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湘菜,我就怕不辣.各地特色湘菜都在這裡哦!

2021-02-17 餐飲俱樂部

湖南菜,簡稱為「湘菜」,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八大菜系之一。湘菜製作精細,用料上比較廣泛,口味多變,品種繁多!最大特色一是,二是

當然,由於氣候的原因,那裡的人很多將辣椒當主菜食用。以燻、蒸、幹炒為主,口味重於酸、辣,辣味菜和煙燻臘肉是湘菜的獨特風味。 

口味蝦

口味蝦是前幾年興起於長沙教育街、南門口等地的特色小吃,後來蔓延至全城乃至全省,至今長盛不衰。口味蝦色豔、湯、濃、味重、香辣無比,深受口味頗重的長沙人喜愛。

口味蝦是以長沙妹子般的火辣博得長沙人芳心的,那是一種從腦殼一直辣到腳指頭的辣,辣得你舌頭直伸,大呼過癮。

製作食材:新鮮小龍蝦500克,香蔥3棵,生薑1塊,大蒜6瓣,花椒1大匙,幹辣椒6個;

調料:香油1小匙,料酒1大匙,香醋1小匙,精鹽1小匙,味精1/2小匙;

  

製作流程:

1.將小龍蝦洗淨,皮厚處剪口;

2.蔥白切段;

3.姜、蒜洗淨切末;

4.將蔥葉和花椒洗淨,剁成末,加少許開水、精鹽、味精、香油、香醋調成味汁;

5.鍋內注入適量開水,放入蔥段、薑末、蒜末、辣椒、料酒,燒開後,放入小龍蝦,煮熟後蘸調味汁食用即可。也可以先炒後煨再收汁,口味也很棒。

臭豆腐

火宮殿的臭豆腐是用優質瀏陽豆豉加冬筍、香菇、麯酒等煮製的滷水點成的,炸好的臭豆腐外脆裡嫩,再澆上辣椒油、香油、醬油等調料,非常好吃。

原料:黃豆5kg、辣椒油250g、茶油1kg、麻油150g、醬油500g 滷水15kg、粗鹽100g 、熟石膏300g

1、制豆腐,將黃豆用水泡發,泡好後用清水洗淨,換入清水20~25kg,用石磨磨成稀糊,再加入與稀糊同樣多的溫水拌勻,裝入布袋內,用力把漿汁擠出,再在豆渣內對入沸水拌勻後再擠,如此連續豆渣不沾手,豆漿已擠完時,撇去泡沫,將漿汁入鍋用大火燒開,倒入缸內,加進石膏汁,邊加邊用木棍攪動,約攪15~20轉後,可滴上少許水,如與漿混合,表示石膏汁不夠,須再加進一些石膏汁再攪。如所滴入的水沒有同漿混合,約過20min後即成為豆腐腦。將豆腐腦舀入木盒內,蓋上木板,壓上重石塊,壓去水分,即成豆腐。
2、油炸臭豆腐,將青礬放入桶內,倒入沸水用棍子攪開,放入豆腐浸泡2h左右,撈出豆腐冷卻。然後將豆腐放入滷水內浸泡,春、秋季約需3~5個h,夏季約浸泡2h左右,冬季約需6~10個h,泡好後取出,用冷開水略洗,瀝乾水分,再將茶油全部倒入鍋內燒紅,放入豆腐用小火炸約5min,一待焦黃,即撈出放入盤內,用筷子在豆腐中間鑽一個洞,將辣椒油、醬油、麻油倒在一起調勻,放在豆腐洞裡即成。
3、滷水製法,以用豆豉2.5kg為標準計算,須加清水15kg燒開,過濾後,在汁水內加鹼1500g浸泡半個月左右,每天攪動1次,發酵後即成滷水。

水煮雞

是詮釋衡陽小炒熬經典代表作,味透骨、香入髓,經久不衰,做出的雞肉滑嫩、鮮香味濃。衡陽的「水煮」與川菜的「水煮」菜不同,名叫「水煮」實則是「熬」的過程。

原料:

