,提高成員忠誠度。

來源:廣西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站點《廣西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站點信息摘報》第0378期

原標題:《科界傳聲|高校優秀科研團隊建設亟待重視》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科界傳聲】高職院校編外人員參與科研積極性不高
    【科界傳聲】高職院校編外人員參與科研積極性不高 2020-10-12 18: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界傳聲|地方高校科技創新平臺服務區域經濟建設有待加強
    科界傳聲|地方高校科技創新平臺服務區域經濟建設有待加強 2020-12-17 19: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界傳聲|地方科研人員發明專利申請積極性不高問題待重視
    科界傳聲|地方科研人員發明專利申請積極性不高問題待重視 2020-12-28 18: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界傳聲|基層農業科研人員頻繁被借調面臨諸多問題
    科界傳聲|基層農業科研人員頻繁被借調面臨諸多問題 2020-12-22 21: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界傳聲|地級市醫院陷「人才荒」困境
    科界傳聲|地級市醫院陷「人才荒」困境 2020-12-15 18: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界傳聲|全面二孩政策下兒科醫生離職傾向加重問題亟待解決
    60%~70%的青年醫生收入缺乏競爭力,按現行薪酬制度,兒科不僅收入少,而且兒科醫生基本是超負荷工作,一方面,選擇優秀醫療資源集中的三級醫院兒科進行首診,這很普遍,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醫師的工作量,讓他們將大部分精力使用在基層診療上;另一方面,隨著民眾對健康認知和衛生服務要求的提高,以及二孩政策的全面開放,兒科服務需求量呈增長趨勢。
  • 科研獎勵排名靠前的百所高校,科研實力大比拼,雙非高校黑馬多
    雖然說一所高校有多麼的優秀不能僅僅從這所高校獲得的科研獎勵數量來衡量,還要結合生源質量、畢業生質量、教學質量、科研成果、學校硬體和師資水平等因素。但是,科研獎勵對於評估高校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畢竟科研獎勵多的高校重視科學實踐,學生參與到具體項目中將會得到更多的鍛鍊和成長機會。
  • 新形勢下如何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高校教師教學與科研能力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印發,描繪了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藍圖,對高校教師隊伍建設作出了部署。在「雙一流」建設方案中,建設一流師資隊伍被列為首要建設任務;在2019年印發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中,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被列為十大戰略任務之一。為響應國家政策,提升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我單位特組織「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與科研能力提升」線上工作坊。
  • 2019年度廣東省高校重點科研平臺和項目立項公示
    信息時報訊(記者 孫小鵬 通訊員 王豔君)日前,廣東省教育廳公示了2019年度廣東省高校重點科研平臺和項目擬立項名單。全省重點平臺、創新團隊項目、重點領域專項和重點研究項目共擬立項323項,其中人文社科類98項、自然科學類225項。
  • 科界傳聲|地方農業系統事業單位技術人員面臨諸多問題
    科界傳聲|地方農業系統事業單位技術人員面臨諸多問題 2020-12-30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教育部:鼓勵支持高校、科研院所招收教材建設方向研究生
    北京商報訊(記者 程銘劼 趙博宇)12月24日,在教育部召開的第七場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教材局局長田慧生介紹了「十三五」期間教材建設的總體情況。在完善新的教材體系方面,教材建設的經費投入實現了大幅增加,教材隊伍建設保障機制不斷完善,教材建設的基礎支撐持續加強。田慧生在介紹中表示,鼓勵支持高校、科研院所招收教材建設方向的研究生,加強緊缺人才培養,在國家研究生招生計劃中予以安排。
  • 科研助理,是高校一個非常尷尬的崗位
    今天看到同濟大學張端鴻所長的一篇文章《同濟學者:科研助理規模是大學實力重要觀測點》,如下日前,科技部、教育部等六部委下發了《關於鼓勵科研項目開發科研助理崗位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通知》,鼓勵各類承擔科研項目的單位開發科研助理崗位,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並將「雙一流」建設高校設置科研助理崗位及實聘人數作為「雙一流」建設監測指標。
  • 成都1個科研團隊 8位科技工作者上榜
    今年的首次評獎,經網上預審、初評、複評,從217個渠道推薦的1343名優秀科技工作者和227個科研團隊中,共評選產生了10個獎牌獲獎團隊,28名獎章獲獎人選,254名獎狀獲獎人選。近日,「全國創新爭先獎」名單出爐,我省有1個科研團隊獲全國創新爭先獎牌,11位科技工作者獲全國創新爭先獎狀。值得關注的是,我省獲獎的科技團隊為來自成都高校的電子科技大學功能材料與集成器件團隊。
  • 高校做科研,望向更遠處
    近日,教育部在7所高校立項建設前沿科學中心,旨在打造相關前沿領域最具代表性的創新中心和人才搖籃,在國際取得領跑地位。作為科研創新的重要主體,我國高校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既要瞄準前沿領域,也要關切社會民生中科院院士、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崔鐵軍已經深耕電磁場和微波技術領域30年。
  •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政策指向及成效分析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度教育部示範優秀教學科研團隊建設項目《西部地區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成效及分析評價研究》(19JDSZK046)、甘肅省高校宣傳思想工作課題《高校思政課教師專業共同體構建研究》(2018GXSZGZZDKT3)的階段性成果。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
  • 2019山東高校優秀科研成果獎742項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訊 記者從山東省教育廳獲悉,近日,山東省教育廳公布了2019年山東省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獎獲獎成果。經學校推薦、形式審查、專家評審、網上公示等環節,共評選產生山東省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獎742項,其中一等獎118項,二等獎182項,三等獎442項。
  • 高校科研實力排名,上海交大無緣前5名,這所高校穩坐第一
    一所優秀的大學,不僅應該有過硬的教育實力,還應該有強大的科研能力。我國的名校普遍都有這樣的特質,如果不具備強大的科研能力,是很難成為「名校」的。我國優秀的大學有不少,有的已經成為國內的佼佼者。一般我們總是能看到大學的綜合排名,不過大學的科研實力排名,還是和綜合排名存在一定的出入的。
  • 廣州華南商貿職業學院8個項目獲2019年度高校科研平臺和項目立項
    廣州華南商貿職業學院8個項目獲廣東省教育廳2019年度高校科研平臺和項目立項當全國的「戰疫」工作捷報頻傳的時候,廣州華南商貿職業學院也獲一重大喜訊,日前,廣東省教育廳發布《廣東省教育廳關於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校認定類科研項目立項名單的通知》
  • ...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新徵程——同濟大學「十三五」科研工作回眸
    2018年,同濟大學獲批牽頭建設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國家海底科學觀測網;同濟大學細胞乾性與命運編輯前沿科學中心,是首批獲教育部批准建設的7個前沿科學中心之一,聚焦幹細胞基礎與轉化的重大科學問題;作為上海科創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依託同濟大學建設的上海自主智能無人系統科學中心成立,致力於研究解決人工智慧重大前沿科學難題,培養我國當前緊缺的具有人工智慧基礎研究和交叉應用能力的優秀人才。
  • 科界傳聲|城區農技協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待解決
    科界傳聲|城區農技協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待解決 2020-12-29 18: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