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菜,簡稱為「湘菜」,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八大菜系之一。湘菜製作精細,用料上比較廣泛,口味多變,品種繁多!最大特色一是辣,二是臘。
當然,由於氣候的原因,那裡的人很多將辣椒當主菜食用。以燻、蒸、幹炒為主,口味重於酸、辣,辣味菜和煙燻臘肉是湘菜的獨特風味。
▼
口味蝦
口味蝦是前幾年興起於長沙教育街、南門口等地的特色小吃,後來蔓延至全城乃至全省,至今長盛不衰。口味蝦色豔、湯、濃、味重、香辣無比,深受口味頗重的長沙人喜愛。
口味蝦是以長沙妹子般的火辣博得長沙人芳心的,那是一種從腦殼一直辣到腳指頭的辣,辣得你舌頭直伸,大呼過癮。
製作食材:新鮮小龍蝦500克,香蔥3棵,生薑1塊,大蒜6瓣,花椒1大匙,幹辣椒6個;
調料:香油1小匙,料酒1大匙,香醋1小匙,精鹽1小匙,味精1/2小匙;
製作流程:
1.將小龍蝦洗淨,皮厚處剪口;
2.蔥白切段;
3.姜、蒜洗淨切末;
4.將蔥葉和花椒洗淨,剁成末,加少許開水、精鹽、味精、香油、香醋調成味汁;
5.鍋內注入適量開水,放入蔥段、薑末、蒜末、辣椒、料酒,燒開後,放入小龍蝦,煮熟後蘸調味汁食用即可。也可以先炒後煨再收汁,口味也很棒。
臭豆腐
火宮殿的臭豆腐是用優質瀏陽豆豉加冬筍、香菇、麯酒等煮製的滷水點成的,炸好的臭豆腐外脆裡嫩,再澆上辣椒油、香油、醬油等調料,非常好吃。
原料:黃豆5kg、辣椒油250g、茶油1kg、麻油150g、醬油500g 滷水15kg、粗鹽100g 、熟石膏300g
1、制豆腐,將黃豆用水泡發,泡好後用清水洗淨,換入清水20~25kg,用石磨磨成稀糊,再加入與稀糊同樣多的溫水拌勻,裝入布袋內,用力把漿汁擠出,再在豆渣內對入沸水拌勻後再擠,如此連續豆渣不沾手,豆漿已擠完時,撇去泡沫,將漿汁入鍋用大火燒開,倒入缸內,加進石膏汁,邊加邊用木棍攪動,約攪15~20轉後,可滴上少許水,如與漿混合,表示石膏汁不夠,須再加進一些石膏汁再攪。如所滴入的水沒有同漿混合,約過20min後即成為豆腐腦。將豆腐腦舀入木盒內,蓋上木板,壓上重石塊,壓去水分,即成豆腐。水煮雞
是詮釋衡陽小炒熬經典代表作,味透骨、香入髓,經久不衰,做出的雞肉滑嫩、鮮香味濃。衡陽的「水煮」與川菜的「水煮」菜不同,名叫「水煮」實則是「熬」的過程。
原料:
土仔雞500克,小米椒150克,姜100克,蒜子30克,香蔥10克。
調料:
山茶油10克,毛菜油50克,啤酒300克,剁椒醬10克,鹽3克,味精2克,蠔油、生抽各15克,胡椒粉3克、八角粉1克。
製作方法:
1.土仔雞500克宰殺制淨,斬成小丁;姜、蒜子切丁;小米椒切小節,香蔥切成末花。