土仔雞500克,小米椒150克,姜100克,蒜子30克,香蔥10克。 

調料:

山茶油10克,毛菜油50克,啤酒300克,剁椒醬10克,鹽3克,味精2克,蠔油、生抽各15克,胡椒粉3克、八角粉1克。 

製作方法: 

1.土仔雞500克宰殺制淨,斬成小丁;姜、蒜子切丁;小米椒切小節,香蔥切成末花。 

2.熱鍋下毛菜油燒熱,下姜丁、蒜丁、小米椒爆香,下雞丁煸炒出香,加鹽、剁椒醬調味,烹入啤酒,改文火,加蓋熬至雞脫骨,放入生抽、蠔油、味精,湯汁濃厚起膠,最後放入蔥花、胡椒粉、八角粉,淋入山茶油,出鍋裝盤即可。

醬板鴨

湖南醬板鴨是湖南一絕名菜,是經三十多種名貴中藥浸泡,10餘種香料、經過風乾、烤制等15道工序精緻而成,成品色澤深紅,皮肉酥香,醬香濃鬱,滋味悠長,具有活血、順氣、健脾、養胃、美容之功效,是近期風靡大江南北的一種風味美食,是一道佐酒佳餚、送禮佳品。

原料:野生放養的未生蛋和未換毛的一年生仔鴨、鹽、辣椒粉、五香粉、醬滷汁

製作流程:

1.將鴨子宰殺褪毛,去除內臟後,從背部剖開洗淨,再吊起滴幹水分,進行首道工序醃漬。「雞剖肚皮鴨剖背」,為的是不容易將苦澀的膽汁弄破,也便於保持鴨子腹部的完整。

2.醃漬採用熱鹽揉搓,鹽和鴨子的比例說來奇怪,居然和黃金分割的比例巧合。醃漬時間一般夏季為1天,冬季為3天,春秋季為2天。

3.鹽漬到六成的樣子,倒缸擦乾鹽水,加上辣椒粉、五香粉、硝酸鈉和秘方中藥材等調成的醬滷汁,再醃小半天。

4.鴨子出缸後用兩根篾架成十字形撐於鴨子腹中,上石板榨壓成板狀,晾乾水分,這就完成了第二道工序壓板。

5.第三道工序就是烘烤。將鴨子反覆燻烘至金黃色即可,在烘烤過程中揮發的除了水分還有絕大部分的鴨油,一邊烘烤一邊淋上剩下的滷汁和辣椒油,這風味便滲入骨髓中去了。臨吃時再裁成小塊裝盤。

攸縣香乾

還要說嗎?任何菜炒香乾,什麼小炒攸縣香乾、乾鍋攸縣香乾、攸縣香乾炒肉、鐵板攸縣香乾……反正只有用攸縣香乾才最好吃!

湘西酸肉

它是湘西苗族和土家族傳統風味佳餚,味辣微酸,以湘西自治州所做最佳,故名。此菜色黃香辣,略有酸味,肥而不膩。濃汁厚芡,別有風味。


主料:豬肉(肥)750克

輔料:青蒜25克調料:辣椒(紅,尖,幹)15克,花生油50克

做法:

1. 將肥豬肉烙毛後刮洗乾淨,濾去水切成7 釐米長、15 釐米寬的大塊,每塊重100克;
2. 將肉塊用精鹽15克、花椒粉7克醃5 小時;
3. 再加玉米粉100克、精鹽15克與豬肉拌勻;
4. 將所有調料與豬肉拌勻後盛入密封的壇內,醃15 天即成酸肉;
5. 將粘附在酸肉上的玉米粉扒放在瓷盤裡;
6. 酸肉切成5 釐米長、3 釐米寬、0.7 釐米厚的片;
7. 幹紅辣椒切細末;
8. 青蒜切成3 釐米長的小段;
9. 炒鍋置旺火上,放入花生油燒至六成熱,先將酸肉、幹椒末下鍋煸炒2 分鐘;
10. 當酸肉滲出油時,用手勺扒在鍋邊,下玉米粉炒成黃色,再與酸肉合併;
11. 再倒入肉清湯200毫升,燜2 分鐘,待湯汁稍幹,放入青蒜炒幾下,裝入盤中即成。


