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釋法|職責與請託事項無關,也可構成斡旋受賄

2020-12-16 新華社客戶端

孫震原本是蘇州市勞動就業管理服務中心的一名科長,因幫朋友擔保失敗,欠下200餘萬元債務。此後,孫震受人請託,通過向社保基金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打招呼,為外來人員補繳社保以獲得蘇州市購房資格,收受好處費27萬餘元。

在反腐敗高壓震懾之下,孫震向紀檢監察機關主動投案。案件辦理過程中,孫震認為自己並非位高權重,而且崗位職責與請託事項沒有直接關係,不屬於受賄犯罪。

「經集體討論認定,孫震的行為涉嫌斡旋受賄犯罪。」張家港市紀委監委審理室主任周天鵬表示。經調查組調查,形成調查報告,與《起訴建議書》、同步錄音錄像、涉案財物報告等案件材料一併移送審理。審理室以《刑法》《監察法》等法律法規為準繩,對該案的事實證據、定性、程序手續等進行全面審理。

在此基礎上,審理室商請檢察機關公訴部門提前介入,進一步完善證據,形成審理報告及《起訴意見書》,經審議批准後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同時,蘇州市人社局根據調查認定的事實給予孫震開除公職處分。法院最終認定孫震受賄罪名成立,依法判處有期徒刑3年。

「斡旋受賄隱蔽性強,查處難度大。」周天鵬介紹,其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一是斡旋受賄中至少存在兩個國家工作人員,二是受賄人與被利用的國家工作人員之間不存在職務上的隸屬、制約關係,三是第三人對受賄人的收受賄賂行為可能並不知情。因而從表面上看,受賄犯罪所應具備的「權錢交易」鏈條是斷裂的,似乎受賄人索取或收受他人財物與其本人職權並無關聯。

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刑法學研究所副所長曾文科介紹,為順應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反腐敗鬥爭現實需求,黨和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懲治受賄犯罪的法律法規。現行《刑法》關於受賄罪的規定,分為直接受賄、斡旋受賄兩種形式。直接受賄罪系《刑法》第385條第一款的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是受賄罪。」斡旋受賄則是《刑法》第388條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本人職權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為請託人謀取不正當利益,索取請託人財物或者收受請託人財物的,以受賄論處。」由此可見,是否「直接利用本人職權」和是否「利用本人職權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是區分斡旋受賄與直接受賄的關鍵。

曾文科表示,斡旋受賄犯罪是職務犯罪中較為多發的一種犯罪行為,也是司法實踐中調查難度大、認定較為複雜的一種犯罪狀態。近日中國檢察網發布的《鄧潔受賄、利用影響力受賄、貪汙案》起訴書同樣顯示,鄧潔在擔任中山市科協副主席、市委副秘書長等職務期間,利用與其關係密切的某單位幹部黃某、魏某及其丈夫梁志軍(時任中山市南區黨工委書記)的職權,為請託人職務晉升、承接相關工程等提供幫助,並收受財物。「可以看出,鄧潔具有斡旋受賄犯罪行為,並且存在盤根錯節的關係網和利益鏈。」曾文科說。

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工作報告強調,「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堅決斬斷『圍獵』和甘於被『圍獵』的利益鏈,堅決破除權錢交易的關係網」。隨著監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紀檢監察機關充分運用監察法賦予的談話、詢問、留置等調查措施,積極推動執紀執法貫通、有效銜接司法,不斷加強與司法、審計等部門的協作,就證據收集和運用、案件定性和事實認定等進行溝通協調,形成了查處各類型受賄犯罪案件工作合力。(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代江兵)