2.熱鍋下毛菜油燒熱,下姜丁、蒜丁、小米椒爆香,下雞丁煸炒出香,加鹽、剁椒醬調味,烹入啤酒,改文火,加蓋熬至雞脫骨,放入生抽、蠔油、味精,湯汁濃厚起膠,最後放入蔥花、胡椒粉、八角粉,淋入山茶油,出鍋裝盤即可。
醬板鴨
湖南醬板鴨是湖南一絕名菜,是經三十多種名貴中藥浸泡,10餘種香料、經過風乾、烤制等15道工序精緻而成,成品色澤深紅,皮肉酥香,醬香濃鬱,滋味悠長,具有活血、順氣、健脾、養胃、美容之功效,是近期風靡大江南北的一種風味美食,是一道佐酒佳餚、送禮佳品。
原料:野生放養的未生蛋和未換毛的一年生仔鴨、鹽、辣椒粉、五香粉、醬滷汁
製作流程:
1.將鴨子宰殺褪毛,去除內臟後,從背部剖開洗淨,再吊起滴幹水分,進行首道工序醃漬。「雞剖肚皮鴨剖背」,為的是不容易將苦澀的膽汁弄破,也便於保持鴨子腹部的完整。
2.醃漬採用熱鹽揉搓,鹽和鴨子的比例說來奇怪,居然和黃金分割的比例巧合。醃漬時間一般夏季為1天,冬季為3天,春秋季為2天。
3.鹽漬到六成的樣子,倒缸擦乾鹽水,加上辣椒粉、五香粉、硝酸鈉和秘方中藥材等調成的醬滷汁,再醃小半天。
4.鴨子出缸後用兩根篾架成十字形撐於鴨子腹中,上石板榨壓成板狀,晾乾水分,這就完成了第二道工序壓板。
5.第三道工序就是烘烤。將鴨子反覆燻烘至金黃色即可,在烘烤過程中揮發的除了水分還有絕大部分的鴨油,一邊烘烤一邊淋上剩下的滷汁和辣椒油,這風味便滲入骨髓中去了。臨吃時再裁成小塊裝盤。
攸縣香乾
還要說嗎?任何菜炒香乾,什麼小炒攸縣香乾、乾鍋攸縣香乾、攸縣香乾炒肉、鐵板攸縣香乾……反正只有用攸縣香乾才最好吃!
湘西酸肉
它是湘西苗族和土家族傳統風味佳餚,味辣微酸,以湘西自治州所做最佳,故名。此菜色黃香辣,略有酸味,肥而不膩。濃汁厚芡,別有風味。
主料:豬肉(肥)750克
輔料:青蒜25克調料:辣椒(紅,尖,幹)15克,花生油50克做法:
1. 將肥豬肉烙毛後刮洗乾淨,濾去水切成7 釐米長、15 釐米寬的大塊,每塊重100克;
2. 將肉塊用精鹽15克、花椒粉7克醃5 小時;
3. 再加玉米粉100克、精鹽15克與豬肉拌勻;
4. 將所有調料與豬肉拌勻後盛入密封的壇內,醃15 天即成酸肉;
5. 將粘附在酸肉上的玉米粉扒放在瓷盤裡;
6. 酸肉切成5 釐米長、3 釐米寬、0.7 釐米厚的片;
7. 幹紅辣椒切細末;
8. 青蒜切成3 釐米長的小段;
9. 炒鍋置旺火上,放入花生油燒至六成熱,先將酸肉、幹椒末下鍋煸炒2 分鐘;
10. 當酸肉滲出油時,用手勺扒在鍋邊,下玉米粉炒成黃色,再與酸肉合併;
11. 再倒入肉清湯200毫升,燜2 分鐘,待湯汁稍幹,放入青蒜炒幾下,裝入盤中即成。
製作要訣:
1. 炒肉時要不斷轉勺、翻鍋。一防巴鍋,二防上色不均;
2. 炒玉米粉底油不可過多,如油多可倒出;
3. 肉清湯放得與鍋中原料持平,過多味淡且不易收幹。
平江醬幹
平江人待客佐酒肯定要有醬幹,平時沒事或者嘴巴沒味時拈一片放在嘴裡嚼嚼,味道好得很呢。平江醬幹很耐人嚼,五香都集中在這小小的乾子裡了!雖然長沙到處都有賣,但都沒有本地的好吃!