製作要訣:

1. 炒肉時要不斷轉勺、翻鍋。一防巴鍋,二防上色不均;
2. 炒玉米粉底油不可過多,如油多可倒出;
3. 肉清湯放得與鍋中原料持平,過多味淡且不易收幹。

平江醬幹

平江人待客佐酒肯定要有醬幹,平時沒事或者嘴巴沒味時拈一片放在嘴裡嚼嚼,味道好得很呢。平江醬幹很耐人嚼,五香都集中在這小小的乾子裡了!雖然長沙到處都有賣,但都沒有本地的好吃!

豬血丸子

邵陽的美食特產最有代表性的肯定就是豬血丸子,除了去到邵陽本地很少在長沙餐館吃到正宗。


原料:嫩豆腐40斤,五花肉8斤、新鮮豬血1斤(未放水)、鹽300克。

步驟:

1、將40斤豆腐(約12斤黃豆做成)放在紗布上濾幹水分,並加入約150克的鹽,然後捏碎,越碎越好,鹽要攪拌均勻。

2、新鮮豬血一斤,裡面放一勺鹽,不能放水,豬血要保持水一樣的液體才行。

3、將8斤五花肉切碎,大小適中,如花生米大小,關鍵是要切得很薄。切碎後加入約150克鹽,攪拌均勻。

4、將約一半的豬血倒入捏碎的豆腐當中,攪拌均勻,顏色微微發紅最好。注意:豬血放少了,做成的丸子偏白;豬血放多了,做出的丸子口感偏硬,所以量是關鍵技術。

5、將切好的五花肉倒入豆腐沫中,攪拌均勻。還可以根據個人口味加入辣椒粉、桔皮等。

6、終於到製作丸子了。大小和形狀根據各人需要,有的圓形,有的橢圓形,成人巴掌大小,烘乾後會縮小約三分之一。40斤豆腐大約可以做60個豬血丸子。

        

記得還剩半斤豬血吧?做豬血丸子的時候,單個做好後,外表再用手塗薄薄一層豬血,這樣做出的丸子表面透出幽幽的紅。做好的豬血丸子通常放在墊有松針葉的燻烤竹篩子中。如果直接放或者墊稻草,丸子的印痕較大,影響美觀。

7、放在小火上面燻,至少7天以上,這樣表面看起來黝黑,裡面透著自然紅的豬血丸子就成功了。煙燻的時間越長,腊味越濃,注意火候,不能過急。做出的丸子,易於保藏。

8、成品必須圓潤大顆又飽滿,口感皮脆肉糯,邵陽人日常用辣椒、油渣子下鍋大火炒就是標準的下飯神器。

米餃

從小就吃米餃長大……湯底是豬骨熬的,皮是細米磨的,蒸或煮後晶瑩剔透,吃起來棉柔爽滑,肉餡清鮮香嫩,就是這個味兒!想吃辣,再加點辣!絕了!

原料:優質粳米

做法:

1、用有糯性的優質粳米,水浸一天,撈出,碾舂,細篩而成米粉。

2、將米粉用量的一半隔水蒸熟或炒熟,再將生熟米粉各一半的粉料大力揉和,揉熟了的米粉團方能做米餃。

3、這種米餃,吃來軟糯、柔韌、筋道。

芷江鴨

這個真的吃了會上癮的。尤其是冬天冷到不行的時候,我只想吃一盤滿是辣子,蔥油油,香噴噴,熱辣辣的芷江鴨!

