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初,隨著我解放軍第4兵團解放雲南,祖國大陸陸地領土的最南端得到了解放,雲南的國民黨軍在沅江戰役中基本上被我軍包圍殲滅,但也有少數殘兵敗將,僥倖逃出了我軍的包圍,如喪家之犬,逃到了鄰國緬甸。
▲我4兵團在雲南邊境的沅江邊截住了國民黨軍在大陸的最後一支主力兵團
這些國民黨殘軍在境外落腳後,隨後便打出「復興部隊」的旗號,收攏從中國逃出的國民黨遊勇散兵,土匪,地主武裝等,其實力很快從1000多人擴充到6000多人。殘軍的迅速壯大使得在臺灣朝不保夕的國民黨小朝廷仿佛看到了一線生機,臺灣方面很快派原第8軍軍長李彌到緬甸,糾集殘部,收編各路武裝。
隨後這支殘軍多次竄擾大陸,雖然都被我軍擊退,但是對邊疆地區的安寧與和平造成了很大威脅。而另外一方面,這支殘軍「鳩佔鵲巢」,在緬甸招兵買馬,儼然地方一霸,也激起了緬甸政府的不滿,緬甸政府在多次交涉無效後,出兵攻打殘軍,但因為戰鬥力不如殘軍,幾次被殘軍打敗。
▲由於緬甸的一再抗議和交涉,為了掩人耳目,臺灣當局在1953年撤回了部分殘軍
無奈之下,緬甸政府只得求助於中國,在雙方經過反覆討論後,最終確定中國人民解放軍於1960年11月22日越境到緬甸境內越20公裡的地區,殲滅盤踞在那裡的國民黨殘軍。在達成協議後,我昆明軍區制訂方案,決心以13軍39師、14軍40師各1個團、雲南省軍區思茅軍分區3個團計39個連約6500人入緬作戰。攻擊殘軍的16個據點。這是我軍首次在熱帶雨林進行山地叢林作戰,而且是以突擊隊方式進行的。
▲殘軍高峰期一度擁兵達3萬人,連蔣經國也親自來慰問
11月21日晚21時30分,我軍各部隊的22支突擊隊越過中緬邊境,悄悄地向國民黨殘軍的據點移動。按原計劃,戰鬥應在22日6時30分統一打響,但由於熱帶叢林戰對我軍是個新鮮事,我軍各部抵達目標的時間不一致,最早的在凌晨4時50分就打響戰鬥,最晚的直到7時50分才開火。但因為我軍越境打擊完全出乎敵軍意料之外,16個據點的敵軍只有2個聞風而逃。在戰鬥最先打響的踏板賣據點,我軍不但全殲守敵,還擊斃了殘軍第1軍2師的師長蒙寶業;而5時40分打響戰鬥的曼俄乃,雖然敵軍已經逃跑,我軍撲了空,但在隨後的追擊中,我軍成功地咬住了只帶著少數人落荒而逃的敵第4軍5師師長李泰,並在追殲中將其擊斃。
國民黨殘軍在知道我軍越境後,如五雷轟頂,他們不敢與解放軍正面交戰,甚至連襲擾的勇氣都沒有,多數只是稍一接觸就向密林深處亡命潰逃,很快都退離距離邊境20公裡以外的地方,由於超出了中央軍委規定的作戰區域,我軍各部在紅線處停止了追擊,並在線內清剿殘餘敵軍。
緬軍雖然在名義上和我軍配合作戰,但是他們根本就沒想到殘軍竟然在我軍面前如此不堪一擊,按照緬軍事先的估計,我軍怎麼著也得和殘軍對陣幾個回合,所以他們根本就沒有準備好出兵作戰。直到1961年春,緬甸軍隊才匆匆開始實施打擊殘軍的「湄公河戰役」。緬軍先後調集了9個營約10000兵力,沿湄公河以西,由西南向東北推進。但可憐的緬軍很快被殘軍以「引蛇出洞」的戰術誘入了王南昆狹窄低洼地帶,隨後緬軍主力被國民黨殘軍包圍在王南昆至芒林的狹長山道間,陷入了極為被動的境地。
無奈之下,緬甸只得再次緊急向中方求援,1月25日,我軍再度出動,此前在緬軍面前如同獅虎一般的殘軍在一聽說我軍越過紅線,就立即全軍崩潰,甚至在我軍兵鋒抵達湄公河之前就逃入寮國境內。殘軍的總部在被我軍摧毀後,無奈之下只得撤往臺灣,至此我西南邊境才逐步獲得了和平。
我軍此次出國作戰,取得了擊斃殘軍師長2名,活捉副師長1名,共殲敵740人的戰績。同時搗毀了緬北殘軍苦心經營十多年的老巢,協助緬軍收復了擁有30多萬人口、3萬多平方公裡的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