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瑋:為什麼高管團隊常常需要有「新人」

2021-01-08 前瞻網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陳瑋 來源|瑋哥說書(ID:weigetalk)

最近見到一位CEO,創業20多年。雖然面對未來的不確定,難免焦慮,但總體來看經營狀態和個人狀態都還不錯。

聊到他們的領導團隊,發現忠誠度很高,也相當默契。很多高管都是學生兵一路上來,大家在一起磨合的時間很長,最新加入的高管團隊成員都有15年司齡了。

聽到這裡,我的腦海中馬上亮起了紅燈。這種情況多少有點令人擔憂!

忠誠很好、默契也很好,但一班人,在一起的時間這麼長,審美疲勞不說,很容易陷入集體思維和路徑依賴,缺的可能是嶄新視角的衝擊和刺激。

重要的是多樣性!對於領導班子尤其如此!

多樣性意味著差異,學歷、背景、個性、專業、性別、地域甚至種族等等方面的差異,差異意味著矛盾和衝突。這些矛盾和衝突如果具有建設性,就有可能產生更好的辯論和思想碰撞,因此可以達成更好的決策。

據說美國管理巨匠、前通用汽車董事長斯隆常常把沒有反對意見的議案打回去,一定要高管找到對立面,經過激烈辯論才予以考慮。

建設性的衝突還可以刺激創新。團隊的創造力是天然的,因為人的創造力是天然的。但很多人為的因素阻礙了創造力的發揮。

比如,在一個不喜歡衝突的團隊,一個高管有一個創意,但想想這個點子可能跟別人的想法不一樣,話到嘴邊就咽了下去;另一個高管提了一個創意,有人不以為然,但也不喜歡挑戰和衝突,於是大家選擇集體沉默,讓發言者也覺得無趣。凡此種種,創意和創造性自然就得不到充分的釋放。

團隊成員在位時間越長,互動的方式越容易進入固定模式,形成路徑依賴。特別是團隊一把手-即班長與高管團隊成員的互動模式也形成路徑依賴。

在不少領導團隊,我們看到開會主要是一把手在講,其他成員在認真聽、記筆記;也有一些團隊,雖然開會一開始也會七嘴八舌,看起來非常活躍,團隊氛圍不錯。但一討論到正式議題,各種信息和觀點穿梭,很難找到交集。

簡直就是各說各話,難以把討論建構在一個觀點的基礎上,延展、擴充和深挖;我們還會看到,一開始還可以七嘴八舌的高管們,當一號位開始發表「重要意見」時,大家馬上屏聲靜氣、鴉雀無聲,除了表情沒有其他反應。有時甚至連表情的反應也很少。

最後,僵局的打破很可能是一號位說,既然你們沒什麼不同意見,我們看看如何實施吧。

以上例子,只是例子而已,你的情況可能非常不同。重要的是,每個領導班子,其互動模式一旦形成,可能會持續相當一段時間。於是大家都習以為常,不覺得有什麼問題。整個團隊也很難站到幾千米的高空,主動鳥瞰自己,想想這種已經固化的模式到底有什麼問題。

新高管的加入可能會給團隊帶來新的動能。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團隊成員也需要有活水注入,可以刺激團隊活力、升級團隊能力、推動團隊進化。

當然任何高管團隊,從內部和外部引進新成員,都存在風險。從外部引進的新高管,所謂空降兵,風險更大。在這方面很多一把手都有痛苦經驗和心理陰影,所謂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草繩。

但是對於一把手來說,高管團隊成員的內部提拔和外部招聘,是領導班子建設的必修課,一定要搞定才好。

對於一把手來說,首先需要有意識地設計高管團隊的結構。想想什麼樣的戰略、發展階段需要有怎樣的高管團隊。高管團隊獨特的目的和目標是什麼。

其次需要考慮高管團隊的能力配比。補短板是很重要的。這裡說的短板是綜合性的,不僅涉及專業、經歷、管理和領導能力,還包括對團隊氛圍、氣質和動力的獨特價值。

高管團隊是否缺乏女性代表、是否缺乏能活躍氣氛的人、是否缺乏大公司或者小公司經驗的人、是否有路路通的人物、是否存在敢於唱反調,甚至可以跟一把手「叫板」的人、是否有極度聰明的人等等。這些對於團隊的多樣化和能力搭配都很重要。