主料:鴨子1隻

輔料:米酒1碗、蔥適量、姜適量、紅尖椒適量、香葉適量、桂皮適量、八角適量、幹辣椒適量、醬油適量、蒜子適量、甜麵醬適量、鹽適量

步驟:

1.蔥打結,姜切片,紅尖椒切斜片,鴨子砍成塊。

2.油鍋燒至八成熱,下入鴨腳、鴨頭 炸至金黃,撈出。

3.鍋留底油,倒入鴨肉,炒出水分,放入香葉、桂皮、八角炒至微黃,放入幹辣椒、薑片炒勻,加入醬油、米酒 煮兩分鐘,倒入小半鍋清水。

4.放入蒜子,倒入鴨頭、鴨腳,蓋鍋蓋,大火燒開,放入甜麵醬炒勻,放半勺鹽,蓋鍋蓋,小火燜二十分鐘,放入紅尖椒,蔥結,煮兩分鐘。即可

小貼士:

1、內臟也可以一起放在裡面下鍋。

2、燜煮的時間要根據火候來確定。

喝螺

喝螺其實是一個動詞了,說的就是吃這道菜的動作---吸,要用點力才能吸出裡面的螺肉,當然我們永州話就叫「喝」,所以就叫喝螺了。

在永州的餐館也好,夜宵攤上也好,每個食客點的第一道菜都是喝螺,其火爆程度可見一斑。

主料:生螺絲

輔料:食用油,生薑、料酒、醋、鹽,辣椒,花椒,大蒜,香蔥,老抽,五香粉,白糖,雞精,郫縣豆瓣,啤酒

做法:

1、買回的活螺絲反覆衝刷洗淨,滴入少許香油(麻油)或其它食用油,在水中靜養十二小時以上,讓它們吐淨肚子裡的泥沙;

2、製作調味汁,為了防止炒的時候手忙腳亂——用老抽少許、香醋少許、生抽、五香粉、白糖、椒鹽、雞精和勻待用;

3、用熱水將螺絲焯一下,滴入料酒攪拌去腥味,瀝乾待用, 蔥姜切細絲,蒜切片。

4、鍋內放食用油(稍微多一些),將蔥姜蒜爆香,依個人口味酌量加入紅辣椒和花椒,再放入郫縣豆瓣劃炒片刻。

5、放入主料螺絲以旺火翻炒,待腥氣散去,加入調味汁,燜片刻。

6、然後放啤酒至剛浸沒螺絲(水不能太多,不然就成燉菜了),不加鍋蓋用大火將水逼幹。

7、裝盆,上桌。

三合湯

是一道地方菜。十年前,還只有新化境內有人吃,被一些人所喜愛。新化旅居在外的人,聚在一起津津樂道的談論三合湯的味道,作為懷念家鄉的味覺。

三合湯,是道簡單的菜,只有原料要求複雜點和歷史文化比較深厚。 

主料:牛肉、牛血、牛肚、牛百葉

輔料:幹紅辣椒粉、山胡椒油、白醋、鹽、味精、剁辣椒、姜、蒜仔、蔥、食用油

做法:

1、牛肉洗淨切薄片,牛血切條,牛肚洗淨切片,姜、蒜仔洗淨切片,蔥切花;

2、鍋洗淨燒乾,放入食用油,油燒至5成熱,放入薑片,蒜片爆一下,放入牛肉扁炒一下,放剁辣椒,幹紅辣椒粉、山胡椒油炒至油成紅色,放入適量清水,在放牛血,加入鹽即可。

新化三合湯還有兩樣調料要求特殊,是幹紅辣椒和山胡椒油。

吃辣椒是新化人的本色,尖小的幹紅辣椒辣味甚巨,煮出的湯紅豔豔一片。山胡椒油味道奇異,在三合湯裡加山胡椒油,主要祛腥味、羶味,塑造三合湯的特殊味道。

黃燜寧鄉花豬肉

寧鄉花豬作為全國四大生豬地方名種之一,除了含有大量鉀、鈣、鈉、鎂、銅、鋅等40餘種人體必需的營養元素之外,有機營養成分含量也非常豐富。寧鄉花豬肉基本不含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可以有效防止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的發生。