豬血丸子
邵陽的美食特產最有代表性的肯定就是豬血丸子,除了去到邵陽本地很少在長沙餐館吃到正宗。
原料:嫩豆腐40斤,五花肉8斤、新鮮豬血1斤(未放水)、鹽300克。
步驟:
1、將40斤豆腐(約12斤黃豆做成)放在紗布上濾幹水分,並加入約150克的鹽,然後捏碎,越碎越好,鹽要攪拌均勻。
2、新鮮豬血一斤,裡面放一勺鹽,不能放水,豬血要保持水一樣的液體才行。
3、將8斤五花肉切碎,大小適中,如花生米大小,關鍵是要切得很薄。切碎後加入約150克鹽,攪拌均勻。
4、將約一半的豬血倒入捏碎的豆腐當中,攪拌均勻,顏色微微發紅最好。注意:豬血放少了,做成的丸子偏白;豬血放多了,做出的丸子口感偏硬,所以量是關鍵技術。
5、將切好的五花肉倒入豆腐沫中,攪拌均勻。還可以根據個人口味加入辣椒粉、桔皮等。
6、終於到製作丸子了。大小和形狀根據各人需要,有的圓形,有的橢圓形,成人巴掌大小,烘乾後會縮小約三分之一。40斤豆腐大約可以做60個豬血丸子。
記得還剩半斤豬血吧?做豬血丸子的時候,單個做好後,外表再用手塗薄薄一層豬血,這樣做出的丸子表面透出幽幽的紅。做好的豬血丸子通常放在墊有松針葉的燻烤竹篩子中。如果直接放或者墊稻草,丸子的印痕較大,影響美觀。
7、放在小火上面燻,至少7天以上,這樣表面看起來黝黑,裡面透著自然紅的豬血丸子就成功了。煙燻的時間越長,腊味越濃,注意火候,不能過急。做出的丸子,易於保藏。
8、成品必須圓潤大顆又飽滿,口感皮脆肉糯,邵陽人日常用辣椒、油渣子下鍋大火炒就是標準的下飯神器。
米餃
從小就吃米餃長大……湯底是豬骨熬的,皮是細米磨的,蒸或煮後晶瑩剔透,吃起來棉柔爽滑,肉餡清鮮香嫩,就是這個味兒!想吃辣,再加點辣!絕了!
原料:優質粳米
做法:
1、用有糯性的優質粳米,水浸一天,撈出,碾舂,細篩而成米粉。
2、將米粉用量的一半隔水蒸熟或炒熟,再將生熟米粉各一半的粉料大力揉和,揉熟了的米粉團方能做米餃。
3、這種米餃,吃來軟糯、柔韌、筋道。
芷江鴨
這個真的吃了會上癮的。尤其是冬天冷到不行的時候,我只想吃一盤滿是辣子,蔥油油,香噴噴,熱辣辣的芷江鴨!