第三是高管團隊成員對團隊的目的目標是否清楚,是否達成共識。是否對互動和協調的遊戲規則也達成了共識。

第四當然是如何幫助整個團隊擁有安全感。互相之間有信任、感到有安全感的領導團隊才會真正成為卓越的領導團隊。

綜上所述,其實搞好領導班子不容易,是科學但更多是藝術。最好是能把一副爛牌打好,一副好牌就更要打到極致!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瑋哥說書(ID:weigetalk)

作者:陳瑋,北大滙豐商學院管理實踐教授、北大滙豐商學院創新創業中心主任,原滴滴出行高級副總裁、萬科集團執行副總裁兼CHO,合益集團Hay Group東北亞區總裁

本文來源瑋哥說書,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陳瑋:蘋果的高管為什麼要把人逼瘋?
    在技術變化迅猛、競爭異常激烈的時代,蘋果認為要造出最佳產品,一定要在所有技術、產品領域由專業段位最高的高管來拍板。因此蘋果非常看重高管在專業領域的深度,他們提出「專家領導專家」。同時他們認為,把一個專家培養成一個管理者,比培養一個管理者成為專家更容易!這與我們很多人擁有的看法不太一樣。我們不少人認為,高管需要擁有專業,但更重要的還是戰略領導能力。
  • 陳瑋:高管為何更需要保持Day One心態?
    陳瑋:高管為何更需要保持Day One心態?(圖片來源:攝圖網)作者|陳瑋 來源|瑋哥說書(ID:weigetalk)在位時間很長的高管,一切駕輕就熟、遊刃有餘,慢慢變得越來越篤定,少了原先的敬畏心和創業激情。
  • 陳瑋:為什麼高管要時刻保持好奇心?
    陳瑋:為什麼高管要時刻保持好奇心?通過創造性設計,可以讓包裝活起來,成為一種吸引人的體驗!現在電子商務成為新常態,我們常常都會在網上購物,因此會遇見很多包裝物。每次收到,對包裝物大都是視而不見、熟視無睹的,因為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買的東西上了。哪裡會像這位朋友一樣,產生好奇,並進一步進行研究、發現機會、探求新知。
  • 陳瑋:高管中的「前臺」「中臺」和「後臺」,你是哪個?
    陳瑋:高管中的「前臺」「中臺」和「後臺」,你是哪個?要成為成功的C類高管,至少需要具備強大的戰略思維能力、組織設計和團隊領導能力、追求卓越的執行能力;A類高管大部分可以看成是後臺類高管,典型的角色包括人力資源、財務或公關負責人。他們關注的是系統的正常運轉和安全保障,例如要時刻關注企業的現金流、組織和團隊士氣、與政府的關係以及公眾形象等等。
  • 陳瑋: 創業團隊的三大素質
    好的創業團隊的合伙人多數時候可遇而不可求。創始人很難一開始就找到理想的合伙人,很多創業團隊都是從老同學、老同事、老朋友或者親戚開始搭建創業團隊的。總體來說,沒有什麼創業團隊是完美和完善的,都需要不斷碰撞與磨合。成功的創業團隊有三大特點:首先,創業團隊整體上具有開放心態,就是open-mindness。
  • 陳瑋:慈不掌兵還是愛兵如子—領導者的兩難
    (圖片來源:攝圖網)作者|陳瑋 來源|瑋哥說書(ID:weigetalk)中國有很多古老的說法常常自相矛盾,令人感到無所適從!比如「慈不掌兵」有道理還是「愛兵如子」是正道?一個高級將領或者企業中的高管,應該愛兵如子嗎?甚至愛到像古代故事中所說的,著名大將吳起用自己的嘴巴,把傷病員腳上的膿包吸出來。看到這裡有人可能會說,是否作秀啊?當然說什麼話的人都會有。如果是作秀,那你也來試試,捧著大兵的滿是膿包的臭腳吸吮起來?相信當時這一出人意料的舉動感動了所有士兵,成為大家腦海裡揮之不去、難以忘懷的一幕,因此也大大激勵了整個隊伍奮勇殺敵!
