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是什麼?橫是什麼?縱橫又是什麼?張長史的筆法你細品
顏真卿的《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之一:平謂橫
書法的重點在法,書法的法,不僅是簡單的毛筆的用法,也不僅是布排的法度規則。除了這兩點,還有一項重中之重的法,那是自然之法。
向張旭請教書法的人比比皆是,有領悟到的都說書法真的很神妙。沒領悟到的人就會覺得書法不過是個人的天賦,不是能學得來的。
天賦,悟性不過是對巔峰的解讀能力和再創作能力,主要還是憑藉後天的學習和積累。這種學習並非紙上談兵式的,狹窄的專業學習,而是需要觸類旁通,懂得自然的道法!
顏真卿算是學養深厚的一位,張旭的語言他都能領悟,所以也就成就了他書法的高度。在沒有語意分歧的當時尚且如此,今天的人們解讀他們的語言的難度可想而知。然而,誤讀總歸是沒有用心,用心的情況下,沒有不能解開的棋局!
對於「十二意」的第一意,看似簡單,讀錯的大有人在。因為,平是什麼,橫是什麼,縱橫又是什麼,這些字太平常了。
原文是這樣的:(張旭)乃曰:「夫平謂橫,子知之乎?」僕思以對曰:「嘗聞長史九丈令每為一平畫,皆須縱橫有象,此豈非其謂乎?」長史乃笑曰「然」。
那麼,平、橫、縱橫究竟都是什麼呢?為什麼橫畫到了張旭口中就成了「平」了呢?難不成,就是要把橫畫寫成「橫平豎直」的嗎?當然不是!
《說文解字》中說,「平,語平舒也。」從篆書的平字可以看出,平由「八」分「於」而來。「於」的意思是象氣越過障礙舒展的樣子。也就是說,現在說的「橫畫」是平,狀態是平衡舒展的。
這樣的解釋是不是很熟悉呢?對了,衛夫人、王羲之都說過橫要如千裡陣雲,而不是僵死的木棍。橫的本意就是闌木,一根直棍。這麼看來,有活力的筆畫肯定不是死木棍子,而是舒展湧動的雲的狀態——平。
既然是這樣,為什麼平又是橫了呢?這也要向橫這個字的古文意思去尋找。《說文解字》中說,「橫,闌木也」。那麼闌木又是什麼棍子呢?它是架在屋梁上或者門窗上的橫木。架在屋梁上的橫木叫桁條或者叫檁子。
除了這兩種含義,還有縱橫交錯的意思。橫畫的關係就像一座房子的桁條和梁柱以及椽子的關係,也就有了「橫謂縱橫有象」的比擬。
也就是說,橫畫要參差錯落。橫畫與豎畫也要做到參差錯落,這樣的字才叫書法。
桁條或者叫檁子,就是架在梁柱上的,一個水平方向的木條,用來固定、承託椽子,並把荷重傳遞給梁柱。
橫畫,一定要起到平衡間架的作用,就像桁條一樣,平衡各種筆畫和縱向筆畫的關係。重心,很重要,橫畫就是平衡重心。
高空雜技走鋼絲,走在鋼絲上的人通常都會手握一根長長的木棍,來保持平衡。橫畫也是這樣,你可以看看各種書法字帖中字的橫畫,多是左高右低。豎畫的位置在橫畫中心偏左時,橫畫一般右側高舉。在高度上不能制衡時,往往在橫畫結束時加一個頓筆,以加重右邊的力量,與左邊取得平衡。
顏真卿正是理解了「平謂橫」和「縱橫有象」之中包含的這三方面的意思,才能把字寫得又沉穩,又有活力。其一,橫畫要舒展,要鱗勒有湧動之力。其二,橫畫起到平衡間架的作用。其三,橫畫要錯落有致,參差不齊。
不但橫畫,在書法中處處都是這樣的!只要你用心,你就能發展事物的真諦。
下一篇,是「直謂縱」,關注 藝素簡 一起看看直是怎麼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