主料:寧鄉土花豬肉350克

輔料:薑末、蒜末各10克、蕌頭切末15克、青椒圈10克、化豬油50g、高湯100克,鹽10克、雞精5克

做法:

1.將原材料寧鄉花豬肉、姜、蒜,辣椒等洗淨切好備用。

2.鍋裡放入豬油50克燒至七熱,再放入切好的花豬肥肉與姜、蒜放入鍋內炒香後,加入高湯煮沸,再將切好的花豬瘦肉加入高湯裡燜至成熟,待花豬肉的膠汁燜出後,撒上青椒圈出鍋裝盤即可。

喜歡,請點擊此處↓↓↓

相關焦點

  • 湘菜——不辣不革命
    湘菜製作精細,用料上比較廣泛,口味多變,品種繁多;色澤上油重色濃,講求實惠;品味上注重香辣、香鮮、軟嫩;製法上以煨、燉、臘、蒸、炒諸法見稱。湘菜的主題是下飯,其實很多湖南人也是怕辣的,而又要吃那種很辣的,由辣而產生多吃米飯的結果,所以湘菜主要產生的作用是下飯。
  • 湖南長沙最著名的湘菜餐廳,長沙人民都知道,代表菜原來並不辣
    這裡是劉小順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如果來到湖南省的省會長沙旅遊,很多人都不會錯過品嘗正宗湘菜的機會。可是,長沙的湘菜餐廳多到不計其數,到底吃哪一家才好呢?實際上,在長沙,有一家著名的湘菜餐廳幾乎人盡皆知,如果有機會的話,不妨到這裡來嘗試一下,這家餐廳就是「冰火樓」。「冰火樓」作為一家著名的連鎖湘菜餐廳品牌,現在已經幾乎遍布長沙全城,最近我在長沙旅遊,就來到了位於省政府附近的「冰火樓」餐廳,看看這裡的湘菜到底有什麼「與眾不同」之處。
  • 湘菜大師譚添三論「辣」
    時下,湘菜火爆全國,挺進歐美、東南亞餐飲市場,但人們往往一提到湘菜,就是一個「辣」字了得,似乎湘菜就是一種辣的濃縮,辣的升華,這種觀點已在人們心中形成。儘管我們通過多種渠道如有關湘菜美食論壇、報刊、雜誌上著文詮釋,傳統的湘菜不都是辣,辣味菜餚只佔20%-30%。我們湘菜大師赴全國各地傳授湘菜技藝及省內烹飪教學中都遵守上述原則,但是仍然改不了人們對湘菜辣的記憶思維定勢。我的觀點是不必刻意去改變。為什麼?全國大多數人都接受你的湘菜,而且交口稱道,聞「湘」下馬,知味停車,誰叫你一盆火紅的「剁椒魚頭」紅遍全國。
  • 湘菜文化
    建國後湘菜泰鬥級的廚師是石蔭祥、蔡海雲。菜系特點基本特色湘菜歷來重視原料互相搭配,滋味互相滲透。湘菜調味尤重香辣。因地理位置的關係,湖南氣候溫和溼潤,故人們多喜食辣椒,用以提神去溼。同時,爆炒也是湖南人做菜的拿手好戲。烹調特色歷史悠久,在熱烹、冷制、甜調三大類烹調技法中,每類技法少則幾種,多的有幾十種。
  • 湘菜之扛把子系列,想吃十大經典名菜就來這裡
    既然是湘菜的老大,那應該在湘菜中佔有一席之地,不管是湖南朋友還是天南地北的朋友,都是認可並吃過的。湘菜以辣聞名,比川菜還要辣的那一種辣,雖不是湖南人,但是對湘菜的喜愛是一點都不少,平時也會經常吃。對於誰是湘菜的扛把子,我想把它們列為一個系列,每一道都可以作為C位出道,成為那個扛把子。首先,排第一的當然是辣椒炒肉也是我們常熟說的農家小炒肉。
  • 壹食︱思湘味,念湘情,湘菜辣醉人心