主料:鴨子1隻
輔料:米酒1碗、蔥適量、姜適量、紅尖椒適量、香葉適量、桂皮適量、八角適量、幹辣椒適量、醬油適量、蒜子適量、甜麵醬適量、鹽適量
步驟:
1.蔥打結,姜切片,紅尖椒切斜片,鴨子砍成塊。
2.油鍋燒至八成熱,下入鴨腳、鴨頭 炸至金黃,撈出。
3.鍋留底油,倒入鴨肉,炒出水分,放入香葉、桂皮、八角炒至微黃,放入幹辣椒、薑片炒勻,加入醬油、米酒 煮兩分鐘,倒入小半鍋清水。
4.放入蒜子,倒入鴨頭、鴨腳,蓋鍋蓋,大火燒開,放入甜麵醬炒勻,放半勺鹽,蓋鍋蓋,小火燜二十分鐘,放入紅尖椒,蔥結,煮兩分鐘。即可
小貼士:
1、內臟也可以一起放在裡面下鍋。
2、燜煮的時間要根據火候來確定。
喝螺
喝螺其實是一個動詞了,說的就是吃這道菜的動作---吸,要用點力才能吸出裡面的螺肉,當然我們永州話就叫「喝」,所以就叫喝螺了。
在永州的餐館也好,夜宵攤上也好,每個食客點的第一道菜都是喝螺,其火爆程度可見一斑。
主料:生螺絲
輔料:食用油,生薑、料酒、醋、鹽,辣椒,花椒,大蒜,香蔥,老抽,五香粉,白糖,雞精,郫縣豆瓣,啤酒
做法:
1、買回的活螺絲反覆衝刷洗淨,滴入少許香油(麻油)或其它食用油,在水中靜養十二小時以上,讓它們吐淨肚子裡的泥沙;
2、製作調味汁,為了防止炒的時候手忙腳亂——用老抽少許、香醋少許、生抽、五香粉、白糖、椒鹽、雞精和勻待用;
3、用熱水將螺絲焯一下,滴入料酒攪拌去腥味,瀝乾待用, 蔥姜切細絲,蒜切片。
4、鍋內放食用油(稍微多一些),將蔥姜蒜爆香,依個人口味酌量加入紅辣椒和花椒,再放入郫縣豆瓣劃炒片刻。
5、放入主料螺絲以旺火翻炒,待腥氣散去,加入調味汁,燜片刻。
6、然後放啤酒至剛浸沒螺絲(水不能太多,不然就成燉菜了),不加鍋蓋用大火將水逼幹。
7、裝盆,上桌。
三合湯
是一道地方菜。十年前,還只有新化境內有人吃,被一些人所喜愛。新化旅居在外的人,聚在一起津津樂道的談論三合湯的味道,作為懷念家鄉的味覺。
三合湯,是道簡單的菜,只有原料要求複雜點和歷史文化比較深厚。
主料:牛肉、牛血、牛肚、牛百葉
輔料:幹紅辣椒粉、山胡椒油、白醋、鹽、味精、剁辣椒、姜、蒜仔、蔥、食用油
做法:
1、牛肉洗淨切薄片,牛血切條,牛肚洗淨切片,姜、蒜仔洗淨切片,蔥切花;
2、鍋洗淨燒乾,放入食用油,油燒至5成熱,放入薑片,蒜片爆一下,放入牛肉扁炒一下,放剁辣椒,幹紅辣椒粉、山胡椒油炒至油成紅色,放入適量清水,在放牛血,加入鹽即可。
新化三合湯還有兩樣調料要求特殊,是幹紅辣椒和山胡椒油。
吃辣椒是新化人的本色,尖小的幹紅辣椒辣味甚巨,煮出的湯紅豔豔一片。山胡椒油味道奇異,在三合湯裡加山胡椒油,主要祛腥味、羶味,塑造三合湯的特殊味道。
黃燜寧鄉花豬肉
寧鄉花豬作為全國四大生豬地方名種之一,除了含有大量鉀、鈣、鈉、鎂、銅、鋅等40餘種人體必需的營養元素之外,有機營養成分含量也非常豐富。寧鄉花豬肉基本不含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可以有效防止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的發生。
主料:寧鄉土花豬肉350克
輔料:薑末、蒜末各10克、蕌頭切末15克、青椒圈10克、化豬油50g、高湯100克,鹽10克、雞精5克
做法:
1.將原材料寧鄉花豬肉、姜、蒜,辣椒等洗淨切好備用。
2.鍋裡放入豬油50克燒至七熱,再放入切好的花豬肥肉與姜、蒜放入鍋內炒香後,加入高湯煮沸,再將切好的花豬瘦肉加入高湯裡燜至成熟,待花豬肉的膠汁燜出後,撒上青椒圈出鍋裝盤即可。
喜歡,請點擊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