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朮赤後裔演變而來——烏茲別克人
烏茲別克人(Uzbeki)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現有人口1600多萬。從種族學特徵來看,烏茲別克人兼具白種人與黃種人的人類學特徵,屬於中亞過渡型人種。烏茲別克語屬於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西匈語支,有自己的文字。烏茲別克人信奉伊斯蘭教,屬於遜尼派。
其族源可追溯到公元14世紀上半期,原屬於蒙古帝國金帳汗國的成吉思汗之子朮赤後裔烏茲別克汗(也稱「月即別汗」),信奉伊斯蘭教,統一了分散在中亞廣大地區的各個蒙古部落和操突厥語的部落,其汗國被稱為烏茲別克汗國,烏茲別克的意思是「自己的領袖」,其國人被稱為「烏茲別克人」。
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原來作為它的組成部分的白帳汗國的一部分烏茲別克遊牧民在昔班尼汗的率領下,南下進入中亞農業區。先後佔領布哈拉、撒馬爾罕、希瓦、烏爾根奇、塔什乾等城市,推翻了蒙古帖木兒王朝,與當地使用突厥語、從事農業的居民融合,形成了今天的中亞的烏茲別克人。後來陸續建立起布哈拉汗國、浩罕汗國和乞瓦汗國。烏茲別克人是一個傳統的遊牧民族,後來進入中亞農業區,其生產方式轉入農業耕作,變成了農耕民族,但保留了很多遊牧人的傳統習慣。阿拉伯人和伊斯蘭教對烏茲別克人影響很大。
19世紀,俄國開始進軍中亞。烏茲別克各汗國相繼被俄國吞併。1919年秋,在十月革命的影響下,烏茲別克人民舉行起義。1920年陸續成立花刺子模人民蘇維埃共和國和布哈拉蘇維埃人民共和國。
1923年以後兩共和國合併加入蘇聯,成為加盟共和國。20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烏茲別克斯坦於1991年8月31日宣布成為主權獨立的國家。