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40年成就綜述|一座智慧大都市的崛起之路

2020-12-22 每日經濟新聞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昊毅 攝

深圳40年的發展史,是一段日新月異的變幻歷程,從一座南海邊的小漁村到一座「智慧化」的大都市,深圳讓全世界矚目。在深圳1997.47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每一天都有新的變化出現,每一位建設者都見證了「奇蹟」的發生。

去年8月,中央審議通過《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中指導思想對深圳的定位是,要朝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方向前行,努力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

過去40年,深圳用行動證明了自己。未來,深圳要朝著更高的目標邁進,具體而言,就是2025年成為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2035年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21世紀中葉成為全球標杆城市。

多中心的智慧之城

一座城市的地標,是這座城市的名片。而地標的更迭,則是這座城市發展的印記。40年來,深圳的地標建築不斷被刷新;深圳風雲變幻的過往,也被記錄在此之間。

1985年,高160米的深圳國貿大廈建成。這座保持了「中國第一高樓」地位10年之久的建築位於羅湖,那是深圳開發最早的區域之一。國貿大廈的建成,是深圳崛起的起點,更是深圳發展的決心體現。

十餘年之後,深圳地王大廈落成,這棟高384米的建築成為當時的「亞洲第一高樓」,更曾創下「兩天半蓋一層」的紀錄,是深圳速度的體現,也是深圳奇蹟的見證。地王大廈建成的1996年,深圳正是蓬勃發展的時期,周遭的一切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化,深圳步入「多中心」時代。

2010年以後,深圳的地標建築頻頻刷新,從羅湖到福田再到南山,深圳高度在追趕中不斷被超越。地標所在區域,經濟發展也呈現蒸蒸日上的景象。

592.5米的平安金融中心所在的福田區,2019年的GDP達到4546.5億元,同比增長7.2%;完成稅收總額1825.95億元,增長8.1%。而在2018年,福田區稅收過億元的樓宇就已達86棟,成為全國「含金量」最高的中央商務區。

而高392.5米的中國華潤大廈所在的南山區,已經成為中國本土世界500強企業集聚的區域,其GDP也突破6000億元。僅粵海街道,就培育出了華為、中興、騰訊、大疆等知名企業。

深圳未來的地標建築,也將出現在龍崗、羅湖、福田、南山乃至寶安和前海。隨著地標的建成,深圳的經濟發展也將更加均衡。

如今的深圳,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香蜜湖新金融中心、海洋新城、光明科學城、大運新城、北站商務中心區等重點片區如火如荼地建設,從東往西,從南到北,他們瞄準的目標是規劃更具品位、更具特色。

而深圳的城市規劃,將對標全球一流城市,未來更將提高城市規劃科學化、建設現代化、管理精細化和服務品質化水平。

在做好基礎規劃之上,深圳還將打造國家智慧城市標杆市,切實提高精細化治理能力。深圳堅持科技引領、應用帶動、安全為先,圍繞實現「六個一」目標,打造「城市大腦」和「雲上城市」,推進萬物互聯、萬物感知、萬物智能,帶動電子信息產業轉型升級,帶動技術創新、業態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

讓深圳人「住有宜居」

站在改革開放前沿的深圳,不僅在提升城市品質方面下大功夫,更是在改善民生福祉方面不遺餘力。

在深圳的發展史上,住房改革是是濃墨重彩的一筆。1988年6月10日,深圳出臺《深圳經濟特區住房制度改革方案》,這個方案在全國首次提出「以賣為主、鼓勵職工買房」的超前觀點,旨在革除傳統的低租金福利性住房制度的弊端。隨後在全國率先停止住房實物分配,開始住房分配貨幣化的進程。

20年後的2018年,深圳啟動第二次住房制度改革。當年,深圳發布了關於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相關意見提出,將針對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和專業人才等各類群體,著力構建多層次、差異化、全覆蓋的住房供應與保障體系,並計劃將住房分為市場商品住房、政策性支持住房以及公共租賃住房三大類,佔住房供應比例依次為40%、40%、20%。

去年出臺的《意見》中,深圳要成為「民生幸福標杆」,並針對七大民生領域作出戰略規劃,具體到住房方面,「住有宜居」是深圳的目標之一。

為了完成「住有宜居」的目標,深圳近幾年不斷在努力。在近幾年的規劃中,深圳每年都在加大公共住房的供應。「十三五」期間,深圳規劃建設籌集40萬套公共住房。2020年剛好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為了確保完成40萬套公共住房的目標,深圳今年預計將完成8萬套公共住房建設籌集任務。屆時,深圳「十三五」期間建設籌集的公共住房數量將達42萬套,超額完成原定目標。