    湘菜製作精細,用料上比較廣泛,口味多變,品種繁多;色澤上油重色濃,講求實惠;品味上注重香辣、香鮮、軟嫩;製法上以煨、燉、臘、蒸、炒諸法見稱。廣州圖書館在湘菜製作方面也有豐富的館藏資源可供借閱,以下就為讀者朋友們推薦幾本。
  • 湘菜菜譜大全:湘菜美食有哪些,你都吃過嗎?
    湘菜菜譜大全:湘菜美食有哪些,你都吃過嗎? 湘菜菜譜大全 乾鍋茶樹菇 雙味剁椒魚頭 農家小炒肉
  • 美食 | 紀錄片中的湘菜
    之前在北京東大橋的「小芙蓉」裡吃到的「砂鍋紅辣椒」(下圖),用的是不辣偏甜的紅尖椒(不是彩椒或者柿子椒),與豆豉同炒,是我小時候(現在也是)餐桌上最愛的菜式之一。另外一種不辣的下飯菜則是鹹蛋黃焗一切,比如來自長沙「魯哥飯店」的鹹蛋黃焗茄子(下圖)也是我很喜歡的一道菜式,在北京並不常見。
  • 鄭州湘菜TOP10來啦
    提起湖南美食,口腔裡首先就燃起了一陣大火,作為中國八大菜系之一,湘菜以鮮明的特色突出重圍,異軍突起。口味炒雞雜基本上都是看起來很碎的一份,有泡椒,鮮辣椒,小米辣,用勺子吃更過癮。不太能吃辣的就嘗嘗紅燒肉,五花朝上擺的整整齊齊,中間搭配的有幹豆角,拌飯也很棒。據說和順河路的湘味苑是一家,都很不錯。
  • 中國國寶級湘菜大師、「湘菜教父」石蔭祥-毛主席最喜歡的廚師
    石師傅還堅持一種見解,創新可以千變萬化,但萬變不能離其宗,不能丟掉傳統,不能失去湘菜的風味特色,否則,就不是湘菜了。如果把創新菜變成別的菜系的變種或「四不象」,那就模糊了繼承與創新的辯證關係。任何一種菜系,如果沒有自己的特色,就不能自立和發展,他的這種見解無疑是十分正確的。
  • 湘菜的特點,誰講得清楚?丨彭歌
    有一次聚會,我問在座的朋友:在你們眼裡,湘菜的特點是什麼?大家異口同聲:辣!一位文化人說:郭沫若在《洪波曲》裡提到,湘菜的特點是「油重、色濃、味辣」,後來因譚延闓的緣故,又加上「大碗、大勺、長筷」,一併成為湘菜的特色。一位從外地回來的書生朋友大發感慨:我看啦,湘菜是十足的鄉土菜,雖然口味不錯,但登不了大雅之堂。我問:你們在家裡做菜,是不是越辣越好?
  • 每日菜品|9款家常特色湘菜
    湘菜,又叫湖南菜,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八大菜系之一,早在漢朝就已經形成菜系。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區和湘西山區三種地方風味為主。湘菜製作精細,用料上比較廣泛,口味多變,品種繁多;色澤上油重色濃,講求實惠;品味上注重香辣、香鮮、軟嫩;製法上以煨、燉、臘、蒸、炒諸法見稱。
  • 12道最有名的湘菜,你吃過幾道?
    乾鍋肥腸是一道傳統名菜,在湖南、湖北、江西、四川、重慶一帶比較流行,肥腸勁道十足,色澤鮮美,色澤紅亮,質地軟爛,滋味鮮香,回味悠長,味道相當誘惑,不老不嫩,又辣又香,超級過癮,絕對是米飯的殺手。剁椒魚頭是湘菜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道菜,通常以鱅魚魚頭、剁椒為主料,配以豉油、姜、蔥、蒜等輔料蒸製而成,菜品色澤紅亮、味濃、肉質細嫩,肥而不膩、口感軟糯、鮮辣適口,吃過的人都想在吃一次。