相關焦點

  • 如何區分斡旋受賄與利用影響力受賄?
    根據《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條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本人職權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為請託人謀取不正當利益,索取請託人財物或者收受請託人財物的,以受賄論處。」這在刑法理論上稱為斡旋受賄。
  • 如何辨析介紹賄賂和斡旋受賄?
    [分歧意見] 對於該案中張某的行為該如何定性,主要存在兩種分歧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張某利用本人職權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李某職務上的行為,為請託人劉某謀取不正當利益,收受請託人劉某財物,其行為應當認定為斡旋受賄,構成受賄罪。
  • 【以案釋法】託人辦事沒辦成,「辦事款」能不能要求返還?
    【以案釋法】託人辦事沒辦成,「辦事款」能不能要求返還?張三通過「請託」李四,試圖繞過法律、法規對工程管理的相關規定來獲取工程,該行為擾亂了社會經濟秩序,違背社會公序良俗,雙方基於此形成的債務均不受法律保護。故法院對張三要求李四返還5.6萬元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 紀法速遞丨收禮與受賄,如何準確甄別?
    第三,受賄行為必須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只要國家工作人員所索取或者收受的財物與其職務行為有關,就可認定為利用了職務上的便利,因為索取或者收受與職務行為有關的財物,就意味著對方必須為國家工作人員的職務行為付出財產上的代價,因而侵犯了職務行為的不可收買性。
  • 上海機場集團原董事長吳建融涉受賄等案一審獲刑12年
    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21日電 據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官方微信消息,21日上午,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上海機場(集團)有限公司原黨委副書記、董事長吳建融受賄、隱瞞境外存款一案依法公開宣判,對吳建融以受賄罪、隱瞞境外存款罪合併判處有期徒刑十二年,並處沒收個人財產人民幣二百萬元。
  • 中紀委網站以案明紀釋法
    實踐中,行賄人很少明確自己謀取不正當利益的目的,大多請託國家工作人員予以「關照」,雖然如何「關照」雙方並不挑明,但雙方通常心照不宣,「辦事收錢」「事後感謝」作為行受賄雙方的潛規則已成不爭的事實。但是,並非所有請託關照都具有謀取不正當利益的犯罪目的。
  • 淮南落馬書記方西屏胞兄方東屏利用影響力受賄,獲刑12年
    淮南落馬書記方西屏胞兄方東屏利用影響力受賄,獲刑12年 中安在線 2016-08-24 14:11 來源:澎湃新聞
  • 【實務】如何區別定性禮尚往來、違反廉潔紀律和受賄行為?| 673
    從罪刑法定角度講,要認定某人構成受賄罪,就必須有證據證明其主觀上有「為他人謀取利益」的目的。《全國法院審理經濟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以下簡稱《法院紀要》)。第三條第三項規定:「為他人謀取利益包括承諾、實施和實現三個階段的行為。只要具有其中一個階段的行為,如國家工作人員收受他人財物時,根據他人提出請託事項,承諾為他人謀取利益的,就具備了為他人謀取利益的要件。
  • 累計受賄697.9萬元
    5月6日下午,融水苗族自治縣人民法院依法對柳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原支隊長、柳江縣原公安局局長謝其託涉嫌受賄罪一案進行一審宣判。謝其託累計受賄697.9萬元(其個人所得598.9萬元),罪名成立,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6個月。
  • 受賄金額最高近18億元 檢舉立功可從寬
    據不完全統計,從今年受審的金融幹部情況來看,受賄金額從數百萬元到17.88億元不等;判刑從4年到14年不等。今年審理的金融貪腐案件中,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長賴小民受賄金額最高。8月14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消息顯示,2020年8月11日,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開庭審理了華融公司原董事長賴小民受賄、貪汙、重婚一案。
  • 拆遷補償評估等事項中查出受賄行為 潁上縣委原常委姚民案宣判
    9月4日上午,阜陽市潁州區人民法院依法對潁上縣委原常委、慎城鎮黨委書記姚民涉嫌受賄一案進行了公開審判。檢察機關起訴稱,2002年至2019年,被告人姚民利用擔任潁上縣南照鎮鎮長,五十鋪鄉黨委書記,縣交通局黨組書記、局長,謝橋鎮黨委副書記、書記,慎城鎮黨委書記,縣委常委的職務便利,以及利用本人職權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先後接受唐某某、王某、吳某等人的請託,在車站承包擴建、拆遷補償評估、工作調動、職務晉升、工程承攬及款項撥付等事項上提供幫助
  • 劉鐵男案開庭 被控受賄3558萬
    【法制網】  【檢察院起訴劉鐵男受賄3558餘萬元】  河北省廊坊市人民檢察院起訴書指控,被告人劉鐵男在2002年至2012年,利用其擔任國家計委產業發展司司長、國家發改委工業司司長、國家發改委副主任等職務上的便利,為山東南山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宋作文等人在項目審批、設立汽車4S店等方面謀取利益,單獨或與其子劉德成(另案處理)共同非法收受上述人員給予的財物
  • 指導性案例的本質是「以案釋法」,而非「判例法」。
    法律解釋方法在指導性案例中的運用   楊澤宇   《檢察日報》2020-04-19   指導性案例的本質是「以案釋法」,而非「判例法」。   指導性案例的本質是「以案釋法」,即通過運用文理解釋或論理解釋的方法,就事實認定、證據運用、法律適用、政策把握以及辦案方法等方面進行釋法說理、答疑解惑、教育引導。
  • 父子齊受賄近500萬元,寧夏公安廳國保總隊原總隊長王小平受賄案...
    據石嘴山市中級人民法院微信公眾號消息,11月27日,石嘴山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宣判寧夏公安廳國內安全保衛總隊原總隊長王小平(副廳級)受賄、王鵬飛(王小平長子)利用影響力受賄案,對被告人王小平以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年三個月,並處罰金50萬元;對被告人王鵬飛以利用影響力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並處罰金20萬元。
  • 四個典型案例 以案釋法
    近年來挑戰司法權威、幹擾法官依法履職的現象時有發生蘄春法院選取四個典型案例以案釋法向挑戰司法權威的行為堅決說法條連結《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偽造、毀滅重要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