自2019年以來,深圳也開展了大規模公共住房建設行動,通過新供建設用地、棚戶區改造、城市更新配建等渠道加快落地。今年,深圳計劃供應的居住用地較去年增加一倍,達到293.2公頃,截至目前已供應75宗,完成全年供應量的56%。

此外,今年正在加大居住用地供應比例,並計劃至2035年將居住用地供應比例提高至25%,住房總量達到7.2億平方米以上,常住人口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40平方米以上。新增建設各類住房170萬套以上,其中公共住房不少於100萬套。

在「房住不炒」的基調下,深圳努力讓人民住得安穩。深圳時刻將人民安居樂業牢記於心,讓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嚴。打造「住有宜居」的民生幸福標杆,是深圳的目標,深圳一直在行動。

相關焦點

  • 深圳40年!發展成就世界矚目,海外媒體紛紛點讚
    1990年,《國家報》官方網站創建,並在2002年11月18日成為了西班牙第一大網絡報紙。兩家媒體以各自的語言生動報導了深圳經濟特區40年的「乘風破浪」歷程。從珠江沿岸的一個小漁村迅速崛起為中國最具創新力的現代大都市之一,深圳已樹立起投資城市的美譽,並已成為最吸引全球投資者的目的地之一。
  • 回望深圳40年:有理想的人共同成就理想的城
    202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40年來,深圳實現了由一座落後的邊陲小鎮到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大都市的歷史性跨越。驚人轉變的背後,離不開「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這既是深圳發展的真實寫照,也是企業成長的「深圳模式」,更是一個城市的奮鬥樣本。
  • 特區40年,深圳崛起一座體育之城
    一、 用「深圳速度」和「深圳質量」,強勢崛起躋身一流「事實上,深圳體育從來沒有睡著過。」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合運表示,多年來,深圳體育工作一直保持著清醒頭腦,不斷探索和創新體育發展新路徑,打造體育發展的新示範和新樣本。
  • 特區40年,深圳崛起一座體育之城
    又一次,深圳體育作為先行者和示範區,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2020年深圳市「全市動起來」全民健身系列活動啟動儀式一、 用「深圳速度」和「深圳質量」,強勢崛起躋身一流「事實上,深圳體育從來沒有睡著過。」積極應對疫情的影響,只是深圳體育多年來創新工作的一個縮影。特區四十年,借改革春風,深圳體育勇於開拓,銳意進取,通過不斷地創新,以「深圳速度」躋身於全國一流體育城市行列。特區40年,深圳已經崛起一座「體育之城」。事實勝於雄辯,數據是最好的說明。
  • 深圳特區40年:一座城市的發展與包容
    在南海之濱,有一座城市被稱為中國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的「試驗場」,被譽為「中國矽谷」。從邊陲小城發展成為如今的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只用了40年,它就是深圳。深圳的發展活力來自於它的兼容並蓄。「來了就是深圳人」,無數奮鬥者踏上這方熱土,燃燒自己的青春。東方風又來,梨花再盛開。
  • 深圳特區40年|生而不凡 艱難崛起
    大潮奔湧,風雲變幻,40年彈指一揮間,深圳,從南海邊陲小漁村,GDP躍升到全國前三名,甚至躋身全球知名城市。牛拓灣區深創舉,鵬翱卌載圳當紅!深圳特區成立40年以來取得的輝煌成就,離不開一代代「拓荒牛」篳路藍縷,櫛風沐雨,離不開一批批「萬裡鵬」扶搖直上,振翅騰飛……在這場轟轟烈烈的城市蝶變過程中,湧現了眾多優秀企業與行業領軍者,他們參與房改,創辦企業,壘砌磚瓦,建設深圳,親歷行業沉浮,他們與深圳互相成就。在深圳特區40歲生日來臨之際,樂居隆重推出「致敬深圳特區40周年——深而不凡,圳當紅!」
  • 深圳40年·成就綜述丨深企高質量發展背後:公平的營商環境造就深圳...
    40年來,深圳在不同階段誕生了一批又一批與技術進步和消費升級同步的全國乃至全球同行業領先企業,創辦於上世紀80年代的有華為、中興、創維、平安、招商銀行等;創辦於上世紀90年代的有騰訊、比亞迪、邁瑞生物、華大基因等;創辦於2000年後的有大疆、光啟、柔宇、優必選、光峰科技等,這些企業如今在各自領域核心技術的創新能力位居世界前列。
  • 40年,深圳為中國改革開放積累寶貴經驗
    40年,深圳為中國改革開放積累寶貴經驗(專家解讀)8月26日是中國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紀念日。日本媒體《日經亞洲評論》刊文稱,在過去的40年中,深圳的GDP增長了驚人的1萬倍。作為以市場為導向的改革試驗場,深圳引領了中國經濟的創新發展。
  • 深圳特區40年的「變」與「不變」
    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建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經過40年的快速發展,深圳已經崛起成為有一定影響力的國際化大都市,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深圳速度」,同時享有「設計之都」「創客之城」等美譽。這些地標性建築不僅僅是深圳特區的一張張亮麗名片,也見證了改革開放40年來,這片熱土日新月異的變化和翻天覆地的巨大成就,彰顯出中國始終不懈堅持改革擴大開放的決心。