  • 陳瑋:最好的老闆應該關心員工的什麼?
    為什麼管理者要關心下屬是否睡得好?管理者不需要關心下屬每天跟誰睡,但確實需要關心下屬是否睡得好。睡眠是個大問題!很多努力著的人們因為焦慮、擔心甚至恐懼等原因睡不好,也有因為無名的原因習慣性失眠的。為什麼這件事這麼重要?睡眠不好,會影響我們的判斷和決策,也會降低我們的創造性。
  • 陳瑋:CEO身邊的魏徵
    (圖片來源:攝圖網)作者|陳瑋 來源|瑋哥說書(ID:weigetalk)魏徵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諫官,而諫官是特殊的一種制度安排,希望有辦法來制約權力。魏徵之所以出名,不僅因為他是魏徵,也因為他有個老闆叫李世民。對領導團隊的研究發現,卓越、高效的領導團隊,需要至少有一個成員能夠犯顏直諫、敢講真話!道理其實很簡單,如果長期沒人唱反調、說真話,一個領導班子慢慢就會陷入一言堂的局面,失去了建設性衝突,最終失去集體智慧和創造力。
  • 二次創業,小米需要新高管
    算上楊柘,近一兩年來,小米已引入了前金立總裁盧偉冰、前聯想手機業務負責人常程、小辣椒手機創始人王曉雁、前努比亞聯合創始人苗雷和前暴風TV CEO劉耀平六位友商高管,被外界戲稱為「復仇者聯盟」。與之相對應的,則是創始團隊的相繼謝幕。10年前與雷軍共飲一碗小米粥的6人,如今僅剩林斌、洪峰與劉德傍其左右。
  • 全國人大代表陳瑋:超7成新發傳染病源於動物,修法勢在必行
    其中,有4份建議,與動物的管理與保護相關。她注意到,在過去30年中,影響人類的新傳染病和疾病以平均每年一種的速度出現。其中,75%的人類新發傳染病來源於動物或動物源性食品。「動物防疫不僅關係到動物健康,也與人類健康和公共衛生安全相關。修法勢在必行。
  • 陳瑋代表:建議制定《伴侶動物保護和管理法》禁虐禁食貓狗
    5月25日,陳瑋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表示,近些年來,全球動物疫情日趨複雜,新發疫病發生風險增加。研究表明,75%的人類新發傳染病來源於動物或動物源性食品。動物的保護和管理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 陳瑋,一個只屬於雲端的男人
    編者按:2011年,長沙伢子陳瑋駕駛單引擎飛機,歷時69天完成環球飛行,成為中國公民環球飛行第一人。鍾情於飛行之外,留美創業的陳瑋心繫祖國,熱心於中國通用航空事業和貧困兒童公益事業。2018年12月20日,陳瑋在美國亞特蘭大一起墜機事故中不幸身亡。值陳瑋離世一周年之際,新湖南選登作家顏冬青一文,以表紀念。
  • 飛得更高-陳瑋逝世兩周年暨《朋友眼中的陳瑋》新書預告
    ,陳瑋生前好友、北美知名學者張家衛教授擔綱主編,由近四十位來自全球各地 (中國大陸、香港、臺灣、?班牙、澳大利亞、新?蘭、南非、泰國、寮國等 ) 陳瑋生前好友及政界、 商界夥伴以回憶錄的方式,歷經半年時間,共同編寫了《朋友眼中的陳瑋》一書。該書將由中國華僑出版社出版,預計於2021年春節後對外發行,首版為限量紀念版。