  • 我敢打賭,99%的人都不知道傳統湘菜長什麼樣,去過這家就明白了.
    肯定不是唐生智吃的版本。我和王大師傅討論過這菜,他說,有很多人提過湘菜首府東安雞不對,他回答,東安子雞本來就是達官名流的席面菜,大家還要吐骨頭成何體統,再者,湘菜博大精深,菜品浩瀚,那麼多名師研習驗證了幾十年,我們繼承些許皮毛,初窺門徑都要努力一輩子,哪需要多此一舉去改變。改變很容易,繼承就難了。
  • 湘菜文化:洞庭湖鮮
    湘菜按地域可分為以長沙、衡陽官府菜為代表的湘江流域菜系、洞庭湖區菜系和湘西山區菜系三個流派。洞庭湖區以嶽陽、常德、益陽地域為中心,菜系以烹製河鮮、家禽和家畜見長,多用燉、燒、蒸、臘的製作方法,其特點是芡大油厚,鹹辣香軟。洞庭湖區菜系的發展得益於盛產水產品的魚米之鄉——洞庭湖。
  • 中國湘菜在美國爆紅-「彭園」
    蔡康永說:「彭園算是湖南菜的正宗,老師傅們讓味道永遠保持在水準之上,我通常會帶香港朋友去,因為香港的湖南菜似乎不如臺北,香港朋友們也都會留下深刻印象」,彭長貴發明的經典湘菜「富貴雙方」是彭園的名菜,「成龍每次來至少都要吃上六份,還打包帶走」。1980年國宴主廚彭長貴以他傳湘菜的精髓和精湛手藝,自美國回臺灣將湘菜以精緻品味料理呈現,創立了彭園湘菜館。
  • 湘菜十大名菜
    ,很多人都說過我吃過湖南經典名菜剁椒魚頭,然而很多人卻沒有吃過如東安子雞、腊味合蒸這樣的湘菜傳統名菜,那麼,傳統湘菜代表菜有哪些呢?,小店聲名遠播,各路食客都慕名到這家小店吃雞,於是此菜逐漸出名,東守縣縣太爺,風聞此事,也親臨該店品嘗,為之取名為「東安雞」流傳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成為湖南名菜。
  • 老湯坊|中國八大菜系之湘菜:鮮香 酸辣
    這些食器,雖然自殷商以來就出現了,但在湖南,其造型具有自己的特色。尤其是湖南長沙等地楚墓中出土的數千件漆器,造型優美,色彩豔麗,花紋流暢。    秦漢兩代時期   秦漢兩代,湖南的飲食文化逐步形成了一個從用料、烹調方法到風味風格都比較完整的體系,其使用原料之豐盛,烹調方法之多彩,風味之鮮美,都是比較突出的。
  • 湘菜十大經典名菜盤點 來湖南必吃的特色菜
    湘菜作為中國八大菜系之一,湘菜又叫湖南菜,聞名遐邇的剁椒魚頭是湘菜經典名菜,很多人去湖南餐館都必點的一道經典湖南特色菜,那麼,除了湘菜名菜剁椒魚頭外
  • 《湘菜在深圳》,獻禮深圳經濟特區建設40周年 ——專訪中國著名湘菜大師、深圳市餐飲行業協會湘菜專業委員會主任歐陽海林
    在湘園玖號,每一道菜都是有生命的,因為每一道菜都對食材都有特別的講究。如做好一份鮑魚,這裡的廚師們前前後後都要用十天半月去精心準備……在湘園玖號,湘菜的創新更是需要沉下心來,以匠心去精心製作的,比如祖庵魚翅,改變了湘菜的做法,同樣是魚翅,粵菜的做法只用水泡發,而歐陽海林運用湘菜調味技法,摒棄鹹中微甜的鮑汁,用雞汁取代,這樣就達到了鮮且黃亮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