  • 書寫深圳經濟特區建設新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回顧了40年來深圳經濟特區實現的五大歷史性跨越,總結了經濟特區40年改革開放、創新發展積累的十條寶貴經驗,對新時代深圳經濟特區建設提出六項明確要求,作出重要部署。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引發學術界強烈反響,受訪學者紛紛表示將總結深圳特區發展經驗,勇擔使命,不斷創新,努力開創更加美好的明天。
  • 深圳40年財經40人丨卡酷尚創始人郭曉林:深圳是一個充滿夢想與機遇...
    198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成立,到今天已經40年。這座位於南海之濱的城市,一路披荊斬棘,奮力改革攻堅,不斷對外開放,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偉大成就的精彩縮影,書寫了一座現代化城市的崛起奇蹟,而對於在深圳發展的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份機遇。
  • 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 附深圳本地概念股名單
    12年間,中國平安以20%左右的年複合增長率成長為萬億營收的巨頭,2019年營業收入達11688.67億元,公司市值超過1.4萬億元。在全部A股中,中國平安是唯一營收、市值雙雙跨上萬億臺階的企業。  世界級的優秀民營企業在深圳閃耀崛起,映襯了深圳富有活力的經濟底色,是深圳經濟特區40年發展巨變、成就輝煌的最好詮釋。
  • 22國駐華使節「點讚」了深圳這些地方!|羅伯特·斯特林·匡特|深圳...
    12月19日到22日,由22個國家駐華使館負責人及1個國際組織駐華代表機構負責人組成的駐華使節團專程來到深圳考察訪問,深入了解深圳40年來改革開放、創新發展取得的成就,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前景。這也是今年以來到訪深圳的第四個駐華使節代表團。
  • 即將崛起的「經濟特區」,相當於81個深圳,未來或將是國際大都市
    現在我國各城市都在非常發展,從國民生活水平來看,這不僅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在各城市中也在持續擴張和新建,同時我國各城市之間的經濟排名也在不斷更新,這種良性競爭使國家的國際地位 我國有非常特別的名稱叫經濟特區,這是我國改革開放的一大特色,所有經濟特區現在都可望發展,今天的小編說,即將崛起的
  • 深圳特區40年的青島啟示①:敢為天下先的 「紅色引擎」是什麼
    10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總結深圳特區十大經驗時提出,必須堅持黨對經濟特區建設的領導,始終保持經濟特區建設正確方向。從邊陲小漁村,到現代大都市,40年乘風破浪的深圳特區與青島何其相似。
  • 深圳40年,感謝40「人」
    引語 特區40年,深圳璀璨絢麗,一片流水溢彩。 儘管逆全球化讓人擔憂,但擋不住這座城市的青春蓬勃。 在這狂飆突進的特區40年中,滄海桑田,山河變幻。
  • 深圳特區40年 企業大數據見證深圳科技創新成就
    原標題:深圳特區40年,企業大數據見證深圳科技創新成就   8月26日,是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的日子。
  • 深圳40年 生日快樂丨華為數據通信加速數據流動,構建數字深圳堅實...
    202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40年來,深圳從一個小漁村成長為國際性大都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同施展了法術,從一個默默無聞的邊陲小鎮到擁有2000萬人的現代化國際都市,深圳奇蹟般崛起於中國南方,綻放奪目光彩。  什麼造就了深圳?
  • 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疾風知勁草 大地迎春暉
    40年前,深圳是毗鄰香港的一個嶺南小鎮。40年後,深圳已成為國際化大都市,發展速度被國外媒體評為全球第一。這裡開創的「深圳速度」「深圳奇蹟」,可謂氣壯山河、感天動地。在改革大潮中,深圳一馬當先,祝賀深圳40歲生日快樂深圳奇蹟、深圳精神,是中國改革開放取得歷史性成就的縮影,同時又從最大的廣度和深度上影響著新時代中國的改革開放。
  • 深圳建築設計40年
    ↑深圳音樂廳,2007年建築設計:礬崎新工作室這座城市雖然年輕,其豐富性和複雜性遠不遜色於任何一個城市。深圳是一座設計出來的城市,建築設計已經走在世界前列。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深圳何以從一個默默無聞、僅有3萬人口的嶺南小城,通過設計和規劃建設成一個極具代表性、備受矚目、人口超過2000萬的超級國際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