  • 深圳40年財經40人|中國創業投資先行者——東方富海董事長陳瑋...
    從學界到投資界,從老師到投資人,從普通員工到集團總裁,陳瑋每一次身份的轉變似乎都與中國創投發展的拐點息息相關。作為國內第一批創業投資人,深圳東方富海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東方富海」)董事長陳瑋不僅具有改革開放時期青年一代的創業熱情,更具有新時期的開拓精神。
  • 東方富海董事長陳瑋:創業、創新、創投,缺一不可!
    從學界到投資界,從老師到投資人,從普通員工到集團總裁,陳瑋每一次身份的轉變似乎都與中國創投發展的拐點息息相關。作為國內第一批創業投資人,深圳東方富海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東方富海)董事長陳瑋不僅具有改革開放時期青年一代的創業熱情,更具有新時期的開拓精神。
  • 北大滙豐商學院教授陳瑋主講人生的三門必修課:如何重塑和再造自己
    如果沒有基本的歸屬感,人就很難做出大的事業,中國人常說「家和萬事興」,就是在說人要有歸屬感。我們只有有了歸屬感才能打造一個具有支持性與歸屬感的關係、團隊與生態,與無限的可能性相連。第二個是Becoming(成為),在經歷人生的過程中我們最後成為了某個「誰」,這整個過程就是Becoming的過程,就是成長的過程。我們只有不斷升級、重塑自我的內在系統,才能夠活出最大潛能,實現最高理想。
  • 陳瑋:你對待工作的態度,決定一生的高度
    工作當然首先是謀生的手段,我們養家餬口需要一份工作。這次疫情期間,中國、美國及其他國家,都出現了一封閉暫時不能工作,就沒法活下去的群體。工作讓人活下去,因此每個人都需要掌握靠自己的力量和勞動活下去的能力!我在深度領導力一書中,談到了這樣的概念:每個人都是一家公司,打工也需要跑通自己的商業模式,形成自己獨特的核心競爭力,否則就無法生存下去!
  • 陳瑋:未來我們需要怎樣的組織
    發展人就是發展業務,發展業務就是發展人!我感覺,DDO組織也是未來組織的一種形態、一種標本。DDO一書的作者是研究成人發展的大師。成人在一生中,可能會遭遇幾次成長的平原期或停滯期。如何創造內外部環境,促進成年人跨越成長鴻溝,持續重塑自己,是擺在所有組織甚至每個人面前的重大課題。就像在企業經營中需要不斷拉出幾條S曲線一樣,人生也需要不斷突破自己,拉出幾條S曲線來。
  • 陳瑋:你在爬人生的哪座金字塔?
    要爬上去,你還需要能力。雄心勃勃、元氣滿滿,但能力不夠,難免在原地打轉轉。戰術上的勤奮,掩蓋了戰略上的懶惰,為什麼?根本還是不願思考或者思考力不夠。於是拼盡全力,終無所成,人難免灰心、沮喪甚至懷疑自己是否是這塊料。能量大、能力小的人,不斷努力,實踐中多少總能產生一點真知,所謂愚者千慮必有一得。世俗意義上的結果可能so so(不過如此),但人生體驗卻至為寶貴。
  • 陳瑋:中層幹部如何更上層樓?
    既然是馬拉松比賽,就需要建立一個目標。這個目標,不僅要有遠大目標,還要有當下目標。記得很多年前,在一次馬拉松比賽後,記者採訪冠軍有什麼訣竅。獲得冠軍的日本選手說,我只抓住眼前和當下的目標。「在馬拉松賽跑過程中,我一直有當前目標,比如前面遠處有顆紅顏色的樹,達到這個目標後,我再找前方的那個鐘樓,集中精力向鐘樓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