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陳瑋 來源|瑋哥說書(ID:weigetalk)
最近見到一位CEO,創業20多年。雖然面對未來的不確定,難免焦慮,但總體來看經營狀態和個人狀態都還不錯。
聊到他們的領導團隊,發現忠誠度很高,也相當默契。很多高管都是學生兵一路上來,大家在一起磨合的時間很長,最新加入的高管團隊成員都有15年司齡了。
聽到這裡,我的腦海中馬上亮起了紅燈。這種情況多少有點令人擔憂!
忠誠很好、默契也很好,但一班人,在一起的時間這麼長,審美疲勞不說,很容易陷入集體思維和路徑依賴,缺的可能是嶄新視角的衝擊和刺激。
重要的是多樣性!對於領導班子尤其如此!
多樣性意味著差異,學歷、背景、個性、專業、性別、地域甚至種族等等方面的差異,差異意味著矛盾和衝突。這些矛盾和衝突如果具有建設性,就有可能產生更好的辯論和思想碰撞,因此可以達成更好的決策。
據說美國管理巨匠、前通用汽車董事長斯隆常常把沒有反對意見的議案打回去,一定要高管找到對立面,經過激烈辯論才予以考慮。
建設性的衝突還可以刺激創新。團隊的創造力是天然的,因為人的創造力是天然的。但很多人為的因素阻礙了創造力的發揮。
比如,在一個不喜歡衝突的團隊,一個高管有一個創意,但想想這個點子可能跟別人的想法不一樣,話到嘴邊就咽了下去;另一個高管提了一個創意,有人不以為然,但也不喜歡挑戰和衝突,於是大家選擇集體沉默,讓發言者也覺得無趣。凡此種種,創意和創造性自然就得不到充分的釋放。
團隊成員在位時間越長,互動的方式越容易進入固定模式,形成路徑依賴。特別是團隊一把手-即班長與高管團隊成員的互動模式也形成路徑依賴。
在不少領導團隊,我們看到開會主要是一把手在講,其他成員在認真聽、記筆記;也有一些團隊,雖然開會一開始也會七嘴八舌,看起來非常活躍,團隊氛圍不錯。但一討論到正式議題,各種信息和觀點穿梭,很難找到交集。
簡直就是各說各話,難以把討論建構在一個觀點的基礎上,延展、擴充和深挖;我們還會看到,一開始還可以七嘴八舌的高管們,當一號位開始發表「重要意見」時,大家馬上屏聲靜氣、鴉雀無聲,除了表情沒有其他反應。有時甚至連表情的反應也很少。
最後,僵局的打破很可能是一號位說,既然你們沒什麼不同意見,我們看看如何實施吧。
以上例子,只是例子而已,你的情況可能非常不同。重要的是,每個領導班子,其互動模式一旦形成,可能會持續相當一段時間。於是大家都習以為常,不覺得有什麼問題。整個團隊也很難站到幾千米的高空,主動鳥瞰自己,想想這種已經固化的模式到底有什麼問題。
新高管的加入可能會給團隊帶來新的動能。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團隊成員也需要有活水注入,可以刺激團隊活力、升級團隊能力、推動團隊進化。
當然任何高管團隊,從內部和外部引進新成員,都存在風險。從外部引進的新高管,所謂空降兵,風險更大。在這方面很多一把手都有痛苦經驗和心理陰影,所謂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草繩。
但是對於一把手來說,高管團隊成員的內部提拔和外部招聘,是領導班子建設的必修課,一定要搞定才好。
對於一把手來說,首先需要有意識地設計高管團隊的結構。想想什麼樣的戰略、發展階段需要有怎樣的高管團隊。高管團隊獨特的目的和目標是什麼。
其次需要考慮高管團隊的能力配比。補短板是很重要的。這裡說的短板是綜合性的,不僅涉及專業、經歷、管理和領導能力,還包括對團隊氛圍、氣質和動力的獨特價值。
高管團隊是否缺乏女性代表、是否缺乏能活躍氣氛的人、是否缺乏大公司或者小公司經驗的人、是否有路路通的人物、是否存在敢於唱反調,甚至可以跟一把手「叫板」的人、是否有極度聰明的人等等。這些對於團隊的多樣化和能力搭配都很重要。
第三是高管團隊成員對團隊的目的目標是否清楚,是否達成共識。是否對互動和協調的遊戲規則也達成了共識。
第四當然是如何幫助整個團隊擁有安全感。互相之間有信任、感到有安全感的領導團隊才會真正成為卓越的領導團隊。
綜上所述,其實搞好領導班子不容易,是科學但更多是藝術。最好是能把一副爛牌打好,一副好牌就更要打到極致!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瑋哥說書(ID:weigetalk)
作者:陳瑋,北大滙豐商學院管理實踐教授、北大滙豐商學院創新創業中心主任,原滴滴出行高級副總裁、萬科集團執行副總裁兼CHO,合益集團Hay Group東北亞區總裁
本文來源瑋哥說書,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